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1-24 20:58:12衛斯理

第47篇 : 從牯嶺街談到台北小中國…

台北街道路名,超過278個,猜得出哪一條是最揚名海外?

中山路、中正路、華西街…都不是,正確答案是躺在建國中學附近的「牯嶺街」,因為十幾年前有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影片,在國外多項影展中榮獲大獎使然。
有一則保證壹周刊不曉得,曾經多年來流傳在影視圈內的小八卦是:根據當年真實事件改拍的「牯」片劇中少年小四,因其女友同時期與自己好友小馬暗通款曲,發現真現後的小四衝動下在牯嶺街殺了女友而後入獄,而三角關係中的小馬則逍遙於事件之外…長大後的小馬,傳說就是後來的楊導,而拍攝「牯」片就有著贖罪的潛在涵義…

今日漫步牯嶺街,絕不可因為她己成為過氣的二手書店街而輕視她的存在,雖然她的光環己被後來的光華商場及公館等搶走,然而她卻隱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如果說她的街名是「謎面」,那「謎底」則將揭發自大陸江西省內的廬山,若將謎底與謎面如戰國春秋時的虎符般結合,則將發現一個驚天動地的駭人事件…
↑【圖說】:今日台北牯嶺街簡圖…

這話得從一首題為「2000廬山念」(副題為:致贈蔣宋美齡)-筆者撰於民國89年9月走訪廬山後的詩文談起:

昨日廬山今陽明,世界遺產未隨行;

縱有台北牯嶺街,不返美廬誓不瞑。


上述說的正是蔣宋2人於民國38年撤退來台後,因念念不忘當日的避暑勝地:「廬山」(當時尚無空調,而長江下游沿岸之重慶、南京與武漢在炎夏素有「3大火爐」之稱,溫度最高可達攝氏42度以上…) ,加上蔣公崇敬王陽明,故將當日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同時建立中山堂作為第2個行政中心及夏日避暑--如當日的廬山,然而在公元1996年12月,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榮耀,卻怎麼也未能隨行來台…
↑【圖說】:今日盧山牯嶺鎮一景…

說到「廬山V.S.牯嶺街」這個特殊的名山與街道的關係,當然也必須從公元1885年說起,這一年正是清光緒十一年,也正是滿清政府將台灣島制定為省的第一年。同年,一名英國傳教士李德立,用計取得廬山土地租用權,蓋好第一座歐式別墅做為避暑之用,隨即組成一家控股公司,將廬山土地分割租讓給德、法、俄、美等各國領事官員興建各國特色別墅,隨後還大興土木建教堂、戲院、球場、游泳池等,儼然形成一個大陸境內的新市鎮。

「控股公司該命何名?」傷透了李德立腦筋:究竟這些國外官員爬山涉水,不辭千里跑到廬山來蓋別墅是所為何來?「COOLING…」(中譯即:涼爽、清靜…)字眼飄入李德立腦中,因此有了後來的「COOLING COMPANY」與「COOLING TOWN」,而後者中文音譯即為「牯嶺鎮」。牯嶺鎮上超過百幢以上的各國獨棟別墅中,最有名氣的,莫過於後來轉贈給蔣宋美齡的「美廬」,因此今日總統府近也有「牯嶺」街,從中突顯蔣宋2人對「美廬」之無法忘懷…

想必今日富可敵國的前第一夫人,必定以「今生不能重返美廬」引為生平憾事之一…


**2007.1.2台長補充 : 2006.12.30晚上7時半與2姐在國父紀念館欣賞「宋美齡」音樂劇,是個意外的驚喜,特別是戲中飾演「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的洪瑞襄(http://www.ambersean.net/),更令人疼惜身處在大時代中終其一生無法實現「我將再起」的心願,而鬱鬱寡歡死在美國紐約長島的MayLing...

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話說當年因為蔣公逝世,而與蔣經國不和的宋美齡自此長住美國,直到蔣經國於1986年去世,她還急速返台有意爭取成為「國民黨主席」...若不是當年另一位「小宋」(楚瑜)極力爭敢讓當時接任「總統」大位的李登輝也同時續任「國民黨主席」,後來會不會有個「現代版武則天」再起,則誰也不敢說...

但是,因為宋美齡等宋家3姐妹當年就讀於「美國衛斯理學院」的因緣,倒是自此後將「台灣V.S.美國」綁在一起,包括:丟掉中原、美國金援、發展核武、台灣關係法、圍堵中國、斥資軍購等,讓美國自此觀注兩岸不曾鬆手至今!

不管如何,就像是電影『 宋家王朝 』所說的 :

從前宋家有3個好姐妹,一個愛$(宋藹玲→嫁孔祥熙→富可敵國); 一個愛名(宋慶玲→嫁孫中山→對岸開國國母); 一個愛權(宋美玲→嫁蔣介石→掌握軍隊就掌握實權,因「槍杆子底下出政權」...)後來也都「如願」,只是3姐妹因政治立場選邊站,再也不曾見過面就是了...
透過「牯嶺街VS.牯嶺鎮」的對應關係,再來端詳台北市地圖就有了新發現,而中國城鎮名稱街道在台北市內幾乎全部都集中在:東起自敦化南北路,連接基隆路→羅斯福路→環河快速道→民族東西路→敦化北路上。

在這一塊約為108平方公里之台北區域,即為蔣宋2人當年心目中的「台北小中國版圖」,因此,總統府前面大街取名「重慶南路」之源由,是因為國民政府自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中日戰爭後,被迫遷都重慶之故,直到1945年日本挨了兩顆原子彈投降後才遷回南京,重慶陪都是中日抗戰的大本營,而重慶南路上的總統府自然潛藏「抗戰勝利」的期許。

而圍繞在總統府附近的街道路名,如:衡陽、長沙、桃源、常德等,顯見當年湖南幫多是國王人馬,別忘了當年的毛澤東、劉少奇、蔡鍔、譚嗣同、左宗棠、曾國藩等全來自湖南,造成「中國封建制度」瓦解的歷史劇變推手的搖籃,其實就在湖南省省會長沙之「嶽麓書院」-----以傳承楚文化為榮之千年書院(如其大門對聯:唯楚有材,於斯為盛…),因與本文無直接關係,就此打住。

因為「台北小中國」的概念下,幾乎整個中國版圖可以對應到今日台北108平方公里的區域(為何只有108平方公里?因為108平方公里外的台北區域在當時屬郊區,以稻田居多,無康莊大道可命名),如總統府西南方集中街名如:西藏、康定、成都、昆明、大理、桂林、峨嵋、西昌等,正好符合大陸版圖之西南區如西藏、四川、雲南、廣西各省…

而總統府東北方正好集中了大陸東北區之吉林、河北、遼寧各省之路名如:長春、吉林、延吉、敦化、通化、伊通、松江、四平、承德、赤峰、錦州等,有興趣者可一一對照「台北108平方公里內路名VS.大陸版圖省城名」之巧妙關聯,因此,只要熟悉大陸各省份城鎮名稱,即便是第一次來訪台北旅遊之大陸人士,見到台北市街道路名也可大致推敲出位於總統府何方,因為這個「台北小中國版圖」的發現,我們可以一同來緬懷一段當年壯志未酬的遺憾,同樣的發現在大陸吉林省省會長春市,這個因「九一八事件」而改建成的「偽滿州國」,至今世有著相同的遺憾正反應在長春市區的街名如:重慶、西安、南京、桂林、杭州、甚至還有「台北大道」。

物換星移,時空交替。

台北市街名也反應出許多當時的政治意涵如:相對於「南京東西路」的寬敞與車水馬龍,位於台北車站後門的「北平東西路」則顯得短窄與落寞寒傖,即便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也不一定能清楚指出這條街道的存在。

當日下承上意將總統前垂直大路取名為「介壽路」,暗喻「蔣介石萬壽無疆」之意,唯新政府一上台後,除了大量拆走老蔣銅像及更換新台幣紙鈔肖像等之去中國化,更將介壽路改為「凱達格蘭大道」,街名取自當年最先入住大台北盆地的「凱達格蘭」平埔族原住民。

拋開政治,台北市當然還有一些趣味巧合的街名如:台北市最大補習街--「南陽街」,因為大陸南陽市出了一個偉人叫「諸葛孔明」;全台灣成千上萬條街道中,獨有一條街道只有門牌1號,那是「常德街1號:臺大醫院」;蔣公應該是痛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否則怎麼忍心將他砍成「六段」(羅斯福路在臺北有一段到六段,笑話一則)…

當一個街名可以幻化成一座大陸城鎮,台北街道就可以穿越時空,變成具體及永恆的多層次記憶,如「敦化」在台北或許只是一條黃金路段,在大陸則成為吉林省內第4大城市及唐朝渤海古國的遺址;「四平」在台北或因豬腳等小吃店聞名,在大陸則因有著「葉赫」古城稱世,那是「葉赫納拉‧蘭兒」的故鄉,也就是後來斷送大清江山的「慈禧太后」老家…
緬懷楊德昌2片 2007-07-09 17:40:50

公共電視台已經取得兩部楊德昌導演的作品,本周六7/14就要推出。時間都是周六上午。

首先登場的是七月十四日早上9時,播映的是《海灘的一天》;七月二十一日上午10時播放《恐怖份子》。

特別是的,兩片都只播一次,不會重播,除了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欣賞,不然就是預錄下來,日後回味嘍。

欽亮 2006-11-21 22:11:44

一個老話題,衛斯里大哥竟能寫得妙趣橫生,真是佩服,尤其羅斯福砍六段最是令人發遽。
潛水很久,終於決定浮上水面問候,這輩子真希望有機會跟一次你的團。

版主回應
楊兄 :

上一世紀末舊作一篇,居然還能讓您看出興趣,為回報您的知音,特別重貼了5圖,希望能勾起您的你懷舊情懷...

有機會應該同遊,畢竟通話 & 通媚多年,似乎不曾見過一回!
2006-11-24 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