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05 15:50:40台北光點

江陳會初步共識 合推高科技產業標準

* 中央社

兩岸共同推動標準檢驗、檢測、認證機制有眉目。二次「江陳會」今天召開「兩岸工商及航運座談會」,其中有關兩岸合作推動高科技產品標準檢測、驗證的部分,雙方已有初步共識。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轉述,雙方期望未來每年有1或2次機會共同探討該項議題。

座談會共同主持人高孔廉在會後記者會轉述指出,座談會中,雙方非常強調標準檢驗、檢測、認證機制有必要加強建立,尤其部分高科技產品,因使用其他國家的標準,廠商必須支付不少權利金。

若兩岸合作,因市場夠大、技術夠強,將可共同推動訂定產業或技術標準,讓其他國家追隨,有助大大提高競爭力。他說,雙方期望未來每年有1或2次機會,邀專家共同探討該項議題。

出席座談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副局長黃來和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他在座談會上提出希望兩岸主管機關,就標準檢驗合作機制加強聯繫。

他說,像發光二極體(LED)、WiMAX(新一代遠距無線通訊技術,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領域,台灣的技術領先全球,而國際標準又尚未制定;若兩岸合作推動標準,將有機會主導國際標準的制定,擺脫過去只是標準或規格追隨者的產業地位。

他轉述,中國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在座談會總結時,對此亦表認同。

黃來和發言時,也建議中國對3C產品檢測進一步開放;但中國並未就此回應。


■ 兩岸金融座談 央行提議成立亞洲共同基金
* 中央社

因應金融海嘯的衝擊,中央銀行今天在兩岸金融座談會中,拋出欲結合外匯存底豐富的亞洲經濟體,成立共同基金的意願,並向中國海協會代表提出台灣希望加入東協十加三、或相關換匯機制的意願,不過未獲得中國代表當場回應。

為共同因應國際金融風暴,二次江陳會談後,今天特地舉行一場兩岸金融座談會,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上午致詞時首先提到,台灣、香港、中國有龐大外匯存底,若能有一種機制共同對抗金融危機,認為對金融信心有很大安定作用。

兩岸金融座談會後由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及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舉行共同記者會,李紀珠會後轉述座談會內容。

她表示,今天兩岸金融座談會雙方形成共識,認為因應這波金融海嘯,個別國家力量絕對不夠,中國人民銀行談到區域經濟合作非常重要,我國中央銀行不僅表示認同,也提出共同基金的想法。

央行提出,受到金融風暴衝擊,除了台灣、中國的經濟條件相對穩定,其他亞洲經濟體衝擊較大,提議可結合外匯存底豐富的經濟體,如台灣、中國、韓國、新加坡、日本等成立基金,以協助周遭經濟體質較弱的經濟體,或建立更穩定的機制。

除成立區域共同基金外,央行也提出,讓台灣加入既有的東協十加三、或相關換匯機制,認為也是種可行方式。

李紀珠表示,中國代表並沒有具體回應台灣加入東協十加三或換匯機制等問題,如何研擬共同基金等雙邊或多邊金融合作機制,將由央行進一步研擬。

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13國同意設置一套以雙邊貨幣交換的機制,保護各國貨幣不受動盪衝擊,針對這次全球金融海嘯,中國、日本、韓國近期也將討論正式籌設800億美元亞洲外匯基金,支應流動性問題。

李紀珠表示,今天座談會中提到希望讓台灣參與區域匯率穩定機制,台灣雖有2000多億美元外匯存底,但台灣面臨經濟、金融高度不確定的大環境,能加入多邊穩定機制會更好。

此外,李紀珠表示,中國的銀行今天在座談會中積極鼓勵雙方應儘速建立貨幣清算機制,並主動提出希望能扮演清算行的角色,雙方樂觀推動清算機制。

東協十加三為東南亞國家協會和中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俗稱東協十加一,日本、南韓也積極協商加入,希望將東亞經濟整合為東協十加三(東協十國加中國、日本、南韓),台灣也積極表示加入的意願,但始終備受中國阻擾。


■ 兩岸大三通 港媒憂慮香港前景
* 中央社

在兩岸簽訂擴大「三通」等海空協議後,香港報章普遍憂慮本地在兩岸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無復存在,經濟前景堪憂。

香港各大華英文報章今天大都在頭版或主要版面大篇幅報導兩岸「兩會」昨天簽署的四項協議;而一些報導也表達了對香港前景的憂慮。

譬如,銷售量龐大的東方日報在頭版報導這則新聞時採用的標題是:香港獨輸;它的姊妹報太陽報在頭版採用的標題是:兩岸大三通、香港有難。

經濟日報則發表社評指出,兩岸簽署的「三通」協議是良好進展,卻削弱了香港作為兩岸中介人的傳統角色。

社評表示:「對香港經濟更大的挑戰,是政經形勢將令兩岸合作持續高速拓展,包括金融業,香港要避免邊緣化,須從整應對,切勿慢三拍。」

文匯報的社評表示,兩岸實現「三通」後,通過香港過境的遊客和貨物將有所減少。

但社評指出,整體而言,兩岸「三通」有利於擴大區內經貿活動,令香港市場受惠;而香港可以在金融及高增值服務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