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7 18:05:48阿梅

訪宜蘭古蹟:黃纘緒舉人宅側記

 

高一下學期的歷史課程進入了中國史範疇,科舉考試是為國舉才的重要制度,因此若用真切的例證引導學生學習,相信將更能提高對於制度史的了解。寒假期間筆者走訪在民國八十五年自宜蘭市遷居於國立傳藝中心的黃纘緒舉人宅,透過解說員黃老師的解說,體會了舉人的日常生活面,讓舉人不單只是印象中一個刻版的功名名次,轉化成一個活靈活現的真實人物。

進入黃舉人宅這一傳統的正身護龍厝(也稱正身伸手厝),首先印入眼簾的是門前的「長挹南薰」的匾額,黃老師說明這塊匾額的意思是說「永遠享受著和煦南風的吹拂」,走入正門後則在門前看著門外的水塘,黃老師指出這水塘可不是隨意開鑿,而是具有相當實際的功能,第一:整座大宅坐北朝南,水塘在前有調節溫度的作用。第二:能夠當成消防的水源。第三是見水就有財,有富貴生財的意涵。但是因為有財也怕漏財如流水,故此大門的階梯可不能正對著水,要稍稍左偏或是右偏一點,確保財富入家門而不漏。看完了門裡門外的景致意義之後,黃老師指著門邊的牆腳上有個開口:「這個洞就是給家犬進出的,傳統大戶人家是很講究禮儀規範。」看著那個小小的洞口,筆者忽然聯想到春秋戰國時代的雞鳴狗盜之士,都是真實的紀錄啊!

一群人繼續跟著黃老師經過一個寬廣的中庭,從大門走到了正廳。在正廳的空地前黃老師繼續解說:「前面這空地就是埕,如果農家會在此地曬稻穀。而各位可以看看我們所站立的空地是在正廳的門外,這稱為「凹壽」,是指在主要的廳堂入口處內縮,讓屋簷下有走廊,因為這讓上方的壽樑外露,所以稱為凹壽。這和一般傳統的建築將空地設在廳堂內不同,主要是為符合宜蘭多雨的氣候,主人、客人搭乘轎子而來之際,下轎的時候就不會淋濕。看看上方那紅色的壽樑後,再請各位看一下黃舉人宅中最閃亮的匾額「文魁」。這塊匾額是原有的古蹟,只是我們再用真正金粉重新上彩保存。而這塊匾額大有學問,首先是文魁的魁,是個少一劃的鬼,這不是寫錯字,而是匾額要掛在大廳上,有個鬼怕不利於子孫,所以讓他少一劃不能跑出來。再來文魁的意義是指舉人的名次,台灣在清代沒有出過狀元最多就是舉人,而文魁是指第七名到第八十七名的頭銜。這裡再告訴各位一個清代強調優生學的特點,若考上舉人要生十二位男丁,稱為十二少爺。黃舉人宅已是第四房張聯珠的宅邸,但是黃舉人千金很多,兒子只有五個。缺少的子嗣名額則用收養的替代。另外在文魁匾額中還有兩個直寫的「恩科」,白話文說來就是喜事。清代舉人考試三年一次,但若遇上皇帝生小孩、太后生日、打戰成功這些值得慶賀的大事,就會辦理恩科考試。談完了黃舉人的功名之路,再請各位左右看看這東西兩邊的護龍建築。這棟房宅是正身伸手厝,正廳是代表人的臉目,兩邊護龍則是人的雙手。但整個大宅是四方型為何不是四合院而是三合院?主要的判斷點是最前排沒有房間就是三合院。那麼一大家子人又該如何分派房間。依照左青龍右白虎的位階來排序。左邊是由長子住在第一間,而二兒子則住在右邊的第一間以此類推。所以為何請客叫做「作東」是因為虎怕吵所以廚房是在東側,而東側的廚房又是主人的位置因而得名。兒子是依照大小順位居住左右側,未出閣的漂亮小姐們則一概住在虎邊,所以西廂房都是有美姑娘的地方。一家大小住在東邊西邊,所以國語中的妯娌在閩南語中的念法就叫「東西仔」也是這個典故。」

聽完了居家大小事,黃老師最後把正廳的大門打開,出現了嘎嘎聲響。黃老師笑說:「開門弄出這般響聲,不是要強調這是一棟古蹟。而是要呈現老師傅的手藝,古時開門若響如同養隻狗,如此一來屋內的主人會知道有客人推門來訪。而整個門的造型也是遵守左尊右卑的形式,左邊的門閂高於右邊的,且左邊的也有突出的卡榫對右邊的凹槽。所以俗諺說:門四板要齊力關,因為這些細微的機關,若家人不同心協力,一個人是很不容易關上大門的。」

最後黃老師再帶大夥往屋脊上看,談到「黃纘緒舉人他的身分是可以任官的,但是只有去代理過福建的副縣長,所以並沒有正式的官位。因此這棟宅邸是不能有官家屋舍的翹燕尾。但是他感念當初栽培他成才的老師,在宜蘭開設書院培育了很多人才,對於整個鄉土的貢獻極大。」黃老師最後點出了明清時代士紳社會的特色作為結語,這番導覽也讓黃舉人的生平事蹟更被人們了解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