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2 04:28:41娟子

吉普賽人的城市悲歌

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社區﹐土耳其伊斯坦堡靠近古城牆的蘇陸庫雷區(sulukule有水的城樓)﹐自2006年12月13日官方公報發表了2006/11296號的緊急土地征收決議後﹐開始在城市化的名義下﹐面臨被拆除重建的命運。
羅姆人(Romanlar)起源于印度北部,大約在西元1000年離開印度﹐經阿富汗﹑波斯﹑亞美尼亞﹑土耳其﹐而後前進歐洲。羅姆人也被土耳其人稱爲吉普賽人(cingeneler),但大多數羅姆人都認爲這個名稱具有歧視意義。吉普賽一詞﹐源于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以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吉普賽(Gypsy) 一詞就是埃及(Egypt)的音變。
目前大約有800萬至1000萬羅姆人生活在歐洲﹐而在土耳其估計有70萬人左右﹐伊斯坦堡的蘇陸庫雷區是最有名也最古老的羅姆人聚居區﹐約有千年歷史。1950年代這個社區一部分被拆除﹐1982年也經歷拆除命運﹐不過﹐隨後在選票的考量下﹐經過整頓﹐發給住戶土地所有權狀﹐現在大約有3400人到3500人居住。
和傳統對吉普賽人的印象一樣﹐土耳其的羅姆人也擅長音樂歌舞和手工藝﹐受教育不多﹐屬於低收入戶。蘇陸庫雷區到1999年被以危害公共秩序理由加以整頓為止﹐夜夜笙歌有如嘉年華會﹐是伊斯坦堡中下階層人士飲酒尋歡作樂的去處﹐土耳其電影常以此地為背景。近年一部電視連續劇“天堂社區”播出119集﹐就是以羅姆人社區為題材。羅姆人重視家族互助﹐以到夜總會或者人家歌唱表演為生﹐可是沒教養的談吐﹐潑婦罵街的習慣﹐以及社會普偏存在的偏見﹐使他們自成一個生活圈子﹐不能融入主流社會。
蘇陸庫雷區在羅馬時代是賤民聚居的地區﹐鄂圖曼帝國征服伊斯坦堡之後﹐興建的城牆最低的地點就在此﹐也是引河水入城的地方﹐所以地名含義是有水的城樓。這裡的古城牆﹑破落的住屋﹐或者在漆得五顏六色的成排房子前洗晒地毯的婦女﹑背著弟妹的小女孩﹐常成為要拍攝伊斯坦堡古老破落印象的攝影師選擇的去處。然而在土耳其政府為伊斯坦堡被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而擬定的重建計劃中﹐去除這種負面印象自然就成為首要之務。
於是地方加上中央﹐雙管齊下﹐從2007年年初就開始強制執行拆遷計劃。以市政府的說法﹐住戶享有優先購買新建房子的權利﹐可是以當地一般居民的收入來看﹐即使十年分期付款也無法負擔。而重建計劃中有大型旅館﹑鄂圖曼古典風格的別墅﹑高級公寓﹐為此居民譏諷政府重建社區﹐“不是對抗貧窮﹐而是對抗窮人”﹐目的是要把並不被視為是土耳其文化歷史代表的羅姆人趕離蘇陸庫雷區。
美國吉卜賽龐克樂團Gogol Bodello今年6月22日來伊斯坦堡以歌聲支援蘇陸庫雷區羅姆人捍衛古老社區文化時說﹕“我們要說一件和伊斯坦堡有關﹐和你們城市有關的憾事﹐在蘇陸庫雷發生的﹐在其他許多地方也發生﹐你們是要人們被驅離住所﹐而有更多麥當勞﹑更多連鎖旅館﹐還是要保護你們的歷史和文化呢﹖”
2007年10月聯合國適足居住權特別報告員和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員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歐洲各國政府保護羅姆人的居住權。
聲明指出,歐洲地區反羅姆人的情緒近年來出現上漲,在歐洲十幾個國家,羅姆人遭到强行驅逐的次數和人數都不斷增加。出于對市場因素的考慮以及對羅姆人的歧視,很多地方政府在進行城市建設時,將羅姆人驅逐出市中心以及公衆視野之外漸漸成了公共政策的組成部分。
蘇陸庫雷區羅姆人的抗爭之所以引起聯合國和英國衛報等國際組織與媒體的關注﹐正是受到前述聲明所陳述的因素影響。
而從政客的眼光來看﹐重建是市政生財之道﹐維持原狀還要花錢去維修﹐何況吉普賽文化又不是土耳其的文化特色﹐蘇陸庫雷區和所有改建的城市邊緣社區一樣﹐不都是城市之廇﹖
因此使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社區面臨消失的城市建設計劃﹐已經不是箭在弦上﹐而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因為市政府連同中央政府已經在2007年年初不顧民意展開拆除工作﹐只不過﹐在當地居民的努力不懈下﹐引起聯合國文化遺產代表團在7月初發表報告警告﹐如果一意孤行﹐將要付出伊斯坦堡被從文化遺產名單剔除的代價時﹐伊斯坦堡市長表示將重新審視整建計劃。

蘇陸庫雷區的羅姆人現在只能冀望﹐在重新審視計劃時﹐能夠保留一處羅姆文化區﹐不要使羅姆人的命運如先王所諭﹕“今日囉哩人(中國稱吉普賽人為囉哩回回)﹐仍如先王諭﹐足下無寸土﹐浪跡天涯裡﹐流浪復流浪﹐犬狼為伴侶﹐盜竊與搶劫﹐聊以維生計。(菲爾多西-列王紀)


中國時報 F1/國際‧運動 2008/07/29
伊斯坦堡都市更新 吉普賽人無地容身

【特約撰述高麗娟/伊斯坦堡專題報導】
  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Romanlar)社區,土耳其伊斯坦堡靠近古城牆的蘇陸庫雷區(Sulukule,意為有水的城樓),自2006年12月13日官方公報發表了緊急土地徵收決議後,開始在城市化的名義下,面臨拆除重建的命運。
  羅姆人起源於印度北部,大約在西元1000年離開印度,經阿富汗、波斯、亞美尼亞、土耳其,而抵達歐洲。羅姆人也被土耳其人稱為吉普賽人(cingeneler),但大多數羅姆人都認為這個名稱具有歧視意義。吉普賽一詞,源於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以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吉普賽(Gypsy) 一詞就是埃及( Egypt)的音變。
  目前大約有800萬至1000萬羅姆人生活在歐洲,而在土耳其估計有 70萬人左右,伊斯坦堡的蘇陸庫雷區是最有名也最古老的羅姆人聚居區,約有千年歷史。1950年代這個社區一部分被拆除,1982年也經歷拆除命運,不過,隨後在選票考量下,經過整頓,發給住戶土地所有權狀,現在大約有3400人到3500人居住。
  秉承吉普賽人傳統,土耳其的羅姆人也擅長音樂歌舞和手工藝,受教育不多,屬於低收入戶。蘇陸庫雷區到1999年被以危害公共秩序理由加以整頓為止,夜夜笙歌有如嘉年華會,是伊斯坦堡中下階層人士飲酒尋歡作樂的去處,土耳其電影常以此地為背景,他們自成一個生活圈子,不能融入主流社會。
  蘇陸庫雷區在羅馬時代是賤民聚居的地區,鄂圖曼帝國征服伊斯坦堡之後,興建的城牆最低點就在此,也是引河水入城的地方,所以地名含義是有水的城樓。這裡的古城牆、破落的住屋,或者在漆得五顏六色的成排房子前洗曬地毯的婦女、背著弟妹的小女孩,常成為要拍攝伊斯坦堡古老破落印象的攝影師選擇的焦點。然而伊斯坦堡被選為 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而擬定的重建計畫中,土耳其政府去除這種負面印象自然就成為首要之務。
  於是地方加上中央,雙管齊下,從2007年年初就開始強制執行拆遷計畫。以市政府的說法,住戶享有優先購買新建房子權利,可是以當地一般居民的收入來看,即使10年分期付款也無法負擔。而重建計畫中有大型旅館、鄂圖曼古典風格的別墅、高級公寓,為此居民譏諷政府重建社區,「不是對抗貧窮,而是對抗窮人」,目的是要把並不被視為是土耳其文化歷史代表的羅姆人趕離蘇陸庫雷區。
  今年6月22日,美國吉普賽龐克樂團Gogol Bodello來伊斯坦堡以歌聲支援蘇陸庫雷區羅姆人捍衛古老社區文化﹕「我們要說一件和伊斯坦堡有關,和你們城市有關的憾事,在蘇陸庫雷發生的,在其他許多地方也發生,你們是要人們被驅離住所,而有更多麥當勞、更多連鎖旅館,還是要保護你們的歷史和文化呢﹖」
  2007年10月,聯合國適足居住權特別報告員和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員發表聯合聲明,呼籲歐洲各國政府保護羅姆人的居住權。
  聲明指出,歐洲地區反羅姆人的情緒近年來高漲,在歐洲十幾個國家,羅姆人遭到強行驅逐的次數和人數都不斷增加。出於對市場因素考量和對羅姆人的歧視,很多地方政府在進行城市建設時,將羅姆人驅逐出市中心以及公共視野之外,漸漸成了公共政策的一部分。
  從政客的眼光來看,重建是市政生財之道,維持原狀還要花錢去維修,何況吉普賽文化又不是土耳其的文化特色,蘇陸庫雷區和所有改建的城市邊緣社區一樣,不都是城市之瘤﹖
  目前使歐洲最古老的羅姆人社區面臨消失的城市建設計畫,已經不是箭在弦上,而是已開弓沒有回頭箭,因為市政府連同中央政府已經在2007年年初不顧民意展開拆除工作。只不過,在當地居民努力不懈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7月初正式警告,如果一意孤行,伊斯坦堡將要付出被從文化遺產名單剔除的代價,這才讓伊斯坦堡市長表示將重新審視整建計畫。蘇陸庫雷區的羅姆人現在只能冀望,在重新審視計畫時,至少能夠保留一處羅姆文化區。

前一則 回查詢結果 後一則
Elif 2010-03-09 03:35:13

或許這也是冥冥中的安排哦...若不是麗娟姐又留言在這裏,我就錯過了這些精彩的對話啊...真想不出來當初怎麼會沒有看到你們這些精闢的見解呢.

麗娟 2010-03-09 02:54:50

今天為了傳這篇文章﹐點入一看﹐當時和木子﹑芳的談話﹐就像三人各據世界這個大沙龍的三個角落﹐閒話養兒育女與人生﹐伊斯坦堡羅姆人的生存競爭﹐對我們來說﹐象是一個遙遠的話題﹐卻又給我們的話題埋下了伏筆﹐花兒自個兒在那兒花開花落﹐看花人卻在一旁議論該喜還是該憂﹖議論完了﹐羅姆人的去向﹐隨著時間的過去﹐誰還關心呢﹖

我得去查查最新的情況去。
(現在木子也回中國了﹐他也上不了這個網站了﹐芳還在辦報﹐還在我的信箱里投炸彈﹐可也跟我一樣﹐少來這個網站憑吊了。不過﹐也還好曾經走過的軌跡﹐還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