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7 00:58:51藏心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文字畫:by JT^^   新聞台:JT^^星球畫報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梵語: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Prajñāpāramitā Hridaya Sūtra),又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是佛教中一部舉足輕重的經典。

【心經‧梵文】藏版
http://st.fjyy.org/2006-08/200608160846238950.mp3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既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心經‧梵文】藏版
http://st.fjyy.org/2006-08/200608160846238950.mp3


【心經‧梵唱】藏版

阿利亞 哇羅 吉第梭啦,
菩提薩埵兒哇 甘比然 伯兒拉須尼亞 巴拉密打 查兒哩庵 查兒拉瑪諾,
唯亞哇羅 吉帝斯瑪,
般扎 斯干達 阿薩斯打 斯查,
梭巴哇馬 循尼庵 巴夏啼 斯瑪,

一哈 莎哩布特兒拉 鲁伴 循尼庵,
循尼亞打 一哇 鲁伴。

鲁巴呐 衛咯循泥亞 打循 尼亞咯亞哪衛打 洒鲁伴,
雅鲁伴洒 循泥亞打 雅循 尼亞打 洒鲁伴,
一哇庵 一哇 唯吶 哪三 尼亞三斯咯啦 唯尼亞南。

一哈 莎哩布特兒拉 洒兒哇 大兒瑪,
循泥亞打 喇迦兒阿 哪,
阿奴巴哪 阿泥鲁哪,
阿兒瑪啦 阿唯瑪啦 阿奴哪 阿兒巴哩不哪。

他斯抹 莎哩布特兒啦 循尼亞 打亞尼庵 哪鲁伴,
哪 唯尼亞南,
哪三尼亞 哪三斯咯啦 哪 唯尼亞南,

哪扎素 斯羅特兒啦 卡尼亞 濟哇,
卡呀瑪哪 洒哪 鲁伴 布薩阿搭,
達樂洒斯巴斯打 唯亞打兒瑪,
哪扎朔 達篤 呀瓦哪,
瑪諾唯尼亞南 達篤,哪彌 第亞,哪唯第阿 加家哟,
呀瓦哪 洽兒啦 瑪啦南 哪洽兒啦 瑪啦南 加呦 
那嘟卡 洒布達亞 尼嚕達 瑪嘎,
哪尼亞南,哪伯兒啦啼,哪比 洒瑪亞,

他斯抹哪 伯兒啦啼 篤佳菩提 薩篤哇南,
伯兒啦須尼啊 巴啦密打 阿斯哩 第亞唯哈啦第亞,
唭打 阿哇啦哪 唭打 阿哇啦哪,
哪斯科一篤,哪特兒啦斯 都,

唯吧哩 亞洒 阿第 咯然安打,尼斯打 尼阿哇南,

肫唯亞 尼亞哇 悉打,洒兒哇 
菩達 伯兒拉循尼亞 吧啦密打,
阿兒須一搭 阿奴打啦 三雅 三菩提 阿比三菩達

他斯抹 尼亞打 唯庵 伯兒啦須尼亞 吧啦密打,
瑪哈 曼特兒啦,
瑪哈唯尼亞 曼特兒啦,
阿奴打啦 曼特兒啦,
阿洒 瑪洒 瑪啼 曼特兒啦,

洒兒哇嘟卡 伯兒啦莎瑪吶 三庵阿彌啼亞篤哇,
伯兒啦須尼亞 吧啦密打 姆卡 曼特兒啦 打第提亞 打提:
嘎帖 嘎帖,吧啦 嘎帖,吧啦三 嘎帖 菩提 梭哈。



      ●感謝文友 § 有鳳來儀。杜瑑 § 提供內容●

      ●文字畫:by JT^^●



上一篇:

下一篇:焚月

奶爸 2007-09-10 11:11:01

加油ㄛ

版主回應
嗯~ p^ˇ^q(加油中) 2007-09-10 17:26:24
藏心 2007-08-31 23:09:17

【業力】

業力也可以從兩方面探討,一是『受』,二是『習氣』。業力帶來的苦樂受已經討論過,惡的身業會帶來煩惱和苦受、語的惡業如說謊會帶來煩惱和苦受、惡的心態也會帶來煩惱和苦受,攻擊性的態度是個例子,以上都說明了惡業如何產生苦受。

業力的另一方面是習氣,任由我們的身口意作惡,是讓我們的身口意養成一種作惡的習氣。惡的身語活動令我們養成身語作惡的習慣。舉例來說,我們每次殺生,我們殺生的習氣便會更強一些。每次我們說謊,我們以後便會更易說謊。讓一個攻撃性的心態出現,攻撃性的心態日後更容易出現。這些習氣會令我們的未來生,更傾向於殺生、說謊、邪淫等行為。這就是業力的兩方面。一是苦樂感受的出現,二是影響未來的行為習氣的形成。業力就是通過這兩者為眾生帶來苦受和樂受。

雖然我們知道惡業會帶來苦受,善業會帶樂受,我們仍然難於去惡行善,因為我們受到心靈染污的強力影響。我們知道苦受來自惡業,卻又無法擺脫惡業。我們要做的是要清除心靈的染污,因為它是惡業的根源。清除心靈染污便會除去惡的身業(如殺生、偷盜、邪滛)、惡的語業(如說謊、誹謗、傷人及無用的話)和惡的心態(如攻擊性、貪著及愚痴的心態)。但是,單是心中想要清除染污並不能把它清除。慈悲智慧的佛陀,通過對是否有一個自我存在的分析,開示了能根本地清除心靈染污的方便法門。

我們對佛陀有關自我的說明很難理解,因為我們對&quot自我的存在&quot,已有根深蒂固的想法。首先,我們要尋找這個自我的存在。不過,這尋找令我們發覺這自我根本不存在。這樣,我們便能慢慢放棄有一個自我存在的想法。在放棄有一個自我存在的想法的同時,心靈染污也清除了,因為惡業也清除了。

相信有一個自我存在是一個錯誤,是個妄想。舉例來說,若一個人拿著一朶花問一百個人它是甚麼,他們都會有同樣的答案,說這是一朶花。因此,他可以很肯定這是一朶花。但是,若他問人:這是我嗎?他只會說:這是你。問另一個人,他也會說:這是你。他就是問一百個人,他們也只會說:這是你。只有他自己會說:這是我。這樣,從統計學上來看,自我的存在真的難以找到支持。

我們通常會視&quot我&quot為一個整體。當我們分析自己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是由多個部分組成的,有不同的器官和物質。事實上是有很多不同的東西,但我們對於自我卻有一個單一的感覺。當我們要在這些不同的東西中找一個我,我們卻無法找到這個我。若我們能如是仔細分析,我們將會發覺,相信有一個我,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若我們能除去這錯誤的想法,我們對&quot我&quot的執著亦容易消除。這樣,由我要快樂,或我要消除這些煩惱所引起的各種欲望亦跟著會消除。消除了對我的執著,我們就可以消除心靈染污。沒有染污,也沒有因它而起的惡業了。沒有惡業,也沒有苦受了。就是這緣故,佛陀說『苦的根源要清除』。

總而言之,當我們知道苦受本質是甚麼,我們便要著手清除它,我們不要再作會帶來苦受的惡業。停止作惡,我們要找出它的根源,就是『心靈染污』和『不正見』。要消除心靈染污,我們要從根本處著手,即是除去對我的執著。若我們能這樣做,我們便能理解無我的智慧。明白沒有我的存在,我們便不會再製造染污和惡業,這樣,染污和惡業便完全消滅了。這是完全可能的。這就是【滅聖諦】。

滅諦的精粹就是『自在』。有些人認為佛境是『不可思議的狀態或智慧』。不過,清除染污得到的自在,卻是最大的快樂、喜悅和平安。和世間短暫的欲樂相比,這自在是持久的,終極持久的滅的解脫是最大的自在。

所有解脫力和智慧力皆從這自在生起,自在令人從苦受及心靈染污中解放出來。滅諦有四個特性。首先,苦受止息了;其次是平和;三是甚深的解脫及智慧;四是自在。



→ ●佛法教義。第三聖諦---滅諦

版主回應
【經】

佛陀是在瓦拉那西一個叫鹿野苑的偏僻地方『初轉法輪』的。佛陀在證道之後,有49天保持緘默,並未宣示所得法。這是要說明佛法是&quot非常難得&quot,&quot稀有和珍貴&quot的。佛陀保持緘默,直至被勸請說法。很多天人,包括梵天都勸請佛陀說法。佛陀被勸請後,就到瓦拉那西的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這五比丘在過去已和佛陀結了緣,因此才能成為佛陀的首批弟子。

佛陀初轉法輪所開示的是『四聖諦』。佛陀要開示四聖諦,是要所有跟隨他修行的人知道,他的法教究竟是甚麼,為甚麼要修學,及修學後會有甚麼結果。佛陀通過開示四聖諦,要把修行之道清楚說明。

他指出,若我們不修行,我們便會繼續浮沉輪迴苦海;若我們修學佛法,我們便會得到『涅槃解脫』。佛陀說『苦』是輪迴的本質,苦也是我們要清除的東西(苦聖諦)。他又說苦是來自煩惱的情緒(心靈染污)及業力(集聖諦)。要消除輪迴之苦,我們便要尋求涅槃解脫。而這又分作兩個部份,就是要『止息惡業』,及『讓涅槃安樂出現』(滅聖諦)。而要達成這目的,就要修道(道聖諦)。由於輪迴的本質就是苦,因此,要徹底除苦,我們便必須要超越輪迴。因為『涅槃即自在』,我們便要成就涅槃。但是要停止輪迴成就涅槃,卻不是件易事。我們要先除去輪迴的因,才能得到涅槃。佛陀開示四聖諦,也是要說明輪迴涅槃兩者的因果關係。苦受來自煩惱情緒如貪、瞋、痴和業力等,因此,這一切都要清除。而涅槃自在則來自修道,因此,我們要在法道上修行。

佛陀就是通過以上的方式開示四聖諦。他說明輪迴和涅槃這兩者,都有著個別的因果關係。

佛陀在瓦拉那西的初期說法被稱為「初轉法輪」。後來他又在王舍城附近的靈鷲山二轉法輪。當時聽法的都是阿羅漢及菩薩。二轉法輪主要是弘揚般若。在這期間,佛陀開示了空性和菩薩行的六度。

在初轉法輪時,佛陀說我們要『止息輪迴』才能得到涅槃。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呢?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要到一個我們從未到過的地方才能找到涅槃呢?我們是否要塑造一個叫涅槃的新東西呢?絕不是這樣的。我們只要能對世間有如實的認識,要明白我們現時對世間的認知是錯誤的,並且能除去我們的心靈染污,我們便能達至涅槃。我們能證知諸法實相時,也是我們成佛之時。



→ ●(節錄自創古仁波切《印度佛法發展》一書)
2007-08-31 23:26:43
藏心 2007-08-31 23:01:45

【語業】

我們若較仔細觀察,我們便會發覺,『善語』會帶來快樂,而『惡語』則會帶來苦惱。舉例來說,說謊好像有些好處,因為可以通過騙到他人而得益。但這是不正確的。若我們向我們的敵人或和我們關係不好的人說謊,因為彼此不友善,他們是不會相信我們的謊話的。要欺騙他們很難。若他們是朋友,才可以在初次說謊時騙到他們。就算是朋友,騙了他們一次,他們便知道我們不可信賴。因此,說謊實在沒有意義。相反的,若一個人絕不肯說謊,他便會建立了一個誠實可靠的聲譽。這種信任會為他帶來很多好處。

我們討論過謊話有甚麼結果之後,從而可以想像到其他惡語,如誹謗、粗魯話、傷人的話和無用的話的結果。惡語只會帶來苦惱,善語才會帶來快樂。

所謂無用的話,並非指交際上的閒談,而是指真正無用無意義的說話。若我們要讓人覺得自在一點而和他談話,就算所說的話没有多大意義也無妨。但若我們只是毫無必要地說些無意義的話,這就是無用的話。較無用的話更差的,就是出於嫉妒或憎恨所說的誹謗語。當我們在說人的是非長短時,這些說話不但無用,更是傷害人的話,會製造不和。

傷人的說話也是一樣。若是出自愛心善意責備人,例如責備一個做了一些危險的事,或不努力讀書的孩子,這就不算是傷人的話,因為這些說話沒有染污。這只是幫助人的方便。若在這些話的背後有真正善良的動機,這就不算是傷害人的話;若說這些話時是要攻擊別人,或出於嫉妒,那麼就是傷人的話,必要戒除。

我們現在要研究不同的心態,要看看『善的心態如何帶來快樂』,及『惡的心態如何帶來煩惱』。舉例來說,&quot強烈的攻撃性&quot會令我們失去朋友。因為我們的攻擊性,我們的敵人會成為更大的敵人,情況會變得越來越壞,如果我們非常有侵略性而傷害了別人,這些人以及他們的朋友都會變成我們的敵人。另一方面,若我們要饒益他人,通過關懷我們所親愛的人,及希望他們會變得更好,我們本身亦會有所得益,他們會成為對我們有幫助的朋友。通過給與我們的敵人或和我們關係不好的人關懷和愛心,他們會改善對我們的態度,甚至會成為我們的朋友。這樣,若我們要饒益他人,我們便會有很多好朋友,及因此而帶來的好處。我們在這裏可以看到善的心態帶來快樂,和惡的心態帶來煩惱的因果關係。

版主回應
【業】有三種,就是『身』、『口』和『意』業。它們又分為善和惡的身業、善和惡的口業及善和惡的意業。若我們不作惡業,我們的業就自然會成為善業。

三種身的惡業是殺生、邪淫和偷盜。三種身惡業的後果可以即時觀察到。舉例說,一對相愛的男女能互相關懷照顧,因此他們會得到快樂;他們的財富會增加,若他們生兒育女,他們彼此會為家人帶來關愛,他們親密的關係和對愛的承諾會帶來快樂。若缺乏這種承諾,又沒有關懷愛護,邪淫就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不利於愛的增長,並不能提供一個能夠令兒童快樂的家庭,對配偶的不忠會帶來很多困擾。

身的惡業會帶來其他後果也很容易看到。偷盜的人會為自己的行為不安而苦惱,不偷盜的人卻能心安理得。同樣的道理,殺生的人會很煩惱,而護生的人就不會有這些不安。

語業亦如此,雖然可能沒有那麼明顯。
2007-08-31 23: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