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9 20:08:58娟子
認識土耳其 從奧罕‧帕慕克開始 (施清真)
中國時報 開卷書店 930628
認識作家---認識土耳其 從奧罕‧帕慕克開始
⊙施清真(翻譯工作者) 土耳其,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國度;位居歐亞大陸的交界點,不屬於西方,也不屬於東方,自古融合了兩方文化,卻也時常徘徊在文化的交叉口。國人對 土耳其霧裡看花,向來「重內輕外」的美國民眾對土耳其更是陌生。2001年,美國Knopf出版社出版了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 muk)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My Name Is Red),一上市就佳評如潮,不但增進了美國讀者對土耳其歷史文化的了解,更打響了帕慕克的知名度,這位土耳其當代最受歡迎的作家,自此也成為美國出版界的寵兒。
1952年帕慕克出生於伊斯坦堡,祖父因興建鐵路致富,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奧圖曼帝國的皇族之後,可說是「銜著銀湯匙長大」的富家子弟。帕慕克的父親雖然走上建築這一行,但卻心繫文學,甚至一度拋下工作到巴黎追隨沙特。帕慕克形容父親是「失敗的詩人」,帕慕克家族也至此家道中落。帕慕克從小喜歡文學繪畫,但在長輩的示意下,大學時代選擇了建築系,結果只讀了3年就放棄。帕慕克在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曾表示,他放棄建築系之後,為了逃避兵役而選修新聞,並開始寫小說。1983年,經過8年努力、更換了3個出版商之後,帕慕克終於出版了第一部小說《The Cevd et Bey and His Sons》。帕慕克曾開玩笑說,他的作品在英美兩國出版,也被譯成35國語言在全球上市,但這些都比第一次在土耳其出書容易多了。《The Cevdet Bey and His Sons》雖獲書評人垂青,但卻只賣了8000本,其後的 3本小說也都叫好不叫座,直到1994年出版《新生活》(The New Life),土耳其大眾才注意到帕慕克,自此之後,他的作品本本暢銷,《我的名字叫紅》更打破了土耳其出版界的銷售紀錄,帕慕克也成了當代土耳其文學的代言人。
美國知名作家兼書評家約翰‧厄普戴克(Jo hn Updike)曾說,帕慕克融合了卡夫卡、波赫士及馬奎斯的寫作風格,既是暢銷作家,又具前衛之風,相當不容易。帕慕克去年以《我的名字叫紅》奪得「都柏林文學獎」,該獎係以英文發表的著作都有資格參賽,獎金高達10萬歐元,歷屆得主包括馬奎斯、安伯托‧艾可等文學大師。
得獎之後,帕慕克在國際文壇也更具知名度。有趣的是,土耳其的文學界在帕慕克成名之前,對他讚賞有加,也給了他好幾個土國的文學大獎,但在他「成名」之後,土國文壇卻對他驟然降溫。帕慕克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已經不指望在其祖國得到好評。土國文壇人士批評帕慕克的小說缺乏政治意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帕慕克卻一再抨擊土國政府忽視人權,也屢次表示支持庫德族獨立。1999年,帕慕克甚至拒領土國政府所頒發的國家文學獎,藉此抗議政府監禁文壇異議人士,此舉也使帕慕克更受爭議。
西方書評人認為,帕慕克的作品是銜接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橋樑。帕慕克在土耳其 出生長大,從小接受西方教育,90年代在紐約住了幾年,直到現在還經常造訪紐約及倫敦。他身兼東西方之長,將其作品視為銜接兩方的橋樑確實不為過。但誠如帕慕克所言,若將他的作品視為橋樑,也表示他不屬於西方,也不屬於東方,地位就像祖國土耳其一樣矛盾,而這正是帕慕克小說迷人之處。
此次,麥田出版預計一系列引進帕慕克的小說,第一本與國人見面的就是帕慕克的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紅》。11月麥田還將邀請帕慕克來台。這本書為西方國家打開大門,引領讀者進入帕慕克的世界,不知道台灣讀者會不會也由此跟進?
Copyright 2004 China Times Inc.
認識作家---認識土耳其 從奧罕‧帕慕克開始
⊙施清真(翻譯工作者) 土耳其,一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國度;位居歐亞大陸的交界點,不屬於西方,也不屬於東方,自古融合了兩方文化,卻也時常徘徊在文化的交叉口。國人對 土耳其霧裡看花,向來「重內輕外」的美國民眾對土耳其更是陌生。2001年,美國Knopf出版社出版了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 muk)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紅》(My Name Is Red),一上市就佳評如潮,不但增進了美國讀者對土耳其歷史文化的了解,更打響了帕慕克的知名度,這位土耳其當代最受歡迎的作家,自此也成為美國出版界的寵兒。
1952年帕慕克出生於伊斯坦堡,祖父因興建鐵路致富,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奧圖曼帝國的皇族之後,可說是「銜著銀湯匙長大」的富家子弟。帕慕克的父親雖然走上建築這一行,但卻心繫文學,甚至一度拋下工作到巴黎追隨沙特。帕慕克形容父親是「失敗的詩人」,帕慕克家族也至此家道中落。帕慕克從小喜歡文學繪畫,但在長輩的示意下,大學時代選擇了建築系,結果只讀了3年就放棄。帕慕克在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曾表示,他放棄建築系之後,為了逃避兵役而選修新聞,並開始寫小說。1983年,經過8年努力、更換了3個出版商之後,帕慕克終於出版了第一部小說《The Cevd et Bey and His Sons》。帕慕克曾開玩笑說,他的作品在英美兩國出版,也被譯成35國語言在全球上市,但這些都比第一次在土耳其出書容易多了。《The Cevdet Bey and His Sons》雖獲書評人垂青,但卻只賣了8000本,其後的 3本小說也都叫好不叫座,直到1994年出版《新生活》(The New Life),土耳其大眾才注意到帕慕克,自此之後,他的作品本本暢銷,《我的名字叫紅》更打破了土耳其出版界的銷售紀錄,帕慕克也成了當代土耳其文學的代言人。
美國知名作家兼書評家約翰‧厄普戴克(Jo hn Updike)曾說,帕慕克融合了卡夫卡、波赫士及馬奎斯的寫作風格,既是暢銷作家,又具前衛之風,相當不容易。帕慕克去年以《我的名字叫紅》奪得「都柏林文學獎」,該獎係以英文發表的著作都有資格參賽,獎金高達10萬歐元,歷屆得主包括馬奎斯、安伯托‧艾可等文學大師。
得獎之後,帕慕克在國際文壇也更具知名度。有趣的是,土耳其的文學界在帕慕克成名之前,對他讚賞有加,也給了他好幾個土國的文學大獎,但在他「成名」之後,土國文壇卻對他驟然降溫。帕慕克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已經不指望在其祖國得到好評。土國文壇人士批評帕慕克的小說缺乏政治意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帕慕克卻一再抨擊土國政府忽視人權,也屢次表示支持庫德族獨立。1999年,帕慕克甚至拒領土國政府所頒發的國家文學獎,藉此抗議政府監禁文壇異議人士,此舉也使帕慕克更受爭議。
西方書評人認為,帕慕克的作品是銜接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橋樑。帕慕克在土耳其 出生長大,從小接受西方教育,90年代在紐約住了幾年,直到現在還經常造訪紐約及倫敦。他身兼東西方之長,將其作品視為銜接兩方的橋樑確實不為過。但誠如帕慕克所言,若將他的作品視為橋樑,也表示他不屬於西方,也不屬於東方,地位就像祖國土耳其一樣矛盾,而這正是帕慕克小說迷人之處。
此次,麥田出版預計一系列引進帕慕克的小說,第一本與國人見面的就是帕慕克的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紅》。11月麥田還將邀請帕慕克來台。這本書為西方國家打開大門,引領讀者進入帕慕克的世界,不知道台灣讀者會不會也由此跟進?
Copyright 2004 China Time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