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9 旅之卷078~廣西靖西:舊州古鎮
《舊州》位於廣西靖西縣城南九公里,原為歸順州(今靖西)州治所在地,清順治六年(1650年),州治北遷計峒(今靖西縣城)興建州城,原歸順州址改為舊州。舊州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峰叢林立,山清水秀,號稱“邊境小桂林,氣候小昆明”。
走進舊州,便見滿街石阪鋪路,沿街都是明清風格的建築,相較於麗江、陽朔的喧鬧與商業化,舊州有著天然的從容和靜謚:大青磚、厚木門、一條街、一條橋、一支竹、一座塔、一小片人家,這就是舊州風景,層層疊疊地山就在水邊。
舊州又被稱為“繡球之鄉”,顧名思義,這裡出名的當然是壯族傳統手工藝品「繡球」,走在舊州的“繡球一條街”上,可以看到一座座古民居的門口都坐著縫製繡球的人。從七八歲的小孩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都會穿針引線做刺繡,街面上滿是鮮艷的綢帶和精美的繡球,家家戶戶都做繡球生意,因此繡球成為了舊州街獨特的象徵符號。
繡球是壯族青年求愛定情的信物,繡球一拋,情定一生。舊州街上,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繡球。其中,出類拔萃者莫過於有著「中華巧女」之稱的黃肖琴和「玉女繡坊」的李莉。
舊州遠離了城市的喧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街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散發著質樸的氣息,這裡民風淳樸,盜賊不興。
若您起的夠早,來到古鎮還能遇到清晨市集,一張桌、一支秤就能做生意,雖然沒有大市集的百貨齊備,但這裡多的一股濃濃的人情味,約莫八點左右市集漸散,老街上又恢復成步調緩慢的村落。
青磚瓦屋、出翹簷牙、斑駁小巷,老街古樸的建築散發著歷史幽香,如同一個說書的人,緩緩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宅門前的木架子掛著各色各樣的繡球,五顏六色的流蘇在風中舞動,似乎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關於繡球,在壯鄉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舊州古鎮下的一個小村莊居住著一戶貧窮人家,貧窮人家的兒子阿弟愛上了鄰村的姑娘阿秀。阿秀美麗漂亮、生性善良,也深深地愛上了誠實、勤勞、勇敢的阿弟。有一年春天,阿秀在一次趕圩時,被鎮上一個有錢有勢的惡少看上了,要娶阿秀為妻,阿秀以死相脅,誓死不從。當惡少得知阿秀深深地愛上鄰村的阿弟時,為了讓阿秀死心,惡少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賄賂官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阿弟判了死刑並關進地牢,等待秋後問斬。阿秀聽到這個消息後,似晴天霹靂,整日以淚洗面,哭瞎了雙眼。在阿秀哭瞎了雙眼以後,阿秀開始為秋後就要被問斬的阿弟一針一線地縫製繡球,針扎破了手,血流在了繡球上,被血浸染以後,繡球上的花更艷了,葉更綠了,鳥更鮮活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裝滿了阿秀對阿弟深深的愛戀,浸透了阿秀鮮血的繡球做好了。阿秀用變賣了自己所有的手飾的錢和家中的積蓄,買通了獄卒,在家人的陪伴下,在陰暗潮濕的地牢裏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卻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絕望了,摸索著從身上取出繡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這時,奇跡出現了,只見靈光一閃,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見,等醒來時,已躺在遠離惡魔的一處美麗富饒的山腳下。後來,阿秀和阿弟結婚了,生了一兒一女,靠著自已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故事經過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繡球就成了壯鄉人民的吉祥物,壯鄉青年男女愛情的信物,後來也就有了拋繡球、獅子滾繡球等民間活動。
來到舊州古鎮有三樣必看特色,不用思考「繡球」當然是其中之一,另一個是待回要去的「文昌閣」,第三個就是「棺木」。在台灣若你在家中放一具棺木,包你被長輩念到耳朵長繭,但這裡客廳上有具棺木似乎很正常,只是他們不是為了昇官發財,用意只在於防範未然。平時還可以當椅子坐哩~
這間房子剛好在T字路口,也就是風水學上的“路沖”,雖然子不語怪力亂神,但自己的住家還是多少相信一些啦。您看這戶人家準備的多齊全:山海鎮、八卦、鏡子、剪刀、石敢當樣樣沒少,可能真的沖很大的樣子!
其實這裡和其他的鄉下農村一樣,年輕人都外出工作了,留下來的非老即幼,看到年輕的可能都是留下來帶小孩的媽媽,而眼尖的你看見了嗎?照片中那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似乎還在繡繡球呢,真是灰熊厲害!
街道盡頭,一座新完工的戲台「壯音閣」與遠處的高山遙隔相對,其實長久以來,當地人一直保持唱山歌的習俗。平時,街頭巷尾、河邊樹下,大自然成了好歌者的舞台;每逢三月三,來自各地歌隊便會在戲台上對唱山歌,鄰村的居民也聞訊趕來參與,此時處處呈現著歡樂和諧的景象。
當天我們巧遇特地組團來此拍照的攝影協會,雖然忘了是那個省份過來的團體,但有了這十多人的團體再加上我們也十多人,頓時讓小鎮活絡了起來~
沿著戲台右方的巷子走數十米,眼前突然豁然開朗,一條水平如鏡的河流綢緞般纏繞著高山。高山下,風撫碧草牛兒歡;河面上,群鵝高歌撥紅掌;風聲,水聲,畜牧聲,聲聲入耳。此般如詩如畫的景象,寧靜而祥和,在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不禁讓人懷疑是否誤入了桃花源,難怪乎雲遊此地的旅客絡繹不絕。
河流上就是舊州的標梽建築「文昌閣」,它踞於山光水色之中,卻又與自然風光渾然一體。小河沿岸諸多喀斯特石峰聳立,連綿不斷,其地貌與陽朔似曾相識,但石峰下的田園、農家、小橋流水又使其獨有風采。
【文昌閣】建於河中小島,一座小石橋與其連接,為明朝時期的古建築,也是古人對月琴棋書畫之處。其四周峰巒環抱,樓閣山麓,到映在碧綠的河水之上,是攝影者不可錯過的一個取景點。
參觀完繡球一條街及文昌閣,在回程的路旁還有一座【靖西舊州壯族生態博物館】可入內參觀。繡球產業帶動了舊州旅遊產業的發展,所以這裡建起了中國第一座壯族生態博物館,遊客可以在這裡感受原生態的壯族生活,體驗繡球等傳統手工藝的製作過程。
博物館由展示中心和舊州的原狀保護兩部分所組成,展示中心以圖、聲、像等現代科技手段和採集民間的實物展覽相結合,表現當地壯族的歷史淵源、民族服飾、生產工具、民俗節慶和傳統工藝等經濟、文化概貌。原狀保護則通過古遺址、古民居、古戲臺、古陵墓等物質文化遺產的修繕,展示壯族建築的發展過程。此外還通過繡球一條街、山歌對唱等形式認人們了解壯族民間工藝、民間歌舞、民間文學、節日及各種禮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達到真正體驗活態的壯族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