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1 00:07:43天生紅月

20090421 鄉之卷041~苗栗苑裡:房裡古城(房裡老街)

房裡》是個隱匿在苗栗縣西南隅的百年山城,著名景點有:蔡家古厝、順天宮、義渡亭及土角厝等,古城曾經戰亂、曾經富麗、曾經安足、曾經落寞,這無可取代的舊時回憶,猶如一張染上昏黃古味的老照片,充滿令人嚮往的往日情懷!

房裡社」本屬 Warouwan-Ruchipari 之所在地,又稱「拔里社」,語音簡譯為「房裡」。


 

苑裡早期常有「崩山」現象,當地文人便將現今大甲、苑裡、山腳一帶取諧音雅稱為“蓬山”,清咸豐五年(1855年)建造的房裡古城,當時是縣境內唯一為保護商業市街而建造土石城牆的聚落,享有「蓬山古城」之美譽。當時壯觀的古城佔地三里,設東西南北四門,城外環植刺竹,竹林外開壕溝,如今周邊仍有許多遺跡可尋呢。


 

遊覽房裡古城,可由文苑國小校門口對面的「南門城碑」為起點,經過巷子口的社區活動中心,首先會抵達擁有二百年以上歷史的「順天宮」。順天宮主祀媽祖,興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是縱貫鐵路海線沿線最古老的一座廟宇,由於位在房裡城內昔稱“城內媽祖”,而位在苑裡國小旁的「慈和宮」,則稱“城外媽祖”。

另一帖「房裡順天宮」: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90054/3/1313419113/20090720214522


 

房裡早年商業興盛,但房裡溪水深湍急、渡河不便,地方惡霸駕船擺渡勒索民眾,因此淡水分府號召地方仕紳捐錢買田,以收成之利息在各地義渡便民,提倡“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並刻石為紀,就是這座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的「房里溪官義渡碑」囉。聽說房裡溪曾經歷多次水災,石碑曾被大水沖走過,一度被農民鋪在水溝上供牛車行走,後來居民發現「石頭路上怎麼有字」?待撿回後便將石碑立在順天宮外,成為遊客探訪房裡古城的第一站。


 

清咸豐至光緒年間,「房裡街」在泉州人努力經營開發下日趨興盛,以染布業佔全台第二大市場,鹽業年營二千石,榨油業、藺編業皆商機興隆,當年因為生意需要,它也像鹿港一樣,是條蓋滿遮篷的“不見天街”呢。而「房裡土城堡」就是為了保護街內商家生命財產,由民間募款修建,但土城堡的興盛風光卻只維持了十一年,因戰亂而遭燒毀。


 

蔡家古厝》位於順天宮右後方的房裡街道,完整保留了百年前四合院的原貌,是老街上最值得細細駐足品味的古厝。它兼具實用美觀的佈局設計、細膩精緻的斗拱壁飾,舉凡門屋、中庭、廳堂、廂房,無處不展現建築的智慧與美感。

另一帖「房裡蔡泉盛號」: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90054/3/1312645212/20090421001020



 

房裡街往北走到底,在福德祠對面有座新落成的「仿古城門式」紀念碑,它為人們永遠標記著當年北門的位置。順著馬路走出城門,兩旁為翠綠的稻田,再回頭看看城內房舍林立~還真的是城內、城外兩樣情呢。


 

在「北門亭」旁有一條不起眼的灌溉溝渠,原來它就是當地人仍稱為「壕溝」的護城河哩!這護城河也未免太迷你了吧,相信大伙只要大步一點就能跨過,我想它~可能是功成身退而被人們縮小了吧!


 

原路折返往西走進當地人稱為「後街」的巷弄,兩側盡是以夯土手法建成的圍牆、屋舍等老建築,密集林立在狹窄曲折的深巷內,信步其間~時間似乎從清代就在此停滯不前!細觀看似破舊的「土角厝」,是先用石塊鋪設基座,上面再以夯土塊堆砌牆壁,最後鋪設瓦片屋頂而成,據稱這是典型平埔族的建築方式,較有錢的人家則以磚塊代替夯土砌牆。


 

如今到了房裡社區,除了老街、歷史建築外,平淡中似乎感受不到榮景興衰!所幸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蓬山藺編展風情』,給社區民眾一個新的希望,期許社區成為藺編的新故鄉。

覆盆子 2009-04-23 01:01:22

這兒....好像在介紹對岸的鄉下喔~.~``

版主回應
對岸的鄉下跟我們這裡的鄉下有什麼不同 ~.~”
我想差別可能只有垃圾及......青石板地吧!
2009-04-23 01: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