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1 22:29:46台北光點
台灣Google「更多」的連結 主動提問勝於等待答案
* 祖國台灣
* 黃又怡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 簡立峰
要創造滿足別人需求的服務,先要了解這個世界,而了解別人,先要從了解自己開始;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若不在當下克服困難,問題就會繼續如影隨形,不會片刻離開。
2006年,我剛接受Google的委任,成為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的負責人。上任後,我認真檢視Google台灣網頁,看看我能做些什麼。
結果我驚訝地發現,幾乎全世界的Google網頁都有「更多」這個連結功能,獨獨Google的台灣網頁沒有。
這時候,我腦中閃過很多問號:「是不是Google不重視台灣?」
「會不會因為中共打壓?」,甚至懷疑「我該不該向Google總部提這個問題?」
花了一周時間,我和剛剛到任的工程師互相討論,嘗試為「為什麼只有台灣Google沒有『更多』的連結功能」尋找答案。最後,我們下了一個謹慎的決定,就是直接去問總部。
終於兩周後的某一天,利用在總部開會的機會,Google台灣第一工程師提出了這個疑問,總部的人講了一個名字,說:「你直接去找他就行了」。於是,台灣第一工程師直接去見這位負責「更多」連結功能的工程師。
聽完問題後,那位工程師一句簡單的話就為這個狀況做出合理解釋:「因為沒人提啊!你們提出需求,我立刻就做。」於是,台灣Google網頁的功能終於與全世界Google平起平坐。
「沒有人提,就沒有需求。」原來,不是什麼特殊因素,只是我們自己想太多了。
小故事大啟示:
在Google非常扁平化的組織中,如果沒有人提,就沒有需求,這個「更多」事件,為傳統上習慣等待答案勝於主動提問的台灣人上了一課。要融入Google文化,就必須對所有事情都主動、清楚地表達需求,而且要直接去找那個人,告訴他你的需求。
這事情也讓我體會到,我們經常以為我們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其實不然。要創造滿足別人需求的服務,先要了解這個世界,而了解別人,先要從了解自己開始。
因此,我很喜歡問台灣Google的三十多位工程師一個問題:「台灣東西有多寬?」大多數人都眼珠子轉了轉,回答不出所以然。事實上,台灣東西寬度僅140公里,如果有一條平坦公路,一小時車程就可穿越台灣。
我問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聽答案,而是希望我的團隊能在思考問題前,先了解自己的生活周遭,嘗試從最熟悉的地方找出差異性和需求,才能面向全球去競爭。
利用「隨機」發現好創意
* 張鴻
靈感,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因為某些新奇的連結而突然冒了出來,而新奇的連結又經常是伴隨著亂而來。
只要你曾坐著對一張白紙發呆,強迫自己擠出一些創意,就會知道靈感通常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反而往往不經意之間,因為某些新奇的連結而突然冒了出來,而新奇的連結又經常是伴隨著亂而來。
網路行銷顧問史帝夫‧尼爾森(Steve Nelson)有次和一家汽車保險公司的經理人進行腦力激盪,結果在廣告活動的新主題上陷入瓶頸。
提出的點子似乎都不理想,大家好像都江才郎盡。汽車保險的行銷確實難有新意,基本上不外價格、便利、理賠協助等因素,雖然公司希望另闢蹊徑,但會議還是在一些老方法上繞圈子。
經過大概一分鐘的沉默之後,尼爾森由手提箱中掏出一疊自製的卡片,請一位經理挑出一張,然後大聲唸出來。只聽到那位經理人唸道:「藍色。」
「好,藍色。」尼爾森說,「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藍色。
憂鬱、感受、快樂、恐懼。
恐懼什麼?
恐懼……車禍。
什麼人恐懼車禍?
母親。
是否該把保險賣給母親,而不是那些注意價格、便利與理賠協助的男性?賣點在哪裡?協助她們不害怕車禍?要協助她們不遭遇車禍?
安全。以安全為賣點,提供安全駕駛要訣。汽車保險公司鼓勵客戶要更安全地駕駛,以避免車禍。
於是,一個隨機挑選的字眼幫忙扭轉整個團隊的思路,不再瞄準汽車保險傳統的購買者,改以不同的訴求打動家裡有影響力的其他成員。
結果是,這項安全駕駛的宣傳大獲成功。(取材自《亂好》,大塊文化出版。)
* 黃又怡
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 簡立峰
要創造滿足別人需求的服務,先要了解這個世界,而了解別人,先要從了解自己開始;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若不在當下克服困難,問題就會繼續如影隨形,不會片刻離開。
2006年,我剛接受Google的委任,成為Google台灣工程研究所的負責人。上任後,我認真檢視Google台灣網頁,看看我能做些什麼。
結果我驚訝地發現,幾乎全世界的Google網頁都有「更多」這個連結功能,獨獨Google的台灣網頁沒有。
這時候,我腦中閃過很多問號:「是不是Google不重視台灣?」
「會不會因為中共打壓?」,甚至懷疑「我該不該向Google總部提這個問題?」
花了一周時間,我和剛剛到任的工程師互相討論,嘗試為「為什麼只有台灣Google沒有『更多』的連結功能」尋找答案。最後,我們下了一個謹慎的決定,就是直接去問總部。
終於兩周後的某一天,利用在總部開會的機會,Google台灣第一工程師提出了這個疑問,總部的人講了一個名字,說:「你直接去找他就行了」。於是,台灣第一工程師直接去見這位負責「更多」連結功能的工程師。
聽完問題後,那位工程師一句簡單的話就為這個狀況做出合理解釋:「因為沒人提啊!你們提出需求,我立刻就做。」於是,台灣Google網頁的功能終於與全世界Google平起平坐。
「沒有人提,就沒有需求。」原來,不是什麼特殊因素,只是我們自己想太多了。
小故事大啟示:
在Google非常扁平化的組織中,如果沒有人提,就沒有需求,這個「更多」事件,為傳統上習慣等待答案勝於主動提問的台灣人上了一課。要融入Google文化,就必須對所有事情都主動、清楚地表達需求,而且要直接去找那個人,告訴他你的需求。
這事情也讓我體會到,我們經常以為我們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其實不然。要創造滿足別人需求的服務,先要了解這個世界,而了解別人,先要從了解自己開始。
因此,我很喜歡問台灣Google的三十多位工程師一個問題:「台灣東西有多寬?」大多數人都眼珠子轉了轉,回答不出所以然。事實上,台灣東西寬度僅140公里,如果有一條平坦公路,一小時車程就可穿越台灣。
我問這個問題的重點不在聽答案,而是希望我的團隊能在思考問題前,先了解自己的生活周遭,嘗試從最熟悉的地方找出差異性和需求,才能面向全球去競爭。
利用「隨機」發現好創意
* 張鴻
靈感,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因為某些新奇的連結而突然冒了出來,而新奇的連結又經常是伴隨著亂而來。
只要你曾坐著對一張白紙發呆,強迫自己擠出一些創意,就會知道靈感通常不會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反而往往不經意之間,因為某些新奇的連結而突然冒了出來,而新奇的連結又經常是伴隨著亂而來。
網路行銷顧問史帝夫‧尼爾森(Steve Nelson)有次和一家汽車保險公司的經理人進行腦力激盪,結果在廣告活動的新主題上陷入瓶頸。
提出的點子似乎都不理想,大家好像都江才郎盡。汽車保險的行銷確實難有新意,基本上不外價格、便利、理賠協助等因素,雖然公司希望另闢蹊徑,但會議還是在一些老方法上繞圈子。
經過大概一分鐘的沉默之後,尼爾森由手提箱中掏出一疊自製的卡片,請一位經理挑出一張,然後大聲唸出來。只聽到那位經理人唸道:「藍色。」
「好,藍色。」尼爾森說,「我們就從這裡開始。」
藍色。
憂鬱、感受、快樂、恐懼。
恐懼什麼?
恐懼……車禍。
什麼人恐懼車禍?
母親。
是否該把保險賣給母親,而不是那些注意價格、便利與理賠協助的男性?賣點在哪裡?協助她們不害怕車禍?要協助她們不遭遇車禍?
安全。以安全為賣點,提供安全駕駛要訣。汽車保險公司鼓勵客戶要更安全地駕駛,以避免車禍。
於是,一個隨機挑選的字眼幫忙扭轉整個團隊的思路,不再瞄準汽車保險傳統的購買者,改以不同的訴求打動家裡有影響力的其他成員。
結果是,這項安全駕駛的宣傳大獲成功。(取材自《亂好》,大塊文化出版。)
下一篇:談薪水 要在績效評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