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5 18:09:34清风一笑

胡錦濤出訪與和諧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从4月18日起相继对美国等五国进行11天的访问,从美洲、中东到非洲,这是少有的、大举动的外交活动。从成果来看,这次出访是相当成功的。它不仅巩固了中国与原有邦交国的关系,促进了与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相互信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出访形成一个中国全新的外交模式——中国和谐外交。

  海外媒体一直将亚非拉国家称为中国外交的“后院”。这些将中国重新带回联合国的亚非拉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外交的重点。

  如果将胡锦涛出访亚非四国视为巩固“后院”的话,那么第一站出访美国则可以视为走向“前台”。这个“前台”给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提供了一个现成的舞台,能否成功展示自身的实力与优势,是中国能否真正和平崛起的关键。所以,将“前台”和“后院”都“和谐”地发展外交,是这次出访的第一大“和谐”。

  从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得知,2005年中美贸易额高达2116.3亿美元,中方顺差1141.7亿美元。可见,扩展与美的经贸交往,维护中国的经贸利益,已经是政府首要考虑的大事了。

  然而,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高速,还要取决于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能源。中国有句古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能源后援作用到底有多重要?

  2005年,中国已经代替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石油的国家。由于国内能源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一定的限制,中国近年来积极与能源大国扩展能源外交。这一次与同沙特签署多项能源方面的协议,得到尼日利亚给中国颁发四个石油开采的许可证都说明,中国开展的能源外交是成功的。

  如何令中国的产品在全球经贸的前沿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中国政府正在探索的,而要达到胜利,则首先必须先在能源上作到无“后顾之忧”,就是达到前阵与后援之间的“和谐”。

  外交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本国利益。这次胡锦涛出访也不例外。扩展与美国工商界的关系,加强与亚非在能源等多领域上的合作,从根本上都是为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为真正和平崛起打下基础。

  同时,中国正在积极地消除对美庞大的顺差,并与美国扩展更深层次的全方位交流。中国与亚非拉各国的合作,不仅在能源领域,还深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胡锦涛反复强调的“和谐世界”正是互惠互利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