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3 19:16:40台北光點

企管學》投資報酬率 不單只看數字

* 經濟日報╱陳珮馨


〈個案摘要〉

身為小尺寸面版的領導廠商,勝華科技在原有TN、STN-LCD市場逐漸成熟之際,開始思考著下一世代面版技術的投資佈局。1998年,勝華著手研究OLED,隔年也斥資3億元向日商Sharp購買TFT-LCD前段製程生產線。2000年勝華科技基於和Motorola的合作關係,取得其技術授權,並轉投資成立勝園科技,全力從事OLED的研發。

雖然外界十分看好OLED,特別是其技術規格上的優越性,勝園在許多關鍵技術亦有相當成果,但受限於製程設備與原料的問題,量產技術上遲遲無法突破,導致勝園成立近三年,虧損連連。

過去以低成本優勢取勝的勝華科技,如能成功切入OLED,將是其轉型升級為創新領導廠商的重要策略,投入TFT-LCD雖然相對風險較低,但僅能繼續作為追隨者:市場對未來TFT-LCD與OLED的消長看法仍然分歧,面對著持續虧損的壓力,勝華究竟要不要持續投入OLED 研發?

(陳珮馨摘自東海大學企管系副教授許書銘團隊撰寫《2007年國科會個案研究與發展計畫成果》)

〈現場討論〉

「勝華為何選擇做OLED,而非TFT-LCD?」主持人東海大學企管系副教授許書銘請大家思考。

學員指出,OLED在技術和規格佔優勢,外界看好有機會成為主流;勝華也希望由成本領導、轉向研發創新的領先者;另有學員觀察,摩托羅拉有意把技術移轉給勝華,應該是勝華往OLED走的關鍵,勝華不但能拿到技術和授權,又能提升和摩托羅拉的關係,若是研發成功,直接拿下摩托羅拉訂單的機率也很高。

許書銘又問:「眼看目前虧損連連,站在2003年,你會持續投入或放棄?」學員表示,要先觀察手機市場演進,評估OLED技術能否成為主流趨勢,包括考量技術和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否則量產的障礙很難突破,特別是設備、材料並非掌握自己手上,成本降低的程度不如預期。

關鍵在於市場需求

市場需求遲遲無法打開也是關鍵:「越多的消費者使用,才會有越多的廠商願意投入研發,TFT-LCD、太陽能產業都是類似的例子。」當初勝華預期只要市場起來,相關廠商願意投入更多的研發後,材料、設備的問題陸續都會解決。所以,關鍵還是在市場需求。

OLED的規格遠勝於TFT-LCD,但不幸的是,消費者很難從手機上感受到OLED螢幕的優越性,因此,勝華預期的「需求」可能不是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其次,需求和價格的的互動程度是另一考量,眼看OLED量產成功率不到10%,生產成本無法壓低,消費者也不願花太高的價錢購買,廠商自然也無利可圖。

「那勝華當初進入OLED是錯誤的決策嗎?」事後看來,似乎能歸咎於勝華當初市場需求預設過度樂觀,;但有學員也指出,這些問題在2000年時很難準確預測,特別是許多資料指出OLED前景看好,何況技術本來有很多不確定性;也有學員指出,正是因為不確定性,勝華當初僅投入數億元,創立勝園科技專注研發,正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聰明策略。

專注研發攻守合一

「所以,勝華到底該不該退出OLED?」許書銘導回正題。由於市場需求一直無法起來、互補技術無法跟上,加上持續的財務虧損,若不退出OLED,未來虧損程度無法預知,勝華似乎面臨進退兩難。

「其實勝華當初已經想好退路了!」有學員發現,勝華投入OLED時,也同時購買Sharp的TFT-LCD一代線;「不過,在這個產業中,設備的購買並不是關鍵」,許書銘提示,勝園是勝華的研發人員往外創立,勝園結束後,研發團隊又回到勝華,投入OLED過程的技術累積,並不會隨著勝園的結束而消失,因此,關鍵應在於能力的轉換。

大部分公司很難在OLED和TFT-LCD兩種技術之間轉換,但是對勝華而言,長久以來由CSTN 累積的經驗,以及自製量產ITO導電玻璃等上游垂直整合能力,使得勝華相當重視相關技術在不同產品、製程間的轉換與擴散,勝園雖然從事OLED 研發,但基於勝華過去組織學習的經驗,相關研發成果都能有效轉換成組織內部的能力,也使得勝華能在OLED和TFT-LCD 之間,技術得以成功轉換的機率大增。

累積經驗有效轉移

2006年勝華買下TFT面版廠瀚宇彩晶三代生產線時,當初瀚宇彩晶設備不夠好、良率不理想,勝華竟然能自行調整設備,並在相當短的時間內進行量產,就是最佳例證,可見勝華的確能把過去經驗,有效移轉到TFT-LCD的量產。

換句話說,勝華轉投資勝園時,表面看來是虧錢收場,但實際上,由於過去垂直整合過程中建構的組織學習經驗,使得勝華透過投資OLED學到的Know-How,可以延伸到到TFT-LCD 的研發與試產中,這正是勝華真正的「退路」。許書銘提醒,若從學習成長的角度,不能把勝園看成獨立公司、也不應該把OLED投資視為沈沒成本,所謂「投資報酬率」的概念,也將超越字面意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