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4 10:34:19台北光點

糧價飆→下個全球危機 提振生產力 亞洲農業當務之急

* CBOT稻米期貨一年來走勢(彭博資訊)
* 編譯吳國卿/綜合三日電

亞洲國家長期以來重視高成長的製造業,輕忽農業的發展,但近年來全球糧食供應短缺、價格暴漲,對亞洲經濟已形成嚴重威脅,也促使亞洲國家重新思考提振農業生產力的政策。

亞洲國家的農業支出往往錯誤配置,用錢出於政治考量多於實質改善生產力或增加耕種面積上,例如印尼每年的農業支出有40%花在補貼上,其中種籽補貼預算金額是所有農業研發的兩倍。

過去亞洲政府很重視農業考察機制,農政官員經常下鄉訓練農民,引進新技術,但這類公共服務幾乎已經消失,導致農業發展停滯在二、三十年前的狀態。

據聯合國亞太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Unescap)近日的報告,落後的農業政策是亞洲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之一。2000年到2002年亞洲的農業勞動生產力年成長率只有1%,低於1990年代的2.2%,和1980年代的2.5%。

長期生產力不振導致糧食產量增加有限,再加上經濟發展與人口成長刺激需求加速成長,使全球糧食價格急遽攀升。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估計,2007-2008年的全球稻米生產將落後需求約200萬公噸。

價格飆漲和政府採取出口管制,將助長越南和印度的非法糧食出口和黑市交易。菲律賓由政府專賣國際稻米貿易的政策,在國際價格暴漲時期暴露出低效率的缺點,亟需進行市場導向的政策改革。另外,印尼農民則面臨無法取得農地契和銀行貸款的問題。

亞洲政府都已承諾增加對農業的投資,例如中國和印度在最近的年度預算都大幅增加農業預算,其中印度提列150億美元的經費供小農戶貸款。不過,解決亞洲農業問題光靠錢還不夠。

中國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可耕地有限和技術落後,而非農業生產力低落。中國是使用肥料的大國,每公頃用量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倍,反映了技術有待提振的窘境。此外,中國的可耕地增加一直趕不上糧食需求增加的速度。

糧食價格飆升可能刺激亞洲基因修改作物的發展。過去亞洲的基因改良農作物局限於棉花、蕃茄等非主食作物,未來可能擴大到玉米、黃豆和稻米等作物。

由於全球貧窮人口有三分之二居住在亞太地區,相當於6.4 億人,使亞洲政府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益形迫切,亞洲農業需要類似1970年代「綠色革命」的轉型,基改作物是可供選擇的方案之一。

(取材自金融時報)


* 編譯吳國卿/綜合三日電

主要稻米生產採取限制出口以保護供應的措施,使稻米供應益形緊俏,推升國際米價3日再創歷史新高,玉米等其他穀物價格也大幅攀升。分析師說,糧食價格飆漲已成為繼石油之後全球經濟面對的新危機。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5月交貨的稻米期貨價格,3日漲至每100磅20.26美元的歷史高價,主因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說,受到數個國家管制出口影響,全球稻米出口今年將減少3.5%。

FAO資深經濟學家凱爾普說:「國際稻米市場正面臨極艱困的情勢,需求超過供應,價格因而大幅攀升。」

另外,5月交貨的玉米期貨2日漲至每英斗5.9925美元的歷史高價,並以5.9575美元收盤,上漲11.75美分,主因是最大生產國美國的氣候引發延遲播種的疑慮。小麥和黃豆期貨也隨之勁揚。

世界銀行總裁佐立克3日說,世銀估計,食物與能源價格飆漲「將使全球33個國家面臨潛在的社會動亂」。

聯合國2月曾警告,稻米等穀物的全球庫存降至26年來的低點,包括中國在內的36個國家,今年將面臨糧食短缺危機。

稻米是全球約30億人口的主食,過去一年來價格已上漲一倍,今年初以來漲幅近50%。

全球第三大稻米生產國印尼2日表示,可能加入中國、印度、越南和埃及的行列,為保護國內供應而限制稻米出口。

全球第二大稻米出口國越南已宣布,將減少今年稻米出口到400萬公噸,以確保國內供應和壓抑十多年來最高水準的通貨膨脹。

越南糧食協會已要求會員停止簽4月到6月的稻米出口合約;越南政府也表示,正考慮對稻米出口課稅。

馬來西亞計劃從其他東南亞國家進口稻米,以建立糧食儲備。

另外,菲律賓已向區域緊急糧食庫存機制採購穀物,並增加從美國的進口。

分析師指出,推升稻米等糧食上漲的長期因素包括亞洲經濟快速成長,提高對肉類等高蛋白質食物的需求,進而增加牲畜飼料的需求;可耕地消失和轉種生質燃料作物,以及全球暖化導致旱澇災害影響作物收成,也是短期內難以逆轉的趨勢。

【2008/04/04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