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7 18:08:28阿梅

探索歷史課本中的遊牧民族

探索歷史課本中的遊牧民族

國立嘉義高中/ 曾恕梅老師

  在強調多元文化並重的現代社會,在歷史課本中也呈現出多種族的歷史發展脈絡,透過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質,能夠培育學子更宏觀的視野。

  從中國史的第一章華夏世界的形成,及論述秦漢帝國與周邊民族的發展動態。這些縱橫北亞、中亞的族裔:匈奴、西羌、大月氏等都牽動了中原地區的政治局勢。而第二章中古的變革,則承續闡述東漢時期,逐漸內徙的胡族在魏晉南北朝時,發展為滲透王朝的情況;並討論隋唐歷經胡漢融合後的恢宏盛世。第三章近世的發展,則探討宋元明清四朝多元族群與夷夏互動的關係。從這些課文篇章可知,中國歷史從來就不單單是定居民族的獨奏曲,而是游牧民族與農業人民分挑大樑的多重奏。

  然歐洲與亞洲的聯結,也讓這些穿梭於中國歷史上的族裔影響西方歷史的演進,如高二西洋史第三冊,古代文明的遺產中探究的西羅馬滅亡,以及第二章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中介紹中亞的貴霜王朝發展。第三章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分析土耳其人的興起。閱讀這些段落時,都與活躍於草原的族群有關,因此若能透析這些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對於歐亞歷史的軌跡能有更多的了解。    縱橫歐亞兩地的匈奴人其移動的方向常促成歷史事件的變化,在東漢和帝時(西元89-105年)遣竇憲伐匈奴,南匈奴臣服於中國,而北匈奴則向西遁逃後在中亞流竄,到了西元372年渡過伏爾加河(Volga)後與日耳曼蠻族的東哥德人進行漫長的戰鬥,最後東哥德人終在西元374年向匈奴投降。匈奴併東哥德後又向西哥德人進攻。面對匈奴人的進逼,西哥德人向羅馬皇帝請求庇護,羅馬皇帝在西元376年許可了數百萬西哥德人西渡多瑙河避難,這一事件也開啟了日耳曼蠻族進入羅馬帝國的開端。

  另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四大古代帝國的貴霜王朝,在《漢書》中的紀載為月氏族所開展的國度:「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十餘萬,故強輕匈奴。本居敦煌、祁連間,至昌頓單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單于殺月氏,以其頭為飲器,月氏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大夏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故月氏徙來,皆臣畜之,共稟漢使者。」從史料中可知匈奴曾迫使月氏西遷而在大夏地區創建王國,東接漢帝國、西接安息控制印度、中亞和西亞的交通樞紐,活絡的商貿運輸帶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並發展出融合希臘文化風格的犍陀羅佛像。

  突厥是匈奴之外另一個撼動中西的族群,在《周書》〈宇文測傳〉紀載西魏文帝大統八年(西元542年)以前突厥侵擾西魏的景況:「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先是常預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是中國史料中最早的紀錄,這呈現六世紀時突厥已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到了唐高祖李淵伐隋時也曾向突厥借兵,後因為突厥不斷往南發展而轉換立場見《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三年秋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諸軍討王世充。遣皇太子鎮蒲州,以備突厥。丙申,突厥殺劉武周於白道。」、「武德八年六月甲子,幸太和宮。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備突厥。」等史料記錄呈現出唐代初期防範突厥的態度。動盪的邊塞問題激勵了唐太宗(西元627-649年)攘外的決心,滅了東突厥。攻討的政策下,最後也讓退於中亞的西突厥於唐高宗(西元650-683年)時臣服。然七世紀時中亞因為伊斯蘭教的發展,促成伊斯蘭教徒在八世紀佔據中亞各地,西突厥人在此變化中接受回教信仰,成為今日的土耳其人。西元九世紀伊斯蘭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內部紛爭的動盪讓擔任雇傭兵的土耳其人取得軍職大位,到了十世紀阿拔斯王朝衰退之時,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十世紀末另一支屬於突厥系的回紇人(Uighurs)因受到吐蕃人襲擊而遷入中亞,西遷回紇人的領袖為塞爾柱(Seljuk),在西元985年到達布哈拉,此後回紇人就與土耳其人合而為一,占有西亞地區並不斷擴張領地最後竟從法提瑪王朝(綠衣大食)手中取得耶路撒冷。以伊斯蘭的擁護者自許的塞爾柱土耳其人,主控耶路撒冷後因刁難朝聖的基督教徒,且不停的進攻拜占庭,最後引爆了歐洲中古的重大事件十字軍東征的進行。

  從匈奴到突厥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往往因為與農業民族的衝突而產生被動的遷徙。但蒙古這一支遊牧民族,卻有另一種開拓疆土的思維。蕭啟慶所撰寫的〈蒙古帝國的崛起與分裂〉一文中談到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蒙古地區氣候改變,且蒙古遊牧民族亦有中國天命思想的普遍王權概念,故此成吉思汗運用了沙漫教(Shamanism)讓蒙古牧民相信他是受到「長生天」(意指天神;蒙語:騰格里(Tengri),)的厚愛而得以統治草原,進而以「倚恃長生天的氣力」推動征服世界和創建帝國的大業。經濟層面的需求從戰勝物質中得到滿足,相信「長生天」的恩賜凝練了漫長戰鬥中所需要的意志力與狂熱。八十年的馬不停蹄的征伐,創建了大帝國,為中西歷史的交流寫下新頁。

  跟著課本中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的腳蹤,穿越歐亞大陸那些壯闊河山,感受不同於農業國度的思維模式,及能夠換個角度探索歷史事件中的更多風情。

探索歷史課本中的遊牧民族

國立嘉義高中/ 曾恕梅老師

  在強調多元文化並重的現代社會,在歷史課本中也呈現出多種族的歷史發展脈絡,透過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質,能夠培育學子更宏觀的視野。

  從中國史的第一章華夏世界的形成,及論述秦漢帝國與周邊民族的發展動態。這些縱橫北亞、中亞的族裔:匈奴、西羌、大月氏等都牽動了中原地區的政治局勢。而第二章中古的變革,則承續闡述東漢時期,逐漸內徙的胡族在魏晉南北朝時,發展為滲透王朝的情況;並討論隋唐歷經胡漢融合後的恢宏盛世。第三章近世的發展,則探討宋元明清四朝多元族群與夷夏互動的關係。從這些課文篇章可知,中國歷史從來就不單單是定居民族的獨奏曲,而是游牧民族與農業人民分挑大樑的多重奏。

  然歐洲與亞洲的聯結,也讓這些穿梭於中國歷史上的族裔影響西方歷史的演進,如高二西洋史第三冊,古代文明的遺產中探究的西羅馬滅亡,以及第二章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中介紹中亞的貴霜王朝發展。第三章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分析土耳其人的興起。閱讀這些段落時,都與活躍於草原的族群有關,因此若能透析這些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對於歐亞歷史的軌跡能有更多的了解。    縱橫歐亞兩地的匈奴人其移動的方向常促成歷史事件的變化,在東漢和帝時(西元89-105年)遣竇憲伐匈奴,南匈奴臣服於中國,而北匈奴則向西遁逃後在中亞流竄,到了西元372年渡過伏爾加河(Volga)後與日耳曼蠻族的東哥德人進行漫長的戰鬥,最後東哥德人終在西元374年向匈奴投降。匈奴併東哥德後又向西哥德人進攻。面對匈奴人的進逼,西哥德人向羅馬皇帝請求庇護,羅馬皇帝在西元376年許可了數百萬西哥德人西渡多瑙河避難,這一事件也開啟了日耳曼蠻族進入羅馬帝國的開端。

  另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四大古代帝國的貴霜王朝,在《漢書》中的紀載為月氏族所開展的國度:「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十餘萬,故強輕匈奴。本居敦煌、祁連間,至昌頓單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單于殺月氏,以其頭為飲器,月氏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大夏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故月氏徙來,皆臣畜之,共稟漢使者。」從史料中可知匈奴曾迫使月氏西遷而在大夏地區創建王國,東接漢帝國、西接安息控制印度、中亞和西亞的交通樞紐,活絡的商貿運輸帶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並發展出融合希臘文化風格的犍陀羅佛像。

  突厥是匈奴之外另一個撼動中西的族群,在《周書》〈宇文測傳〉紀載西魏文帝大統八年(西元542年)以前突厥侵擾西魏的景況:「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先是常預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是中國史料中最早的紀錄,這呈現六世紀時突厥已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到了唐高祖李淵伐隋時也曾向突厥借兵,後因為突厥不斷往南發展而轉換立場見《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三年秋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諸軍討王世充。遣皇太子鎮蒲州,以備突厥。丙申,突厥殺劉武周於白道。」、「武德八年六月甲子,幸太和宮。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備突厥。」等史料記錄呈現出唐代初期防範突厥的態度。動盪的邊塞問題激勵了唐太宗(西元627-649年)攘外的決心,滅了東突厥。攻討的政策下,最後也讓退於中亞的西突厥於唐高宗(西元650-683年)時臣服。然七世紀時中亞因為伊斯蘭教的發展,促成伊斯蘭教徒在八世紀佔據中亞各地,西突厥人在此變化中接受回教信仰,成為今日的土耳其人。西元九世紀伊斯蘭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內部紛爭的動盪讓擔任雇傭兵的土耳其人取得軍職大位,到了十世紀阿拔斯王朝衰退之時,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十世紀末另一支屬於突厥系的回紇人(Uighurs)因受到吐蕃人襲擊而遷入中亞,西遷回紇人的領袖為塞爾柱(Seljuk),在西元985年到達布哈拉,此後回紇人就與土耳其人合而為一,占有西亞地區並不斷擴張領地最後竟從法提瑪王朝(綠衣大食)手中取得耶路撒冷。以伊斯蘭的擁護者自許的塞爾柱土耳其人,主控耶路撒冷後因刁難朝聖的基督教徒,且不停的進攻拜占庭,最後引爆了歐洲中古的重大事件十字軍東征的進行。

  從匈奴到突厥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往往因為與農業民族的衝突而產生被動的遷徙。但蒙古這一支遊牧民族,卻有另一種開拓疆土的思維。蕭啟慶所撰寫的〈蒙古帝國的崛起與分裂〉一文中談到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蒙古地區氣候改變,且蒙古遊牧民族亦有中國天命思想的普遍王權概念,故此成吉思汗運用了沙漫教(Shamanism)讓蒙古牧民相信他是受到「長生天」(意指天神;蒙語:騰格里(Tengri),)的厚愛而得以統治草原,進而以「倚恃長生天的氣力」推動征服世界和創建帝國的大業。經濟層面的需求從戰勝物質中得到滿足,相信「長生天」的恩賜凝練了漫長戰鬥中所需要的意志力與狂熱。八十年的馬不停蹄的征伐,創建了大帝國,為中西歷史的交流寫下新頁。

  跟著課本中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的腳蹤,穿越歐亞大陸那些壯闊河山,感受不同於農業國度的思維模式,及能夠換個角度探索歷史事件中的更多風情。

探索歷史課本中的遊牧民族

  在強調多元文化並重的現代社會,在歷史課本中也呈現出多種族的歷史發展脈絡,透過了解不同民族的特質,能夠培育學子更宏觀的視野。

  從中國史的第一章華夏世界的形成,及論述秦漢帝國與周邊民族的發展動態。這些縱橫北亞、中亞的族裔:匈奴、西羌、大月氏等都牽動了中原地區的政治局勢。而第二章中古的變革,則承續闡述東漢時期,逐漸內徙的胡族在魏晉南北朝時,發展為滲透王朝的情況;並討論隋唐歷經胡漢融合後的恢宏盛世。第三章近世的發展,則探討宋元明清四朝多元族群與夷夏互動的關係。從這些課文篇章可知,中國歷史從來就不單單是定居民族的獨奏曲,而是游牧民族與農業人民分挑大樑的多重奏。

  然歐洲與亞洲的聯結,也讓這些穿梭於中國歷史上的族裔影響西方歷史的演進,如高二西洋史第三冊,古代文明的遺產中探究的西羅馬滅亡,以及第二章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中介紹中亞的貴霜王朝發展。第三章世界文明的蛻變與互動分析土耳其人的興起。閱讀這些段落時,都與活躍於草原的族群有關,因此若能透析這些不同時代的遊牧民族,對於歐亞歷史的軌跡能有更多的了解。    縱橫歐亞兩地的匈奴人其移動的方向常促成歷史事件的變化,在東漢和帝時(西元89-105年)遣竇憲伐匈奴,南匈奴臣服於中國,而北匈奴則向西遁逃後在中亞流竄,到了西元372年渡過伏爾加河(Volga)後與日耳曼蠻族的東哥德人進行漫長的戰鬥,最後東哥德人終在西元374年向匈奴投降。匈奴併東哥德後又向西哥德人進攻。面對匈奴人的進逼,西哥德人向羅馬皇帝請求庇護,羅馬皇帝在西元376年許可了數百萬西哥德人西渡多瑙河避難,這一事件也開啟了日耳曼蠻族進入羅馬帝國的開端。

  另與漢朝、羅馬、安息並列四大古代帝國的貴霜王朝,在《漢書》中的紀載為月氏族所開展的國度:「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十餘萬,故強輕匈奴。本居敦煌、祁連間,至昌頓單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單于殺月氏,以其頭為飲器,月氏乃遠去,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北為王庭。其餘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大夏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故月氏徙來,皆臣畜之,共稟漢使者。」從史料中可知匈奴曾迫使月氏西遷而在大夏地區創建王國,東接漢帝國、西接安息控制印度、中亞和西亞的交通樞紐,活絡的商貿運輸帶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並發展出融合希臘文化風格的犍陀羅佛像。

  突厥是匈奴之外另一個撼動中西的族群,在《周書》〈宇文測傳〉紀載西魏文帝大統八年(西元542年)以前突厥侵擾西魏的景況:「每歲河冰合後,突厥即來寇掠,先是常預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是中國史料中最早的紀錄,這呈現六世紀時突厥已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到了唐高祖李淵伐隋時也曾向突厥借兵,後因為突厥不斷往南發展而轉換立場見《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三年秋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諸軍討王世充。遣皇太子鎮蒲州,以備突厥。丙申,突厥殺劉武周於白道。」、「武德八年六月甲子,幸太和宮。突厥寇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備突厥。」等史料記錄呈現出唐代初期防範突厥的態度。動盪的邊塞問題激勵了唐太宗(西元627-649年)攘外的決心,滅了東突厥。攻討的政策下,最後也讓退於中亞的西突厥於唐高宗(西元650-683年)時臣服。然七世紀時中亞因為伊斯蘭教的發展,促成伊斯蘭教徒在八世紀佔據中亞各地,西突厥人在此變化中接受回教信仰,成為今日的土耳其人。西元九世紀伊斯蘭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內部紛爭的動盪讓擔任雇傭兵的土耳其人取得軍職大位,到了十世紀阿拔斯王朝衰退之時,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十世紀末另一支屬於突厥系的回紇人(Uighurs)因受到吐蕃人襲擊而遷入中亞,西遷回紇人的領袖為塞爾柱(Seljuk),在西元985年到達布哈拉,此後回紇人就與土耳其人合而為一,占有西亞地區並不斷擴張領地最後竟從法提瑪王朝(綠衣大食)手中取得耶路撒冷。以伊斯蘭的擁護者自許的塞爾柱土耳其人,主控耶路撒冷後因刁難朝聖的基督教徒,且不停的進攻拜占庭,最後引爆了歐洲中古的重大事件十字軍東征的進行。

  從匈奴到突厥這些草原遊牧民族,往往因為與農業民族的衝突而產生被動的遷徙。但蒙古這一支遊牧民族,卻有另一種開拓疆土的思維。蕭啟慶所撰寫的〈蒙古帝國的崛起與分裂〉一文中談到十二世紀到十三世紀之間蒙古地區氣候改變,且蒙古遊牧民族亦有中國天命思想的普遍王權概念,故此成吉思汗運用了沙漫教(Shamanism)讓蒙古牧民相信他是受到「長生天」(意指天神;蒙語:騰格里(Tengri),)的厚愛而得以統治草原,進而以「倚恃長生天的氣力」推動征服世界和創建帝國的大業。經濟層面的需求從戰勝物質中得到滿足,相信「長生天」的恩賜凝練了漫長戰鬥中所需要的意志力與狂熱。八十年的馬不停蹄的征伐,創建了大帝國,為中西歷史的交流寫下新頁。

  跟著課本中匈奴、突厥、蒙古等遊牧民族的腳蹤,穿越歐亞大陸那些壯闊河山,感受不同於農業國度的思維模式,及能夠換個角度探索歷史事件中的更多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