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1 19:54:05台北光點
回流台商:台灣投資環境改善 祖國最溫暖
* 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十日電
台商回流家數漸增,從中國回流台商尤受關注,大部分台商在中國仍有投資,為避免困擾,對於返台投資均極低調。一位甫結束在中國投資、不願具名的回流台商表示,中國法令改來改去,投資後不確定性高,利潤不如預期,加上台灣積極改善投資環境,當然還是「回家」最溫暖。
根據統計,單是2006年9月到去年底短短一年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掌握的台商回流投資案源就有102件,其中60件是從中國回流,有10件已完成投資,35件正在進行中,15件進入最後選址評估。
投資處官員觀察,從中國回流的台商以傳統產業為主,很多業者早年為了尋求低價生產要素而西進,近年中國勞工、土地、水電樣樣都漲價,稅賦優惠大減,迫使業者不得不調整布局,要不是往人工、土地更便宜的中國西部或東南亞去,就是轉攻中國內銷市場,不然只能改變經營策略,設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選擇重回台灣投資的台商,在廣大台商中所占比例極低,但已造成工業區土地供不應求,也讓力拚招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大感振奮。
回流台商比較明顯集中的區位,包括高雄縣政府開發的岡山本洲工業區,有十幾家螺絲螺帽業者回流,產業聚落更形完整;宜蘭利澤工業區有耀華電子、億鴻工業等台商回流;新開闢的高雄軟體園區也有近十家台商回流。
大部分回流台商在中國仍有投資,為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台商對於回台投資一事,不但要求主管機關代為保密,先前曾接受媒體採訪的業者也都轉趨低調。
已經結束在中國投資,完全撤回台灣的台商也一樣低調,主要是擔心被貼上「在中國經營不善」標籤,影響商譽及融資。
一家從未在媒體曝光,不久前撤出中國,回台投資的食品業者私下表示,決定回台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法令改來改去,規費太多又變來變去,「投資評估時是一回事,投資後的不確定性太高,事實不如想像」;加上台灣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回台投資比較可靠,當然還是「回家」最溫暖。
回台投資的巧帛窗簾董事長柯清風表示,巧帛窗簾以兩岸分工模式運作,許多特別訂購的品項須在台灣生產,做工比較精緻。
柯清風指出,巧帛選擇持續在台投資,是基於台灣稅制、法制穩定,政府又推出獎勵投資優惠措施,加上「台幹」難尋,很少台灣幹部願意長期在中國居住;不過,在產業外移的情況下,近年台灣針車人員等特定傳產勞力難找,也是個問題。
在利澤工業區新建半導體廠的億鴻工業,對於台灣近年政府招商態度的積極與誠懇大為肯定,也認為兩岸生產成本差距愈來愈小,工業區「006688」土地租金優惠方案相當有競爭力,回台投資既熟悉又有保障。
投資處最近接獲不少台商請求協尋土地、廠房及相關技術輔導的要求,業別涵蓋伺服器研發、PU透氣膜貼合產業、人造石檯面製造、無塵室插座製造、LED照明、化妝品配件等,顯示台商回流投資需求未減。
■ 政府招手台商回流漸增 中國台商占六成
中國外商經營環境改變,在當地投資的台商似有回流趨勢。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年9月成立專案小組,協助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尋找土地、優惠貸款,並提供行政與法令諮詢協助,到去年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其中60件來自中國台商,投資額可望達新台幣85億元。
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經貿環境逐漸改變,今年起實施的多項法規、新制,讓外商過去享有的優惠大幅縮減。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邱柏青分析,中國出現民工荒、管理人才荒,今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勞動成本估計增加10%至40%;土地價格上升,台商密集地區如上海、廣州、深圳地價都大漲;人民幣從2005年7月到2007年底升值10.71%,加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各經濟開發區增訂環保排污規範,台商在中國經營成本提高不少。
經濟部長陳瑞隆說,中國實施經貿新制,加上人力成本提高,整體而言,台商在當地生產成本估計將增加20%至30%,許多台商面臨調整轉型或遷移壓力,行政院「大投資」政策也逐漸展現成效,確有不少台商回流。
投資處2006年9月成立台商回台投資專案小組,彙整各部會相關資源,協助有意從全球各地返台投資的廠商落實投資案。2007年7月進一步成立「台商回台投資服務辦公室」,由專人協尋土地廠房、政策性優惠貸款諮詢、研發補助諮詢轉介。
經濟部相當重視這項業務,只要有台商彙集的場合,不管是逢年過節的台商大會、僑務活動、頒獎典禮,總是可以看到投資處員工在台下來回穿梭、發摺頁、遞名片,積極「推銷」回流投資台灣政策。
根據統計,自2006年9月到2007年底,投資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計劃投資金額合計新台幣107億元;其中60件是從中國回流的台商,投資金額85億元,從東南亞回流案有9件,從美國、加拿大回流案28件,來自其他地區的則有5件。
列入統計的102件案源,有20件已完成投資,其餘82件也都有明確投資計畫,且至少已在勘察投資地點;僅在評估階段的案件不予列計。
全台各地工業區之中,以宜蘭利澤、高雄岡山本洲、台南科技工業區最受台商青睞,新開發的高雄軟體園區也有急起直追之勢。
官員透露,這些工業區除區位條件優良,地方政府招商也非常努力,不論是編列預算加碼補助土地租金,或由縣市長率隊登門拜訪,都展現積極協助業者解決各項行政疑難雜症的誠意,感動不少出走多年的台商。
投資處分析,從中國回流的台商,和來自美加地區的台商,在產業型態和需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從中國回流的台商,以機械設備、電子電器製造、食品、化妝品配件、塗料等傳統產業為主。投資處官員表示,這類台商需要政府協助尋找建廠土地、輔導進行技術升級,經濟部都能幫忙,但有業者要求政府劃定專區,專案允許引進外勞,就必須依現行法令申請核配。從美加回流的台商,以具備技術、策略聯盟基礎的高科技、生技產業為主。
官員表示,這些企業大多數是早期海外學人所創,規模較小,多半希望回台尋求資金協助,經濟部也會代為引介開發基金或民間創投業者。
■ 中國實施多項經貿新制 經部研析對台影響
中國今年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調降出口退稅等多項經貿新制,讓台商營運壓力大增。經濟部初步評估,新制不利中國台商將盈餘匯回台灣,經濟部國貿局除研究中國外貿體制調整對兩岸經貿影響,也正蒐集日、韓等國協助其廠商因應對策,研擬台灣因應策略。
中國將防止經濟過熱與防止通貨膨脹列為2008年經濟工作重點,為解決貿易順差過度擴大、減少貿易摩擦,中國也把外貿戰略從過去的「出口擴張」,調整為「重進口、抑出口」。
中國今年實施的經貿新制繁多,包括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調降商品出口退稅率、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削減外商自海外進口設備的免稅優惠等。
經濟部評估,對台商影響最大的是企業所得稅法與勞動合同法。
企業所得稅法把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調整為25%,取消生產性外資企業定期減免稅優惠政策(例如「兩免三減半」優惠、再投資退稅),也取消出口型外資企業非定期減半徵稅優惠,並針對企業盈餘匯出海外課徵10%股利所得稅。
國貿局表示,今年起台商在中國投資盈餘匯出海外需課10%的稅,即使企業轉以香港為註冊地享有優惠稅率,仍需繳交5%股利所得稅,整體而言仍不利中國台商盈餘匯回台灣。
勞動合同法則將勞工休假列入雇主與勞工所簽訂的勞動契約必要條款,明確規範勞動者的工作、休假時間;工作年資滿十年的勞工,雇主應與勞工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契約。企業規章制度若違法,員工可依規定解除勞動契約,企業須支付員工經濟補償。
國貿局表示,這項勞動法規恐將造成員工找「黑心律師」,透過訴訟打擊企業,加上中國各勞工主管部門對法令解釋不一,以及可能選擇性執法,都將為台商帶來經營的困擾。
面對挑戰的不只是台商,在中國投資的他國廠商也都面臨一樣的經營課題。
經濟部正蒐集日本、韓國、香港政府對其在中國投資廠商提供的協助,參考研議台灣的因應措施。
國貿局也已將「中國入會(WTO)後外貿體制調整對兩岸經貿之影響」列為今年WTO中心專題計畫,同時規劃舉辦一系列研討會,研析中國經貿新制之影響,提供政府決策參考。
■ 不適合回台投資產業 經部輔導布局東南亞
中國投資環境改變,許多台商面臨轉型、遷廠壓力。雖然政府大力鼓吹台商回流,但並非所有產業都適合回流台灣,也不是所有產業回台都受歡迎。經濟部與外貿協會今年將加強組團赴東南亞、南亞考察投資環境,輔導不適合回台的台商拓展海外布局。
經濟部輔導台商回流專案計畫,一年多來成效逐漸顯現,愈來愈多台商透過電話、電子郵件探詢回台投資相關事宜,也讓投資業務處士氣大振。
今年經濟部將調整做法,不只被動等待台商表達回流意願,依其需求提供協助,還要主動出擊,由官員或產業專家到中國台商密集地區洽訪,提供業者回台升級轉型、技術媒合的建議與診斷。
經濟部所屬16個財團法人,包括工研院、資策會等大型研究機構,都將作為台商回流技術升級的堅實後盾;目前也已有多家有意回流台商,正與研究機構洽談技術移轉合作事宜。
政府最歡迎回國投資的產業,當然是與產業政策相符的類別,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回流可能性不大,成功機率也不高。
投資業務處表示,即使撇開產業政策不論,很多外移的台商早年就是為了追求低廉生產要素而西進,如今在中國的生產成本提高,這些台商就算回台灣也很難維持競爭力。
對於這類台商,經濟部要做的就是協助他們另行布局;同樣具備地理鄰近性的東南亞、南亞,將是輔導台商重新布局的重點地區。
外貿協會秘書長趙永全說,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中國投資高耗能、高污染、勞力密集產業,已不像早年那麼受到歡迎,但是越南等新興國家仍然歡迎這類投資,加上人工便宜、台商在當地投資又已有基礎,越南將是台灣海外布局首選地區,菲律賓、印尼、泰國等也在考慮之列。
經濟部與外貿協會今年將組多個投資布局考察團,到東南亞、南亞了解當地內銷市場及投資商機,3月下旬到4月初就將有兩個考察團分別赴越南、柬埔寨,以及泰國、印尼;在越、柬鎖定的是紡織、民生用品、玩具、家具等產業,在泰、印鎖定的則是汽機車零配件、建材等商機。
■ 工業區搶手 006688措施今年度擬擴編200億
受惠台商回流等多重因素,台灣工業區土地近年租售非常熱絡,經濟部工業局工業開發管理基金甚至不夠支應逐漸增加的租售土地需求,截至去年底,006688措施第2期工業局所剩的額度僅新台幣121億元,目前已函請行政院擴編200億元,使得第2期措施的核定經費可望增加到700億元。
工業局表示,自2007年6月起適用006688措施的工業區土地出租情形逐漸熱絡,工業局原定去年度預計出租114公頃土地,實際核准出租面積達168.57公頃,已超越原定目標。
其中宜蘭利澤工業區自蔣渭水高速公路通車,強化交通條件,加上宜蘭縣政府針對十大新興產業補助2 年租金及相關稅賦減免的加碼優惠,利澤工業區已吸引眾多半導體、電子零元件、光電等產業進駐。
利澤工業區第1期及第2期於2007年10月已租售完畢,並於同年12月10日公告出租第3期土地(面積約55.38公頃),公告出租第一個月已受理申租約38公頃土地,相當搶手,至於其他工業區亦有廠商詢問欲承租大面積土地,預計工業區土地出租熱絡情形將持續至今年。
工業局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止,006688措施第2期工業局工業區工業開發管理基金向行政院中長期資金貸款,用於還給工業區開發單位的剩餘額度僅121億元,已不足以支應推動006688措施。
工業局已函報行政院在執行中的今年度再擴編200億元額度,並納入地方政府開設工業區(含高雄縣岡山本洲(不含環保科技園區)、五股標準廠房、台南縣柳營、花蓮縣光華工業區二期等4處工業區適用,即006688措施第2期由原核定500億元擴編至700億元,執行期間仍至今年底止,以擴大招商成效。
工業局強調,若行政院核定同意再擴編200億元額度,將吸引303家廠商投資生產,出租土地達213公頃,吸引投資金額1061億元,創造年產值1272億元,增加就業機會21212個,另可增加每年稅收約18億元,將促進工業區土地利用及增加產業投資。
台商回流家數漸增,從中國回流台商尤受關注,大部分台商在中國仍有投資,為避免困擾,對於返台投資均極低調。一位甫結束在中國投資、不願具名的回流台商表示,中國法令改來改去,投資後不確定性高,利潤不如預期,加上台灣積極改善投資環境,當然還是「回家」最溫暖。
根據統計,單是2006年9月到去年底短短一年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掌握的台商回流投資案源就有102件,其中60件是從中國回流,有10件已完成投資,35件正在進行中,15件進入最後選址評估。
投資處官員觀察,從中國回流的台商以傳統產業為主,很多業者早年為了尋求低價生產要素而西進,近年中國勞工、土地、水電樣樣都漲價,稅賦優惠大減,迫使業者不得不調整布局,要不是往人工、土地更便宜的中國西部或東南亞去,就是轉攻中國內銷市場,不然只能改變經營策略,設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選擇重回台灣投資的台商,在廣大台商中所占比例極低,但已造成工業區土地供不應求,也讓力拚招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大感振奮。
回流台商比較明顯集中的區位,包括高雄縣政府開發的岡山本洲工業區,有十幾家螺絲螺帽業者回流,產業聚落更形完整;宜蘭利澤工業區有耀華電子、億鴻工業等台商回流;新開闢的高雄軟體園區也有近十家台商回流。
大部分回流台商在中國仍有投資,為避免不必要的困擾,台商對於回台投資一事,不但要求主管機關代為保密,先前曾接受媒體採訪的業者也都轉趨低調。
已經結束在中國投資,完全撤回台灣的台商也一樣低調,主要是擔心被貼上「在中國經營不善」標籤,影響商譽及融資。
一家從未在媒體曝光,不久前撤出中國,回台投資的食品業者私下表示,決定回台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法令改來改去,規費太多又變來變去,「投資評估時是一回事,投資後的不確定性太高,事實不如想像」;加上台灣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回台投資比較可靠,當然還是「回家」最溫暖。
回台投資的巧帛窗簾董事長柯清風表示,巧帛窗簾以兩岸分工模式運作,許多特別訂購的品項須在台灣生產,做工比較精緻。
柯清風指出,巧帛選擇持續在台投資,是基於台灣稅制、法制穩定,政府又推出獎勵投資優惠措施,加上「台幹」難尋,很少台灣幹部願意長期在中國居住;不過,在產業外移的情況下,近年台灣針車人員等特定傳產勞力難找,也是個問題。
在利澤工業區新建半導體廠的億鴻工業,對於台灣近年政府招商態度的積極與誠懇大為肯定,也認為兩岸生產成本差距愈來愈小,工業區「006688」土地租金優惠方案相當有競爭力,回台投資既熟悉又有保障。
投資處最近接獲不少台商請求協尋土地、廠房及相關技術輔導的要求,業別涵蓋伺服器研發、PU透氣膜貼合產業、人造石檯面製造、無塵室插座製造、LED照明、化妝品配件等,顯示台商回流投資需求未減。
■ 政府招手台商回流漸增 中國台商占六成
中國外商經營環境改變,在當地投資的台商似有回流趨勢。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6年9月成立專案小組,協助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尋找土地、優惠貸款,並提供行政與法令諮詢協助,到去年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其中60件來自中國台商,投資額可望達新台幣85億元。
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經貿環境逐漸改變,今年起實施的多項法規、新制,讓外商過去享有的優惠大幅縮減。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長邱柏青分析,中國出現民工荒、管理人才荒,今年實施勞動合同法後,勞動成本估計增加10%至40%;土地價格上升,台商密集地區如上海、廣州、深圳地價都大漲;人民幣從2005年7月到2007年底升值10.71%,加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各經濟開發區增訂環保排污規範,台商在中國經營成本提高不少。
經濟部長陳瑞隆說,中國實施經貿新制,加上人力成本提高,整體而言,台商在當地生產成本估計將增加20%至30%,許多台商面臨調整轉型或遷移壓力,行政院「大投資」政策也逐漸展現成效,確有不少台商回流。
投資處2006年9月成立台商回台投資專案小組,彙整各部會相關資源,協助有意從全球各地返台投資的廠商落實投資案。2007年7月進一步成立「台商回台投資服務辦公室」,由專人協尋土地廠房、政策性優惠貸款諮詢、研發補助諮詢轉介。
經濟部相當重視這項業務,只要有台商彙集的場合,不管是逢年過節的台商大會、僑務活動、頒獎典禮,總是可以看到投資處員工在台下來回穿梭、發摺頁、遞名片,積極「推銷」回流投資台灣政策。
根據統計,自2006年9月到2007年底,投資處總計接獲102件台商回流投資案源,計劃投資金額合計新台幣107億元;其中60件是從中國回流的台商,投資金額85億元,從東南亞回流案有9件,從美國、加拿大回流案28件,來自其他地區的則有5件。
列入統計的102件案源,有20件已完成投資,其餘82件也都有明確投資計畫,且至少已在勘察投資地點;僅在評估階段的案件不予列計。
全台各地工業區之中,以宜蘭利澤、高雄岡山本洲、台南科技工業區最受台商青睞,新開發的高雄軟體園區也有急起直追之勢。
官員透露,這些工業區除區位條件優良,地方政府招商也非常努力,不論是編列預算加碼補助土地租金,或由縣市長率隊登門拜訪,都展現積極協助業者解決各項行政疑難雜症的誠意,感動不少出走多年的台商。
投資處分析,從中國回流的台商,和來自美加地區的台商,在產業型態和需求上都有很大不同。從中國回流的台商,以機械設備、電子電器製造、食品、化妝品配件、塗料等傳統產業為主。投資處官員表示,這類台商需要政府協助尋找建廠土地、輔導進行技術升級,經濟部都能幫忙,但有業者要求政府劃定專區,專案允許引進外勞,就必須依現行法令申請核配。從美加回流的台商,以具備技術、策略聯盟基礎的高科技、生技產業為主。
官員表示,這些企業大多數是早期海外學人所創,規模較小,多半希望回台尋求資金協助,經濟部也會代為引介開發基金或民間創投業者。
■ 中國實施多項經貿新制 經部研析對台影響
中國今年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調降出口退稅等多項經貿新制,讓台商營運壓力大增。經濟部初步評估,新制不利中國台商將盈餘匯回台灣,經濟部國貿局除研究中國外貿體制調整對兩岸經貿影響,也正蒐集日、韓等國協助其廠商因應對策,研擬台灣因應策略。
中國將防止經濟過熱與防止通貨膨脹列為2008年經濟工作重點,為解決貿易順差過度擴大、減少貿易摩擦,中國也把外貿戰略從過去的「出口擴張」,調整為「重進口、抑出口」。
中國今年實施的經貿新制繁多,包括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調降商品出口退稅率、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削減外商自海外進口設備的免稅優惠等。
經濟部評估,對台商影響最大的是企業所得稅法與勞動合同法。
企業所得稅法把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統一調整為25%,取消生產性外資企業定期減免稅優惠政策(例如「兩免三減半」優惠、再投資退稅),也取消出口型外資企業非定期減半徵稅優惠,並針對企業盈餘匯出海外課徵10%股利所得稅。
國貿局表示,今年起台商在中國投資盈餘匯出海外需課10%的稅,即使企業轉以香港為註冊地享有優惠稅率,仍需繳交5%股利所得稅,整體而言仍不利中國台商盈餘匯回台灣。
勞動合同法則將勞工休假列入雇主與勞工所簽訂的勞動契約必要條款,明確規範勞動者的工作、休假時間;工作年資滿十年的勞工,雇主應與勞工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契約。企業規章制度若違法,員工可依規定解除勞動契約,企業須支付員工經濟補償。
國貿局表示,這項勞動法規恐將造成員工找「黑心律師」,透過訴訟打擊企業,加上中國各勞工主管部門對法令解釋不一,以及可能選擇性執法,都將為台商帶來經營的困擾。
面對挑戰的不只是台商,在中國投資的他國廠商也都面臨一樣的經營課題。
經濟部正蒐集日本、韓國、香港政府對其在中國投資廠商提供的協助,參考研議台灣的因應措施。
國貿局也已將「中國入會(WTO)後外貿體制調整對兩岸經貿之影響」列為今年WTO中心專題計畫,同時規劃舉辦一系列研討會,研析中國經貿新制之影響,提供政府決策參考。
■ 不適合回台投資產業 經部輔導布局東南亞
中國投資環境改變,許多台商面臨轉型、遷廠壓力。雖然政府大力鼓吹台商回流,但並非所有產業都適合回流台灣,也不是所有產業回台都受歡迎。經濟部與外貿協會今年將加強組團赴東南亞、南亞考察投資環境,輔導不適合回台的台商拓展海外布局。
經濟部輔導台商回流專案計畫,一年多來成效逐漸顯現,愈來愈多台商透過電話、電子郵件探詢回台投資相關事宜,也讓投資業務處士氣大振。
今年經濟部將調整做法,不只被動等待台商表達回流意願,依其需求提供協助,還要主動出擊,由官員或產業專家到中國台商密集地區洽訪,提供業者回台升級轉型、技術媒合的建議與診斷。
經濟部所屬16個財團法人,包括工研院、資策會等大型研究機構,都將作為台商回流技術升級的堅實後盾;目前也已有多家有意回流台商,正與研究機構洽談技術移轉合作事宜。
政府最歡迎回國投資的產業,當然是與產業政策相符的類別,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回流可能性不大,成功機率也不高。
投資業務處表示,即使撇開產業政策不論,很多外移的台商早年就是為了追求低廉生產要素而西進,如今在中國的生產成本提高,這些台商就算回台灣也很難維持競爭力。
對於這類台商,經濟部要做的就是協助他們另行布局;同樣具備地理鄰近性的東南亞、南亞,將是輔導台商重新布局的重點地區。
外貿協會秘書長趙永全說,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中國投資高耗能、高污染、勞力密集產業,已不像早年那麼受到歡迎,但是越南等新興國家仍然歡迎這類投資,加上人工便宜、台商在當地投資又已有基礎,越南將是台灣海外布局首選地區,菲律賓、印尼、泰國等也在考慮之列。
經濟部與外貿協會今年將組多個投資布局考察團,到東南亞、南亞了解當地內銷市場及投資商機,3月下旬到4月初就將有兩個考察團分別赴越南、柬埔寨,以及泰國、印尼;在越、柬鎖定的是紡織、民生用品、玩具、家具等產業,在泰、印鎖定的則是汽機車零配件、建材等商機。
■ 工業區搶手 006688措施今年度擬擴編200億
受惠台商回流等多重因素,台灣工業區土地近年租售非常熱絡,經濟部工業局工業開發管理基金甚至不夠支應逐漸增加的租售土地需求,截至去年底,006688措施第2期工業局所剩的額度僅新台幣121億元,目前已函請行政院擴編200億元,使得第2期措施的核定經費可望增加到700億元。
工業局表示,自2007年6月起適用006688措施的工業區土地出租情形逐漸熱絡,工業局原定去年度預計出租114公頃土地,實際核准出租面積達168.57公頃,已超越原定目標。
其中宜蘭利澤工業區自蔣渭水高速公路通車,強化交通條件,加上宜蘭縣政府針對十大新興產業補助2 年租金及相關稅賦減免的加碼優惠,利澤工業區已吸引眾多半導體、電子零元件、光電等產業進駐。
利澤工業區第1期及第2期於2007年10月已租售完畢,並於同年12月10日公告出租第3期土地(面積約55.38公頃),公告出租第一個月已受理申租約38公頃土地,相當搶手,至於其他工業區亦有廠商詢問欲承租大面積土地,預計工業區土地出租熱絡情形將持續至今年。
工業局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止,006688措施第2期工業局工業區工業開發管理基金向行政院中長期資金貸款,用於還給工業區開發單位的剩餘額度僅121億元,已不足以支應推動006688措施。
工業局已函報行政院在執行中的今年度再擴編200億元額度,並納入地方政府開設工業區(含高雄縣岡山本洲(不含環保科技園區)、五股標準廠房、台南縣柳營、花蓮縣光華工業區二期等4處工業區適用,即006688措施第2期由原核定500億元擴編至700億元,執行期間仍至今年底止,以擴大招商成效。
工業局強調,若行政院核定同意再擴編200億元額度,將吸引303家廠商投資生產,出租土地達213公頃,吸引投資金額1061億元,創造年產值1272億元,增加就業機會21212個,另可增加每年稅收約18億元,將促進工業區土地利用及增加產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