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南方朔的觀點不同(洪奇昌)
* 2010年 03月05日
在近一年內的大小選舉,5次立委補選、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僅於去年台北市的立委補選獲勝,其餘國民黨皆敗,而且,是「連敗」。知名政論家南方朔為文針對馬英九總統做出批判,認為國民黨是「不可能選贏」(Unelectable)的黨、「不但今年底的5個直轄市的選舉不妙,2012年馬英九的競選連任,大概也大勢不好!」然而,實情是否如此?或者,是對於馬總統施政失望的一種過度延伸言論?
無獨有偶,退休外交官陸以正大使,昨天在《聯合報》民意論壇發表的「『野人』已失言 請少安勿躁」一文,卻提到「不管南方朔或洪奇昌如何鼓吹『綠大藍小』……」。本人身為民進黨創黨黨員,從政多年,以「五直轄市」(五都)選舉來說,除高雄市之外,曾經在其他四個直轄市的選區參選並當選,我對於最近幾次選舉後的朝野政黨版圖的挪移,有著不同觀點。
綠大於藍 不符實證
首先,本人並未如陸大使所言「鼓吹綠大藍小」,同時,我也不認為現階段是「綠大於藍」;當然,我以「審慎樂觀」的角度,期待民進黨未來的成長、茁壯,合先敘明。
不同規模的選舉,層次各有不同,選民對於每一次選舉的候選人,更會有不同的考量;包括投票選舉出之職務、參選人的個人特質及能力、所屬政黨之形象與認同、參選人與基層之間的關連,種種因素,在在皆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
除此之外,以投票率、得票數、選民結構予以「實證分析」;例如,在選舉人口之「年齡比例」、「學歷分布」、「從事行業別」方面,都會與非都會,即有明顯差異。再又如前次縣市長選舉,藍、綠雙方「形式上」總得票率分別為47.8%、45.3%;但加總遭執政黨選前因違紀參選而開除的無黨籍7%之後,事實上此次藍綠兩大陣營依然呈現55:45的態勢。「綠大於藍」,顯然並不符實證。可以想見,在未來五都選舉中,選民的考量,勢必與近幾次立委補選,大不相同。
以1月9日的3席立委補選而言,3個選區的投票率平均下降了13%而至41%。最近的4席立委補選,投票率相對更低,僅在36%~41.5%間。而一樣是全國性的選舉,第7屆立委「區域席次」選舉投票率58.72%,相隔2個月後的總統大選,投票率即上升至76.33%。
因為馬總統執政失能、滿意度長期偏低,原當選人因賄選而被訴當選無效的不光彩,更因此被相對放大,導致藍營選票的大幅流失;在選情偏冷、投票率不高的大環境下,綠營支持者卻仍然能保持著「團結為勝選」的熱情,才出現了區域立委補選本黨紛紛告捷的結果。但是,這種「單點」的勝選結果,是否能應用在年底五都選舉、以及後年的總統大選?誠有疑問。因為,同樣是選舉,「動能」大小卻不同,「立委補選,小於立委大選」,「立委大選,小於總統大選」;五都大選的選舉動能,應該是介於立委大選與總統大選之間。未來的大選結果,並非區域立委補選所可以完全比擬,我們只能以樂觀的心情、高昂的鬥志,展望接下來的選舉。
綠要改革全新出發
有一點值得注意,即使縣市長及立委補選的投票率偏低,民進黨籍參選人的得票數,卻反而有所成長!例如,在桃園、台中、台東、花蓮,由於所推出的候選人,學有專精、形象清新,便能獲得選民肯定。所以,在「清廉、執政、愛鄉土」的基本核心價值上,民進黨唯有持續改革路線、跳脫既有窠臼、展現全新政策思維,「一步一腳印」,才能重新整裝出發、贏回台灣。
(作者為海基會前董事長、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
* 記者曾韋禎、王寓中/台北報導 2010年 03月03日
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環球經濟社社長林建山、政論家南方朔、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等自稱「四野人」的在野人士,召開「衝開格局,救台灣」記者會並發表萬言書,四人跳脫藍綠,以民間的角度向執政當局提出建言
政論家南方朔昨再對國政提出建言,他批評馬英九總統天天不做事,只會天天作秀,當個不沾鍋;不在政績上努力,只會搞文宣,還找了專搞文宣的金溥聰來,方向根本錯誤。南方朔警告馬政府,別以為台灣的政治版圖還是藍大綠小,現在恐怕不一樣了。
找金溥聰 方向根本錯誤
環球經濟評論社社長林建山批馬英九執政後,「民粹治國」更變本加厲。只要報紙出現漲價、加稅的新聞,並出現反對的聲音,馬政府就會立即喊停,讓台灣陷入民粹政治之中。他認為政府應拿出勇氣,去貫徹對的政策。
林建山痛批馬民粹治國
經濟日報總主筆馬凱則建議馬英九先回家好好睡一覺,讓自己的精神、體力恢復到正常狀態,否則將天天處於困惑、焦慮下。他說,馬英九只信任少數人,而且什麼都想管,卻都不想負責,馬應突破這個小圈子,接觸更廣泛的意見。社會也應給馬英九精神治療。
蘇俊賓駁:不符合事實
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回應說,政府施政不一定能夠面面俱到,但也做了很多事情,像兩岸關係改善、外交空間的拓展,以及度過金融海嘯和災後重建,近來一些經濟數據也在改善中。希望南方朔一併把政府表現好的地方納入評論,這樣比較公允。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則指出,關心台灣發展的知識份子提出的建議,只要是理性具有實質參考價值,國民黨虛心接受。不過,他對「不做事只作秀」的批評不以為然,認為「不符合事實」。蘇表示,外界可以檢討政府的施政作為,但「把這一年多簡化為三個字,我們沒有辦法接受。」
南方朔、馬凱、洪奇昌、林建山等四位自稱「四野人」的在野人士,昨召開「衝開格局,救台灣」記者會並發表萬言書,對時政提出針砭。
馬凱:馬愛管卻不負責
南方朔指出,過去還有像趙耀東、李國鼎這樣有風骨的公務員,現在都看不到,部長們只會喝茶看報等電話,不敢有任何聲音,這要如何期待底下的公務員發揮創意?
馬凱則以產創條例草案為例,指政府最重要的是要有頭腦,但產創條例背後看不到有腦袋的思想,只會給予租稅獎勵,看不到創新,與新加坡的相關政策相比,產創條例簡直是垃圾,還不如拿來扶助中小企業。
馬凱指出,台灣經濟已面臨極大危機,尤其台灣的產業結構嚴重扭曲,僅集中於高科技業,忽視能提供大量就業人口的傳產、中小企業、服務業,只要高科技產業出現困境,台灣就全軍覆沒。
* 南方朔/財訊 2011/05/25
當代知識理論已發現,權力關係制約了知識及話語關係,而在經濟上,則是市場決定了經濟,經濟決定了經濟學,而經濟學則決定了公眾見解和社會印象,它會變成一種「霸權論述」。
而台灣當今主流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論述」就是一種這樣的「霸權論述」。在兩岸關係上,大陸毫無疑問的是最大的工廠兼市場,它左右著金錢、技術、人力,特別是利潤的形成,因此加強兩岸經貿,當然是利潤取向的這個時代的大勢所趨。馬政府根據這個大趨勢,遂設定出他們的「中國想像」,並落實為ECFA。
根據他們的「ECFA論述」:台灣只要簽了ECFA,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就可競爭力大增;在ECFA之後台灣即可與東協國家簽訂FTA,在東南亞市場也競爭力大升,由於外貿競爭力增強,台灣本身的投資,以及僑外投資必然快速增加,台灣的所得與就業也將大大改善。在馬政府的論述裡,ECFA儼然已成了一顆萬靈仙丹,吃了這顆仙丹就一切OK。
ECFA絕非萬靈仙丹
但馬政府的「ECFA論述」其實在前提上是過分的一廂情願:一、兩岸和平固然是人心之所繫,在合作關係的同時,兩岸的競爭與疑忌關係事實上是更為增加,在這樣的脈絡下,北京憑什麼要將與東協國家簽訂FTA這個超級大禮物送給馬政府?早在ECFA正式簽訂前,我就已指出,FTA之說乃是糊弄老百姓的超大型空頭支票。
二、大陸乃是個超大的世界工廠與市場,除非台灣有極強的自主意願與能力,透過附加價值的提升而拉大差距,否則主控兩岸經貿未來的必將是大陸強大的磁吸效應,無論台商的台資或僑外資哪有必要將台灣視為中繼站,而不奔赴大陸直接抵達終點站?馬政府ECFA論述的中繼站概念,是第二張大的空頭支票。
三、中國大陸也是個有主體認知的大國,它正在目前這個時刻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擘畫未來,它透過擘畫的前鋒角色強化教育及改革高等教育方向;它也透過「十二五」規畫未來,「十二五」的走向,也和台灣未來的策略產業方向共趨。而在這方面,大陸無疑有更強的落實能力。這也就是說,在「十二五」之後,台灣極有可能被超過而邊緣化。
而今ECFA簽訂已週年,馬政府的「ECFA論述」似乎已快被證明了它的空頭支票本質。ECFA簽訂後,台資往大陸移動的規模與力道均在擴大,今年第一季台資對其他國家投資已衰退四.八%,對大陸投資則增為六五.四%,台灣由於工廠移出,「台灣接單,大陸出貨」的比率已破五○%,這顯示出馬政府的「ECFA論述」已落空了。最近馬政府還在那裡為了選舉的需要而硬拗ECFA政績,事實上則是ECFA已成了掏空台灣的淵藪,台灣高品質就業機會減少,工資水準不但未提升,反而在倒退,台灣工廠家數減少七.八%,新增家數則呈負成長,這都是再怎麼硬拗也無法遮蓋的事實。
陸客與陸生 沒價值的支票
除了主體的「ECFA論述」已證明它非如預期,顯然方向有誤外,馬政府拚命宣揚的陸客來台與陸生來台,這兩點顯然也須重估。
我們不能否認觀光產業有其重要性,觀光產業乃是最末端的產業,它是國家社會發展到最後時,國民的生活及文化素質已使得一切自然及人文景觀全都成了有高價值的資源,這樣的觀光產業才有較大的意義,但台灣多年來對這種工作從不重視,因此,台灣的觀光產業的品牌附加價值不高,這樣的觀光產業,當然也產生不了高品質的就業。我所擔心的乃是ECFA空頭支票成了芭樂票後,馬政府送給老百姓的另一張是不怎麼有價值的陸客票。這兩張支票一芭樂、一便宜,它其實等於我們已看到未來的兩岸,有可能形成一種新的垂直分工,台灣會處於下游的位置。
而陸生來台,則是馬政府要用陸生來填補台灣大學氾濫這個爛攤子,用陸生來填補台灣教育破洞的招數,這是一種不誠實的政策,將來陸生發覺受騙上當,對台灣形象必將大大扣分。
馬政府的「ECFA論述」夾帶著市場及排山倒海的文宣,一年多來有許多人都不假思索的認為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政績,而今它的芭樂票本質已開始表面化,或許大家都需要用真誠的態度來看待ECFA了!
上一篇:國際法》台灣主權如何差點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