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6 20:33:47衛斯理

第106篇 : 韓國旅遊的IN & OUT 2-1(感謝白素整理)...

從「袁世凱見明成皇后」談到「漢城自遊行」…

開場:大家好,今晚我將用90分鐘來與各位分享『衛斯理閱讀韓國的經驗』。今年初,有在同樣這裡聽過「衛斯理談泰國」的都知道,我將以「多層次的時空」,透過:過去、現在&未來,來了解「我所知道的韓國」,如果還有一點時間,再保留給各位做意見交流…


首部曲:有關韓國的過去歷史懸案…

大陸作家余秋雨曾經推薦過一種所謂的「時尚旅遊」,那就是透過踩在異國的土地上可以認識她的過去(特別是與我們相關的過去歷史或懸案),這其實也是「知識產業」的一環,只可惜在國內尚未流行就是…

話說在今年4月初我第6次到韓國旅遊,當經過漢江北區熱鬧的明洞附近的「中國駐韓大使館」,才知道這個在民國81年以前是「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因為得知不久後「中韓將建交」而「臺韓將斷交」,因此用了極高售價打算將她轉賣給韓國三星集團再打包回臺灣…

當地許多目前仍舊領著「中華民國護照」的韓國華僑,因為不忍心這幢古蹟將落入韓人手中,因此扯出「臺灣無權出售大使館」的証明。因為有人出示當日買賣地契証明:這幢建築物的所有權是屬於當時駐韓的滿清官員,也就是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的袁世凱」的…而滿清之後目前佔據中原的主人是中共,因此理所當然要還給中國大陸,結果就用了韓幣1元的轉讓價就變成今日的「中國駐韓大使館」…

因為好奇「袁世凱被派駐在朝鮮十年」,而開始大量翻閱了「袁世凱」&「明成皇后」等相關資料,以致於後來有許多有趣的發現:譬如說公元1882年8月袁世凱第一次坐北洋軍艦來到朝鮮,就將當時掌握執政權的大院君騙上船,之後就將他綁架到滿清交給李鴻章發落…趕走了大院君,袁世凱恭迎大院君之子李熙皇帝重新掌權,當時的皇后閔妃,也就是明成皇后後來為了感謝&拉攏袁世凱,甚至還安排親妹妹嫁給他以示友好,而當時的袁世凱不過才24歲…

後來袁世凱更協助明成皇后擺平另一場政變,把當時涉入的日本軍隊趕回日本而立了大功…為了免除後患,明成皇后還聘請袁世凱幫她訓練一支500人的現代御林軍,這就促成13年後袁世凱有機會擔任滿清「天津小站練兵」之統帥,訓練出一批在民國建立後讓國父孫中山&滿清非常頭痛的「北洋軍閥」如段祺瑞、馮國璋、曹錕等大帥,這要等到後來的「黃埔軍校」訓練出「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之黃埔軍隊,經過長時間的北伐才平息北閥…而日本軍隊被袁世凱趕回日本後,不斷想盡辦法找機會復仇…當得知李鴻章因為要幫慈禧大后籌款建興「頤和園」慶生而不得己放棄原向英國訂做完工一半的大型軍艦,日本天皇主動捐贈而發動日本老百姓捐$買下這一艘後來在1894年中打敗「北洋水師」的「吉野號」,並在第2年的「馬關條約」中割讓了臺灣&澎湖群島…


如果說這一回「甲午戰爭」中最大的犧牲者是「台灣」!然在55年後爆發的「韓戰」,其中死傷超過500萬人,而臺灣又恰好成為其中最大獲益者,成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受傷最輕微的「亞洲4小龍」之冠,剛好得到命運中的補償…

從上面一小段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韓國加北韓所形成的朝鮮歷史與中國之密不可分,特別是6次「韓戰」的發生,這裡所謂的「韓戰」,指的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半島作戰」這件事:

第一次「韓戰」的發生,是在公元前1064年,當時的周武王因為有先祖姜太公(姜太公之子繼承齊國後因地處「山東營丘」而改姓「丘」,為全球目前2000多萬「丘或邱」姓始祖)的協助,經過「封神榜演義」而推翻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而商紂王的叔叔箕子,當周滅殷商後帶領500人到朝鮮與當時的土著打了一架,後來以「儒家思想」建立第一個有文字紀錄的「大韓民國」,這從史記〈宋微子世家〉中有記載:「武王伐紂,封箕子於朝鮮…」可以看出…

第2次韓戰是到了隋朝時期的隋煬帝楊廣御駕親征數十萬官兵去擺平朝鮮半島的內亂,結果士兵死傷連連,讓當時派駐在太原的太守有機可乘,率兵收拾殘局,統一了江山建立了唐朝,這個太守就是後來的唐太祖李淵。

而第3次韓戰則是由李淵的兒子唐太宗,發現朝鮮半島的疆土己跨過鴨綠江佔據東北部份領土已久,恐怕將來變成禍患,加上宰相魏徵已死無人勸阻,因此就親率20萬的兵馬,來到朝鮮半島作戰8個月,結果只剩下4萬人活著回來,為了紀念死去的16萬官兵,在返回長安京城的途中路過一個叫「幽州」的城鎮,蓋了全中國第一個「忠列祠」叫「憫忠寺」,經過不少朝代改了幾次名,後來到了清朝皇帝雍正將它訂名為「法源寺」…而在公元2000年李敖就憑了一本叫做「北京法源寺」小說入圍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只是後來獎項給了中國大陸:高行健…

第4次韓戰是在明朝「萬曆20年」期間(歷史學家黃仁宇就寫過一本有名的書叫做「萬曆十五年」),日本豐臣秀吉因為已經統一了全日本,因此派兵打算先打下朝鮮半島當跳板,再染指中原大陸…這一回明朝派數十萬兵馬,終於擊退豐臣秀吉的大軍。但是連年征戰終於讓日本的德川家康有機可乘拿下執政權,此後日本休養生息,民強國富走向現代化,終於在1894年打敗中國&1905年打敗俄國而佔領了朝鮮半島,而明朝也因為這場戰役拖跨了經濟,加上太監作亂,因此萬曆皇帝的孫子朱由檢雖然有心整頓朝政,卻也因此成為末代皇帝,而那一年公元1644年中國出現3個皇帝: 明朝的崇禎、闖王李自成、清朝的順治…

第5次韓戰最慘烈的部份,是在朝鮮半島外海上打的,結果當時的小日本打敗了大中國,割讓了臺灣並且拖垮了滿清王朝…

今年7月9月在臺灣將上映一齣全韓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國內翻成「太極旗一一生死兄弟」,其實應該叫「生死弟兄」才符合劇情的發展,飾演哥哥的張東健為了照顧弟弟元彬而最後死在戰場上…而在韓國上映原片名叫做「太極旗飄揚」,太極是易經的陰陽象徵,也是韓國國旗的圖騰,在場有沒有人知道:太極生兩儀,兩儀變四象,四象變八卦,八卦變什麼?對了「八卦變壹週刊」,因為「壹週刊」裡頭都充斥著各種八卦…韓國的導遊喜歡讓旅客猜這則「冷笑話」…

話說回來,韓國這幾年電影的蓬勃發凌駕全亞洲之冠,不但有類似「我的野蠻女友」在2年前全亞洲獲得不錯的票房,而韓國這幾年最賣坐電影,如:太極旗飄揚、JSA共同警戒區、魚(國內翻成「生死諜變」)、不久前才下檔的實尾島風雲等,都有一個共同特色是:「與韓戰有關」…

隨著近幾年有許多文件解密&出版,我們可以知道很多歷史真相,譬如說: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去年出版了1本韓戰解密書,書名叫做「毛澤東、斯大林&韓戰一一中蘇最高機密檔案」&中共有一批「未曾發生的事」在近年來解密,讓我們發現:「韓戰」解除了「台灣當年被解放」的命運…

去年SARS後2003年7月27日在漢城舉辨「韓戰停戰50年」有來自18國當年在韓戰倖存的士兵共聚一堂…而大陸自1950年至今出版超過500本以上跟「韓戰」有關的書籍(反觀在臺灣可能連5本都找不到)…

大陸人士若有機會來台灣旅遊,他們其實最想看的不是:故宮裡的珍奇寶物,也不是國父記念館或中正紀念堂,而是「阿里山&日月潭」!原因是35歲以上的大陸人士都記得一首兒歌,裡面就有提到「阿里山&日月潭」而造成印象深刻…歌詞上是這樣寫的 : 「我站在海岸上,把祖國的臺灣省瞭望 : 日月潭邊波在胸中蕩漾,阿里山嶺濤在耳邊震嚮,臺灣同胞是我骨肉兄弟,我們日日夜夜把你們掛在心上…而這首歌名就叫做「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

如果說當年的共產黨可以從無到有,再以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將國民黨趕到臺灣,那麼再一鼓作氣渡海來臺也絕不會是件困難的事。而當時的毛澤東其實也無法忍受與蔣介石「隔海分治兩岸」的事實,這從1949年4月毛澤東佔領「蔣家王朝」的首都南京所寫的一首詩詞中就可以看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主席自勉千萬不可學當年的楚霸王, 三番兩次放過劉邦後而最後自刎於烏江愧對江東父老…

而後來也不是因為美國,才沒有實現解放臺灣的使命…因為當時的美國在1950年元月5日對外宣佈的政策是「美國在遠東利益&圍堵防線自日本到菲律賓,不及台澎金馬&朝鮮半島…」然而由於北韓的金日成,眼見毛澤東已解放了中國大陸,也想仿而效之一舉統一朝鮮半島,而當時蘇聯老大哥史達林為了避免惹惱美國,只答應提供軍火不派軍人參加,建議金日成找毛澤東借人,而毛澤東其實不希望半路「殺出程咬金而壞了解放臺灣的大好時機」因此告訴金日成「先統一台灣後再解放南韓…」

而金日成藉由蘇俄支持下不理毛澤東的優先順序,快速引爆解放南韓的戰役在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正式跨越北緯38度線南下,3天就打到漢城,不到2週就逼得南韓政府撤退至十平方公里不到的最南端釜山市…後來美國發動聯合國部隊,協同15國軍隊&委派麥克阿瑟將軍當統帥(所以後來臺灣有所謂的「麥帥」公路),第七航艦也才在當年6月28日第一次進入臺灣海峽,後來才有了「協防臺灣」及美援不斷湧入臺灣的機會…而當時麥克阿瑟將軍藉故初到臺灣見到蔣介石,當時甚至有意找孫立人將軍做為副統帥,而蔣介石也希望能派兵3萬3千人支援韓戰,企圖藉此找機會用美國軍備反攻大陸,只是美國杜魯門總統不想擴大戰線,因此就婉拒了蔣公的好意…


至於說到「為何毛澤東派百萬大軍投入韓戰 ? 」主要有3個因素:

其一是為了討好史達林,因為渡海來臺作戰的海空軍需要仰賴蘇俄,而蘇俄也希望藉由解放南韓形成一道橋樑,可以向日本一洗當年「中俄戰爭」戰役失敗的恥辱,而優先解放朝鮮半島比解放臺灣,對蘇俄更有立即的利益考量;

其二是「頭過不能身不過」:北韓軍隊當日為何能夠長驅直下,除了蘇俄提供優良的武器外,主要就是仰賴中共提供3個師的朝鮮軍隊。因為1905年日本佔領了朝鮮半島,有上百萬朝鮮人越過鴨綠江&長白山來到中國東北定居,因此今天吉林省靠近北韓的城鎮延邊市,當地居住的老百姓就超過一半以上是高麗族,韓國話說的比普通話好,還有一個城市叫防川,可以在那裡的瞭望臺一眼看到北韓、蘇俄&中國三國交接的領土。

而當日眼看朝鮮軍隊就要統一朝鮮半島,而隨著1950年7月麥克阿瑟將軍繼上回「6月6日諾曼地登陸成功」後,這回率聯合國大軍自同年9月15日從漢城最西邊的仁川港口登陸後開始反敗為勝,而北韓軍隊開始節節敗退:從釜山→大丘→漢城→到了9月30日退回北韓38度線(為何是38度而非其他緯度,因為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投降離開朝朝半島,因為2大戰勝國美蘇要介入遠東利益,因此硬生生將朝鮮拆成2半,而朝鮮半島地圖就像是一隻被拎著耳朵站入的兔子,而橫切分成2半剛好是在北韓38度線…)而「借兵打敗仗」的事實是1年前才舉辦過「開國大典」的毛主席無法承受的政治挫敗…

其三是阻絕戰火線在國土以外的思維:隨著美國在當時投入上百億美金預算打韓戰(這比起近來所謂「6108億元軍購案」或只是繳交保護費,當然還要多出許多,別忘了那是50幾年前的弊值,至少比現在還要再乘於幾十倍…而有看過好萊塢影片「劍魚」都知道,在今日白俄羅斯首都明思克購買一顆中型核子彈,只要4000萬美金,相等於新台幣13億6千萬元,而且一次如購買半打,還可享受8折優待…)北韓軍隊再度撤出首都平壤→之後再撒退鴨綠江來到中國東北領土,毛澤東擔心美蘇後來將藉故在中國土地上作戰而在未來要求割地賠款一如當日的滿清時代,因此下令發動所謂的「抗美援朝」(抵抗萬惡的美帝侵略者&援助可憐被侵略的朝鮮兄弟,至今有許多當年參戰的中共老兵仍然如此認為…),號招上百萬的「人民志願軍」在10月15日跨過鴨綠江,由彭德懷將軍率軍反攻,而簡陋的人民志願軍(如在後來凍死的比被戰死的還多)對抗重裝武器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部隊」…

(請續看「韓國旅遊的IN & OUT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