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4-29 15:38:42亂亂室主人

大獅話歷史—是誰在A錢

最近總統大選選的火熱,政治人物間的攻訐也火力全開,主打的題目總圍繞著財產,也就是錢。

俗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白花花的「阿堵物」,凡夫俗子那個說不愛,是沒人會相信。只不過,古來也是錢的事最難擺平。錢就那麼多,但每個人都愛,大家自然成為搶錢一族。老百姓們那個不是為了發財而汲汲營營,就連讀孔孟聖賢書的士人們,還不是為了書中的「黃金屋」而寒窗苦讀,以求一舉中第,光耀門楣,更重要的是為了那句「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而頭昏眼花。鹹魚翻身的最好例子不外乎是宋朝的名臣范仲淹老爺子,范老爺子在寒窗苦讀時,可是一碗粥讓他結凍,分著好幾塊一天吃呢!等到范老爺子當了大官,做了大事,就有本事買下百畝之地,建設義倉,周濟族人了。

范仲淹已經算是歷史上的名臣了,何況那些聲名狼藉的貪官們。像清朝第一貪官和珅,失勢抄家時號稱抄沒家產八億兩,那時清政府一年的歲入卻只有四千萬,街頭巷尾因而流行著「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笑談。不過,大家也別太苛責和珅,因為貪官貪污的數目,也要跟當時經濟發展情形來比較,乾隆時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到歷史上的頂峰,再加上清政府從康熙時代起,就不再增加人口稅,自然的歲收也就一直那麼多,反應不出人口和經濟的成長。其實,乾隆時代的官員、商人們,擁有個幾百萬資產,是見怪不怪的。

官員們愛貪,皇帝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歷朝歷代都有限制官員們貪污的處罰。對貪污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朱元璋了。朱臭頭出身貧苦的農家,對元末那種貪官橫行的情況身受其害,因而對貪污深惡痛絕。他下令,官員被查獲貪污超過六十兩的,一律處死,並剝下人皮,懸掛在各地的「剝皮亭」裡,以儆效尤。不過查貪污查的越兇,表示貪污的利潤越高,所以朱元璋手下的官員們,冒著被殺頭的危險,還是照貪不誤。朱明一朝秉持的朱元璋的祖訓,對官員給予低待遇制,結果官員們貪的比誰都嚴重。

比明朝更鮮的是北魏拓拔家,他們認為以前在塞外游牧,也沒人在支領俸祿的,所以統治了大半個中國後,也就不發給官員俸祿了。這下子可好,官員們沒薪水,那就從其他地方刻扣,大貪特貪。傻乎乎的北魏統治者,要過了幾十年才了解,官員沒薪水,貪污就沒底限的道理,所以才開始發給官員們薪水。但是貪污的風氣已成,發那點薪水,怎麼可能填飽那群被養肥的狼呢?

貪污,在現代社會學理論中,已被視為一種必然的現象。貪污的相對詞就是賄賂,有人收賄,就會有人贈賄,這是一種利益交換,也是國家體系中的潤滑劑,適度的利益交換,反而可以讓國家機器的運作更為順暢。如果當官沒有利益可言,那也沒人想做官了。只是,在東方體系的政治運作中,總把當官所獲得的利益當作是不道德的,總是要把當官的逼到家徒四壁,死了連棺材都沒得買才行。事實上,太努力的查賄,反而會讓國家機器無法運作,讓貪污合法化,讓利益陽光化,是現代國家努力的方向。

古代中國的皇帝們,當然不知道貪污與國家機器的道理,他們反而比較在意臣子忠不忠心,會不會有天一覺醒來自己就被叛變的臣子給砍了腦袋。所以中國皇帝大多數對貪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臣下們努力去營生攢錢,當然也就沒時間去想造反的事了。像梁武帝蕭衍,人家對他講他老弟蕭宏搜集了很多兵器,堆在後院裡好幾個大倉庫中,好像有造反的意圖。蕭衍一聽,晚上都睡不著,就跑到蕭宏家裡假裝宴飲,藉機到蕭宏家後院突擊檢查。蕭宏看到老哥來,臉色大變,蕭衍一看更疑心大起,硬是要蕭宏帶他到後院。嘿!燈一點著,蕭衍的心全安了下來,原來蕭宏後院的倉庫全都放滿了金銀財寶,那有什麼兵器。其實,蕭衍所怕的是蕭宏造反,蕭宏所怕的是蕭衍看到他污來的財寶,結果蕭衍看了之後竟然大為高興,還稱讚蕭宏說:「老六,真有你的!」蕭宏貪污完全沒事,反而在此事之後更得蕭衍信任。從蕭衍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到帝王對臣下貪污的態度。所以晉武帝司馬炎可以放任石崇和任愷鬥富,卻無法容忍羊怙擁兵不進;而趙匡胤要將領們回家當田舍翁,而非把兵權收歸己有不可。

說到貪,有的時候帝王比臣下還要會貪。例如劉宋明帝劉彧,每當外地的刺史們進宮述職謝恩時,他就非要這些人呈獻出讓他滿意數額的禮物不可,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在外地一定污了不少。萬曆皇帝朱翊鈞,也是搜刮好手,一個御史雒于仁罵他「酒、色、財、氣」,裡頭的「財」,就是朱翊鈞總覺得錢不夠用,就直接派身邊的太監們,到各地監督開礦、收稅,稱為「礦監」、「稅監」,「礦監」、「稅監」直接把收來的錢上繳皇帝,收入皇家府庫。當時的朱翊鈞,幾十年不上朝,朝臣們也沒見過皇帝龍顏,上的奏章幾個月沒批示是正常的,不過奇的是,「礦監」、「稅監」們所上的奏章,上午呈上去,下午就批好了,效率快到不行。朱翊鈞的怪異舉止,讓人無法想像。像朱翊鈞般擁有天下大權的皇帝,竟然還要跟政府單位搶錢,豈不怪哉。

講了那麼多,大家還是得相信當官的人沒一個清這句話(王聖人除外喔),所以某人說他媽沒有「便所門」的鬼話,聽聽便好,信了可是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