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8 00:05:19台北光點

產經動態》拓銷新興市場與中國 貿協延伸海島國家經濟

* 中央社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王志剛強調,出口是海島型國家的生存命脈;在金融海嘯衝擊下,開發新興市場、協助本國業者進軍中國內需市場,是貿協未來發展主要方向。

他表示,過去八年來台灣對新興市場已奠定了產銷基礎,「現在繼續努力,只需加把勁,可事半功倍」、「對新興市場的拓銷,將會立竿見影」。

中國農村所得正逐漸增加,中產階級的購買力持續提升,「就marketing(行銷)角度而言,『先去先贏』絕對正確」。

金融海嘯導致美、歐等我國傳統貿易伙伴經濟衰退,中國經濟也不樂觀。今年10月,台灣外銷訂單創逾6年半來首度負成長;其中,占出口比重約4成的中國(含香港),衰退幅度甚至進一步擴大至22.84%。

王志剛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過去幾年國內經濟成長率靠出口支撐著;「現在出口也不行了,當務之急,必須立即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因此,他就任貿協董事長後,決定重新調整貿協的全球拓銷重點。他說,開發新興市場、協助本國業者進軍中國內需市場,將是貿協未來發展主要方向。

貿協已規劃開發東歐、南亞、南美、中東、東協、俄羅斯等地,共10餘國新興市場,預估明年我國對這些地區貿易額將有15%的平均成長。

他舉例,像東協會員國明年就有10餘個專業展即將登場;貿協已著手分別籌組利基產業拓銷團參與。同時,貿協也會主動出擊,找買主來台參與專業展覽,為台廠促成訂單。而對於其他新興市場,貿協同樣會積極參與、開拓商機。

台灣過去對新興市場著墨甚多,他強調:「現在繼續努力,只需加把勁,就可事半功倍。」貿協更將依據個別市場特性,採取不同策略與做法。他相信:「對新興市場的拓銷,將是立竿見影的」。

新興市場之外,協助台商進軍中國二線和農村市場,同樣是貿協未來鎖定的發展目標。

王志剛說,據調查,中國台商亟需內陸行銷方面的協助。因此,貿協正在中國展開市場調查、接觸通路;他認為,協助台商建立通路和品牌是首要之務。

此外,貿協也將透過與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貿促會)、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海貿會)的良好互動,協助台商進軍中國二線城市。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現有中產階級(所得夠用、有房子,且有點儲蓄)人口2.3億,相當於10個台灣的人口;10年後估增至3.6億人,將較目前美國總人口數更多。

他說,中國農村所得正逐漸增加,中產階級的購買力持續提升;「就marketing角度而言,『先去先贏』絕對正確」。

站在貿協立場,他強調,「生意就在旁邊」,必須協助本國業者儘速「佔住位置」。他說:「而長遠來看,位置要建立在農民的腦袋裡面。現在不去,就來不及了!但這不是立竿見影的事。」

因台海兩國貿易關係日益密切,貿協正加重對中國業務比重;並已決定於現有北京、上海、成都、青島、廈門5處駐點之外,再於南京、廣州兩地增設駐點。

國內的內需市場規模有限,王志剛強調,唯有靠出口賺錢,才有能力擴大投資、創造就業、提高消費、強化公共投資。他認為,台灣必須以外貿為主,內需為輔,「出口是海島型國家的生存命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表示,國際研究機構預估新興市場2008、2009年經濟成長率分別可達5%、4.8%,遠高於全球經濟成長率,顯見新興市場受此波金融風暴衝擊程度相對較輕。

由於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持續多久、影響多深,難以預期;經濟部推動的「鯨貿計畫」,以及貿協全球出口拓銷方案中,有關新興市場和中國的推廣實績,對於外貿表現以及國家經濟成長的貢獻,也因此將更具關鍵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