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21:53:56台北光點

台灣產業面對的兩大危機

*張大為(作者為中華徵信所總經理)2012-8-10

摘要:由於全球景氣不振,今年來台灣經濟陷入衰退困境。近期經濟部公布6月分的各項經濟指標,自然不會好看。但令人關切的問題是,台灣經濟是否因而陷入長期低迷的趨勢。除了本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外,檢視台灣產業所面對的外在環境兩大危機,都與中國有關。

中國對臺戰略

第一個產業危機是,中國為扶植本土企業崛起,並沒有把與臺灣的產業合作視為重要策略,這將使得台灣產業未來與中國產業供應鏈的結合產生斷層或隔閡。舉例而言,該國通訊設備及手機大廠華為,日前宣布明年智慧手機晶片,將量產的部分集中在高通,高階智慧手機則交給華為集團所屬的IC設計公司海思,而聯發科技產品因而只能著重在中國內需雙卡市場。其暗示的訊息正指向,中國對國營色彩濃厚的民間企業競爭力扶植的政策,臺灣並不在其核心區域,而是邊陲。最近兩年兩岸高唱所謂的兩岸產業合作,真正落實的很少,大多流於交流而非合作,以致產業合作空間非但沒有變大,相反的由於中國本土企業的崛起坐大,台灣產業被擠壓後的合作空間越來越限縮。

聯發科技近年用盡力氣打下中國江山,其實都是累積眾多的小客戶,現在雖然和聯想結盟,但想進一步擠進華為手機供應鏈,就難以進入核心供應鏈,原因是在於華為的布局已不只是在中國市場,而是面向全球智慧手機市場。

再看hTC在歐美市場褪色後,中國市場成為其主要成長動力,雖然預估今年在該國的銷售可達640萬支,銷售量較去年成長一倍,已經超過整個歐洲的銷售量,也和美國銷售量相差無幾,但與今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將超過2兆支的規模(上半年已銷售1.07兆支)相比,hTC所占的中國市場份額其實也僅3%,排除Apple、Samsung和Nokia,中國市場由本土品牌的華為、中興、聯想和酷派(中國無線)所把持,hTC只能排名在第7到8名。如果以acer長期在中國奮戰的成績來看,宏達電未來市占率的提升空間一定不大。

追根究底,我國製造產業長期在對岸所建構的產業鏈,很多都是配合國內原有的客戶到中國設廠,嚴格的說從來沒有真正打入該國本土的產業鏈,充其量只是臺商之間的產業鏈。因此即便兩岸經貿關係更趨緊密,但我國產業和中國官營產業鏈的關係卻一直處於未整合的情況。

製造業重返美國

第二個產業危機則是在政策主導下,美國製造業漸有重回美國本土生產的趨勢,對臺灣帶來的間接出口危機。繼2009年美國提出《美國經濟復興與再投資法》、2010年提出《出口倍增方案》、《美國製造業促進法》,今年美國再更一步提出「擴張製造業以及委外工作轉回租稅誘因」,即使其目的是為了拉抬美國就業和出口,但無疑的當越來越多的美資企業回流美國本土,並逐步減少對中國代工的依賴,其針對性就變得相當明顯。尤其面對中國製造成本和物流成本高漲,外資棄中的這股風潮正次第展開,其間中資也正前往美國投資。當今除了臺商回流臺灣,亦應當轉往美國投資,在太平洋兩岸再建臺商產業鏈。

這兩大產業危機,在可預見的未來臺灣都很難避開,因此官民必須攜手合作並找出對策。例如:支持兩岸產業合作若是中國的基調,那麼要協助臺灣產業打入中國產業供應鏈,絕不能再只依靠企業的個別力量。再者面對中美間只會日趨嚴峻的貿易戰,我國也不能只夾在當中挨打,中國製造的優勢不再時,臺灣也要有新的美國市場策略。如果繼續坐視任由其發展,台灣將來要面對的可能就不是「保二」這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