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5 22:38:22台北光點

中國問題》外交部:中國對我國參與國際社會頻傳打壓

* Taiwan has never been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中央社

外交官員今天表示,下半年傳出數起中國對台打壓事例,包括阻礙台灣政要出訪、挖友台僑界牆角等,顯見中國外交部對台灣「外交休兵」的回應仍處冷戰階段。

外交官員下午受訪指出,兩岸關係在下半年雖明顯和緩,國際間也對這樣的態勢表示肯定,但中國外交體系在國際場域中對台灣提出的外交休兵回應態度消極,仍時傳中國對台打壓的情況。

他認為,若要中國強硬的外交體系做出調整,須待兩岸協商完成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議題,但這種具有政治性質的兩岸談判,非短時間能達成。因此陳雲林在台灣所面對的抗議潮,可謂無風不起浪。

外交部整理的中國阻撓台灣國際空間事例,包括七月初台北市永樂國小歌仔戲團應邀到捷克演出,在中國駐捷克大使館施壓下,永樂國小無法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最後使用校旗。

此外,外貿協會七月初籌組東南非原料採購貿易團訪問莫三比克,中國駐莫國大使館派四名館員到貿易洽談會全程監視。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八月份向馬國外交部關切立法院副院長曾永權率團訪問東協國家,要求馬國勿發給曾永權簽證。

八月下旬外交部次長夏立言率團出席在紐埃舉辦「台灣與太平洋島國論壇國家會後對話會議」,友邦在會中發表友台言論,經中國抗議未列入大會決議文。另外,台灣代表團在同班包機的座位安排在中國代表團前面,引起中國代表團抗議並拒絕登機,紐埃最後妥協,將台灣代表團機位挪到飛機最後面。

「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八月下旬赴越南出席「亞洲律師公會會長會議」,但中國代表團向主辦單位施壓,要求把台灣代表團會籍名稱下附加括號,形式為(Taiwan, China)。

此外,親中的南美僑報在九月份報導中華民國駐巴西聖保羅處長出席彌陀寺破土奠基典禮,不提處長職銜只列姓名。中國駐印尼新任大使章啟月九月下旬舉行到任招待會,廣邀印尼具指標性的台商及台僑重要人士,企圖在僑界挖台灣牆角。


■ 中國4兆救市計畫 受注目也遭質疑
* 中央社

全球投資者因中國政府出爐人民幣4兆元「救市計畫」而信心大增,但是中國媒體和專家卻對這項計畫能否獲得有效執行提出警告與質疑。

北京「法制日報」發表評論說,救市計畫表面上看似中國中央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但是在實際的落實與執行過程中就變成了對很多地方政府依法執政能力的全方位考驗。」

評論說,根據中國以往經驗,中央政府的投資必定引發地方政府對投資項目的激烈爭搶,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可能會損害到中央投資總體目標的實現和公平性」。

文章提到,在以往的類似工程中,就發生過重複建設、投資浪費現象;發生過「民心工程」被建成「傷心工程」;基礎建設設施與當地經濟發展不配套,導致長期閒置等問題。

另外,由於一些地方政府在決策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監督,令人普遍擔心「大工程背後必有大腐敗」。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表達類似的擔憂。「美國之音」引述他說,中國改革開放前的一些大項目,如三線工程、大躍進、文革中的很多投資,大部分都是失敗和浪費。

改革開放後許多投資的經濟效益也比較低。據世界銀行(WB)的報告,中國國有投資失誤率在30%左右。

雖然如此,胡星斗認為救市計畫中的某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還是合理和可行,例如計畫對鐵路建設投入2兆就非常有必要,因為中國的鐵路建設長期滯後,目前鐵路總長只有8萬多公里。

此外如南水北調等工程,因為已經進行多年,可行性得到保障,這次只是加大投資,也可能會利大於弊。

胡星斗認為,這個巨大投資計畫出爐後,關鍵是要做好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不能倉促執行。

他說,「怎樣論證項目的可行性,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中國很難做到科學的決策。」

他表示,三峽工程開始時,反對的人被邊緣化,批評的聲音被禁止。四川大地震中還發現有的水壩根本就是建立在地震帶上。

而「大的工程背後產生大的腐敗」的原因,胡星斗認為有兩方面:一個是產權不清、一是缺乏問責。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加強問責,追究失職和瀆職人員的責任。

他說,中國目前的投資失誤基本上不負任何責任。根據中國最高檢察院的報告,中國失職和瀆職罪案中有95%的案子判緩刑,提起起訴的更少。

北京憲政學者張祖樺則對整個投資計畫的合法性提出質疑。

他說,中國憲法規定財政權應該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手中,但是這項計畫卻是由中國國務院開會所定出,未獲中國人大的認證和審議,因此沒有法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