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3 14:14:44天生紅月

20090423 宗之卷005~苗栗通霄:通霄神社

通霄神社》建於昭和十二年(1938年),光復後「神社拜殿」改建為「通霄忠烈祠」,維持祭祀的空間機能,除了改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拜殿四面加砌磚牆開窗,原木桁樑屋架外側,改成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包覆,屋頂脊飾中央還加裝國民黨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型態。


 
日本的「神社」建築,蘊涵歷史、文化、思想與政治精神,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本著“祭政一致”精神,推動神道國教化政策,神社成為國家治權政治至高無上的精神象徵。

日本神社選址,常選擇都市鄰近外圍、可俯瞰城區的小山崗或半山腰凹,除了象徵神、人交會,神聖、世俗接壤意象,也有「居高臨下,守謢萬民」的用意。虎頭山海拔高度雖不到一百公尺,但可俯瞰通霄鎮街道景緻,所以被選為神社位置。
 

1897年起,日本總督府開始在台灣各地興建神社,祭祀征討台灣殉職的能久親王(北白川宮)以及造化三神,利用神社的普遍建立,控制人民思想,達到鞏固統治權力的目的。

1945年日本戰敗,神社成為國民黨政權眼中“一種蘊藏敵國傳統意識型態與東洋奴化遺毒的建築物空間”,所以採取刻意的毀壞與消滅,神舍任何與日本有關的字樣均被刮除。
 

新整修完成的神社屋頂,為銅片包覆的燕尾翹脊及規帶,尾端強而有力的分岔形如牛角,其勢奔騰,造型非常的特殊。

通霄神社附屬建築,包括神官宿舍、社務所、石燈籠、手洗舍先後被破壞、拆除殆盡!而且空軍、陸軍先後進駐,八十九年才移防他處,之後附屬建物則被民間占住使用。

這座「社務所」為管理員的辦公處所,除左側、後側略有增建,建築格局、構造大致保持原貌,屋頂屬“入母屋造”,中央開設“千鳥破風”,懸魚、妻飾完整,是通霄神社保存最完整的附屬建築。
 

 

拜殿後方原有之「幣殿」(供奉幣帛給神的所在)已不復存在,只留有木製平台;照片為通往「神社本殿」的階梯,當然本殿也不見囉,同樣僅存一座高高的石基壇!


 

改建後的忠烈祠,因為地方經費不足,加上所有權不明,管理維修不易,一度殘破荒蕪,九二一地震後,年久失修的神社受損更是嚴重。九十一年苗栗縣文化局將其登錄為歷史建築,文建會補助一千七百多萬元,修護工程於九十四年六月完工。

 

PS:部份內文節錄自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