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咱們「邱家」都是永中人…
圖↑.2009年8月,帶小妹曼妮長女朵朵重返母校,那是作者第一次看到祖父姓名掛在永中大禮堂上。
*本文曾刊於2014年6月出版「永平中學創校55週年紀念特刊」P299~P301,本Blog上部份圖片也取自該刊…
偌大的幾個字「邱廉書堂」,一直被懸掛在永平中學大禮堂正上方,讓許多後來就讀永中的小學弟妹可能會納悶:「廉書」聽起來就像「連輸」,怎會有人取那樣的名字?以及為何被掛在上頭?
圖↑.祖父(第二排正中)參與其二子鴻海(第二排左三)結婚大合照,而本文作者(第二排右二)發現:本圖頗富倫理,第一排跪著或蹲為邱家新生代,第三排為邱家女兒& 第四排為邱家女婿或女兒所生男孩。
其實「廉書」字「祥簡」,出生於1909年的中國福建省永春縣上沙巿,十幾歲時隨父母&2名兄弟來到馬來西亞柔佛州,後來娶蔴坡女子林茂娘為妻,生下四男八女,與其三弟合買在永平大馬路98號新屋開雜貨店&取名「建春」(當時店內電話只有「242」三位數),同時就近打理橡膠 & 油棕園,其長子鴻江(字「瑞興」)因避日軍侵馬,躱在叢林三年零八個月而輟學,日軍戰敗後由長子接掌廉書經營多年的雜貨店 & 管理膠園,而其次子鴻海因小學就讀晚一年,正好與其七女鑾翠跟隨六女鑾瑩(1959年第一屆永中初一生)腳步,一塊唸永中的第三屆「初一班」& 三年後(1964年)就讀永中第一屆的「高中一」,並與目前仍在永中的
隨後廉書的三子鴻川(亦名「鴻信」,後再留學日本)& 四子鴻洋也相繼在永中畢業後再留學南洋大學 & 英國,當時普遍「重男輕女」,廉書多名女兒唸完小學後就停止升學,早嫁人卻也能資助後來幾位弟弟到國外升造,不像當年鴻海赴台為了省$是搭船至香港後,後因他受不了船的搖晃才自港改搭飛機飛台…
光陰似箭,廉書長子經相親也娶蔴坡二馬路【聯吉】店家四女黃金春為妻,並相繼生了兩男四女,其中廉書為這個排行第三的長孫取名「中人」,隱含著「自『中國人』三字去掉(亦指「離開」)『國』字則為『中人』矣」之意,而「邱中人」就是區區在下,正在為你說一段有關「邱家」在永中的歷史。
時間飛快來到70年代,話說我們姐弟六人,除了二姐曼英唸國中(因當時她的多名好友皆選唸國中),大姐曼麗、四妹曼蘭、五妹曼妮、小弟中原等都讀永中。而我們「邱家」或許因為「人多勢眾」&「好勝心強」,讀永中是有口碑相傳的,以我在1977年初就讀初一那年就得了學業成績第一名,之後也是年年考第一,特別是高一那年(1980)第一次考「三角函數」,當時學校頒發考卷,習慣從最高分依序頒發,老師說了:「這一回大家都考得不好,全班只有一人及格,他就是你們的班代:邱中人,100分!」
圖↓.邱家第三代女兒曼妮在永中表現也卓越,這是她就讀永中時所獲部份獎牌。
當學期末我的學業總平均近88分,卻也意外發現:當年總平均減掉十分變78分,在全班仍是第一名(如下圖),因初一至初三有許多對手已轉學他校,我是抱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心態,一直留在永中稱霸。
人說「人生有三大不幸:年少得志、中年失業、臨老入花叢。」1981年高二那年在師長的鼓勵下,在校創辦了「華文學會」(現已轉型為「書法學會」,如下圖),當時曾舉辦過唱「台灣民謠」、分析國學常識、出版「新少年」&「校苑」等校園刋物(受港劇「鱷魚淚」影響)、到新加坡 & 馬
圖↑↓.1981年當時「華文學會」之識別徽章 & 下圖即為後來轉型之「書法社」
但是,到了1982年第一屆創始會員皆因「忙怕」而轉到他社,而我又想在高三那年好好準備統考升大學,因高二那年投入過多的社團活動,導致學期總平均跌破80分(雖然仍是全班第一名),後來發現棒子交不出去,才膽大妄為在
「雖然祖父邱廉書對永中辦學有功(如捐錢等),也曾是永中首屆董事會董事,但訓導主任堅持這回要嚴辦此事,可能的話,安排『轉校』是比較好的…」
圖↑.人口不及三萬人的馬國柔佛州小鎮「永平 Yong Peng」,卻因南北高速旁兩個出入口 & 福州人聚集而形成馬國「福州美食」小鎮代表...
當時永中幾位教過我的老師也認為:「事情也沒嚴重到這個地步,況且統考平均分數還得指望我來拉高...」但她們可能不知:我高二那年創立華文學會後,加上又榮獲高中組數學比賽冠軍、身兼學長團 & 圖書館等要務,少年得志氣焰高,曾在課上與當時兼任授華文課的訓導主任有過言語衝突...
總之,後來在三姑丈帶我順利到寬柔中學「插班」唸理科班到高三畢業,再到台灣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時,我也同時參加「永中旅台」&「寬中旅台」同學會,話說2000年返回永平過年,在「永中留台同學會」新春團聚時,遇到當時的校長余養韻對我說:「那一年正積極籌款興建學校大禮堂 & 教室...」
我對余校長說:「可以透過我二叔鴻海的高中要好同學去向他遊說,或許可以有大斬獲。」
按照當時籌款的「遊戲規則」:誰錢出最多,誰就可命名大禮堂,而當時我二叔捐了最高金額:「馬幣30萬元」(NT290萬元),並以其父之名命名為「邱廉書堂」,一如我祖父為人一生清「廉」,平日偏愛看「書」。
據我二叔鴻海說:我祖父為人節儉,但為了辦學,甚至會向他人借錢再捐給學校,像在1950年初,平群華小(「永平一校」前身)要從老街場遷至永平新村,我祖父就曾捐了壹千元來幫小學建了一間教室…
圖↑.2014年7月帶小外甥恩朵(左1)& 小睿(左2)重返永中母校拜訪初中時數學老師陳珠嬌,而下圖厚達近600頁的永中特刊,也是經由她出任總編輯才完成...
如今午夜夢迴時,我還會彷彿見到年輕時的祖父,左手拿著「東周列國誌」或「三國演義」,右手牽著四五歲的我,漫步走到「白宮」餐飲店,點了一杯黑咖啡,再打入一個生雞蛋攪拌著,嘴角微翹看著正在舔食冰凍牛油切片的長孫。
圖↑.本文作者在1996年代表台灣榮獲新加坡旅遊局頒發【年度最佳報導新加坡旅遊文章獎(The Best Article of The Year)】,這也是11年來第一次以中文得獎 & 台灣第一次入圍 & 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