2005-06-09 10:52:36蒼子

20050608PBL心得

寄生蟲,好遙遠的名字啊

如果沒唸醫學系,那記得的會有幾個?

蛔蟲、蟯蟲和鉤蟲而已吧,如果高中生物唸好一點,或許會對睡睡病和象皮病有印象吧…

偏偏如今要唸很多,多到不敢吃任何東西了…

傳聞連高醫的寄生蟲門診也不再門診,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腸胃、肝膽、胸腔和感染科的醫生必須將原本十分專業的寄生蟲診斷工作瓜分到自身負擔上。

這是喜訊也是隱憂,醫生的存在是為了對抗疾病,如今台灣寄生蟲門診的消失證明國民健康已到達一定水平…

偏偏地球越來越小,境外移入病例在大眾傳播工具的發達下恐怕只會有增無減吧。

那我們未來該怎麼辦?

寄生蟲是不能不學的…

但我們要著重的或許是能將病人的症狀準確的診斷為寄生蟲所引起,其餘的寄生蟲種類或許得靠檢驗科幫幫忙了、治療藥物查書或許比較實在。(畢竟台灣治療寄生蟲的藥物已經不多)

時代在變,知識累積永遠比人們獲取的快,學習最有效率的知識才是重點。我們不能不學寄生蟲,因為不知道此一致病原將導致許多患者不幸,但我們所學應該偏重在如何診斷是否由寄生蟲引起…

老師上課強調的大多是病史詢問,這我十分贊同,否則光看病人症狀,一般醫生,不,應該是絕大部分醫生都應該會想成是病毒或細菌感染吧。至於需不需要從病症就看出是哪種蟲引起?試問那位成功治療患者的醫生難道不是靠白血球、糞便和血液檢查才知道的嗎?

這很現實,但卻真實,我們所住地區並無大量寄生蟲患者讓我們學習看到諸如此類症狀就往那邊想。若是你偏偏每次都往致病機率小的地方著手,那是否反而浪費醫療資源且有偏頗之嫌?

不同地區醫生專長的疾病必有地緣上的差異,若是將來真的要去寄生蟲盛行的地區行醫,當然得在更進一步學習,但現在呢?

學習如何詢問和重視病史且思索哪些症狀跟寄生蟲相關比較切重要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