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推薦一部電影 密勒日巴 (3/27日上映/台北信義威秀影城/欣欣秀泰影城以/高雄威秀影城)

 
 

他的成佛之道始於復仇,這是一個關於世仇、魔鬼、謀殺和贖罪的傳奇。

聞喜生於富貴之家,父親臨終前將他與母親、妹妹托孤給叔叔,然而叔叔卻野心勃勃地侵吞所有家產,面對如此重大邪惡行徑和極度不義,母親瞋怒憤恨之餘將他送去學習黑幻術以求復仇,終給叔叔全家與支持他們的村民帶來死亡與毀滅。然而,事情的結果卻是洶湧而至的夢靨與深沉的罪惡感……,成年的聞喜開始為雙手上的血腥感到悔恨,矢志踏上了消除惡業的旅程。經由馬爾巴( Marpa )這位靈性導師的引導,聞喜承受了許多為了淨化他業障所權設的肉體痛苦和心智考驗,終成為偉大的上師,一位善於分享智慧和洞見的大師「密勒日巴」。
這是一部特別的影片,介紹的是密勒日巴這位由惡人轉為聖人的西藏瑜珈士。
西藏最偉大的禪修大師密勒日巴(Milarepa),是十一世紀末西藏西部一位善於分享智慧和洞見的偉大上師,他的生平像一首動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史詩。一般傳記中的佛教聖哲們不是某某佛的化身,就是某某菩薩的示現,密勒日巴卻痛快了當的說:「我是一個博地凡夫,此生此世因刻苦修行而得成就。」他少談理論,注重實修,因此他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總帶著極濃厚的"人情味",使人感到親切生動,是佛法實踐的代表。他的詩歌字句真切樸實細膩,他說的法直接了當,是人人能懂的,是清涼的詩歌,也是佛法的心髓,除釋迦文佛外,在古今中外佛教史中,恐算是第一人。他將他的證悟精髓透過道歌優美地、清晰地表達出來,任何聽到他道歌的人,都會在心中種下解脫開悟的種子。

密勒日巴的一生,是藏人最珍愛的故事
也是世界文學中,最有助於禪觀生活的傳記
密勒日巴常說:「任何平凡的人,都能跟我一樣不屈不撓」
密勒日巴在他的後半生行旅求道,巧遇馬爾巴譯師
這位預言中將成為他上師的尊者
邁向即身證悟的冒險之路,於焉開始


「密勒日巴」是年輕的西藏喇嘛涅瓊.秋寧仁波切初試啼聲的劇情片。曾經擔任「高山上的世界盃」(The Cup)和「旅行者與魔術師」(Travellers & Magicians)兩部電影的製片人,涅瓊.秋寧這次的故事充滿了壯麗場景、冒險經歷、復仇、魔法和謎團。

本片的拍攝地點是在印藏邊境偏遠而美麗的思比堤(Spiti)山谷,由印度西藏社區所挑出的一群非專業演員擔綱演出。工作人員共108 名,是由幾位來自澳洲、印度和美國的專業電影人士,大部分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僧侶,包括本片的主角、配角、甚至是劇組經理和現場收音員,再加上超過50名來自北印度佩瑪艾旺秋嘎菊美林寺院的僧侶組合而成。

 

雖然思比堤村莊一千年來幾乎沒有改變,但要在這個印度喜瑪拉雅極度與世隔絕的區域重現十一世紀的西藏,對同時身為藝術指導與傑出史學家的烏金多傑仁波切( Orgyen Tobgyal Rinpoche )來說,仍為一項重大的挑戰。為了確保電影的真實性,他向當地的寺院和村民商借道具和服裝,因此全片可見無與倫比的西藏古董和珍寶等收藏品。

西藏史上這段重要的時期,在古代佛典中被描述為一段巫師漫遊山間、而瑜珈士飛越天空的時期。工作團隊在剛開始很難體會如此神奇而神秘的環境
,但卻很快發現了它的渾然天成,而且還時常悄然流入電影自身的神話當中。

 

數十年以來,一直有人想拍攝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然而障礙不斷,可能是護持尊者的空行母認為拍得不夠水準、也可能是惡意的魔靈不願讓尊者的影片來啟發世人。幸運的是,擔任宗薩欽哲仁波切〈欽哲諾布〉「高山上的世界盃」和「旅行家與魔術師」製片者之一的秋寧仁波切,於 2002 年的冬天開始有了拍片的想法。儘管因為劇本、資金、時間表都還沒有到位,然而仁波切依據占卜的建議,他決定開拍,讓這部影片的完成始終充滿傳奇。

本片的主角也是「高山上的世界盃」〈 The Cup 〉的主角 , 開拍的前兩天,都還找不到適合的人來演密勒日巴的母親。

烏金鐸傑仁波切為此到達蘭莎拉的大街上繞了一天,只看到一位在頂樓窗口邊的西藏女孩或許可以勝任。回來之後原本大家還有疑問,不過占卜的答案表示,就是那一位了,沒有別的選擇。事後才知道,她是有名的歌手Kelsang Chukie Tethtong〈葛莎雀吉,「度母化聲」專輯〉,正要去台灣演唱。在多位重要政教人物的勸留下,她取消了所有的行程,答應擔綱,事實也證明,她是最好的女主角人選。
 

這部耗資一百五十萬美元的影片,擁有一百零八位來自美、澳、印的專家,以及五十多位仁波切寺院的僧眾擔任演員和工作人員。劇組必須經過兩天極度顛簸的車程才能來到高達一萬兩千英呎的喜瑪拉雅山谷,每晚零度以下,空氣稀薄、只有風塵、沒有樹木的乾燥高山,也使得一些人員因此而生病或下山,
兩台攝影機受不了高山的塵風而故障。儘管困難重重,仁波切依然保持他一貫的微笑,他和烏金鐸傑仁波切舉行了多場的法會,平息了當地許多的障礙,居民們也很高興,他們相信仁波切的到來和加持,已經把嚇人的惡魔驅除了。 然而,這些障礙都比不上時間的緊迫來得棘手。當地的人說,如果開始下雪,唯一的對外聯絡道路就會關閉,大約從11月1日直到明年春天。到了十月底的某個早晨,忽然飄雪了,占卜的結果表示,他們只能待到11月3日。
仁波切決定將幾個場景移到他的寺院拍攝,並在當天拍完後,徹夜迅速打包,隔天一早就離開。11月5日的早晨,道路已經宣告封閉。 此時大家才了解,若不是當時聽從占卜的結果,這部影片根本不可能會完成。從雛型到完工,大約兩年的時間,終於,密勒日巴尊者傳記的影片,可以和世人見面了。
國家地理頻道All Roads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劇情片」。
達賴喇嘛多次讚嘆這部影片,並親自主持在美國的首映:「每當我閱讀或聽聞密勒日巴這位西藏大瑜伽士的生平故事時,我都會流淚,並生起強烈的信心。
 
柏林國際影展
釜山國際影展
加州影藝學院 Mill Valley電影節
曼谷國際影展
「優秀的演出和奪目的製片質感…令人徹底信服」~ 柏林 Screen International 雜誌
「飽滿精湛而魅力十足…壯麗的印度場景…國際片商的絕佳選擇」~ Russell Edwards , Vareity雜誌
「以大師級手筆描繪西藏最著名的聖者,他的一生和證悟足以讓當今世界深受啟發」 ~ 索甲仁波切 Sogyal Rinpoche
費瑞德利克‧布魯塞特(Frederic Brussat)、瑪麗安‧布魯塞特(Mary Ann Brussat),《靈性和修為》影評:
密勒日巴與好萊塢的復仇者電影──從「就地正法」裏的查理士.布朗遜,到「非法制裁」裡的凱文.貝肯,以及「勇敢復仇人」裡的茱蒂.佛斯特──相當不同。表達出,復仇的衝動是真實的;儘管如此,我們可以超越往昔的錯誤和懼怕,而轉變成一個全新的人。
提姆‧奈特(Tim Knight),好萊塢娛樂事業網影評:
密勒日巴是一部迷人的寓言電影,以真摯的流暢與含蓄訴說著故事。荒涼而渾然的地貌構成的理想場景,與自然主義的表演風格,如此震撼人心的魔法,贏得國家地理All Roads電影節的觀眾票選獎。
 
台南左鎮『噶瑪噶居寺』是佛教金剛乘噶居傳承在台灣的第一座叢林寺院,導師 洛本天津仁波切是出生在台灣轉世活佛,矢志以身教帶領弟子在台灣實踐佛陀『無我利生』的慈悲精神。

洛本天津仁波切說「無我利生」的佛陀精神可從『心靈』與『物質』面來看。噶居寺在寺院道場的弘法,屬於心靈層面之ㄧ;噶居寺成立的『蔣揚慈善基金會』則向來以照顧台灣偏遠山區學童、輔導誤入歧途青少年,並幫助受虐婦女,孤苦無依的街友等社會服務公益事業,所做的是物質上的利生,「施不求福,為善最樂」。

有感於世風日下,社會亂象叢生,洛本天津仁波切希望以心靈修持的力量,鼓勵世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調伏自心』。佛陀向來都說:「隨機度化」,跟隨時代改變,我們多了「電影」這個機緣,可以主動藉由電影啟發世人,使觀眾更具慈悲心、包容力、對人更有耐性,《密勒日巴》將是我們能獻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

洛本天津仁波切與導演秋寧仁波切共同為台灣社會獻上電影《密勒日巴》,不管您是否佛教徒,但願都能從電影中獲得啟發;同時本片票房收入將全數捐入『蔣揚慈善基金會』社會福利使用,一同以慈悲為泥,以菩提心為種,悲智雙運以求圓滿,共創社會祥和!

涅瓊.秋寧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於1973年出生在不丹中部的汪地波炯(Wandipodzong),由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和頂果欽哲法王認證並舉行坐床大典,他也從兩位上師領受許多教法和口傳。涅瓊.秋寧仁波切是一位在佛法上有所成就、聞名於世的修行者,目前是印度和西藏佩瑪艾旺秋嘎菊美林寺院的精神領袖。

  秋寧仁波切傳承自偉大的伏藏師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其根源可追溯至西藏史上邀請蓮花生大士至西藏的赤松德贊王(Trisong Detsen)。秋寧仁波切的前幾世,與另一位著名的佛教聖者——也是十九世紀西藏佛教復興與保存運動的核心人物蔣揚.欽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1820-1892)協力合作完成了許多偉大的事業。蔣揚.欽哲.旺波目前的轉世為宗薩.蔣揚.欽

哲仁波切(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又稱為欽哲.諾布(Khyentse Norbu),是位受到影評讚賞的電影導演。

秋寧仁波切也著迷於電影藝術的魅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