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26 04:32:30台北光點

歷史經驗》叫陣挫股市 開戰拉長紅


編譯盧永山/特稿

南北韓因天安艦沉沒事件的責任歸屬問題相互叫陣,瀕臨開戰邊緣,引發全球股市重挫,過去的經驗顯示,敵對國家彼此叫陣,股市會因不確定因素而跌個不停,一旦正式開戰,反而會利空出盡。

波灣開戰 道瓊大漲4.6%

以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為例,一九九○年八月二日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由於投資人不確定美國政府的反制作為,道瓊工業指數從八月一日的二八九九點一路下跌,到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六日跌至二五○八點,但在一月十七日,美軍正式對伊拉克展開軍事攻擊行動,道瓊工業指數當日大漲四.六%至二六二三點。

在二○○三年第二次波斯灣戰爭,美國政府於二○○三年三月十六日邀集英國商議出兵,十七日道瓊工業指數大漲三.六%至八一四一點,三月二十日美軍正式對伊拉克展開軍事攻擊,隔天道瓊工業指數再漲二.八%至八五二一點,三個月後的六月十七日更創下新高九三二三點。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美國入侵巴拿馬,當日道瓊工業指數盤中一度下跌一.五%,但一個星期後創下新高。

一九八三年美國對利比亞發動戰爭,美國政府從三月中旬開始擬定攻擊策略,四月十五日展開大規模空襲,道瓊工業指數隔天上漲二.一%至一八四七點。

戰前買股 後市多數豐收

這些例子都驗證了投資人在開戰前夕買進股票,幾乎穩賺不賠。因此,南北韓彼此叫陣,劍拔弩張,也許提供投資人一個買進的機會。


中國吸引力 不如印度印尼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

全球最大軟體製造商微軟執行長鮑爾默表示,由於中國在打擊軟體盜版上缺乏進展,使得微軟的營收短少,微軟更看好印度和印尼市場潛力。

鮑爾默在越南接受訪問指出:「印度並非完美,但在保護智財權上做得很好,比中國好多了,對我們而言,中國的吸引力不如印度和印尼。」

鮑爾默的疑慮反映出在中美國企業日益感受到的沮喪,Google三月將中國業務撤離到香港,以避開中國搜尋審查的規定。美國商會四月發布調查指出,會員認為在中國面臨到更嚴厲的監管環境。

對於鮑爾默的談話,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陳榮凱表示,中國已執行逾一千種保護智財權的措施,未來將繼續努力,中國在加強智財權保護的努力已獲得全球認可。

鮑爾默表示,中國在一年內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個人電腦市場,但中國在打擊軟體盜版上缺乏進展,使得微軟在中國的營收低於印度和南韓。

根據華府企業軟體聯盟和市場研究公司IDC五月公布的資料,中國盜版軟體總值在二○○五至二○○九年間成長近一倍至七十五.八億美元,增幅居全球之冠。儘管中國去年的盜版率下跌至七十九%,仍比印度、菲律賓和泰國高。

柏克萊加州大學法律科技中心主任孟奈爾表示:「中國缺乏有效的執法,如果中國自己也製造軟體,就有更大的動機打擊盜版。」


打「韓」顫 我LED有機會坐大
* 記者王珮華/台北報導

南北韓關係緊張,市場擔憂影響南韓三星、LG對台廠下單,LED族群中,韓國客戶佔比較高的一詮(2486)、宏齊(6168)、泰谷(3339)、東貝(2499)等一度跌停,業者表示,至今尚未因兩韓關係影響訂單,研究調查機構LEDinside則認為,長期來看,若南韓產業受戰事影響,將有助於台灣LED廠擴大市佔率。LED TV今年出貨爆量,其中三星、LG率先引領LED TV風潮,並最先下單台灣LED廠,LED晶片廠的韓系訂單佔比普遍較往年提高,也在兩大韓廠的出貨帶動下,交出亮麗的第一季業績。

包括晶電(2448)、璨圓(3061)、泰谷、一詮、東貝,韓廠訂單平均約三成上下,現在兩韓相互嗆聲,戰爭看似一觸即發,讓投資人心生恐懼,擔心供應鏈發生問題。LED族群在盤中多檔被摜至跌停,尾盤出現低接買盤,但直至終場仍有鼎元(2426)、華上(6289)、新世紀(3383)收在跌停。

晶電︰出貨正常

晶電副總經理張世賢表示,目前出貨一切如常,客戶端也沒有任何通知,5月出貨隨著機台與產線往高階、高價產品調整,有機會更上層樓。張世賢指出,韓國客戶部份,交貨是交到海外,或其外包廠,「或可讓客戶體會到海外外包廠的優勢也說不定。」

億光(2393)董事長葉寅夫則表示,該公司韓系客戶訂單主要交貨地點在中國,「理應不受兩韓關係緊張的影響」。

儘管各廠對於訂單仍樂觀看待,但也相當關注兩韓「到底真的打起來沒有」,顯示兩韓關係依舊牽動著全球供應鏈。

LEDinside則認為,非經濟因素影響南韓企業,台灣廠商有機會擴大市佔率。LEDinside分析,去年LED封裝前三大,台灣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市占率15%,韓廠成長最快,市佔率已與台灣並列第二。

此外,韓國三星積極買進MOCVD機台,擬自行生產LED晶片,屆時很有可能一腳踢開台灣廠商,自給自足,也成為LED晶片供過於求的「公敵」,一旦韓商受戰事影響,則LED晶片短缺現象可望加長,對LED磊晶廠未嘗不是好事一件。


富士康11跳 郭台銘今飛深圳處理
*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

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科技週二再度發生員工跳樓自殺事件,為今年以來第十一起,造成九死兩傷。香港多個團體前往富士康香港辦事處示威,呼籲消費者抵制富士康為蘋果公司生產的iPhone,週二富士康股價收盤重挫近十%。

勞工抗議 股價重挫10%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週二出席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午宴時原本表示,週二晚他將親赴深圳,並將開放全球媒體實地了解富士康在中國的狀況,期盼媒體看到實際情況後,再作報導。不過,昨日鴻海方面表示,郭台銘改在今天赴深圳。

富士康員工接連發生跳樓自殺事件,引起中國社會質疑,一個名為「富士康網友觀察團」的團體日前主動聯繫媒體,提供一份親身經歷和實地考察後而作成的富士康情況報告,指出富士康在員工待遇和管理上存在九大問題。

繼邀請五臺山三名法師做法事,並打算招募二千名心理師後,根據新浪網報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已邀請北京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副主任樊富鈱等專家,於週二晚間搭機前往深圳展開調查。

「香港非政府組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約三十名成員,週二前往富士康香港辦公室外抗議,批評富士康刻薄員工,要求徹查一連串墜樓事件,改善管理方式,並給予工人合理待遇,以保障工人生活。

該組織主席梁柏能表示,他們於五月二十至二十二日曾到深圳富士康工廠訪問工人,有工人表示工作壓力大,但卻無處宣洩,感到孤立無援。

此外,香港職工會聯盟十多名成員週二也手持標語,前往富士康辦事處外,為墜樓逝世的富士康工人默哀,他們高呼口號,要求富士康改善管理,給予工人合理工資待遇。

受到員工一連串跳樓自殺事件影響,週二在香港證交所上市的富士康股價收盤下跌九.七%。


IMF呼籲西班牙進行金改
*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

歐洲情勢餘波盪漾,西班牙銀行業陷入困境,加上兩韓情勢緊張,造成週二歐股走跌,國際貨幣基金(IMF)警告,西班牙經濟復甦十分脆弱,呼籲西班牙進行金融改革。

歐股午盤下跌,早盤德國、法國、英國三大指數下跌近三%,西班牙股市下跌超過四%,投資人擔心歐洲銀行業將引發另一波危機。金融類股領頭走低,西班牙成為市場焦點,西班牙央行週一宣布將挹資至少五.二三億歐元紓困CajaSur地區儲蓄銀行,這是西班牙央行自二○○八年金融危機以來,接管的第二家地區儲蓄銀行。

四家西班牙銀行向政府申請合併的消息同樣打擊股價,分析師表示,西班牙儲蓄銀行合併的消息中期來看有助支持銀行業,但短期內卻更加凸顯金融體系的不穩定。西班牙Santander銀行股價盤中下跌四.八%,ING集團下跌八%,興業銀行下跌六.六%。

IMF呼籲西班牙政府進行就業政策與銀行業改革,該國節節升高的赤字成為歐元區經濟的另一隱憂。IMF指出,西班牙面臨艱鉅挑戰,包括失業率高漲、房產泡沫破裂、巨額財政赤字、競爭力低落、銀行業低迷等,西班牙接管銀行之舉更凸顯金融體系的壞帳問題。

市場擔心西班牙將是繼希臘之後,另一個需要紓困的國家,標準普爾估計西班牙最近實施的政府援助計畫將耗資三五○億歐元,對該國財政更是雪上加霜。

貸款需求下滑、超低利率造成銀行業壞帳不斷上升,西班牙政府積極推動儲蓄銀行的合併,但部分銀行的財務狀況讓人擔心。馬德里IE商管學院經濟分析主任Rafael Pampillon說,許多銀行已經是半破產的狀態,房產開發商的貸款與房貸都成了有毒資產,藉由與其他銀行合併可降低壞帳風險。

歐洲經濟前景黯淡,英國官員出面提振市場信心,英格蘭銀行理事波森(Adam Posen)表示,即使英國、美國存在通縮可能,經濟風險還是很低,不會重蹈日本覆轍,出現「失落的十年」。


救失業率 應屆役男6月可入伍
* 記者許紹軒、王寓中、林曉雲、林恕暉、胡清暉/台北報導

在畢業潮將近,失業率又要攀升之際,教育部前天才推出大學學位「四加一」制度,國防部昨天又緊急公布新徵兵政策,今年的役男畢業生連畢業證書都還沒拿到就可以入伍。立院民進黨團昨天痛批官方舉措,是為了避免行政院長吳敦義因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下台,根本是「搶救小平頭大作戰」。

綠委諷 搶救吳敦義大作戰

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人力綜合處長汪匡平表示,今年年滿十八歲大學以上畢業生不需繳交畢業證書,就可到戶籍所在地鄉鎮市公所辦理停止緩徵,並申請提前入伍,最快六月廿九日與卅日即可參加第一梯次新兵訓練。

汪匡平解釋,役男平均每年約有十萬人,今年大概是九萬七、八千人,其中十八歲以上的高中畢業役男幾乎都在每年六月底前接到徵召入營通知,但入伍人數七成集中在七到十月,造成役男在家等兵單,入伍嚴重塞車。提前入伍有利於其生涯規劃,達成兵役與學業無縫接軌的目標。

國防部針對此項新措施規劃了十八個新訓營次,海、空與陸戰各有兩個營,其餘十二個營都是陸軍,可以容納約一萬名新兵受訓。另外還預備有八個營、近五千個名額,不限任何軍種。

針對教育部推出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班」計畫,立法院民進黨團批評此舉將造成學制混亂,變相鼓勵延畢,使大學淪為失業避難所。

前教育部次長、全國教育會議中心議題召集人、亞洲大學教授楊國賜直指,四加一應該是短期救急的專案,納入正式學制「不可能也不可行」。楊國賜強調,如果要拉近企業用人和學校教學之間的落差,可以由經建會人力規劃處去調查企業需求,如果加一之後,大學畢業生還是找不到工作,只是讓學生在學校多留一年,完全於事無補。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認為,目前大學已有輔系、雙主修等管道,沒必要再另闢「四加一」。謝國清強調,不能一直把學生留在校園,政府應該反省為什麼學生從小學念到大學,念了十多年的書,卻無法順利進入職場?

副總統蕭萬長指出,這項政策的成敗要看是否能讓第二專長學位真正與產業需求結合,不要訓練一、兩年,產業界最後還是不能接受,如此就是浪費。

台大:無法再招收四加一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直言,目前台大學生無法每個人都申請到雙主修、輔系,所以無法再招收「四加一」的學生。

馬英九總統坦承,今年內要把現在五.三九%的失業率降到五%以下,相當不易,因為再過兩個月將有二十多萬的大學畢業生投入職場,失業率將緩步上升,政府須做好準備。蕭萬長說,失業率的數字較難立即改善,是因為台灣正處在經濟轉型期,過去創造較多就業機會的產業外移,新的產業還沒有接上來。政府應儘速推動重大投資案,也可以考慮到國外爭取技術的併購,帶動國內創新產業的發展。

蕭萬長也建議政府研究日本興建關西國際機場的例子,以成立公團、發行公司債,從民間籌措大筆所需資金,推動「自償性的公共建設」,例如桃園航空城的建設就可朝這方向研究。


美化失業率 害了失業者
* 記者洪素卿/特稿

距離吳揆要交出失業率成績單還剩半年多,失業率離五%仍有不小距離,馬政府最近開始全力啟動「救失業率」。若以去年的多項方案來看,這些措施「救了『失業率』,卻可能反而害了『失業者』」。

負責幫失業者找工作的勞委會,打頭陣推出「九十九年促進就業措施」,部分媒體報導將可釋出十三萬七千多個工作機會。但事實上,多數職缺上半年已經使用,下半年只有五.五萬個職缺,細看其中的計畫職缺,月薪從一萬七千多元到兩萬兩千元、工期僅半年到一年,且幾乎都是「新瓶裝舊酒」,不僅低薪,又不穩定。

其中希望就業專案、多元政府部門計畫,幾乎就是公部門就業計畫的翻版,公部門臨時人員集體失業的慘劇,或是出現一大堆抓蚊子、抄墓碑的職缺,恐怕又要重演。

接下來上場的教育部,推出縮水版的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方案,又突發奇想決定讓大學生在學校多待一年,一來打算培養出符合業界要求的人力,解決缺工問題;另外,還可以讓大學生們留在學校、美化失業率。

事實上,企業界高唱缺工,真正缺的是廉價勞工,企業主心裡真正想的是希望放寬外勞使用限制、便宜使用中國或印度的白領科技勞工。否則以我國高科技企業規模,難道沒有能力自我培訓合適的勞工?

昨日換國防部上場,提前入伍的作法更讓人傻眼,只要不進入求職市場、不要惡化失業率就行。問題是,到時候一大群人一起退伍,就業市場瞬間惡化,苦果還是求職的新鮮人自己擔。

套一句勞團最常說的話,馬政府救失業政策,充其量只是美化失業率,力保行政院長跟總統不失業。這些政策,不要也罷!


畢業生「薪」酸 近半認今年更糟
* 記者洪素卿、鄭琪芳/台北報導

景氣升溫,企業陸續釋出職缺,不過,yes123求職網昨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求職者對今年度的畢業生起薪仍不看好。即使求職者平均起薪已低於勞委會公布的九十七年初任人員平均薪資,但仍有高達四成七求職者認為,今年畢業的新鮮人起薪還會持續降低。

起薪約2.2萬 比前年少近兩千

yes123求職網今年五月間,針對兩千五百八十四名求職者以及一百九十五家企業進行畢業生起薪網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求職者對第一份全職工作薪水的期望值平均為兩萬三千八百零九元,但實際上只有兩萬兩千六百二十四元。

這份起薪不僅未達求職者預期,也比勞委會兩年前調查的初任人員平均薪資兩萬四千三百三十四元,低了一千七百一十元。

求職者與企業多不認為,接下來即將投入就業市場的應屆畢業生,起薪將會有起色。四成七的求職者認為今年度畢業生薪水會更糟,約七成受訪企業認為今年畢業生薪水行情大略維持與去年相當;超過三分之一企業認為,今年畢業生薪資難達前年的薪資標準。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認為,近來雖然景氣好轉,但理論上,廠商仍會先試著以現有價格來找人,所以薪資起漲本來就會相對落後,若企業界也還未確定景氣會復甦到何種情況,起薪調漲就會「比較難」。

雖然多數新鮮人行情不佳,但求職市場還是有不少「黃金菜鳥」,例如,電機技師、工程師,剛入職場平均就能拿到四萬七千四百元的月薪。不過,職場菜鳥也不乏苦命阿信,像是美髮助理起薪僅有一萬五千四百六十元,連基本工資也達不到。

yes123求職網經理洪雪珍說,求職市場仍不明朗,畢業生應該先求有,再求好。至於薪水問題,因社會新鮮人較無籌碼談薪,面試時,薪水依公司規定最為有利。

事實上,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四月平均失業週數三十.七六週,失業者平均要七個多月才找得到工作,尤其初次尋職的社會新鮮人,失業週數長達三十五.○三週,平均要八個多月才找得到工作。


泛藍青們緊張什麼?
* 記者鄒景雯/特稿

的五都人選才剛出爐,政壇出現一個怪象,泛藍青們似乎傳染了「維特效應」,他們提問的主題毫無邏輯性,彼此間甚至矛盾,每個人都說要打一場「高格調」的選舉,但是話語間沒有絲毫的喜悅,只有濃濃的藍色憂鬱。

為什麼「高格調」讓國民黨這麼痛苦?細究下,原來是原不該參選的蔡英文竟然上場了!在此之前,藍軍在新北市拔劍四顧兩茫茫,不知為何而戰、與誰而戰,一派顧盼自雄,現在終於有了對手,理應有了奮鬥目標,但卻是錯愕夾雜恐懼,這是很特異的情緒反應。

於是,泛藍青先說「做完四年」,而後開始追問蔡英文會不會「落跑」?得到「負責到底」的答案後仍不甘心,宣稱要一直問到投票日。同樣的戲碼,稍早在台北市已經款待過蘇貞昌,未來預料也會繼續一路上演。但是回頭看看郝龍斌與朱立倫的「落跑」紀錄,其實他們是最沒有資格問這些問題的。

郝龍斌二○○一年三月出任民進黨政府的環保署長時,他的立委任期尚未終了,二○○三年十月離開環保署時是辭職,長官沒叫他走,他自己終結任期;朱立倫的資歷更是豐富了,二○○一年十二月就任桃園縣長,立委任期同樣沒有屆滿,去年九月到行政院報到,桃園縣長也未幹完,副閣揆才做了八個月,現在又出來參選,當初為「八八風災」的理由已經消失了嗎?

這兩位參選人每一次轉換跑道時,相信都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諸如為國家、為政黨、為理念、為風災也行,既然自己說變就變是具正當性的,那麼何以其他人就必須要有預知未來的超能力且當下就要承諾不能變?

一個五都選舉,居然有一個政黨指著另一個政黨的兩個人必須回答要不要選總統,不知這算不算皇帝不急急死太監?藍軍這麼急,是坐實他們認為馬英九岌岌可危嗎?這真是欺君犯上!人家馬總統強得很,國民黨這些人唱什麼衰?實在該問一句,現在是在選五都,還是在幫馬英九清除障礙,為什麼滿腦子二○一二?

還有一種更下等的,竟有幫閒外圍公然指涉:民進黨有沒有二○一二尚待通過北京的角力,暫且不論這種主體淪喪的言論如何可鄙,其言下之意豈不就是國民黨沒有與中國角力的問題,如此抹紅,國民黨還選得下去嗎?

民進黨二○一二要由誰出征?有沒有帶職參選問題?這些未知數,民進黨、國民黨都沒有權力下定論,要由當時的民意決定,這才是標準答案。


蔡英文:認真面對外省族群認同
*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2010.05.25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針對族群議題首度拋出,必須認真面對外省族群的本土化經驗、認同與情感,否則下階段可能面對互相對抗或對立。

台教會上午舉辦「中華民國流亡台灣六十年暨戰後台灣國際處境新書發表會」,蔡英文致詞表示,中華民國的問題是大家必須面對的,尤其在今天台灣意識已成為主流思考,因此必須在成長中的台灣意識來看中華民國這個問題。

她說,前一階段看待中華民國問題時,中華民國帶給這個社會什麼樣的衝擊?中華民國是一個流亡政府,在台灣統治的幾十年來,可看到威權統治與中國性的合體,也就是威權體制性與中國性結合,中國的思考、文化、語言在台灣變成強勢文化與語言。

蔡英文表示,中國性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現在也看到一種趨勢,就是台灣主體意識在成長過程中,加上民主發展,中國性與台灣性或台灣主體意識發生微妙關係。

她說,以前中國性是主體,台灣性是客體,如今主客易位的關鍵時刻,必須處理更深層的問題,例如族群關係,如果沒有認真面對外省族群在台灣本土化經驗、情感與認同,下個階段可能就要面對相互對抗與社會對立。

她指出,2004年總統大選結束後,民進黨曾提出「族群多元、國家一體」的決議文,後未被討論主要是執政面臨困境。如今在民進黨再起過程中,提供一個機會,讓戰後所衍生的中國性與台灣性調和,成為動態的新台灣性想像。

蔡英文說,台灣在鞏固深化民主過程中,在台灣的外省族群對中國的想像、情感、認同如果無法被理解、接納,甚至遭污名化,持續被視為應去除的干擾或雜音,外省族群很難在這個排斥性的台灣安身立命。

她指出,如果把60年來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宰制性慢慢去除,把中國性回歸人文的一種價值,回歸原始客體而非主體地位,則更能平心靜氣、深層思考大家共同往前走的這條路上,「我們如何來建構共同的國家、共同的新的台灣,這是現階段非常沉重、也是非常重要的責任」。


白樂崎等28國際友人 聯名致函王金平/ECFA黑箱談判 立院應制衡
*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記者王貝林/綜合報導 2010.05.25

簽ECFA 應由公投決定

馬政府與中國即將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前美國副總統亞洲顧問葉望輝和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等二十八位國際友人,廿日聯名致函給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指立法院在ECFA決策過程中被排除在外,對台灣的民主制度不是好兆頭,敦促立院發揮制衡力量,嚴格審查協議條文。

這封信並主張,台灣政府在協議簽署前應先尋求全民共識,由公民投票來決定。

信件副本並函送台灣總統馬英九與行政院長吳敦義。王金平辦公室表示,尚未收到這封信函,目前無法評論此事。

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等台灣旅美團體廿日在全美記者俱樂部舉行記者會,表達一些國際學者和台僑團體反對兩岸簽署ECFA的立場。包括白樂崎等近三十位國際友人並聯名致函王金平,擔心ECFA談判過程神秘,要求立法院發揮制衡力量。

過程不透明 馬處處聽中國

葉望輝等人表示,他們原則上支持兩國之間簽訂經濟協議,但關心ECFA談判過程缺乏透明度,立法院也無法發揮制衡力量,已引起媒體和民間團體不滿。他們批評台灣政府對協議內容和將涉及的層面,以及對台灣經濟的影響都沒有完整交代,特別是對農業、小型和中等規模的產業與勞動階層的影響都不明朗。

白樂崎等人表示,很多人關心台灣與中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會影響台灣實質的獨立和主權,並給予北京政府更大的影響力,在政治上孤立台灣。

信中直陳,馬政府目前治國方法處處聽命於中國,尤其是在台灣的國際關係上,台灣有權利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不必透過中國。信中強調,維護台灣民主自由不只關係到台灣,也牽連到東亞整體的自由民主,立法院應充分保障台灣人民的經濟、政治和戰略利益。

世台會和全美台灣同鄉會等十多個團體也聯名致函美國總統歐巴馬,敦促美國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台灣與中國簽署ECFA將加快中國併吞台灣的速度。

章家敦批馬 賣台回報北京

曾著書預言中國經濟將崩解的知名律師章家敦在上述記者會中表示,台灣不需要簽ECFA,經濟已經好轉,與中國簽署ECFA後,台灣將失去對自己經濟的控制權,既然沒有經濟利益,馬英九堅持簽署的理由就是要出賣台灣以回報北京。

章家敦表示,台灣一旦和中國經濟緊密連結,以小對大的結果,更不可能控制自己的經濟,簽ECFA就像一張單程機票,有去無回。

邁阿密大學政治系教授金德芳指出,根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談話,中國並未承諾簽了ECFA,就會同意其他國家和台灣簽自貿協定,而是要讓兩岸在一中架構下共同發展。

賓州大學歷史學者林霨則指出,台灣和中國簽署ECFA會確認台灣唯一可以參與國際社會的管道是中國,對不被多數國家承認的台灣而言,會失去更多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