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7 21:49:02老山羊

女媧山上媧皇宮

女媧山上媧皇宮  西北望之二

這就是女媧山麼?

七月二十一日九時許,經過近二小時的趕路,大巴過了平利縣城。寬闊的公路上攔截著標誌板,提示前面大橋因山洪奔湧坍塌,只能走女媧山老路了。

  

中國上古神話中,有一位化育萬物、造福人類的女神,這就是女媧
 

公路兩邊樹叢中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環境的標語隨處可見。過了平利縣的公路依山而建處,常常可見到臨岩一邊奔塌,大巴只能緊緊依靠近岩處石坎,輕輕地開過;也有靠山一邊碎石奔流而下,攔著前行的路徑,行走的車輛只好貼著浮泥碎石,另一邊車輪則貼著公路另一側高高的懸崖峭壁。這樣的公路以女媧山處為甚。

 

急行的車忽然停在山頂候車室。那是女媧山風景區的遊覽客人的吞吐口吧?說是前面路面坍塌嚴重,車輪堵了長長一排,靠右邊如長蛇盤曲,遠遠看去,煞是壯觀。昨夜一客車過此處山路,因外沿路奔,在靠近山崖行走時,車輛倒塌貨物全部堆在路側。

 

女媧補天
 

忙碌了半夜一早,還沒能收拾好貨物。一輛推土車則在旁邊山岩鬆土處來回走動,把鬆石碎土一一倒在坍塌的路一側。幾位交警正維持公路秩序,平利縣一位副縣長來到這裡,督促道路維修情況。觀光的路途是沒有女媧山的,現在卻老天爺讓我們去欣賞這些風景了。

 

在前面一文中記述,僅僅近日平利縣洪水損失,即達四億元之巨(1,892,000,000);女媧山邊山上處處坍塌,新路上大橋坍塌;幾日後回竹溪縣時,新路上又出現一橋坍塌情況,另一處路多輛車又一次被攔截多時。

 

與平利縣地質地貌水文情況有關的。

 

我們可以想像,在遠古時代,比如說,神話時代吧。當地常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對生活的民眾來說,這是何等的無奈與辛酸呢。而一位部落的首領,她可能是一位女性,或者說當時還是母系社會時期,一位能幹的女性部落頭領,她修路,治水,讓高高的山脈為大家服務。在齊聚村落部族的眼中,那就如同天塌後治理的功德呀。他們生活的條件得到改善,不正是為他們把無法生活如同塌了的天補好麼?

 

女媧補天
 

2004年,平利縣境內發掘出三塊與女媧有關的石碑,專家認為,這一發現與古代書籍相印證,有力地證實了女媧文化是上古母系社會文化,平利縣曾是女媧氏隱居或居住的地方,是女媧文化的發祥地。

 

另一個證據:女媧煉石補天的所在地也在如今的女媧山。

 

女媧文化廣場
 

女媧山地處秦嶺南端、大巴山北麓,位於陝、鄂、渝三省、市交界處,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曆為兵家必取之地。

 

從女媧阻止炎黃之戰的地理位置上看,黃帝居於渭北黃龍,炎帝居於鄂西神龍架,女媧所在二者間的位置正是平利女媧山。

 

新疆出土的人首蛇身伏羲女媧圖:女媧執規,伏羲執矩。
 

關於女媧山,【華陽國志】、【十道要錄】、【新唐書】、【路史】、【九域志】等歷史地理著作均有記錄。在平利女媧山區,考古發現有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山下兩河邊的臺地間,史前及商周以後的歷代文化遺址都很豐富,出土有各個時期的文物數百件。

 

經考古發現多處原始部落和古文化遺址,其中有山北壩河邊屬於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型的鋼盆溝遺址、魏家壩遺址;屬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型的吊篷溝遺址等,大量出土文物的佐證,使我們回到原始部落的女媧時代。

 

平利縣文管局所藏有130餘件國家級文物,其中70餘件出自女媧山區,為以神話傳說為背景的女媧文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文物資源。

 

第三麼:商代,平利為大巴山區族落良國的封地;周初,良隨周武王伐紂滅商,故得襲封舊土,建都上良,平利仍屬良國統治。

 

五代蜀杜光庭【錄異記】是最早記載女媧廟在平利的史料。房州即今毗鄰平利的湖北房縣,西晉時平利屬房州管轄,「上庸界」包括現平利及其周圍三省幾縣,故女媧廟在平利的歷史由來久遠。

 

女媧文化牆

最重要的是,這塊土地有利於當時簡單條件下的部落族群生活。平利女媧文化是在特殊的歷史地理條件下產生的。

 

平利縣位於秦嶺南坡,巴山北麓,北緯31°37`-32°39`,東經109°區間,這裡氣候溫和,山不甚險,水流平緩,土地肥美,旱澇有收,非常適合於人類的生存繁衍。

 

女媧山屬巴山餘脈,位於平利縣中北部,方圓60餘平方公里,山系龐雜,千溝萬壑,四周環山,植被豐富,是一座多樣性的生物寶庫。

 

採茶姑娘
 

人類生產力水準低下,抗拒災害、征服自然的能力非常有限,氣候等自然條件相對優越的女媧山區,正是人類理想的棲身之所。

 

女媧率領部落在女媧山周圍活動是可能的。這對於以採摘為主要食物的母系社會時期來說,不正是最好的生活環境麼。

 

最後一點:當地民間有大量的「女媧造人」、「補天」、「鬥猛獸」、「治洪水」、「女媧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的神話故事和民歌流傳,而且百姓還在農曆正月初七(女媧生日)、十月初四(伏羲生日)、臘月初八(女媧伏羲成婚之日)的民間祭祀活動。

 

陝西平利發現女媧石碑可證實其為「女媧故里」


女媧作為傳說時代的聖母,在各地多有紀念性遺存,而陝西平利的地方女媧傳說和有關文化遺存,記錄年代較早,文化影響也較為顯著。首屆「中國女媧文化研討會」確認女媧煉石補天的制所就在平利。

 

相傳,女媧採金州(現安康)南山五色石煉之補天,救民於水火,從此百姓康泰,風調雨順。女媧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廟,教南山民眾種桑養蠶,取絲紡綢,福祉於民。

 

當地民眾為祭祀女媧的賢能聖德,將土地廟改建為女媧廟,供奉香火,頂禮膜拜。

 

頌揚女媧「補天」之功,夏代在女媧山始建寶靈寺,後改為中皇廟、女媧廟,香火極盛,「登探者淑匿紛來,瞻禮者賢否遝至」。

 

【路史】云:「女媧始治於中皇山,繼興於驪山之下,中皇山即女媧山,有天臺鼎峙,今建女媧廟。」

 

女媧廟坐落在女媧山鄉七里村。據當地百姓介紹,解放初期的女媧廟十分龐大壯觀,在平利堪稱第一寺廟,有四扇大門,房宇百余間,殿堂三層,故又稱「三台寺」;廟內住僧人二三十餘、居士若干。但在歷經了戰亂、土改、「文革」等重重劫難後,現僅存一間正殿和「平心門」的殘牆斷壁。相傳,女媧採金州(現安康)南山五色石煉...

 

唐宋以來,女媧廟歷經修葺擴建,尤其是清乾隆元年重修後,擁有正殿四重、房屋百餘間,是當時平利最大的寺院,被譽為「名勝之方」。

 

解放初期,女媧廟仍保存完好。此時的女媧廟共分三層殿,即在三台自然地貌上建築,又稱「三台寺」。一層是天井,內有一棵五六人方能合抱的千年桂花樹,人稱「中皇古桂」。二層是拜殿,殿外兩條滾龍抱柱,樓宇古樸,雕龍畫棟,氣宇不凡;殿前有一頂門神「胡敬德」的官帽,大贏二尺、厚寸餘、重約八九十公斤,據說此帽為胡敬德朝廟上香時的遺忘之物。三層即正北為正殿,供奉女媧娘娘、十八羅漢諸神。另分東房、西房和南房。東、西房各有一門,南房有兩門,即山門平心門。

 

平利縣女媧山是女媧治所之說,由來已久。唐宋時期已見諸多典籍。《路史》載:「女媧治於中皇之原,所謂女媧山也」。羅萍注:山在金州之平利,上有女媧廟,與伏羲山接。伏羲山在西城,女媧山在平利。古之金州,即今安康,西城即為平利。清人古灃《女媧山廟碑記》引證廣博,詳考女媧傳說與女媧山的關係,確認女媧的地位,以及女媧廟的歷史演變。從清代學者重考據的嚴謹學風來看,古灃提供的資料是可信的,此碑是我們今天研究女媧文化的重要史料之一,已被定為國家級文物。女媧廟遺址上還有清道光二十年的廟產保護碑,也記載了女媧廟古老的歷史

 

【中皇山女媧氏廟碑】載女媧山景觀雲:「其高三千仞,其蜿蜒如龍,其平衍如堤,岡巒起伏,綿亙四十五里,邐迤而登不覺其高,及淩絕頂,則群山盡在其下,愧見千岩拱衛,萬壑爭趨之勢。」

 

清人王惠民在【登女媧山】詩中也寫道:「徑曲盤青蹬,峰高聳碧天;雲深樵指路,澗落鳥窺泉,古寺筠捎雪;疏林樹杪煙,因思煉補事,延佇萬山巔。」文中形象地描繪了女媧山的自然景色。可見女媧山高大宏偉,山巒起伏,千山萬壑,雲霧飛繞,溪流曲折。

 

女媧山不僅有古老、神聖、悠久的神奇傳說和廟宇遺址,殘存碑刻,還有今天美麗神話般的自然風光千奇百態:每逢雨後天晴,水氣上升,形成雲霧,隨風飄動,被稱為「雲海」,景觀有「飛雲追山」、「霧繞山嵐」、「松濤怒號」……透過雲海看紅日東升,儼然海上觀日出。女媧山每年落雪獨早,故「中皇晴雪」為舊時平利的八景之一。

 

只是,這麼美麗的景色,短暫的停車時間內,卻不是欣賞的時期,我們只能望洋興嘆了。

 

附注:

1.陝西平利縣:多部史書中記錄的女媧的故里,生態縣。當地也保留大量關於女媧的傳說和足跡,有女媧山和女媧廟。出士了大量的遠古時期的陶片。

2.河北省涉縣:宣傳起步早。

3.甘肅天水秦安:傳統說法上的「女媧故里」

4.山西晉城澤州:宣傳較弱,建有「華夏女媧文化園」

5.河南周口西華:有個女媧捏土造人的女媧城

 

相關連結

朝秦暮楚

女媧山上媧皇宮

 


原名:女媧山上媧皇宮  西北望之二
發表人:馬佾
發表日期:2010-07-26 08:16:47
轉貼自:文藝泛舟
轉貼日期:2010-07-27


本文及圖片於 PCHOME新聞台-北斗星 同步刊登


Tag: 旅遊


 

媧皇閣亦稱三閣樓,坐東面西,建在北齊媧皇宮遠景大石窟的洞頂上,從下向上依次名之為「清虛」、「造化」、「補天」,通高23米,建築式樣為歇山頂,七踩三下昂斗拱,龍形要頭,屬典型的清式建築,是媧皇宮的主體建築。它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岩、下設深壑,猶如桂殿蘭宮嵌於絕壁,故有「倚崖鑿險,傑構淩虛,重碧燦然,坐若霞蔚」之贊。其天然獨特的地勢妙不可言,巧奪天工的建築風格堪稱一奇。各層均三面設廊,背依懸崖,以九根鐵索將樓體系於崖壁,據傳遊客盈樓時,鐵索即啷啷作響,故素有「話樓」、「吊廟」之稱。

 

媧皇宮位於涉縣縣城西北10公里處的索堡村東,面西坐落在中皇山山麓和山腰。在遠古神話中,女媧被稱為人皇;在天皇、地皇、人皇中,人皇又稱為中皇。傳說女媧曾在媧皇宮所在的山上摶土造人,後人為了紀念女媧,就把此山叫作中皇山,並且修建了祭祀建築媧皇宮。媧皇宮由朝元宮、停驂宮和廣生宮、媧皇宮、石窟與摩崖刻經等4組建築組成。它們建於明清時代,由於火災、戰亂毀壞等原因,多數經過重建。

上一篇:朝秦暮楚

下一篇:世博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