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23:35:53台北光點

中國問題》信用危機 隨資產泡沫升高

* 編譯盧永山/特稿

美國次貸危機的衝擊似乎並未掃到中國的銀行業者,儘管這些業者累積了龐大的壞帳,卻向投資人保證,由於中國經濟強勁成長,這些壞帳尚在可管理的程度,對獲利的影響不大。

不過,這不代表中國能夠避開自行創造的信用緊縮,事實上,中國爆發信用危機的風險已經上升,而此一危機可能震撼全球市場,因中國在世界經濟的角色日益重要。

中國政府已挹注2,600億美元資金,協助銀行業者打銷壞帳,但如果銀行業者不停止過於寬鬆的放款行為,中國政府可能得再度伸出援手。

中國信用市場的危機爆發,最可能的時機是經濟突然大幅放緩,目前此一可能性不高,但海外需求放緩和中國資產泡沫化,可能導致很多企業的信用違約升高。泡沫突然破裂可能導致中國資產品質快速惡化,引發金融體系的連鎖效應,爆發類似美國的危機,目前中國已出現諸多警訊。

例如,中國主要銀行去年第四季的壞帳率由第三季的6.63%升至6.72%,為兩年來首度升高,儘管低於六年前的50%,但升高的趨勢仍令人擔憂。

惠譽信評資深主管朱夏蓮表示:「歷史經驗顯示,即便銀行體系問題重重,在經濟強勁成長時期,這些問題都會被掩蓋,惠譽依然擔心,中國銀行業者未來的潛在信用損失可能被低估。」

世界銀行預估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將創2002年以來最低,在通膨創下11年最高下,中國人民銀行必須壓制銀行放款。

出口業20年來最艱困

雷曼兄弟香港經濟學家孫明春表示,中國銀行業能否通過考驗值得觀察,當經濟和獲利成長下滑,銀行壞帳不可能不升高。

而大舉放款給出口業者和房地產開發業者,也可能危及中國若干銀行業者。

在人民幣升值、全球需求疲軟和房貸成本升高下,中國出口業者面臨20年來最艱困的情況。深圳OEM協會表示,今年中國廣東省可能有近12,000家企業破產。

跡象顯示,對房地產業的放款可能變成壞帳,因若干城鎮的房價已出現10%以上的跌幅,而中國股市過去四個月下跌25%,可能使銀行的獲利受到衝擊。


對抗通膨 中國持續緊縮貨幣
* 編譯盧永山/綜合24日外電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表示,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料達10%,控制通膨仍是優先任務,將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

易綱表示,針對流動性暴增問題,將提高公開市場的透明度,並要求銀行提高存款準備率,人民銀行將從匯率、利率和貨幣供給措施中,選擇一個最理想的緊縮方案。

由於中國1月中旬爆發嚴重暴風雪,導致食品等民生用品價格上漲,1月通膨年率達7.1%,創11年來最高。易綱表示,儘管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今年人民銀行將維持緊縮的貨幣政策,通膨仍是經濟的最大風險。

人民銀行在22日發布的貨幣政策報告中表示,將使人民幣更具彈性,並利用利率來抑制通膨。人民銀行去年升息六次,使基準放款利率升至7.47%。

易綱表示,人民幣升值是協助產業的最有效工具,有助於提高國內消費。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7%,幅度為2006年的一倍。

高盛駐香港分析師梁紅表示,由於人民幣和美元的利差擴大,與過去相較,今年人民幣匯率調整將在緊縮政策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梁紅表示,未來幾個月人民銀行將讓人民幣升值,今年人民幣對美元料升值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