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1 旅之卷060~浙江舟山:海天佛國普陀山(下卷)
普陀山有唐朝名畫家閻立本所繪的『楊枝觀音碑』,建於元朝的『多寶塔』及法雨禪寺的『九龍寶殿』,世稱【普陀鎮山三寶】。《多寶塔》位於普濟禪寺附近,高
正山門名『萬壽御碑亭』,建於康熙四十三年,亭內豎立萬曆、康熙御碑。
觀世音菩薩是在民間影響最大,最受民眾尊崇的一位菩薩。民間常有「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之說。在中國唐朝時候,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略去「世」字而簡稱觀音菩薩,以後相沿成習,以至今世人們仍多稱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本來是沒有男女相的分別,在《觀音菩薩普門品》中說,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觀音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在唐朝以後,一些高僧大德為了度化眾生的方便,常將觀音菩薩塑畫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樣,希望用母性的大愛,來表達菩薩對一切眾生視若赤子般的慈悲。
此門長久不開,唯有皇帝天子駕臨或方丈升座才開此寺門。
普濟禪寺(前寺)是中國最大供奉觀音菩薩的寶剎,有殿宇九重,亭台樓閣六百餘間,禪寺內大圓通寶殿“千人進入而不擁擠”,被稱為“活大殿”。宏偉的梵宇與寺前的蓮花池、八角亭、多寶塔、永壽橋等景互相輝映。
普濟禪寺的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始建於唐朝。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當時欽差大臣王舜封出使高麗歸來,經普陀山蓮花洋,有大龜擋舟,王舜封便向觀音菩薩祈禱後,龜沒舟行,以此事奏聞朝廷,賜帑重建,並賜寺名『寶陀觀音寺』。主殿大圓通寶殿內供奉高
那麼多人圍在大樹旁到底在看什麼?原來~好幾隻不怕人的松鼠在搶食米果。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及嘉靖卅六年(1557年),因海寇騷擾實施海禁,寺院二度內遷大陸。至萬曆廿六年(1605年),經篤信佛教的慈聖李太后指示,得以重建並賜額『護國永壽普陀禪寺』。清康熙四年(1665年),寺遭荷蘭海盜劫掠,康熙十年再度實施海禁遷寺徒僧,殿宇終至荒廢。康熙廿八年海疆平息,皇帝賜金重建普濟、法雨兩寺。康熙卅八年皇帝南巡到杭州,為給皇太后祝禧,遣使賜帑金,限期完成未竣之工,並賜額『普濟群靈』,改稱『普濟禪寺』。雍正九年(1731年)再擴建寺院規模,遂成現在的基礎。
法雨禪寺(後寺)依山起勢,主殿『九龍寶殿』高廿
法雨禪寺為明萬曆八年(1580年)西蜀僧人大智法師所創,初名『海潮庵』。萬曆廿二年,郡守吳安國改額『海潮寺』。萬曆卅四年,朝廷賜額『護國鎮海禪寺』,至清康熙廿六年(1687年),別庵禪師住持此寺並再度擴建。康熙廿八年,賜帑與普濟寺同時興修,康熙卅八年御賜『天花法雨』額,改名『法雨禪寺』,雍正九年(1731年)又大規模修建。
禪寺背靠錦屏山下,面對千步沙,碧海、金沙、琳宮、叢林,蔚為壯觀,寺前古木參天,建有一座三門四柱石牌坊,上鎸『海天佛國』四字。主殿九龍寶殿內供奉高
禪寺有殿宇六重:第一重為天王殿,殿前築有九龍壁;第二重為玉彿殿;第三重圓通寶殿,即為著名的『九龍寶殿』;第四重為千手觀音殿;第五重為大雄寶殿;第六重為全寺最高處,中間舊為印光法師修靜處,今改為『印光法師紀念堂』。
印光法師紀念堂東面三間為珠寶觀音殿,過去供奉康熙皇帝御賜珠寶觀音一尊,此佛像於“文革”時遭劫!
普陀山最高峰為佛頂山(菩薩頂),海拔約
慧濟禪寺(佛頂山寺)建於佛頂山上,整個梵宇位於山頂盆地,三步一拜上佛頂,是數百年來歷久不衰的朝山儀式。
明萬曆年間,僧人圓慧法師在荊棘草叢中發現一石上刻『慧濟禪林』四字,遂募款創建慧濟庵。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僧人能種法師擴建庵為寺。光緒卅三年(1907年),僧人德化禪師請【大藏經】貯寺,其徒文質法師又大規模擴建,遂成巨剎,與普濟禪寺、法雨禪寺鼎峙,併稱普陀三大寺。
禪寺雖處山顛,但殿堂宏敞,寺宇壯觀,全寺有殿三所,堂七處。布局因山制宜,與一般寺院有所不同的是大雄寶殿、大悲殿、觀音殿、藏經閣建在一條平行線上。大雄寶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像,背面供奉西方三聖,兩旁供楊枝觀音、千手觀音,右供文殊、普賢菩薩,左供地藏菩薩,兩旁壁間嵌 123 幀歷代觀音寶像碑刻。
寺西香道右側有株稀世珍木-鵝耳櫪樹,植物學稱『普陀鵝耳櫪』。此樹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二百多年前緬甸僧人來普陀山朝聖所植下,在原產地緬甸己絕跡,全世界唯一僅存。
這篇雖然也混很大...但念在你有用心做縮團, 算放了點感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