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協議/台灣成最大受惠者
WTO協議/台灣成最大受惠者
*經濟日報╱記者邱建業/台北報導 2013.12.08
世界貿易組織(WTO)昨(7)日完成峇里貿易協議,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指出,此協議對缺乏自由貿易協定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經濟體出口最有幫助,由於台灣剛好符合這些特徵,可望成為最大受惠者之一。
李淳指出,2001年WTO多哈回合談判(The Doha Round)共有九大議題,但談判迄今沒有結果,使WTO成員幾乎對此失去信心。峇里貿易協定雖只涵蓋多哈回合有關「貿易便捷化」、「農業」和「發展」議題的一小部分,但仍為後續多邊談判重燃生機。
李淳分析,協定中有關貿易便捷化的要求對台灣最具實質影響。他說,依協定,WTO成員國要降低商品貿易通關時間和金錢成本,具體措施包括要求海關規費必須基於成本定價,不得任意加收,對關務的透明化、便捷化也要加強。
由於中小企業周轉資金有限,對關務成本敏感度高。李淳認為,協議生效後,對我國中小企業幫助最大。
施顏祥:台灣拚經濟 出菜太寒酸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 2013.12.10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推出經濟改革的三支箭,帶給日本新希望,值得台灣借鏡。經濟部前部長施顏祥說,我國受限財政不足,雖然政府持續推動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但相較於日本,國內的規模、力道都太小,「端出來的菜,太寒酸」。
施顏祥說,政府的想法保守,又瞻前顧後,反應比較慢。
施顏祥昨天出席金融研訓院舉辦的「日本經濟結構改革對我國產業及金融業發展之效益與影響」研討會;今年初甫卸下經濟部長職務的他,目前是國策顧問、中原大學講座教授。
施顏祥在會中直言,各國都陷入資本主義式的社會主義格局,改革只著眼於短期議題,長期改革缺乏力道。他說,日本過去因保守心態和內耗,造成經濟發展停滯,安倍推動改革後,前景雖還不明朗,但已帶給日本希望。
安倍促使日圓貶值,有利日本出口,但此舉是「以鄰為壑」,擠壓台灣業者生存空間。以工具機為例,台灣業者的價格原本比日本低3成,但日圓貶值後,台日工具機價差縮小到15%至20%,國內業者發展空間遭壓縮。
日本改革衝擊台灣,但反觀台灣,「想法保守,又瞻前顧後,反應比較慢」;和日本、韓國落後的差距,愈來愈大。施顏祥說,台灣的貿易條件惡化,產業附加價值成長停滯,實質薪資所得減弱,經濟結構弱點盡現。
南韓擴大識別區 中國:遺憾
*聯合報╱特派記者陳言喬/北京報導 2013.12.10
南韓宣布擴大防空識別區,把中韓有爭議的蘇岩礁(韓方稱離於島)上空也劃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天表示遺憾。
洪磊表示,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已於第一時間分別向韓方表明立場,要求韓方謹慎妥善處理有關事宜。中方願本著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則與韓方保持溝通,希望韓方與中方相向而行。
洪磊強調,防空識別區不是領空,而是一方在其領空外的公共空域劃設的識別和預警範圍,與海空管轄權無關。
他表示,蘇岩礁是孤立的水下暗礁,不是領土,中韓間就此不存在領土爭議,這是中韓雙方的共識。
日:韓事前知會 沒有問題
*聯合報╱東京記者雷光涵/九日電 2013.12.10
南韓向南擴大防空識別區,與日本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九日說,不會影響日韓關係,日方覺得南韓此舉「純粹是對抗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
菅義偉說,南韓的防空識別區沒有將日本的領土、領海、領空劃進範圍,也未對民航機提出新的要求;韓方事前知會日本,「運用上沒有問題。」
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指出,韓國人與中國人的作法不同,日、韓軍事基地設有熱線,「每天會聯絡數十次。」
現實主義權威米夏摩 對中華民國悲觀預測
*郭崇倫(作者為聯合報副總編輯)2013/12/09
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約翰.米夏摩(John Mearsheimer),不是一般的學者,他畢業於西點軍校,曾經在空軍服役五年,12年前出版的《大國政治的悲劇》,奠定了他國際政治新現實主義祭酒權威的地位。
在美國外交思潮中,台灣政學界對新保守主義最熟悉,小布希當政時,其勢力最大,認同台灣民主價值,要對抗並改變中國,但是持續有影響的卻是現實主義,這以歐巴馬的第二任最為明顯,不出兵敘利亞、與伊朗和談,都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思維。
中國在亞洲 逐步排除其他強權
米夏摩早在2003年就曾到過中國講學,但一直沒有來過台灣,7日他應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之邀,在年會上以「在中國崛起陰影下的台灣」專題演講,首次完整的闡述他對兩岸的看法。
他的現實主義理論有三個假設:國家是混亂狀態中唯一的行為者,沒有更高的權威;強權有軍事能力可以攻擊傷害其他國家;沒有國家能夠完全知道其他國家的意圖,所以國家要生存必需權力極大化,最終稱霸整個區域,排除其他國家的影響力。
美國是霸權,意思是在區域內,美國說了算,現在中國傾向在亞洲稱霸,就像美國在西半球稱霸一樣,逐步要把其他強權,包括印度、日本、俄羅斯,還有美國,都要排除出去,就像美國在19世紀,把歐洲勢力排除出拉丁美洲,宣示門羅主義一樣。事實上,中國與美國之前所做的並沒有不同,未來其他國家都會加入反中國的同盟,就像北約反蘇聯一樣。
中國戰略邏輯:把台灣中立化
而對台灣,中國的戰略邏輯是:把台美安全關係切斷,把台灣「中立化」,未來統一,可以運用台灣「不沉航母」的地理位置,將軍力投射至西太平洋,更不用說,可以滿足民族主義,增加政權正當性。
但是美國不會容許這樣的事發生,過去一百年間,許多崛起的強權,想要挑戰美國大權,都失敗了,東海防空識別區與遼寧號遠航,象徵性的開啟中國對美國的挑戰,美國勢必不能容忍,而美台之間,雖然不像美日間有條約義務,但是美國基於戰略利益、維護信用,有強烈意願協防台灣。
可是米夏摩強調,他談的不是此刻,而是未來10年、20年會怎樣?他預估,只要解放軍軍力繼續增長,台灣地理鄰近,對中國有利,而美國擔心引發核戰,不敢為台灣延伸核武威嚇,也不敢以攻打中國本土替台灣解圍,這也難怪美國有些人開始討論「棄台論」,考慮要棄守對台安全承諾。
「中國軍力 2049年超過美軍」
米夏摩的時間估計也許太早,但是以目前速度,在歐巴馬卸任時,中國經濟總體就會超過美國,而阿米塔吉公司也估計,2049年解放軍軍力將超過美軍,大家估計的時間也許不同,但是方向卻是一致的。
在這個前提之下,米夏摩明確的指出,台灣剩下三個選擇:其一:發展核武,用以對中國嚇阻;80年代台灣曾經試圖發展,但是被美國強迫阻止,「這是對台灣很不幸的」,米夏摩認為,現在已經時不我與,美國與中國都會阻止。
其二:傳統武器的嚇阻,目的不是打敗解放軍,而是讓中國付出慘勝的代價;台灣甚至可以威脅,會轉入戰場外繼續抗爭,就像另一個新疆。然而這要看與台灣並肩作戰的美國願不願意做出犧牲的決心,而台灣是否持續與中國軍備競賽,甚至焦土作戰,在在都考驗著台灣的意願。
其三:香港方案,這意味著台灣終究要喪失自己的獨立,但決定採取這個策略,是為了確保轉型是和平順利的,米夏摩知道,大多數台灣民意支持現狀,甚至如果沒有中國威脅動武時,大部分人主張獨立,「現在當然『一國兩制』的香港方案沒有市場,但是未來可能會有吸引力,尤其如果中國成為超級強權,就只有剩下香港方案可行了」。
「許多人對中國的期待是錯的」
米夏摩的脾氣向來又直又硬,有的人甚至稱為傲慢,但是他是基於對自己理論的自信,他之前發表的「以色列遊說團」一文,批評美國外交政策受到以色列利益的扭曲,引發猶太人主導的學界大反彈,但他義無反顧。
他的推論是基於,未來的20年間,中國經濟不斷成長,而軍力也隨之強大,「我知道有許多人都期待中國經濟發展,會導致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夥伴,但是他們是錯的」。
台灣要避免黯淡的未來,最好的可能,就是期待中國的經濟、隨即是內政出問題,逼得北京轉移注意往內,那就是對台灣最好的事,這是不中聽,卻是現實主義邏輯的結論。
中國國安會成立 對台決策流程改變
*聯合報╱本報記者 林庭瑤】 2013.12.10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決定」文,台灣民眾最關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為何?兩岸學者分析影響有二:一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會)成立後,對台決策流程改變;二是中國經濟重心轉向服務業、內需產業,相較於加工製造業,中國台商與中國國企將從合作走向競爭。
「決定」總共兩萬多字,有六十項要點,在第廿五項「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的第二段出現「台灣」字眼,這也是唯一出現對台有關的內容。原文是「堅持世界貿易體制規則,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並擴大對香港、澳門和台灣的開放合作」。
兩岸 邁向公權力部門對話
中國學者分析,「決定」主要談全面深化改革,但台港澳方面講的是加強合作關係,點到即可。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助理研究員鐘厚濤認為,從短期來看,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問題可望儘快解決;從長期來看,兩岸經由民間政治對話邁向正式公權力部門政治對話,進而協商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都可能有重大突破。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董立文分析,「決定」絕大部分對台灣沒有直接影響,只有間接影響,具體提到涉台部分也無新意,但有兩個值得關注的面向:一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安會)成立後,對台決策流程、對台領導小組的功能會有什麼改變。
經濟 強化對台商的影響力
另一個影響在經濟面,三中全會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走向大幅開放,具體財經政策等到本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才會更明確,但是中國經濟重心轉向服務業、內需產業,相較於出口產業,政商關係影響更大,中共當局對台灣大財團的影響力也將強化。
在中國學者眼中,國安會是抑制台獨勢力的新組織。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分析,國安會是綜合性的機構,包含境內與境外,挑戰包括恐怖勢力、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整體來說,就是以維穩為主,不排除針對台獨勢力,台灣未來四年情勢可能會有很大變化,台獨是境內最大威脅之一。
中國國企競爭加深 台商敗退
三中全會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中國涉台學者多很樂觀。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長嚴安林指出,三中全會描繪中國新一輪「改革路線圖」,鞏固拓展兩岸經濟合作成果,為兩岸關係提供重要動力;一位中國重量級學者也說,三中帶來的改革契機,將使中國對未來發展顯得更有自信,「這表示兩岸關係會在穩定的軌道上前進,擦槍走火的機率大減。」
不過,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張榮豐指出,三中全會經改確定大力扶植中國服務業,加上中國人口老化、勞動力短缺,過去以加工製造為主的台商轉進服務業後,將加深台商和中國國企的衝突和競爭,台商只有調整策略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