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30 22:18:14台北光點
馬英九會切腹自殺嗎?
* 不問連戰如何買得起紐約豪宅,卻辦李召喚死忠票,一舉否定李登輝還政於民的偉業
* 記者鄒景雯/專訪
政治評論家南方朔昨日指出,這個政府對於如何掌握經濟自主權,是完全沒有能力的,不論是高估ECFA有多好,或是現在炒作陸客自由行,都是把台灣經濟改善的命脈完全放在中國大陸,事實上非常危險。
南方朔以香港為例表示,香港也有CEPA,有更多的陸客自由行,一年進出香港的外來人口已達二五○○萬人次,但是香港卻是全亞洲所得分配不均最大的地方。
馬政府沒能力掌握經濟自主權
他解釋,他不認為中國大陸簽CEPA、ECFA,是分別對香港與台灣有壞心眼,但是經濟行為不是由動機決定的,而是由經濟結構決定的,ECFA的結果確實對台灣不好,政府滿腦子都在想如何靠大陸賺錢,台灣自主性的選擇該發展哪些產業,似乎都沒有人在思考了,這個發展非常令人擔心。
他也指出,陸客自由行則是另一個延伸性的問題,陸客來台觀光,台灣就賣些夜市、或者鳳梨酥,這創造的是低品質就業,不是高品質就業,薪資怎麼可能好?老闆階級賺到了錢,老闆與勞工之間會更加兩極化。
南方朔表示,台灣現在和香港、北京、上海很像,走的是單一華人市場路線,在這個趨勢下,勞工所得不會高,大陸因為基數大,因此富人多,大陸現在有八千億骯髒錢在境外,多數應該跑到了香港,中國富人階級在香港、台北炒房地產,後果是當地人根本不可能買房,政府現在的許多作為,像是在複製香港的模式。
看數字評ECFA
去年的6月29日,馬政府委託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逕行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時至今日已經屆滿一週年。一年前,政府告訴大家ECFA有高度的急迫性,彷彿不盡快簽,台灣就會完蛋。那麼現在已經簽了一年了,當初構築的美麗願景都實現了沒有?答案非常殘酷,不但事與願違,而且諸多與人民切身相關的數據都在繼續惡化中。
這幾天,陸委會、新聞局開始在各媒體刊登宣傳ECFA政績的廣告,這些廣告費都是人民納稅錢,如果大家都因ECFA受惠,不必拿自己的錢登廣告告訴自己已經受惠了,如果大家並未因ECFA受惠,政府還要拿人民的錢去對人民述說不存在的假象,這是什麼邏輯?
昨天,不具黨派色彩的民間團體出來召開記者會,正告政府必須面對台灣的就業市場持續惡化,低薪與不穩定工作機會充斥,長期失業者持續增加,非勞動力人數屢創歷史新高,勞動參與率也持續下降的事實。為什麼ECFA或許可以讓馬看到GDP時可以自我感覺良好,卻解決不了多數勞工的基本問題?原因很簡單,台灣當前大量的三角貿易,納入國內生產毛額統計的企業營收,絕大多數是在中國生產,創造的就業機會是在國外,國內勞工的就業環境反而因此受害。同時,2010年上市上櫃公司對中國投資增加了115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1998至2007年,累計投資中國649億美元,從2008年至今短短三年間,暴增了324億美元,由此可見,近幾年國內企業投資是加速外移中國。企業的外移,代表著工作機會的流失,而兩國間關稅障礙的去除,資本將更快速自由地流動,當然意味著就業市場的更不穩定。
雖然,2010年二月行政院為了因應簽訂ECFA的衝擊,曾通過「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分十年共編列950億元,而勞委會也預計編列350億元的預算成立調整基金,協助產業受進口衝擊而失業的勞工。但是,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勞工與民間團體卻反映,這些協助方案,完全是臨時性的行政命令,法律層級低,不受立法院監督,行政部門可隨時任意變更規定及用途。同時,950億元方案是依照「進口損害」救濟的傳統思維,必須由廠商申請經濟部貿調會審查,但對於因企業外移對勞工的衝擊,根本毫無著墨。而其制定的過程更未諮詢過勞工意見,如何能切中時弊?
學者更進一步警告,ECFA後續協商包括貨品自由貿易協議、服務自由貿易協議、投資協議,這些將造成台灣經濟結構的轉型、就業的調整與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必然將出現大規模的受益者與受害者,也可能造成台灣內部所得分配更加惡化。特別是,服務業佔台灣就業比重將近60%,幾乎台灣每個人都會面對兩岸開放的競爭壓力與調整成本,但是馬政府卻沒有進行任何評估。尤其,馬政府似乎沒有適當的政策處理ECFA可能造成的所得分配惡化問題。
台灣的所得分配的惡化是2001年來的歷史新高。2009年的最前20%家戶平均收入是最後20%家戶平均收入的6.34倍,同時吉尼係數為0.345;相較之下,2007年的數據分別為5.98倍與0.340。馬政府什麼事都喜歡把前朝放在嘴上,那麼所得分配的問題為什麼不拿出來比一比呢?而且,台灣民眾的薪資成長已經維持幾乎十五年的停滯,而各種物價,特別是房地產價格持續攀升,馬政府只記得幫軍公教加薪3%,馬總統每個月讓自己多領一萬多元,人民不會有相對剝奪感?
當初,馬政府告訴大家,ECFA簽了後會吸引外商到台灣來投資,但事實是,馬總統上台後,外商的投資持續快速衰退,2008年台灣吸引的外資金額衰退46.4%,2009年衰退41.8%,即使2010年世界金融危機已經平息,仍衰退20.6%,2011年第一季繼續衰退34.1%。換句話說,ECFA簽訂了,外商對台灣的投資反而仍大幅衰退。顯然馬政府把ECFA的效應當成一服見效的特效藥,完全忽略了國內投資環境與國際經濟環境的改善。
細數了這麼多該做卻沒做的當務之急,馬政府這些高官該不該捫心自問:當人民的就業與所得問題無法免於倒懸之際,還以舊思維拿出GDP成長來炫誇於民,這是不是二度傷害?以就業成長為導向的經濟政策,才是人民需要的,馬政府到底要不要做?就一句話,其他廢話少說。
ECFA/ 失業嚴重 薪資停滯
*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
陸委會登廣告宣稱ECFA「創造就業」及「提高薪資」,卻忽視國內就業環境惡化及工作貧窮普遍化的問題。事實上,近來國內失業率雖下降,但仍是亞洲四小龍最高,且未回到馬政府上台前水準;更何況,在政府大量僱用臨時工及補助企業僱用員工,美化數據下,目前失業率早已失真,實際失業情況可能嚴重許多。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2008年4月,國內失業率為3.81%;但馬政府執政後,失業率一路往上攀升,2009年8月飆至6.13%的歷史新高,當年平均失業率更達到5.85%的歷年新高;2010年失業率雖降至5.21%,仍是歷年次高,等於史上失業率最高的兩年都在馬政府執政時期。
為了降低失業率,馬政府大量僱用臨時工及補助企業僱用員工,儘管景氣逐漸復甦,今年1月政府僱用人數仍創史上新高,較金融海嘯前增加10.6萬人;目前政府僱用人數雖下降,但仍較金融海嘯前增加7.7萬人,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尚未完全退場。
主計處調查,今年5月失業率降至4.27%,回到2008年9月的水準;但青年失業問題仍相當嚴重,20至24歲失業率12%最高,平均不到十個人就有一人失業;15至19歲失業率10.25%居次,25至29歲失業率也有7.28%。
另外,國內薪資停滯不前更是許多上班族的痛,2009年平均薪資創下史上最大減幅;今年1至4月平均薪資回升至52505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08%;不過,平均薪資包含年終獎金、員工紅利等非經常性收入,無法反映企業加薪情況,其實1至4月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只有36533元,仍未回到金融海嘯前水準。
扣除物價漲幅後,今年1至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只有34407元,僅較去年同期微增0.08%,還不如十二年前水準,等於過去十多年來的薪資增幅,全被通膨吃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