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7 21:09:35台北光點
九萬兆執政》台灣入東協 阻力在中國
* 「如果還有明天,你想怎樣裝扮你的臉?如果沒有明天,要怎...」
*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東協加一(中國)」即將在明年成形,菲律賓財政部長提維斯(Gary Teves)昨天來台演講時指出,台灣未來很有機會加入東協的區域整合,成為「東協加七」(即加入台灣),不過還是要中國點頭說「yes」。
「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財長會議已於今年二月下旬在泰國普吉島召開,菲國財政部長提維斯應PEEC(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之邀,以「菲律賓經濟現況與東協因應金融危機」為主題,在台灣經濟研究院發表專題演說。
● 提維斯建議 我應主動展開接觸
提維斯指出,本次財長會議完成多項共同決議,包括:鼓勵更廣泛的金融合作、加強外交關係,以及強化金融市場穩定性,並且通過擴大「多邊清邁倡議」的共同基金總額。
對於台灣是否有機會加入「東協加N」?提維斯認為,由於兩岸目前經濟情勢好轉,在這個peace(和平)氛圍下,台灣加入東協的機會的確是大增,未來只要中國同意,很有機會成為「東協加七」。
提維斯並強調,申請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必須經過正式程序,整個討論過程也會相當冗長,因此,台灣應該積極主動展開接觸,並且讓東協其他會員國瞭解,若台灣加入對雙邊有何好處與必要性。
對此,台經院國際處長江啟臣表示,東協加N是採取「共識決」,除了中國態度外,同時也要其他東協國家的認同接受;此外,目前進展是「東協加一」,之後還有「加三」與「加六」(再加印度、澳、紐),換言之,台灣不可能馬上跳到「東協加七」,未來需要努力的時間還很長。
「這清楚說明了,台灣無法加入東亞貿易區域整合的最大阻力來自中國!」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說,按照馬政府的邏輯,如果台灣要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加入東協加N,必須先跟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未來台灣就會成為中國的「經濟附庸」,凡事都得透過中國決定。林向愷強調,無論是東協加三或加六,都還遙遙無期,政府卻迫不及待要和中國單邊洽簽ECFA,這等於是主動把台灣經濟推向「邊緣化」,後果難以想像。
■ 學者:日中有矛盾 東協加三FTA難成
*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國際經貿研究的學者表示,由於日本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區域影響力存有疑慮,使得「東協加三」(加中、日、韓)在自由貿易部分遙遙無期,但國內有人卻以「東協加三」將上路,強調洽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急迫性,顯然是「故意誤導」。
● 洽簽ECFA 故意誤導
「東協加一」將在明年上路,由於台灣在中國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為日本與韓國,若包含日、韓的「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完成洽簽,對我國經濟與產業衝擊將更為嚴重。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兼任助理教授洪財隆表示,外界常以「東協加三」的自由貿易區,將在二○一二年、甚至明年上路,而強調兩岸簽訂ECFA的急迫性,但其實這是「以訛傳訛」的誤導說法。他指出,無論是東協加一或加三,如果沒有冠上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只是一種「對話合作論壇」。
洪財隆說明,「東協加三」的合作面向,目前比較有成果的部分主要在金融穩定,比如「清邁倡議」的部分外匯合作機制,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但在FTA方面,卻是進程緩慢,而主要原因則來自中、日兩國矛盾。
他表示,由於日本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區域影響力,一直心存高度疑慮,當前日本首要經貿結盟對象是紐澳與印度,希望透過「東協加六」戰略,來稀釋中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換言之,除非日本在政策上出現大轉彎,否則「東協加三FTA」根本就不會簽訂,更遑論上路。
洪財隆並強調,「東協加三」的簽約速度,勢必要比兩岸簽訂ECFA還慢,甚至還可能在日本反對下而無限延期;他質疑,台灣卻拿「東協加三」這個簽約速度比較慢的FTA,來合理化與中國簽訂ECFA的「急迫性」,實在相當荒謬。
■ ECFA避監督?週日座談會不邀政黨
* 記者曾慧雯、王孟倫、蘇永耀、彭顯鈞/台北報導
經濟部將在本月廿九日(週日)上午主辦首場「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兩岸經濟合作展望座談會」,地點為國立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將邀請經濟與產業相關學者、智庫代表,以及經濟部、陸委會、勞委會官員等共二十至三十人參與。
● 綠營堅持27立委參與 談不攏
據了解,經濟部原先規劃各黨派均可派出三名代表與會,但由於民進黨堅持廿七名立法委員都要參與,與經濟部談不攏,因此週日舉辦的座談會,將先排除各黨派代表以避免爭議。
對於經濟部排除在野政黨聲音之舉,民進黨和台聯昨同聲批判,質疑這種單方面的所謂溝通,顯示馬政府根本沒做好評估,只是為簽署而簽署。尤其ECFA有諸多衝擊與後遺症,馬政府至今無法明確說明,竟然一再迴避閃躲,只會加深台灣人民對馬政府的不信任。
經濟部則表示,將應立法院長王金平之邀,擇期赴立法院向各黨派委員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專案報告,也會請工業局與商業司針對各產業召開一系列座談會,例如四月就將密集召開十至二十場,讓業者都有發聲機會。
有了先前工業總會舉辦ECFA產業座談會,但是官員講話時間卻比業者還要長的前車之鑑,經濟部這次只安排由主席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致詞五分鐘,以及由經濟部長尹啟銘發表十五分鐘的專題報告,接著上下半場、共兩小時的時間,均開放與會各界代表針對討論議題自由發言。至於立場偏向反對簽署ECFA的專家學者如林向愷、顏慶章等人,經濟部也強調有邀請。
● 陳博志、林向愷 不願去背書
對經濟部邀請出席作反方代表,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與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兩人,均表示不願也不會出席;至於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與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則強調,要出席研討會表達反對意見。
為何不出席?陳博志不滿地指出,馬英九總統已經說,無論在野怎麼反對,ECFA都要洽簽,既然如此,這個由官方委辦的研討會只會淪為「政令宣導」,他不願去背書,本週日他也有私人行程將出國。
林向愷說,由於研討會沒有對外開放,議程設計也沒有與談人、而是採取自由發言,這樣根本就不會有交集,淪為各說各話,毫無意義,因此將不會參加。
■ 美報告:解放軍持續威脅台灣 台海失衡擴大
* 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25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今天下午公布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雖然去年台灣選出新總統後,台海情勢明顯和緩,但中國解放軍持續威脅台灣,台海軍事失衡更傾向有利中國方向。
美國國會在2000年通過立法,要求五角大廈每年三月提交評估報告,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發展。國防部發言人莫瑞爾(Geoff Morrell)表示,今年的報告內容與去年差別不大,解放軍加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主要戰略與能力沒有太大變化。
莫瑞爾指出,中國軍事透明化去年有所改善,但中國的國家與軍事戰略、現代化的進展方向、還有對區域安全與穩定的相關影響等方面,仍須進一步了解。
報告在開頭的重點引言部分就指出,解放軍去年持續針對台灣進行軍力現代化,包括擴建瞄準台灣的短程飛彈,短期內,中國快速發展軍事嚇阻能力,主要目的是防阻台灣尋求法理獨立,但未來長期而言,這些新的軍事能力將用來施壓台灣接受北京設定的方案,同時阻卻或延緩美國在台海衝突中對台灣的支援。
今年報告強調,雖然去年台灣選出新總統後,台灣海峽的緊張似乎明顯降低,但解放軍持續進行現代化並威脅台灣。
報告持續聲言,中國部署更多先進飛彈、更多武器系統裝備、訓練更精良軍隊來針對台灣,台海區域的軍事平衡持續倒向有利中國的方向,台灣也不再享有台灣海峽的空中主導優勢。
報告也重申過去2年的論點,指解放軍正發展遠距作戰能力,其影響已經遠超過台海,這些能力當中,部分有助於中國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例如與其他國家合作在許多地區進行維持和平、人道協助、災難救助以及打擊海盜,但其他具有干擾性質的能力,主要為了展現力量,來確保中國掌控各項能源通路以及強化對爭議性領土的宣示。
國防部官員下午作背景簡報時指出,美國持續尋求與中國政府及軍方更多對話以及中國軍事透明化,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消除雙方對彼此的疑慮。
今年的報告也強調,中國加強軍事透明化首先應確實說明每年軍費數字,五角大廈預估,2008年的解放軍軍費應在1050億至1500億美元之間。
報告警示,缺乏透明化甚至會危及區域穩定,中國不願意透明化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增加其他國家誤解甚至誤判,美國將持續與區域內盟邦以及友人協力,密切注意解放軍的各項發展並據以調整政策。
有關中國軍事戰略以及未來意圖,2009年報告維持過去2年的論點,指解放軍維持遠距軍事力量仍有限度,不過解放軍持續發展並部署具破壞性軍事技術,包括「阻截與區域封鎖(anti-access/area-denial)」、核武、太空、與電子網路戰,正改變區域軍事平衡,且其影響遠超出亞太地區。
在發展阻截與區域封鎖性武器方面,報告指出,解放軍的能力已經遠超過中國國界,致力發展遠洋海域武力,包括航空母艦、還有無聲潛艦、先進攻艦巡弋飛彈、線導魚雷以及尾流歸向(wake-homing)魚雷、攻艦彈道飛彈等等。
在太空戰力方面,報告說,中國在太空的衛星與設備,具備偵察與定位能力,足以引導精準打擊。
解放軍同時提升洲際彈道飛彈能力,大量部署東風 31(DF-31)與31A兩型飛彈,並且很快就會具備發射新型潛艦彈道飛彈的能力。
報告也指出,雖然中國聲稱武力是用來防衛,目的僅是保護中國的安全與利益,但過去數年來,中國開始軍事部署的新階段,解放軍的角色以及任務明顯已經針對中國領土以外的利益。
■ 林中斌:中國也許不需要發動戰爭就可以掌控東亞地區
*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6日專電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今天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快速蛻變,對台灣乃至於全球帶來新的挑戰,他預言,中國也許不需要發動戰爭就可以掌控東亞地區。
林中斌今天應邀在英國知名智庫「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RUSI),以「台灣所面臨新的解放軍挑戰及其對世界的意涵」為題,發表演講。
林中斌指出,現在的中國解放軍早已不同於以往,他們願意與政府其它部門共同合作,擴大與外國交流,持續不斷學習,鼓勵士官和軍官學習藝術、文化等,開拓國際視野,以圓熟的外交手法處理事務。
林中斌以「微笑好學的戰士」形容現代的中國解放軍,短期內台灣面臨的挑戰,首先是北京將推動建立與台灣軍事對軍事的關係,如果台灣拒絕,台灣可能被批評不願意促進區域和平。
但如果台灣接受與北京建立軍事對軍事的關係,北京可能透過官方管道說服美國政府停止對台軍售,同時透過非官方管道讓華府起疑,美國在台灣的軍事科技機密可能被洩漏。
這位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進一步分析,長期而言,台灣面臨的解放軍挑戰包括:解放軍被鼓勵參與外交、公關及學習;北京如果對台灣動武,將先制阻美軍,再拿下台灣。
他說,中國軍隊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將是打「癱瘓戰」而非「殲滅戰」,快速解決而非持久戰。
針對蛻變的中國武裝部隊,林中斌認為,台灣的軍隊必須加強人文方面的學習,提高國際視野,以提升在資訊時代作戰的能力;台灣的國防必須是整體戰略的優先;台灣必須和解放軍打一項不對稱的戰爭,不讓敵人有快速取得勝利的機會。
至於其它國家,林中斌說,必須接受亞洲多極(multipolar)情勢的發展,中國由於經濟及軍事實力等日益增強,將展現更多的影響力。
*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東協加一(中國)」即將在明年成形,菲律賓財政部長提維斯(Gary Teves)昨天來台演講時指出,台灣未來很有機會加入東協的區域整合,成為「東協加七」(即加入台灣),不過還是要中國點頭說「yes」。
「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財長會議已於今年二月下旬在泰國普吉島召開,菲國財政部長提維斯應PEEC(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之邀,以「菲律賓經濟現況與東協因應金融危機」為主題,在台灣經濟研究院發表專題演說。
● 提維斯建議 我應主動展開接觸
提維斯指出,本次財長會議完成多項共同決議,包括:鼓勵更廣泛的金融合作、加強外交關係,以及強化金融市場穩定性,並且通過擴大「多邊清邁倡議」的共同基金總額。
對於台灣是否有機會加入「東協加N」?提維斯認為,由於兩岸目前經濟情勢好轉,在這個peace(和平)氛圍下,台灣加入東協的機會的確是大增,未來只要中國同意,很有機會成為「東協加七」。
提維斯並強調,申請加入東協自由貿易區,必須經過正式程序,整個討論過程也會相當冗長,因此,台灣應該積極主動展開接觸,並且讓東協其他會員國瞭解,若台灣加入對雙邊有何好處與必要性。
對此,台經院國際處長江啟臣表示,東協加N是採取「共識決」,除了中國態度外,同時也要其他東協國家的認同接受;此外,目前進展是「東協加一」,之後還有「加三」與「加六」(再加印度、澳、紐),換言之,台灣不可能馬上跳到「東協加七」,未來需要努力的時間還很長。
「這清楚說明了,台灣無法加入東亞貿易區域整合的最大阻力來自中國!」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說,按照馬政府的邏輯,如果台灣要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加入東協加N,必須先跟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未來台灣就會成為中國的「經濟附庸」,凡事都得透過中國決定。林向愷強調,無論是東協加三或加六,都還遙遙無期,政府卻迫不及待要和中國單邊洽簽ECFA,這等於是主動把台灣經濟推向「邊緣化」,後果難以想像。
■ 學者:日中有矛盾 東協加三FTA難成
*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國際經貿研究的學者表示,由於日本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區域影響力存有疑慮,使得「東協加三」(加中、日、韓)在自由貿易部分遙遙無期,但國內有人卻以「東協加三」將上路,強調洽簽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急迫性,顯然是「故意誤導」。
● 洽簽ECFA 故意誤導
「東協加一」將在明年上路,由於台灣在中國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為日本與韓國,若包含日、韓的「東協加三」自由貿易區完成洽簽,對我國經濟與產業衝擊將更為嚴重。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兼任助理教授洪財隆表示,外界常以「東協加三」的自由貿易區,將在二○一二年、甚至明年上路,而強調兩岸簽訂ECFA的急迫性,但其實這是「以訛傳訛」的誤導說法。他指出,無論是東協加一或加三,如果沒有冠上自由貿易協定(FTA),就只是一種「對話合作論壇」。
洪財隆說明,「東協加三」的合作面向,目前比較有成果的部分主要在金融穩定,比如「清邁倡議」的部分外匯合作機制,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但在FTA方面,卻是進程緩慢,而主要原因則來自中、日兩國矛盾。
他表示,由於日本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區域影響力,一直心存高度疑慮,當前日本首要經貿結盟對象是紐澳與印度,希望透過「東協加六」戰略,來稀釋中國在區域內的影響力;換言之,除非日本在政策上出現大轉彎,否則「東協加三FTA」根本就不會簽訂,更遑論上路。
洪財隆並強調,「東協加三」的簽約速度,勢必要比兩岸簽訂ECFA還慢,甚至還可能在日本反對下而無限延期;他質疑,台灣卻拿「東協加三」這個簽約速度比較慢的FTA,來合理化與中國簽訂ECFA的「急迫性」,實在相當荒謬。
■ ECFA避監督?週日座談會不邀政黨
* 記者曾慧雯、王孟倫、蘇永耀、彭顯鈞/台北報導
經濟部將在本月廿九日(週日)上午主辦首場「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兩岸經濟合作展望座談會」,地點為國立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將邀請經濟與產業相關學者、智庫代表,以及經濟部、陸委會、勞委會官員等共二十至三十人參與。
● 綠營堅持27立委參與 談不攏
據了解,經濟部原先規劃各黨派均可派出三名代表與會,但由於民進黨堅持廿七名立法委員都要參與,與經濟部談不攏,因此週日舉辦的座談會,將先排除各黨派代表以避免爭議。
對於經濟部排除在野政黨聲音之舉,民進黨和台聯昨同聲批判,質疑這種單方面的所謂溝通,顯示馬政府根本沒做好評估,只是為簽署而簽署。尤其ECFA有諸多衝擊與後遺症,馬政府至今無法明確說明,竟然一再迴避閃躲,只會加深台灣人民對馬政府的不信任。
經濟部則表示,將應立法院長王金平之邀,擇期赴立法院向各黨派委員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專案報告,也會請工業局與商業司針對各產業召開一系列座談會,例如四月就將密集召開十至二十場,讓業者都有發聲機會。
有了先前工業總會舉辦ECFA產業座談會,但是官員講話時間卻比業者還要長的前車之鑑,經濟部這次只安排由主席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致詞五分鐘,以及由經濟部長尹啟銘發表十五分鐘的專題報告,接著上下半場、共兩小時的時間,均開放與會各界代表針對討論議題自由發言。至於立場偏向反對簽署ECFA的專家學者如林向愷、顏慶章等人,經濟部也強調有邀請。
● 陳博志、林向愷 不願去背書
對經濟部邀請出席作反方代表,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與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兩人,均表示不願也不會出席;至於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與前財政部長顏慶章則強調,要出席研討會表達反對意見。
為何不出席?陳博志不滿地指出,馬英九總統已經說,無論在野怎麼反對,ECFA都要洽簽,既然如此,這個由官方委辦的研討會只會淪為「政令宣導」,他不願去背書,本週日他也有私人行程將出國。
林向愷說,由於研討會沒有對外開放,議程設計也沒有與談人、而是採取自由發言,這樣根本就不會有交集,淪為各說各話,毫無意義,因此將不會參加。
■ 美報告:解放軍持續威脅台灣 台海失衡擴大
* 中央社記者林芥佑華盛頓25日專電
美國國防部今天下午公布2009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雖然去年台灣選出新總統後,台海情勢明顯和緩,但中國解放軍持續威脅台灣,台海軍事失衡更傾向有利中國方向。
美國國會在2000年通過立法,要求五角大廈每年三月提交評估報告,說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發展。國防部發言人莫瑞爾(Geoff Morrell)表示,今年的報告內容與去年差別不大,解放軍加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主要戰略與能力沒有太大變化。
莫瑞爾指出,中國軍事透明化去年有所改善,但中國的國家與軍事戰略、現代化的進展方向、還有對區域安全與穩定的相關影響等方面,仍須進一步了解。
報告在開頭的重點引言部分就指出,解放軍去年持續針對台灣進行軍力現代化,包括擴建瞄準台灣的短程飛彈,短期內,中國快速發展軍事嚇阻能力,主要目的是防阻台灣尋求法理獨立,但未來長期而言,這些新的軍事能力將用來施壓台灣接受北京設定的方案,同時阻卻或延緩美國在台海衝突中對台灣的支援。
今年報告強調,雖然去年台灣選出新總統後,台灣海峽的緊張似乎明顯降低,但解放軍持續進行現代化並威脅台灣。
報告持續聲言,中國部署更多先進飛彈、更多武器系統裝備、訓練更精良軍隊來針對台灣,台海區域的軍事平衡持續倒向有利中國的方向,台灣也不再享有台灣海峽的空中主導優勢。
報告也重申過去2年的論點,指解放軍正發展遠距作戰能力,其影響已經遠超過台海,這些能力當中,部分有助於中國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例如與其他國家合作在許多地區進行維持和平、人道協助、災難救助以及打擊海盜,但其他具有干擾性質的能力,主要為了展現力量,來確保中國掌控各項能源通路以及強化對爭議性領土的宣示。
國防部官員下午作背景簡報時指出,美國持續尋求與中國政府及軍方更多對話以及中國軍事透明化,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消除雙方對彼此的疑慮。
今年的報告也強調,中國加強軍事透明化首先應確實說明每年軍費數字,五角大廈預估,2008年的解放軍軍費應在1050億至1500億美元之間。
報告警示,缺乏透明化甚至會危及區域穩定,中國不願意透明化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增加其他國家誤解甚至誤判,美國將持續與區域內盟邦以及友人協力,密切注意解放軍的各項發展並據以調整政策。
有關中國軍事戰略以及未來意圖,2009年報告維持過去2年的論點,指解放軍維持遠距軍事力量仍有限度,不過解放軍持續發展並部署具破壞性軍事技術,包括「阻截與區域封鎖(anti-access/area-denial)」、核武、太空、與電子網路戰,正改變區域軍事平衡,且其影響遠超出亞太地區。
在發展阻截與區域封鎖性武器方面,報告指出,解放軍的能力已經遠超過中國國界,致力發展遠洋海域武力,包括航空母艦、還有無聲潛艦、先進攻艦巡弋飛彈、線導魚雷以及尾流歸向(wake-homing)魚雷、攻艦彈道飛彈等等。
在太空戰力方面,報告說,中國在太空的衛星與設備,具備偵察與定位能力,足以引導精準打擊。
解放軍同時提升洲際彈道飛彈能力,大量部署東風 31(DF-31)與31A兩型飛彈,並且很快就會具備發射新型潛艦彈道飛彈的能力。
報告也指出,雖然中國聲稱武力是用來防衛,目的僅是保護中國的安全與利益,但過去數年來,中國開始軍事部署的新階段,解放軍的角色以及任務明顯已經針對中國領土以外的利益。
■ 林中斌:中國也許不需要發動戰爭就可以掌控東亞地區
*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6日專電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今天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在快速蛻變,對台灣乃至於全球帶來新的挑戰,他預言,中國也許不需要發動戰爭就可以掌控東亞地區。
林中斌今天應邀在英國知名智庫「皇家三軍聯合國防研究所」(RUSI),以「台灣所面臨新的解放軍挑戰及其對世界的意涵」為題,發表演講。
林中斌指出,現在的中國解放軍早已不同於以往,他們願意與政府其它部門共同合作,擴大與外國交流,持續不斷學習,鼓勵士官和軍官學習藝術、文化等,開拓國際視野,以圓熟的外交手法處理事務。
林中斌以「微笑好學的戰士」形容現代的中國解放軍,短期內台灣面臨的挑戰,首先是北京將推動建立與台灣軍事對軍事的關係,如果台灣拒絕,台灣可能被批評不願意促進區域和平。
但如果台灣接受與北京建立軍事對軍事的關係,北京可能透過官方管道說服美國政府停止對台軍售,同時透過非官方管道讓華府起疑,美國在台灣的軍事科技機密可能被洩漏。
這位台灣前國防部副部長進一步分析,長期而言,台灣面臨的解放軍挑戰包括:解放軍被鼓勵參與外交、公關及學習;北京如果對台灣動武,將先制阻美軍,再拿下台灣。
他說,中國軍隊對台灣的軍事行動將是打「癱瘓戰」而非「殲滅戰」,快速解決而非持久戰。
針對蛻變的中國武裝部隊,林中斌認為,台灣的軍隊必須加強人文方面的學習,提高國際視野,以提升在資訊時代作戰的能力;台灣的國防必須是整體戰略的優先;台灣必須和解放軍打一項不對稱的戰爭,不讓敵人有快速取得勝利的機會。
至於其它國家,林中斌說,必須接受亞洲多極(multipolar)情勢的發展,中國由於經濟及軍事實力等日益增強,將展現更多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