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1 05:16:03台北光點

嘻哈當國》政府螺絲鬆了 欠缺同理心

*這個政府,不是最近才開始對國民缺乏同理心
 
上節目談改革 馬凱:問題在馬英九心胸 
*2012/4/20

知名經濟學者馬凱教授,今(20)日在談話性節目中談論目前台灣物價漲、薪資停滯的狀況,指出台灣要持續改革,關鍵在「馬英九總統的心胸」,如果把門關起來不讓人才進入執政核心,台灣不會進步。

馬凱強調,現在台灣面臨60年來最關鍵的時刻,馬英九必須做好事、做對事,但是馬英九沒有能力,想要做好事得學劉邦,有識人之能,「坐在位置上,他(指馬英九)沒有能力做這樣的事情,誰來幫他做對。」

以台灣目前薪資水準停滯的問題,馬凱指出,台灣其實不缺大建設,重點在於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如果政府願意花點錢,幫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馬上就可以幫全台灣人加薪,也能帶動經濟實力成長,「唯一阻力就是馬總統和他的團隊,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問題存在」,直言馬政府執政最大的問題,就在馬英九的「心胸」。

馬凱並舉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前Google亞太區基礎建設營運總監)為例,強調現在仍有許多人才,對台灣的未來相當憂心。「馬總統沒有好好做事,沒有做對事,台灣由盛興變亡滅,罪就太重,如何面對台灣2300萬人和後代,僅表現出改革魄力是不夠的」。


視導漢光演習 馬:國家安全不能繫於對岸善意
*吳明杰/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訪非回台後,昨天傍晚隨即前往大直圓山指揮所(國家政軍指揮中心)視導國軍「漢光二十八號演習」。國防部指出,總統在致詞時,特別強調「國人不能把國家安全寄託在中國大陸釋出的善意假象,否則一旦兩岸關係出現危機,我們將無招架之力。」

由於這段談話有別於馬總統過往對外所提的兩岸政策調性,軍方高層聽後聞不僅眼睛為之一亮,士氣也頗為振奮。

馬總統在這段「洞內談話」(軍方俗稱圓山和衡山指揮所為洞內)還指出,台海和平的維繫,不在敵人進犯野心已滅,也不在他國的援助,重點在於我們所投注的國防建設和建構的嚇阻戰力,同時也不能刻意忽視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的事實。

他也引述姜子牙所著的兵書《司馬法》內容「國家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要國軍有居安思危的觀念,並指國軍漢光演習、飛彈試射和武器測試都必然成為中共持續情蒐重要目標,他要求軍方要落實資安保密,更要體認演習就是作戰。

據了解,馬總統昨天傍晚五點抵達圓山指揮所後,先是聽取軍方針對漢光演習的簡報,隨後向軍方發表談話,並透過指揮所的視訊系統與各作戰區指揮官進行連線視訊了解演習狀況,前後停留約五十分鐘。

馬總統也向在場官兵澄清,他訪非期間每天都和國防部長高華柱電話通聯,部長每天向他報告演習概況,加上行前軍事會談,國防部也做過漢光演習簡報,因此所有演習進度和狀況他都全盤掌握。外界批評他不重視國軍演習是有所誤解。


前陸委會主委:平潭發展軟實力成功 台灣失去存在價值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2012年3月19日

中國近期大肆宣傳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引發陸委會與中國國台辦的針鋒相對。曾任陸委會主委的吳釗燮認為,陸委會的作法值得肯定,因為如果平潭發展成功,台灣恐怕會失去存在價值。

行政院長陳冲,日前在立法院接受訪問時指出,希望平潭一事能透過協商的方式來解決。但吳釗燮認為,如果中國將平潭、ECFA、投保協議全部綁在一起,會落入對岸所設定的議題,屆時將經濟議題與平潭綁在一起,馬政府很可能擋不住中國的壓力。

除了平潭,中國福建省政府動作頻頻,不但在高等法院設立台商法庭,也透過各種管道,積極招募台灣人才赴對岸發展軟實力。這樣的做法,吳釗燮認為,平潭是一個試點,如果成功的把台灣的資金、人才、經驗都吸引過去,未來中國不斷複製這樣的模式,台灣恐怕會失去存在的價值。

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助理教授邱垂正也指出,中國總理溫家寶想仿效當年鄧小平「南巡」,推動「海西特區」已經是長期的想法,2009年開始國務院投入大量金額投入福建發展軟實力,如果馬政府突然縮手,中方可能會有重大損失。但如何面對對岸壓力,恐怕是道更難的課題。

至於平潭地區的投資環境,除了經建會主委尹啟銘表示條件沒這麼好,商機非常有限外,陸委會副主委高長今(19日)天在立法院也給予了否定的答案。


吳伯雄:我感覺 大陸不可能射飛彈
*晏明強、黃敬平、顏振凱╱台北報導 2008-6-1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昨天對馬英九總統指出,台灣對汶川震災的熱情付出,讓大陸人民非常感動,兩岸目前氛圍很好,「以我的感覺,大陸是不可能對我們射飛彈的」;馬點頭表示:「這就是我們的軟實力」。

馬總統昨天會晤訪問團時,一開始先問吳伯雄,一切都很順利吧?吳笑稱「一切都按照你的指示辦理。」馬忙說,「不敢當,不敢當」。

吳伯雄表示,大陸方面期待建立互信,講話要算話,並且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創造雙贏,「最重要的是,他們強調『九二共識』的原則。」他強烈要求台灣人民要安全、尊嚴與國際空間,對此對岸首度有很好的回應。

國民黨高層也要記者去訪問軍方,「軍方應該可以感受到,最近海峽兩岸沒那麼緊張了。」

據指出,若一切順利,過去從未舉行過的「和平論壇」,今年也可能舉行,「名稱可以很彈性」;過去三年,國共平台舉辦過經貿論壇、農業論壇、經貿與文化論壇等,這次吳胡會都肯定國共平台,確立繼續交流的原則,「經貿或和平論壇都可召開」。

馬總統詢問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吳伯雄說,一切就等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去大陸再說,原則已經確定,胡錦濤是用很堅定的態度,「要用最迅速、最積極地把他完成」;他強調,他也只能談到這邊,其他就讓江丙坤去談。

吳伯雄表示,國民黨不能代表官方承諾,國共平台的定位很清楚,「成功不必在我」,希望能幫助海基會,讓江丙坤接棒。馬總統回應,「國民黨的成功就是大家的成功」。

吳伯雄與馬總統也互捧對方。吳伯雄說,馬總統在就職演說講「中華民族」,「你用過之後,大陸也很流行」;馬總統則笑說,吳伯雄這次也提出十六字箴言,之前蕭副總統、胡錦濤也分別提過,大家都有十六字箴言,「一個一個都很厲害」。


政府螺絲鬆了 欠缺同理心
*記者黃以敬/專訪 2011-12-5

柿子一斤多少錢引發國、民兩黨口水戰,也成為總統大選辯論話題,但農產品跌價、產銷失衡問題未見進一步釐清或改善,農民家戶所得更已逐年下降,前農委會主委、台大園藝系教授李金龍呼籲,「吃果子、拜樹頭」,農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本、是衣食父母,政府卻不僅沒及早發現農民面臨的問題,九五機制收購、老農津貼加給等應變也都慢了半拍,這是螺絲鬆了、也是欠缺對農民的同理心。

產銷失衡問題 缺制度性討論
問:柿子價格引發兩黨廝殺,但似乎止於水柿與甜柿的各說各話,有助釐清農業產銷問題嗎?

答:民進黨的文宣原是希望點出蔬果跌價的產銷失衡等問題,但因照片錯植,反而導致爭議失焦,令人遺憾;雖然最後政府緊急全面收購價格不好的水柿,但對蔬果產銷問題,卻還是沒有制度性討論與改善。

其中雖有農業產銷失衡,但也是農政主管機關「螺絲鬆了」的問題。事實上,無論水柿或甜柿,價格都比去年下跌,這是事實,主因還是因今年比較無風無雨的盛產,量多影響價格,所以重要的是農政單位要有警覺性。柿子是一年一產,其實應在收成的前一季,例如十月收成, 七月前就可知道產地面積、預估產量及同期水果競爭性等資訊,早就可加以調節。

德國的蘋果在收成前很早,政府就進行法國、西班牙等跨國產量調查,採取「疏果」規劃,疏散水果產量或及早拓展外銷、加工等銷售管道。

前一陣子大跌價的香蕉,南部是種植十個月收成、中部則十四個月收成, 通常五月收成,政府早在二月就可開始疏果,可勸農民減少每公頃產量、從兩萬公斤減為一萬五,或是擴大輸日數量、果汁蜜餞加工廠訂購等;但近幾年,農政機關似乎「螺絲鬆了」,可以開記者會批評別人,但是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降低了。

前幾個星期,與農民團體聚會,就有農民反映,估計今年有七成農民都收入很慘,就算大環境經濟狀況原就不好,保守估計還是有五成農民根本沒賺到錢,讓人相當憂心。

問:近幾次農產品跌價,常聽到農民呼籲啟動九五機制收購,這次水柿問題,農委會也是直到馬總統下令,才宣布全額無限量補貼收購,時機對嗎?

答:台灣農業是自由經濟,很難限制農民要種什麼作物,加上天災難測,確實很難避免產量過剩,所以更要做好中端的預警及疏果調節制度,後端則是以類似「九五機制」的補貼收購制度,作為最後防線,才不會導致農民一年的辛苦只換回心酸。

令人感慨的是,我在九十三年、農委會主委任內建立「九五機制」,希望價跌時,政府以作物直接成本價九成五的價格補貼收購,讓農民不會血本無歸。但這兩年,對這機制的運用卻似乎都很緩慢、甚或不動。

過去兩年陸續引發價跌爭議的農產品很多,先是去年發生稻米、大蒜價跌,稻穀去年收購價格大跌,政府卻到今年才提高公糧收購價三元;今年則陸續出現香蕉、水梨等水果崩價,甚至以往非主流水果的柿子也出現問題。大都是等到問題見諸媒體或引發農怨,政府才介入解決。

又如九月起陸續豪雨造成中南部農損,許多農民要求啟動農損救助,農政單位卻未因應,直到農怨、輿論質疑終於引發馬總統下令,農委會才又「急轉彎」去調整農損救助標準,這也是螺絲鬆了、拍子慢了。

目前讓人擔心的是,十一、十二月進入收成期的柳丁,今年早可預見是盛產年,恐是下一個地雷,政府早就應注意因應,免得又有另一批農民要叫苦了。

ECFA弊大於利 應重國際市場
問:農產品產銷建議如何改善?馬政府引以自豪的簽訂兩岸ECFA,有解決問題嗎?

答:台灣農業是自由經濟行為,產銷要平衡確實不容易,而且農民「決價能力」偏低、無力控制價格,中間銷售者則是決價力較強 ,所以如何計畫性調節產量是重要工作,且須促進農民與消費者間產銷管道扁平化,相較於歐美國家幅員廣大,須有運輸、銷售的中介組織,台灣幅員小、運輸時間短,政府應有空間促使銷售更扁平化。

對於產量前端,政府也可以重振農試所、農會體系,從前端透過更多宣導與代購誘因,減少一窩蜂耕種熱門商品,提高計畫性分散種植農作的比重,希望逐步從源頭去改善問題,而不要總是把精力放在後端與在野黨去爭論價格。

過去好的農業措施應要延續,不能因改朝換代就刻意抑制,九五機制就可更積極彈性運用;又如我過去在農委會推動「產銷履歷」,希望顧及消費者食的安全、也建立農產品信譽品質,但也被忽視,直到塑化劑事件發生才又被討論。

政府一直宣稱兩岸簽署ECFA能解決農業產銷問題,統計卻顯示,ECFA簽署後,雖然台灣農產品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減少○.五二億美元,但對全球農產品的逆差卻增加十八.二億美元,損失金額是獲益的三十五倍。台灣農業技術與人才的外流中國更是隱憂。

台灣產的是優質水果,應朝高單價的精緻農業發展,日本、歐美等是較會接受高價水果的市場,可引導農業良性發展,政府不能偏重中國,國際才是更重要的目標。

在這次總統競選辯論中,柿子價格雖又成議題,但很可惜的,還是沒看到為農業產銷提出更多具體改善之道。政府執政者應是要幫農民「找答案」,而不是急著「推責任」。

問:風災造成農損、盛產卻又價跌,農民收入不定,如何看老農津貼?政府加碼腳步也慢了嗎?

答:相較於公務員或勞工每月有薪水入袋,農民確是「看天吃飯」,所得浮動又弱勢,尤其農民家戶所得在這幾年持續下跌,從民國九十五年的九十四萬元一路跌到九十九年不到八十七萬元,早已引發各界憂慮。

老農津貼就是農民的退休金,公務員及勞工都有退休金制度,農民卻一直沒有。德國對農民有退休津貼,我早年從德國學成回到農委會服務,就建議推老農津貼,卻一直沒被採納,而後在民進黨立委催生下,台灣終於在一九九五年開辦老農津貼,而後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又從三千元加碼到六千元。

老農津貼不是社會救濟,應是對農民的社會正義的體現;過去國民政府遷台,當時大多數民眾務農,但政府刻意壓抑糧價,引導農村年輕子弟轉從事製造業、加工業等, 才造就後來工業、科技業發展,農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根本。就像一個家庭中,總是大哥大姊要犧牲學業去工作,讓弟妹可唸大學,弟妹找到好工作賺錢後,是要嫌棄?還是回饋照顧他們?

尤其,政府今年願意花兩百多億元讓公務員加薪三%,卻不願拿八十億元照顧農民生活?馬總統先前提出每個月增加三百一十六元津貼,引發農民大反彈,就是因為這像是「施捨」,不是誠心回饋,對農民是二次傷害。

提高老農津貼 執政者慢半拍

所幸政府跟進民進黨的建議,再加碼到增一千元,但又增訂「排富條款」,顯見對老農津貼定位的認識還是不足;為了排除一千多名老農,將再造成基層勞師動眾,社會正義體現更有不足,不僅腳步慢了,且有令人遺憾之處。

問:還有哪些重要農業問題欠缺討論?

答:由於氣候變遷、國際農產銳減、糧價飆漲,預見未來五至十年內,糧食問題是國際最大挑戰,台灣勢必將遭遇衝擊。台灣最好維持五成至七成的糧食自給率,但目前已降破四成,國內耕地面積卻還在減少,土地徵收條例更被濫用,政府每年還花一百多億元在補貼農民休耕,農地最重要是水源水路,如果休耕久了、斷了水路,以後遇糧荒需復耕,恐怕都不太可能。

蔡英文此次有提出一千億元農業發展基金,希望活化農業,引發不同討論,但從農業產銷、農地徵收、農村發展、農業經費到糧食問題等都需面對,所有總統候選人都必須提出更具體的應對方法,讓全國農民了解台灣農業的未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