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30 23:33:43台北光點
讓學子認識自己的性向與專長的方式多元化
* 范伶憶
曾經,臺灣學子的青春,是在頂著西瓜皮髮型、背著沉重書包、讀著統編本教科書、依照能力分班度過的。經過十三年教育改革,現在,教育有了色彩;學生髮禁解除,藝文素養提升,月考變少了,一綱多本的教學內容,更取代過去死背活記的填鴨式教育,臺灣教育改革的成果,讓每個學生可以依照性向與專長,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檢視教改五大訴求: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外界對教改成果或有爭議,但臺灣必須堅持教育鬆綁、多元發展等核心價值,如果為了技術問題或執行困難而推翻基本價值,是走回頭路、十分不智的做法。
以近來引發爭議的中小學教科書「一綱多本」為例,杜部長表示,「一綱多本」去除一元化的思想,讓考試不再限於單一死板的答案,而是測試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其實不需要買很多版本教科書,只要把一本融會貫通,便能考出高分,「一綱多本」是多元教育的重點政策,部分縣市政府擅自決定教科書版本,其實是違法行為。
談到讓人眼睛一亮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杜部長強調,十二年國教歷經十任教育部長規劃推動,確定二○○九年全面實施,未來高中學區劃分,將依照學校類型多元、資源均衡、生活機能及通學車程適度來規劃,希望達成「校校有精英」、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至於可能引發越區就讀、導致明星高中附近房價上漲情形,教育部將以「高中職優質化」方案化解疑慮,預定三年內投入一百六十三億元,打造社區優質學校,並鼓勵各校發展自我特色,預計二○○九年全國優質公立高中職達到八成以上,吸引學生就近升學。
而縮小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避免M型社會形成,也是教育部的重點目標。民國九十四年至九十七年,教育部將投入三十億元,逐年更新中小學電腦;並成立「大專青年資訊志工營運中心」,派遣志工團前往偏遠地區中小學,進行資訊教學和數位服務,並在一百六十八個偏遠鄉鎮設置「數位機會中心」,提供民眾上網與學習電腦。
有鑑於台灣外籍配偶子女越來越多,教育部也開始對外籍、大陸配偶子女進行補助。為避免排擠效應,壓縮到對原住民、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等學生的補助或重複補助,教育部特別將經費改採單獨編列方式,每年五千萬元。
此外,針對近年國內大學暴增,造成就業供需失調、教育資源浪費等問題,部長表示,未來將嚴審設校、建立明確退場機制,同時透過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作為對私校經費補助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為協助大學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教育部將透過獎勵計畫,開設跨學科領域學程,讓學生擁有第二或多項專長,並鼓勵學生出國進修,培養全球化所需高級人才,也將調查畢業生就業情形,把調查結果列為大學校務評鑑項目之一,以刺激大學校院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
對於全球化的國際競爭,杜部長提出「全球在地化」理念。他說,全球化並非代表西化,而是多元文化匯流並互相影響。因此,臺灣學生必須更了解、保存自己的文化,再吸取外來文化的優點,充實更寬廣的世界知識和文化理解,進而向世界介紹臺灣文化,如此才能在國際間具有競爭力。
為增加臺灣文化的能見度,教育部也順應世界各地的「華文熱」,選派駐外華語教師,讓正體字在國外流傳,進一步把台灣文化帶往國際。教育部也積極推動「臺灣研究」計畫,目前已和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學府合作推動九項「臺灣研究講座」,讓臺灣特色在國際上發聲。
面對外界對教育改革的諸多雜音,部長有感而發:「教改,絕對不只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更是社會觀念的改革。」他期許社會大眾建立共識,堅持多元、創新、平等的教改方向,針對現有問題一一解決,而不是簡化成「教改失敗」一句話,讓臺灣教育走上回頭路。
曾經,臺灣學子的青春,是在頂著西瓜皮髮型、背著沉重書包、讀著統編本教科書、依照能力分班度過的。經過十三年教育改革,現在,教育有了色彩;學生髮禁解除,藝文素養提升,月考變少了,一綱多本的教學內容,更取代過去死背活記的填鴨式教育,臺灣教育改革的成果,讓每個學生可以依照性向與專長,選擇自己想走的路。
檢視教改五大訴求:教育鬆綁、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教育部長杜正勝表示,外界對教改成果或有爭議,但臺灣必須堅持教育鬆綁、多元發展等核心價值,如果為了技術問題或執行困難而推翻基本價值,是走回頭路、十分不智的做法。
以近來引發爭議的中小學教科書「一綱多本」為例,杜部長表示,「一綱多本」去除一元化的思想,讓考試不再限於單一死板的答案,而是測試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生其實不需要買很多版本教科書,只要把一本融會貫通,便能考出高分,「一綱多本」是多元教育的重點政策,部分縣市政府擅自決定教科書版本,其實是違法行為。
談到讓人眼睛一亮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杜部長強調,十二年國教歷經十任教育部長規劃推動,確定二○○九年全面實施,未來高中學區劃分,將依照學校類型多元、資源均衡、生活機能及通學車程適度來規劃,希望達成「校校有精英」、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至於可能引發越區就讀、導致明星高中附近房價上漲情形,教育部將以「高中職優質化」方案化解疑慮,預定三年內投入一百六十三億元,打造社區優質學校,並鼓勵各校發展自我特色,預計二○○九年全國優質公立高中職達到八成以上,吸引學生就近升學。
而縮小中小學城鄉數位落差、避免M型社會形成,也是教育部的重點目標。民國九十四年至九十七年,教育部將投入三十億元,逐年更新中小學電腦;並成立「大專青年資訊志工營運中心」,派遣志工團前往偏遠地區中小學,進行資訊教學和數位服務,並在一百六十八個偏遠鄉鎮設置「數位機會中心」,提供民眾上網與學習電腦。
有鑑於台灣外籍配偶子女越來越多,教育部也開始對外籍、大陸配偶子女進行補助。為避免排擠效應,壓縮到對原住民、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等學生的補助或重複補助,教育部特別將經費改採單獨編列方式,每年五千萬元。
此外,針對近年國內大學暴增,造成就業供需失調、教育資源浪費等問題,部長表示,未來將嚴審設校、建立明確退場機制,同時透過大學校院系所評鑑,作為對私校經費補助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為協助大學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教育部將透過獎勵計畫,開設跨學科領域學程,讓學生擁有第二或多項專長,並鼓勵學生出國進修,培養全球化所需高級人才,也將調查畢業生就業情形,把調查結果列為大學校務評鑑項目之一,以刺激大學校院重視學生的就業問題。
對於全球化的國際競爭,杜部長提出「全球在地化」理念。他說,全球化並非代表西化,而是多元文化匯流並互相影響。因此,臺灣學生必須更了解、保存自己的文化,再吸取外來文化的優點,充實更寬廣的世界知識和文化理解,進而向世界介紹臺灣文化,如此才能在國際間具有競爭力。
為增加臺灣文化的能見度,教育部也順應世界各地的「華文熱」,選派駐外華語教師,讓正體字在國外流傳,進一步把台灣文化帶往國際。教育部也積極推動「臺灣研究」計畫,目前已和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學府合作推動九項「臺灣研究講座」,讓臺灣特色在國際上發聲。
面對外界對教育改革的諸多雜音,部長有感而發:「教改,絕對不只是教育制度的改革,更是社會觀念的改革。」他期許社會大眾建立共識,堅持多元、創新、平等的教改方向,針對現有問題一一解決,而不是簡化成「教改失敗」一句話,讓臺灣教育走上回頭路。
上一篇:情境8修練 讓你想得跟老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