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9 09:05:34台北光點

中國問題》營運環境惡化 跨國企業停止擴廠

* 編譯盧永山/綜合18日外電報導

由於中國的生產環境惡化,很多跨國企業停止在中國擴大營運,選擇到其他亞洲國家設廠。

儘管中國仍是跨國企業的熱門投資地點之一,但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尋求所謂的「中國加一」策略,即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設廠,尤其是越南;目的為減輕生產設備過於集中單一市場的風險。

跨國企業棄中國的理由包括:中國通膨升溫、勞力和能源短缺、人民幣升值、政府政策改變、以及社會騷動不安加劇等,最重要的是,中國很多產業的薪資一年內平均上漲了25%,不再具有勞力低廉的優勢。

中國製鞋業者世榮國際集團執行長Edward Kang表示:「跨國企業放眼全球,希望尋求平衡。」世榮國際為美國零售業者威名百貨和Kohl’s供貨,目前正在越南建廠。

留在中國的跨國企業則設法控制成本,天虹紡織集團財務長許子慧表示:「我們將維持中國的產能,但將加強自動化,以減少員工人數。」

為降低勞力成本,美國內衣業者Hanesbrands已在南京興建一座幾乎全自動化生產的工廠,但同時也在越南購置和興建各一座工廠,並在泰國興建兩座工廠。Hanesbrands全球供應鏈總裁伊凡斯表示,與中國相比,我們發現在越南和泰國可有更多現成的勞力和土地。

中國很多組裝線勞工的薪資上漲了逾10%,機械維修師傅等技術勞工的薪資漲得更多。


■ 外商覓中國以外據點 首選越南
*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紐約時報六月十八日電

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工業投資地點,去年吸引將近830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但愈來愈多跨國公司採取一種分析師稱為「中國加一」的策略,在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設廠或擴大營運據點,尤其是在越南。

佳能已經不在中國新建或擴建工廠,但最近把河內一座印表機廠的員工數擴增一倍到8,000人;鄰近佳能河內廠的日產,正擴建一座汽車工程中心;美國內衣業者Hanes-brands,以及上海的天虹紡織,也都在河內附近蓋新廠。

中國一連串的問題正助長這股趨勢:通貨膨脹、勞工與能源短缺、人民幣升值、政府改變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甚至未來可能引發的社會動亂。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有許多產業的薪資一年漲幅近25%(以美元計),使中國不再是成本低廉的地點。

跨國企業利用中國加一策略,以降低把工廠設在單一國家的風險。南京運動器材製造商Ever-Glory國際公司執行長愛德華‧康說,跨國公司必須「放眼世界,保持平衡」。該公司銷售給沃爾瑪和柯爾百貨(Kohl’s),目前正在越南建廠。

中國的外來直接投資過去三年增加三分之一。相較之下,同一時期菲律賓的外來直接投資增加逾一倍,印度增加三倍,越南則增加超過七倍。去年,越南的外來直接投資將近180億美元。

西方投資人普遍認為,越南將是下一個中國,薪資更低的柬埔寨被視為下一個越南。而且,越南人口只有中國的十六分之一,柬埔寨人口是越南的五分之一。

隨著外商湧入新地點,越南最吸引外商之處是政治穩定。不過,越南也和中國一樣,獨裁的共黨鎮壓異議份子、緊密控制軍隊,領導階層與政策的更迭緩慢。


■ 勞資、稅務紛爭 台商最頭疼
* 記者高嘉和/台北報導

商業總會昨日公布一項「中國大陸投資爭端解決機制調查」,結果顯示,五成三以上台商表示,最常見的投資糾紛是勞資與稅務問題,並且在面對投資糾紛及爭端時,四成二受訪台商表示不容易與中國官方(包括公安、工商局及稅務機關等部門)溝通,至於對中國官方法治觀念的認知,有九成以上的台商認為是「普通與薄弱」。

這項調查是商總在今年2、3月間以面交問卷方式,訪問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台灣上市櫃公司,共發出697份問卷,回收41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59.25%。調查發現,有53.15%的台商表示最常見的糾紛型態,以勞資問題及稅務問題最多;在中國實施調控政策,且推動「勞動合同法」、「新企所稅法」等多項經貿法規後,已加深台商在當地經營的難度。

至於在中國採合資或合作經營的受訪台商,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糾紛的比例達32.58%;獨資經營者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糾紛比例為22.99%。商總表示,這數字顯示,就算是台灣股票上市櫃台商,仍有相當大比例認為到中國投資難免會發生糾紛。

面對投資糾紛及爭端,有42.24%的受訪者表示,不容易與中國官方溝通,更有高達90.35%的台商認為,中國官方的法治觀念認知僅是「普通和薄弱」;對中國官方協助台商投資糾紛處理滿意度方面,僅23.08%滿意,覺得差強人意的有70.66%,不滿意為1.99%,不過,在中國發生爭端時,仍有22.51%相當大比重的台商希望能在台灣仲裁或訴訟。

另外,對中國「國台辦」的角色,受訪台商有相當高比例肯定,台商與台辦在溝通時,有63.86%認為非常容易和容易,此一調查數字遠高於中國其他官方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