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求藍綠?連勝文的基本策略
* 連勝文到行天宮參拜/胡瑞麒拍攝 2014年08月26日
*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2014.11.01
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昨出席「蔣公誕辰為國祈禱早餐會」,除繼續打尊蔣牌,還積極爭取基督教徒選票。
連勝文表示,參選人能遇到最惡劣的環境,他都遇到了,不管是充滿負面情緒的社會環境,或極度不友善的媒體、名嘴,加上層出不窮的突發事件。他仍堅持走在這條道路上,每天都在祈禱、懇請主照亮他的黑暗,指引他一條路。
連勝文表示,家中三代都是基督徒,都相信「行公益,好憐憫」,以謙卑的心為社會服務。他還以槍擊案為例,上帝已不只一次護佑他,槍擊案時歹徒其實開了兩槍,第一槍差0.5公分,第二槍卡彈,因此他深信,上帝會把他留下來就是為了社會奉獻。
說到此,連勝文停頓了一下,似乎有些哽咽,清了清喉嚨說,他懇請在場民眾給他機會為國家、社會服務,台下隨即響起熱烈掌聲。
昨早出席活動時,連勝文先與蔣家媳婦、國民黨前中常委蔣方智怡握手寒喧,兩人還咬耳朵。蔣方智怡受訪時表示,「選舉沒到最後的投票,我們都不知道輸贏,她個人不太在意民調,想給勝文的建議就是做自己,跟市民誠實講他心中想要為大家做的事。」
蘇起新書揭露/連戰洩陋總統就職演說內容
*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台北報導 2014.11.01
兩岸關係因「馬習會」APEC破局、習講出「一國兩制」後,該怎麼走?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在「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新書裡認為,未來台灣的「尾巴搖狗」能力將淪次要,大陸重掌主動權,國際社會基本旁觀。
對於台灣在美中台三角關係的角色動能,蘇起曾提出「尾巴搖狗」論點,即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借大陸政策,從美國與大陸搶回主動權;然對於未來兩岸與美中台關係,蘇起認為大致不脫「鬥、拖、和」三個方向。
蘇起在書中指出,未來台灣、美國與大陸三因素的比重會異於以往,過去「尾巴搖狗」的台灣將陷於被動、淪為次要;而被動配合或抵制的大陸將重掌主動,成為最重要推力;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則基本旁觀、偶爾出手。
對此結構性轉變,蘇起認為,大陸因素的轉變成因有:一是習近平展現更主動自信的政策作風;二、中國和平崛起已無疑義,北京不願再被台北牽著走;三、台灣在大陸的民族主義與戰略上的雙重價值得到強化。如何處理此外來困境,蘇起指出,「三大(美日中)之間難為小」,「鬥」絕對不足取,「以拖待變」是暫時麻醉劑,可行途徑是「和以制變」,即台灣政黨應先有「黨內共識」,再跨黨營造「台灣共識」,最後與大陸協商出「兩岸共識」。
蘇起在新書裡還披露,○八年五月廿日馬總統就職前夕,他曾奉命將馬就職演說內兩岸關係近八百字內容,先念給連戰、吳伯雄、王金平與江丙坤等人聽;連戰聽完後,取出紙筆,「要我一字一句再念一遍,他則逐字手抄」;再過兩天就會全文公布,為何如此費事?「一個念頭閃過,但不敢再想下去」。
馬連的Trick or Treat
* 文/劉世忠 新頭殼 NEWTALK 2014.10.31
* 選情「穩定落後」的國民黨籍臺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一改1年前批判馬英九政府是「大明王朝」的新世代改革形象,前倨後恭地配合馬英九協助輔選(新頭殼資料照片)
距臺北市長選舉僅不到30天,選情「穩定落後」的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一改1年前批判馬英九政府是「大明王朝」的新世代改革形象,前倨後恭地配合馬英九協助輔選,甚至無顧總統維安陣仗龐大、安全執法過當、造成對立衝突的風險,在臺北市鬧區進行掃街演講拜票。
連勝文選情低迷固然與馬政府長期執政無能積累的印象有關,再加上受到近來食品安全引爆民怨等大環境牽連,但連勝文作為候選人本身條件不佳、欠缺自我領導哲學、競選團隊效率不彰、文宣作戰慘不忍睹才是主因。偏偏他仍不自知,執著於砸大錢用傳統且不切實際的working stay和long stay來進行形象包裝,造成反效果,也愈發凸顯其財大氣粗的權貴形象,讓連勝文無法脫離國民黨保守退步勢力,難怪和多數年輕選民距離更遠,泛藍支持者不是無顏表態、選擇神隱,就是失望不滿、放棄投票。
為了刺激多數未表態的泛藍選民出來投票,連勝文近來繼續延續國民黨慣有選戰技倆,猛打恐嚇牌與危機牌。除了警告泛藍選民若國民黨輸掉首都台北市長一役,未來軍公教年終慰問金恐將遭砍、衝擊台灣金融與財經、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兩岸關係將倒退等,更打出陳水扁和吳淑珍牌來影射無黨籍參選人柯文哲與陳佩琪。如此「不投票就完蛋」(show up or screw up) 的選戰策略,呈現在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 的氛圍裡,愈發顯得黔驢技窮、進退失據,明顯低估臺北選民的智慧。
相較世界其他國家都會市長選舉,2011年韓國首爾市長補選,「人權律師」朴元淳以獨立候選人參選,擊敗執政黨保守陣營的候選人,也是10年來進步力量出線的首位首爾市長。當時朴元淳高舉「市民運動家」與「市民候選人」的旗幟勝選,選舉結果為韓國政治帶來重大變化,亦即讓市民在對舊體制的憤怒失望之餘,選擇了新的時代的來臨。特別是20-40歲的年輕人壓倒性支持朴元淳。當時首爾年輕人對失業與高房價不滿,對政黨政治失望,朴元淳的市民形象廣獲民心。朴元淳也以「舊政治勢力vs新市民勢力」的對決為訴求,今年更順利贏得連任。
近年來日本大都會諸如大阪府知事和東京都知事選舉,大多都由無黨籍候選人當選,也逐漸改變日本地方選舉政治文化和趨勢,因為他們讓市民相信新的市長能超越黨派,根據市民利益來與主要政黨協調合作。
縱使非無黨籍市長當選的例子,例如紐約新市長白思豪,即是打著為小市民爭取公平正義、縮短貧富差距的競選旗幟當選。年初就任之後,立即將興建平價公共住宅與提供窮人孩子公共學校教育為優先政策。
長久被視為天龍國的臺北市民,享受全國最多的財政資源,坐擁臺灣政經中心,在馬英九與郝龍斌2位國民黨市長治理16年下,其實只要捫心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決定要不要投票或是要投給誰,那就是:你的生活有比以前過得更好嗎?然後再問另一個問題:如此的連勝文可以做得比前任台北市長還好嗎?
答案已經很清楚。
馬英九要關死一個前總統?
* 丁知云/新新聞 2014/10/29
引發「陳水扁貪腐」社會印象的諸多「弊案」,陳水扁不是不起訴簽結就是無罪定讞;目前被判有罪的「龍潭購地案」、「陳敏薰買官案」等案,也因龍潭案重要證人、中信金前總經理辜仲諒已坦承做偽證,而有很大爭議。
從陳水扁入獄後,救扁行動從未停過,但因台面上政治人物各有考量,阿扁至今仍在獄中。
陳水扁擔任總統時,我曾主跑總統府新聞,時常跟著他上山下海或隨團出訪友邦,和他有一定的熟悉度。
當時他兼任民進黨主席,有一天中常會結束,與會者皆已離開,我走往黨部後側的洗手間,一轉彎,差點和陳總統迎面撞上,反應很快的他立即煞車,還微笑地向我點頭致意。我為了差點撞上總統一事愣在原地,步伐輕快的阿扁卻已離開。
冰冷、萎縮的前總統
時隔數年,我走進台中監獄培德醫院旁、阿扁「住」的鐵皮屋平房,站在會客室的長桌旁,看著陳水扁前總統,一手持拐杖、一手由看護獄友扶著,步履極其緩慢地從房間走出來,短短約十公尺路,他走了很久。
臉色蒼白、整個人萎縮小了一號的阿扁,終於站到我面前時,伸手和我握手;戶外是三十幾度的台中豔陽,他的手卻冰冷異常。而經過多年的牢獄折磨和病痛,他不認得我了。
在看護獄友扶持下,阿扁在那張簡陋的會客桌前坐下,一開始就先道歉讓我們久等,因為前一個會見時,他尿失禁,先進房清理了一下。
那個以往在各種典禮大會致詞時聲音洪亮、在造勢舞台上精力充沛的阿扁,已徹底從世界上消失;現在的他,講話聲音很微弱,我們只能盡量靠近他,才聽得到他在說什麼。愈急著講話,他的口吃愈嚴重,一個句子要分好幾次才能講完。邊講話,他的手指頭邊不自主地顫動著。講得太急時,還會猛然嗆咳。
會客桌上,有一支獄方擺放的錄音筆。另一頭有一位警察埋頭記錄我們的所有對話內容。會客桌外,還站著好幾個獄警。
貪汙無關緊要,黨證才是重點
一個當過八年總統的前國家元首,已在獄中度過悠悠六年歲月。轉到中監培德醫院前,他曾在台北監獄歷經羞辱式的待遇,被關在一.三坪牢房裡,一天有二十三個半小時不見天日,連寫字都只能趴在地上。民進黨立委說,為了能否給阿扁桌、椅寫字,據說還是馬總統拍板同意,獄方才敢給。
引發「陳水扁貪腐」社會印象的諸多「弊案」中,包括喧騰一時的「海外洗錢案」、「國務機要費案」、「二次金改案」和「南港展覽館案」等,歷經多年司法過程,陳水扁不是不起訴簽結就是無罪定讞;目前被判有罪的「龍潭購地案」、「陳敏薰買官案」等案,陳水扁共被判刑二十年。不過龍潭案重要證人、中信金前總經理辜仲諒已坦承做偽證,此案有很大爭議。
昔日意氣風發的前總統陳水扁,如今須靠輪椅代步。
此外,陳前總統目前發監執行中的「龍潭購地案」、「陳敏薰買官案」等案件,二○一○年底才三審定讞,他卻早在○八年底就被羈押入獄。
對照因涉及貪汙被起訴的國民黨籍公職,台北市議員賴素如因「太極雙星弊案」,被羈押146天後獲交保釋放,現在競選連任議員,繼續活躍於政壇;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因「向廠商索賄案」被羈押116天後交保釋放,定居於高雄,日前還喜獲麟兒。司法對待被起訴者有不同標準,何況是一個地位特殊的前國家元首,很難讓人不相信,這不是政治迫害。
陳水扁居住的平房外,有兩畦菜田,生機盎然地生長著。探視者詢問這是不是阿扁種的?獄方坦承,有「同學」幫忙照料。
在美國國會議員前尿失禁
事實上,在我們探視阿扁之前,他已好幾天不曾到外面走動。問他為何不出去走走,阿扁萬念俱灰的說:「出去走要幹什麼?」他的尿失禁現象嚴重,他自己表示一天高達數十次,「連美國重量級國會議員來看我,我都當他的面尿失禁,很沒有禮數,很難堪。」
麥可波特:台灣低薪讓人百思莫解
* 聯合晚報╱記者盧沛樺 2014.10.24
台灣薪資停滯,連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 (MichaelE. Porter)也直呼「百思莫解」。麥可波特指出,國家競爭力取決於產業的競爭力及國人生活水準,兩者要同時發生;產業競爭力若是靠裁員,國家競爭力就沒辦法永續。
麥可波特指出,根據競爭力模型分析,台灣總體經濟排名,在全球144 個國家中排名第18名;但所得排名卻是第60名,顯示競爭力未造成國民所得成長。他說,產業表現好,勞工工資也要上升,這是相輔相成,才有永續的產業發展。
麥可波特也說,台灣競爭力的隱憂之一是人才外流,主要問題在機會跟薪資,讓人覺得留在台灣沒有前景。
麥可波特今以「打造有競爭力的台灣」為主題在台北發表演說,將國家競爭力分為「先天優勢」、「總體經濟環境」與「個體經濟能力」三個層次,分別對應天然資源或地理優勢、財政與經濟政策、企業生產力。他以新加坡為例,受惠於優越的地理位置,且政府投資基礎建設,讓天賦奏效。
反觀台灣,麥可波特認為中國是個契機。他將中國形容為「坐在台灣門口的1萬噸重大猩猩」,有廣大的市場,也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要開放市場,讓兩岸貿易更容易。
麥可波特也說,多數台灣人擔心兩岸關係影響政治,他說這些憂慮是重要的;不過要面對現實,不要讓政治紛擾,強迫台灣經濟放慢腳步。
麥可波特表示,過去10年,台灣經濟表現優於南韓,未來也不會改觀,台灣不要懷憂喪志;但他也提到,南韓過去兩任總理,重視國內商業環境與法規執行效率,但在台灣做生意不容易,「簡直是場災難」,呼籲總統重視。麥可波特說,台灣貿易保護,即使台灣是進入中國的門戶,卻沒辦法吸引外資,令人感到擔心。
不過,麥可波特對台灣經濟前景「感到樂觀」,他說,台灣經濟體質要提升,只要舉國把(改善項目)優先順序訂出來,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都是做得到。
波拉疫情集中在西非的4個原因
* 許惠雯/綜合報導 2014-10-19
此波伊波拉病毒於2013年12月在幾內亞爆發,蔓延西非,幾個月來疫情幾乎失控。為何疫情集中在西非?有幾個原因:
疫情源頭位於幾內亞、獅子山與賴比瑞亞交界處
部分非洲果蝠被認為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其分布範圍與伊波拉病毒的地理分布範圍重疊。研究人員認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源頭「零號病人」(Patient Zero)是2013年12月在幾內亞染病者的一名2歲男童,12月6日病逝。該名男童住在該國南部的Guekedou,亦是幾內亞、獅子山與賴比瑞亞三國交界之地,該地森林多,有可能是接觸到受感染的動物而發病。
幾內亞、獅子山與賴比瑞亞醫療環境不佳
幾內亞、獅子山與賴比瑞亞的公共醫療系統,在經過多年戰亂後幾乎破壞殆盡,醫護人員也十分缺乏,有些醫院甚至直接關閉,在控制疫情時難免力不從心。在醫療環境難受信任的情況下,不少病患一開始都是在家裡接受治療,家人很容易因此感染。除了缺乏公共醫療系統之外,當地環境惡劣,民眾少有管道獲知防疫訊息,都是疫情擴散的原因。
傳統習俗與防疫措施的兩難
在獅子山,為死去的人辦後事時,必須以清水洗淨他的身體,親屬及宗教人員也都會觸摸來表示祝福,但對防疫工作來說,這樣的傳統習俗成了大忌。無國界醫生(MSF)及世界衛生組織(WHO)雖大力疾呼這樣的行為非常危險,但一時之間,要當地民眾拋開傳統,並非易事,也因為這樣,疫情傳播開來的速度更快了。
外援太慢 實際送到的也少
無國界醫生在2014年3月31日警告,幾內亞的伊波拉疫情「前所未見」(an unprecedented Ebola epidemic),世界衛生組織也在3月接獲幾內亞通報,卻在4月報告中稱這是「區域挑戰」(Regional challenge),錯失在一開始就控制住疫情的機會。等到國際社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經是疫情爆發後好幾個月的事了,這時候才開始募款,緩不濟急,實際送到災區的物資也嚴重不足。
在疫情嚴重的國家,許多航線被迫關閉,對外交通受到影響,此舉雖阻絕了病毒蔓延的可能,卻也阻斷了救援物資及醫護人員進入疫區的路途。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也考驗著防疫工作是否落實。
經濟學人:香港局勢加添臺人對中國的不信任
* 洪聖斐/編譯報導 新頭殼newtalk 2014.10.31
香港人示威抗議已經超過1個月,國際媒體依舊密切注意。《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於臺灣時間今(31)日刊出1篇〈臺灣與香港:早就告訴你了〉,指出香港局勢加添了臺灣人對中國人的不信任感。
這篇報導指出,中國提出來保證香港自治的「一國兩制」原本是為了招徠臺灣而設計的,但沒有引起什麼正面的回應。中國會拒絕香港民主派示威人士的訴求,一點也不令人訝異,但這場衝突讓臺灣人更沒有興趣與中國統一。
報導指出,臺灣總統馬英九自2008年勝選以來,已經將臺灣的經濟與中國拉得更近。中國期待如此一來可以為政治統一鋪路;但即便是馬英九也主張這個民主的島嶼有權捍衛自己的主權。香港出生的馬英九,也已表態支持當地的民主運動。在雙十國慶,馬英九要求中國領導人應該讓香港成一個與大陸不同的民主地區。
臺灣的反對黨也支持香港的示威。民主進步黨長期以來就希望能正式宣告臺灣從中國獨立。晚近該黨比較沒有那麼強硬,並且急著告訴選民自己也能與中國搞好關係。然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很自然地會同情香港的示威群眾。
臺灣的學生特別對中國的步步侵犯感到憂心。他們擔心馬英九與中國之間的協議會帶來政治上的後果,讓臺灣淪為另1個香港。為此,臺灣的學生在今年3月發動了「太陽花運動」,佔領國會來抗議政府與中國的服貿協議。10月1日,5千多人於自由廣場以雨傘替代太陽花,在臺北為香港的朋友們打氣。
對一般的臺灣人而言,香港的這場運動衝擊有限。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活在民主社會中,而且有些人把中國視為外國。
這篇報導注意到臺灣的媒體對香港這場運動的處理問題。雖然3大報都大篇幅刊載香港的情勢,但親中財閥蔡衍明的《中國時報》卻不太報導。在香港警方施放催淚瓦斯時,《中國時報》卻全版談棒球。
臺灣的電視臺一開始也不怎麼報導香港情勢,這固然可能是他們太過偏狹,但也有人指控他們對中國太軟弱,電視臺老闆不是在中國做生意,就是想在中國做生意。直到社群媒體群情激憤,電視頻道才增加相關的報導。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指出,馬英九所領導的國民黨在今年年底的縣市長選舉預期會選得很差,這倒跟香港因素沒關係,而是政府施政太差。馬英九在臺灣歷任總統中聲望墊底,正在為3年內出的第4起食安風暴焦頭爛額。
《經濟學人》這篇報導在結論中說,中國當局的臺灣政策不太可能做出太多修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說臺灣問題不應該留給下一代。然而,與中國決策者親近的臺灣民主基金會副執行長蔡瑋認為,習近平在諸多棘手的外交問題中,不會想要再多上臺灣的麻煩。香港、南海、東海等問題加在一起,中國並沒有多餘的心力處理臺灣。無論如何,對於臺灣,習近平還是得等下去。
習近平雄心勃勃 鐵腕翻「兩制」
* 世界日報/社論 2014/10/27
北京在香港推行「一國兩制」,目前正處於成敗關口。如果北京在「佔中」後堅持不讓步(即堅持「特首候選人必須先由北京篩選」),那麼「一國兩制」的承諾等於崩潰。北京最終是否會稍放寬特首提名制度,譬如讓提名委員會結構鬆綁,讓泛民主派有機會加入,使香港走向「真普選」?答案似可從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實踐中找尋。
鄧小平當初提出「一國兩制」,最重要內容是經濟的;換言之,這是對港商和外商承諾,亦即向他們保證,回歸後,香港資本主義經商環境50年不變,讓他們安心,繼續在香港做生意,並投資中國。對北京來說,那時候需要香港孔急,這個政策當年讓中國有時間發展經濟,等到經濟追上香港,兩地經濟相若時,形勢自然會轉變。
鄧小平說的「50年不變」,重點不只在50年內「不變」,其實更在於50年之後的「變」,因為「50年不變」的潛台詞,就是「50年後會變、可變」。如何變?到2047年,中國經濟追上來,香港經濟再沒有優勢,屆時香港經濟資本主義仍不會改變,因為中國也走向資本主義。但經濟不變,政治卻會改變。政治如何變?當然是香港的政治徹底受控於北京。
鄧小平的50年不變承諾,用意只落在經濟上,卻在政治方面留下空白,正因這個空白,香港特區17年來,政治上已出現巨變。不但特首由「疑似共產黨員」擔任,立法會也由親中派控制,北京派駐香港的中聯辦,已直接操控特區政府決策。這是50年之內的改變,充分證明「50年不變」的荒謬。
兩年前習近平上台,「一國兩制」觀念又出現一種翻轉式巨變。可分兩點來詮釋。
第一,習上台後,中國經濟已現巨變,北京態度也轉變:中國經濟實力已接近美國,如以平價購買力計算,甚至已在9月底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經濟一哥」,但中共不承認。這個形勢給習近平和北京決策層很大自信,自信自然影響習近平的政經和外交政策。經濟上,習自信中國無須維持每年近10%的GDP成長率,保七甚至保六都足以超美。
習總也自信,中國可推行經濟轉型,減少改革開放前30年賴以高速成長的刺激經濟手段,改為注入更多市場化措施,以便市場經濟自然產生持續成長能力(18大三中全會的決議)。政治上,則進一步控緊香港,對台灣推動統一和「一國兩制」。外交上,對東海、南海和美國等一切「外國勢力」都採強硬態度。連美國薩克斯風樂手Kenny G赴「佔中」現場與民眾合影,也由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出面回應,嚇得Kenny G立即公開澄清,並未支持佔中。
第二,中國經濟實力讓習近平認為,現在是翻轉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時機。既然中國經濟崛起,中國與港台的經濟差距不復存在,「經濟的一國兩制」結束,開始推展「政治的一國兩制」。主要內容就是政治上統一,除了收納香港,台灣也必須繼香港之後,成為中國一部份,絕不容許「外國勢力」滲透,任何涉及分裂可能性的風吹草動,都必須封殺;習近平對台灣重提及中共領導人已多年不提的「一國兩制」,在香港控制特首選舉,都是類似思維和邏輯下的做法。
習近平的「政治一國兩制」構想,9月26日會晤台灣統派團體時表露無遺。他強調三點:一,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統一,因為統則強,分則亂;二,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是基本方針,絕不會改變,所以必須反台獨;三,統一對台港人民有利,因為中國經濟強大,對台港有利。習近平打「民族牌」,也是他執政的歷史定位,他的「中國夢」要讓中國2020年GDP翻一番,實際指標就是經濟超美;中國在2049年奔小康,就是人均GDP不要落後太多,而從目前的「大落後」變為「奔小康」。
從習近平的政治設計不難看到,為何北京在此時向台灣重提被90%台灣民眾堅拒的「一國兩制」,也可窺探北京為何對香港的真普選和公民提名要求寸步不讓,甚至還力挺不孚港人民望的特首梁振英。有人說,香港佔中救了台灣,因為這場運動暴露北京強硬到底的政治控制,讓台灣看清中共底牌;但反過來看,其實台灣也救了香港學生,因為北京還期望台灣搭上「一國兩制」大船,所以克制未對學生運動武力鎮壓。循著這些脈絡,或可看到中共未來的台港政策。
下一篇:談女權?中共政權的無恥再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