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06 21:14:23台北光點
安倍晉三的從政夢 親密戰友讚嘆
* 日京街景
伊藤哲夫說走「溫和保守路線」的安倍晉三,可能是日本戰後六十年歷史以來,最令人訝異的驚歎號;黃文雄說安倍晉三能親自執筆寫稿,創造了日本政壇的新紀錄,難怪受到年輕讀者熱烈的回響。
「打造一個『如果能這樣做該有多好的國家』,我為此立志當政治家,不只有信念,而且還有被批評的覺悟」,這是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在他親自執筆所寫的自傳《邁向美麗之國》書中所強調的從政夢想。
■ 親自執筆寫稿 創日政壇紀錄
身為安倍晉三近二十年親密戰友、智囊幕僚的伊藤哲夫說,「二十多年來一路觀察,安倍晉三不僅是日本第一位戰後出生的年輕政治家,執政手腕與從政理想,都將是日本至今首見的里程碑人物」。從去年九月當選自民黨總裁,十二月馬上在國會通過影響日本下一世代的「教育基本法」,對中國政策軟硬兼施,對台灣異常友善,走「溫和保守路線」的安倍晉三,可能是日本戰後六十年歷史以來,最令人訝異的驚歎號。
旅日歷史思想家黃文雄說,安倍晉三這本自傳,除了去年推出日本國內版之外,迄今沒有出版海外版,包括韓文版、英文版都被熱烈期待,但是安倍本人對於推出海外版的考量非常小心,美國英文版將配合安倍訪美推出,如今獨步全球、率先推出台灣華文版,是包括安倍本人以及出版商對台灣的友好表示,「中國也有很多出版商爭著要發行這本自傳的華文版,但是安倍對於中國版不知道會怎麼扭曲操作他的政治觀點,至今沒有點頭同意。」就書論書,黃文雄說這本自傳去年底在日本造成了轟動的銷售風潮,出版九個月狂賣五十萬本,尤其受到日本年輕人的歡迎,安倍自己在書中也說,「我寫,是希望年輕人讀,藉此告訴年輕一代,我多希望能打造一個自信、值得引以為傲的國家」。黃文雄觀察,傳統日本從政人(也包括所有台灣從政人)的自傳,都由好幾位作家、媒體人代筆,自己根本沒有寫書能力,安倍晉三卻是自己親自執筆寫稿,這也創造了日本政壇的新紀錄,難怪受到年輕讀者熱烈的回響。
在《邁向美麗之國》書中,安倍晉三所要強調的價值觀,就是「創造出日本身為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尤其是「以國家為榮這種國家意識」的重要性,包括他上任三個月內推動的「教育基本法」,伊藤哲夫說,最重要的意義也在於此,安倍非常重視日本下一代價值觀的建立,這是日本政客罕見的性格。相異於台灣民進黨政府搞教育改革這幾年的亂無章法、亂開支票,安倍晉三對於教育改革卻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有效的教育改革需要設定目標、實行、評估,將評估的結果反映到下一個目標,並且確實地重複以上的循環。為了義務教育的構造改革,首先國家得先設定目標,並且整頓法律等基礎,接著擴大市村鄉鎮與學校的權限與責任、實行改革、最後查核成果,如此才算有了完整的結構」。安倍認為,他對於教育的概念,就是「培養有志氣的國民,造就有品格的國家」,這是他自傳中非常強調的價值觀。重視下一代對於國家的未來感,也無怪乎這本書在日本年輕人間口碑一流。
■ 形象保守穩健 不向中國妥協
安倍晉三的形象保守穩健,特別是對比上一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來說,更是如此。安倍晉三出身於政治家族,外祖父是影響日本歷史久遠的前首相岸信介,這些背景深深影響著安倍晉三的人格養成。與之前的小泉純一郎比較,伊藤哲夫認為,「小泉是個個人主義者,堪稱政治獨行俠,而且破壞力道重,是個非常有勇氣的革命家。安倍比較能隱藏個人的意見,用比較不同的方式來迂迴改革,不像小泉橫衝直撞,但是兩個人都是非常具有理想性的政治家」,而另一位也為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現任外相麻生太郎,伊藤則評價他是個「大膽浪漫的政治家,而且非常善於演說、推銷自己的概念」,所以也深受年輕人歡迎,相對於在台灣的年輕人,普遍對政治冷感疏離,日本年輕人崇拜這些政治家的風潮,近年來卻是越來越熱。
走的是穩健路線,但是安倍晉三卻不會輕易的妥協於政治現實,以最近受到台灣人注目的中國行來說,許多的親中統派媒體皆評論安倍晉三一上任就訪問中國,「是對中國示好,要走不同於小泉的親中路線」,伊藤哲夫認為,這是不了解內情的人所說的話。「中國政府在小泉任內曾經嗆聲,說以後絕對不邀請參拜過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訪中,但是看到安倍上任之後的言論犀利,毫無向中國妥協的空間,深怕安倍一旦參拜靖國神社,就錯過邀訪安倍的黃金時機,所以這次的安倍訪中國之行,是由中國政府主動出面邀請的,而非安倍一上任就『急著熱臉貼冷屁股』」,這與外界所認為的完全不同,安倍晉三也沒有對外強調這點。但是伊藤哲夫說,「後來安倍晉三對於所謂慰安婦問題,堅持不再道歉,就可以看出安倍的意志與思想,究竟是不是所謂的親中派?」
■ 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立場強硬
對於靖國神社參拜的問題,安倍晉三在自傳中有非常清晰的闡述。他認為「所謂的靖國問題被說得好像是中國的外交問題,其實這原本是日本國內有關政教分離的問題而已。」安倍也質疑,「所謂『甲級戰犯』合祀於靖國神社是在一九七八年的福田赳夫內閣任內,之後的大平正芳、鈴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等三位首相都參拜了靖國神社,也不見中國有任何抱怨、抗議,直到七年後的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四日,中國外交部才第一次公開反對日本首相參拜,所謂『甲級戰犯合祀』云云等問題才開始出現」。安倍表示,「所謂『甲級戰犯』,並非外界認為是『罪行最深』的戰犯,而是二戰當時日本最高行政負責人的意思,依照職位高低分為甲乙丙丁等級,這是一直以來中國對外界的誤導」。安倍也提出嚴厲的立場指正,「有人說參拜靖國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路』,但是戰後日本的歷任領導人,可有下過侵略鄰國的指令?或者試圖擁有可以攻擊他國的長距離導彈?可曾核武裝?可曾壓迫人權?可曾限制人民自由?可曾破壞民主主義?再怎麼看,日本都是和軍國主義無緣的民主國家」。安倍的強硬立場,在書中一覽無遺。伊藤哲夫分析,「戰後六十年,日本的輿論、媒體、文化界,幾乎都被左派無政府主義所把持,安倍晉三的主張或許看起來偏右派,但是事實上只是將六十年來過度左派的偏向,『朝中間修正一點』而已」。
這種對於日本國家存在感的堅持,伊藤哲夫認為安倍是受到外祖父岸信介的深遠影響,尤其安倍幼年時期,在外祖父官邸親眼目睹一九六○年代安保事件的抗爭衝突場面,安倍騎在外祖父背上看著官邸外包圍圈的左派抗議人士,一方面聽著祖父解釋政治上的抉擇,甚至目睹抗議人士準備衝進首相官邸,岸信介堅持不撤退,準備死守官邸,即使日本警察廳長官當時冷言冷語的要岸信介「不撤退不保證生命安全」,岸信介依舊不為所動。伊藤哲夫說,「岸信介堅強的人格和決斷力,深遠影響安倍晉三,岸信介是戰後日本極少數受後世推崇的首相,安倍也堅持著這樣的路線」。
■ 對台灣的關切 重要篇章表露
對於台灣的友善,安倍特別在書中的「進步主義者的雙重標準」篇章中提出來討論。「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第一次在台灣的總統直選中獲勝,在投票日前後長達兩周的期間,中國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並向台灣海峽發射了四枚導彈,日美兩國要求中國克制,美國還派遣航空母艦,然而中國以『內政問題』為藉口,繼續演習。選舉雖然如期舉行,但是台灣的氣氛不安,中、台的局勢萬分緊張。」安倍描述,當時日本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一位議員質詢,「日本向中國表示關切是好事」。但是卻一面批評美國派遣航空母艦「不是紓解緊張的最好辦法,日本應該嚴重關切美國派遣航空母艦到台灣及日本近海的行為」。安倍認為,「聽起來好像美國派遣航空母艦,比中國發射飛彈還嚴重,而且隻字不提是否要協防實行民主選舉的台灣。萬一日本向美國嚴重抗議,而美國因此不派航母,那麼中國妨害台灣的選舉也無所謂嗎?」黃文雄說,安倍晉三這段牽涉到台灣的重要篇章,代表他個人對台灣的關切,也必須被鄭重介紹給台灣讀者。
安倍晉三看似溫文儒雅、能夠「和解共生」,但是據伊藤哲夫與他相處二十年的經驗,「安倍私底下的言論相當有意思,也非常激烈,只是他懂得公開場合與私下的不同,當日本首相畢竟與當國會議員不同,必須謹守日本的國家政策,在遊戲規則內做改變」。雖然如此,安倍晉三推動日本下一代認識國家的意念,甚至比小泉純一郎的「浪漫派」有很大的差別。安倍的所有政治概念都有哲學觀,對於國家意識的養成有自己的一套,他認為「對於自己生長土地的疼惜之心從何而來呢?只要稍微想一想,便能明白是來自於對土地歷史、傳統、文化為榮的眷戀,以自我認同歸屬的國家歷史、傳統、文化為榮的自然之情,不容他人說三道四。這也說明了我們無法脫離國家成為無國籍,護照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方便旅行而已,本質上就是要確認『我是誰』?」安倍說明國家與國籍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外國人是以我們乃歸屬於日本的日本人做為前提,來和我們交往的,如果被第一次見面的外國人問你從哪裡來,你卻回答『我是地球公民、我是自由之人』,對方一定滿頭霧水」。黃文雄認為,對照台灣目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在說明國家存在重要性的邏輯時,還沒有人有像安倍晉三這麼清楚的概念。
■ 清晰瞄準未來 年輕族群支持
重視年輕下一代的想法,安倍晉三所選擇的,並不是跟年輕人飆舞、唱流行歌,扮醜裝帥討好年輕族群,而是以簡單清晰的邏輯,在相信年輕人的前提下,提出讓人欣慰的願景。安倍並不看輕年輕人「只懂得享樂逃避」。他說,「做為政治家,我常常有機會在全國各地演講,也和年輕人座談。的確,他們對政治採取冷漠而虛無的態度。不過,我想那是年輕人特有的表現方式,也是他們的特性。可是,如果和他們有較深入的溝通,就可以發現他們也希望幫助別人,希望成為有用之人,希望被需要,也希望發現、肯定自己。雖然他們的聲音不特別大,但是他們的確希望社會能更好,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政治的關心。給他們勇氣,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正視政治家的責任,我寫這本書,是希望年輕人讀,藉此告訴年輕一代,我多希望打造一個有自信、能夠引以為傲的國家,『政治是為了未來而存在』,是我做政治家的立足點」。清晰的瞄準未來,不對現狀唉聲歎氣,也難怪安倍晉三的朝氣與活力,在日本獲得年輕族群的高度支持。
伊藤哲夫說走「溫和保守路線」的安倍晉三,可能是日本戰後六十年歷史以來,最令人訝異的驚歎號;黃文雄說安倍晉三能親自執筆寫稿,創造了日本政壇的新紀錄,難怪受到年輕讀者熱烈的回響。
「打造一個『如果能這樣做該有多好的國家』,我為此立志當政治家,不只有信念,而且還有被批評的覺悟」,這是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在他親自執筆所寫的自傳《邁向美麗之國》書中所強調的從政夢想。
■ 親自執筆寫稿 創日政壇紀錄
身為安倍晉三近二十年親密戰友、智囊幕僚的伊藤哲夫說,「二十多年來一路觀察,安倍晉三不僅是日本第一位戰後出生的年輕政治家,執政手腕與從政理想,都將是日本至今首見的里程碑人物」。從去年九月當選自民黨總裁,十二月馬上在國會通過影響日本下一世代的「教育基本法」,對中國政策軟硬兼施,對台灣異常友善,走「溫和保守路線」的安倍晉三,可能是日本戰後六十年歷史以來,最令人訝異的驚歎號。
旅日歷史思想家黃文雄說,安倍晉三這本自傳,除了去年推出日本國內版之外,迄今沒有出版海外版,包括韓文版、英文版都被熱烈期待,但是安倍本人對於推出海外版的考量非常小心,美國英文版將配合安倍訪美推出,如今獨步全球、率先推出台灣華文版,是包括安倍本人以及出版商對台灣的友好表示,「中國也有很多出版商爭著要發行這本自傳的華文版,但是安倍對於中國版不知道會怎麼扭曲操作他的政治觀點,至今沒有點頭同意。」就書論書,黃文雄說這本自傳去年底在日本造成了轟動的銷售風潮,出版九個月狂賣五十萬本,尤其受到日本年輕人的歡迎,安倍自己在書中也說,「我寫,是希望年輕人讀,藉此告訴年輕一代,我多希望能打造一個自信、值得引以為傲的國家」。黃文雄觀察,傳統日本從政人(也包括所有台灣從政人)的自傳,都由好幾位作家、媒體人代筆,自己根本沒有寫書能力,安倍晉三卻是自己親自執筆寫稿,這也創造了日本政壇的新紀錄,難怪受到年輕讀者熱烈的回響。
在《邁向美麗之國》書中,安倍晉三所要強調的價值觀,就是「創造出日本身為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尤其是「以國家為榮這種國家意識」的重要性,包括他上任三個月內推動的「教育基本法」,伊藤哲夫說,最重要的意義也在於此,安倍非常重視日本下一代價值觀的建立,這是日本政客罕見的性格。相異於台灣民進黨政府搞教育改革這幾年的亂無章法、亂開支票,安倍晉三對於教育改革卻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論。「有效的教育改革需要設定目標、實行、評估,將評估的結果反映到下一個目標,並且確實地重複以上的循環。為了義務教育的構造改革,首先國家得先設定目標,並且整頓法律等基礎,接著擴大市村鄉鎮與學校的權限與責任、實行改革、最後查核成果,如此才算有了完整的結構」。安倍認為,他對於教育的概念,就是「培養有志氣的國民,造就有品格的國家」,這是他自傳中非常強調的價值觀。重視下一代對於國家的未來感,也無怪乎這本書在日本年輕人間口碑一流。
■ 形象保守穩健 不向中國妥協
安倍晉三的形象保守穩健,特別是對比上一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來說,更是如此。安倍晉三出身於政治家族,外祖父是影響日本歷史久遠的前首相岸信介,這些背景深深影響著安倍晉三的人格養成。與之前的小泉純一郎比較,伊藤哲夫認為,「小泉是個個人主義者,堪稱政治獨行俠,而且破壞力道重,是個非常有勇氣的革命家。安倍比較能隱藏個人的意見,用比較不同的方式來迂迴改革,不像小泉橫衝直撞,但是兩個人都是非常具有理想性的政治家」,而另一位也為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現任外相麻生太郎,伊藤則評價他是個「大膽浪漫的政治家,而且非常善於演說、推銷自己的概念」,所以也深受年輕人歡迎,相對於在台灣的年輕人,普遍對政治冷感疏離,日本年輕人崇拜這些政治家的風潮,近年來卻是越來越熱。
走的是穩健路線,但是安倍晉三卻不會輕易的妥協於政治現實,以最近受到台灣人注目的中國行來說,許多的親中統派媒體皆評論安倍晉三一上任就訪問中國,「是對中國示好,要走不同於小泉的親中路線」,伊藤哲夫認為,這是不了解內情的人所說的話。「中國政府在小泉任內曾經嗆聲,說以後絕對不邀請參拜過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訪中,但是看到安倍上任之後的言論犀利,毫無向中國妥協的空間,深怕安倍一旦參拜靖國神社,就錯過邀訪安倍的黃金時機,所以這次的安倍訪中國之行,是由中國政府主動出面邀請的,而非安倍一上任就『急著熱臉貼冷屁股』」,這與外界所認為的完全不同,安倍晉三也沒有對外強調這點。但是伊藤哲夫說,「後來安倍晉三對於所謂慰安婦問題,堅持不再道歉,就可以看出安倍的意志與思想,究竟是不是所謂的親中派?」
■ 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立場強硬
對於靖國神社參拜的問題,安倍晉三在自傳中有非常清晰的闡述。他認為「所謂的靖國問題被說得好像是中國的外交問題,其實這原本是日本國內有關政教分離的問題而已。」安倍也質疑,「所謂『甲級戰犯』合祀於靖國神社是在一九七八年的福田赳夫內閣任內,之後的大平正芳、鈴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等三位首相都參拜了靖國神社,也不見中國有任何抱怨、抗議,直到七年後的一九八五年八月十四日,中國外交部才第一次公開反對日本首相參拜,所謂『甲級戰犯合祀』云云等問題才開始出現」。安倍表示,「所謂『甲級戰犯』,並非外界認為是『罪行最深』的戰犯,而是二戰當時日本最高行政負責人的意思,依照職位高低分為甲乙丙丁等級,這是一直以來中國對外界的誤導」。安倍也提出嚴厲的立場指正,「有人說參拜靖國是『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路』,但是戰後日本的歷任領導人,可有下過侵略鄰國的指令?或者試圖擁有可以攻擊他國的長距離導彈?可曾核武裝?可曾壓迫人權?可曾限制人民自由?可曾破壞民主主義?再怎麼看,日本都是和軍國主義無緣的民主國家」。安倍的強硬立場,在書中一覽無遺。伊藤哲夫分析,「戰後六十年,日本的輿論、媒體、文化界,幾乎都被左派無政府主義所把持,安倍晉三的主張或許看起來偏右派,但是事實上只是將六十年來過度左派的偏向,『朝中間修正一點』而已」。
這種對於日本國家存在感的堅持,伊藤哲夫認為安倍是受到外祖父岸信介的深遠影響,尤其安倍幼年時期,在外祖父官邸親眼目睹一九六○年代安保事件的抗爭衝突場面,安倍騎在外祖父背上看著官邸外包圍圈的左派抗議人士,一方面聽著祖父解釋政治上的抉擇,甚至目睹抗議人士準備衝進首相官邸,岸信介堅持不撤退,準備死守官邸,即使日本警察廳長官當時冷言冷語的要岸信介「不撤退不保證生命安全」,岸信介依舊不為所動。伊藤哲夫說,「岸信介堅強的人格和決斷力,深遠影響安倍晉三,岸信介是戰後日本極少數受後世推崇的首相,安倍也堅持著這樣的路線」。
■ 對台灣的關切 重要篇章表露
對於台灣的友善,安倍特別在書中的「進步主義者的雙重標準」篇章中提出來討論。「一九九六年,李登輝第一次在台灣的總統直選中獲勝,在投票日前後長達兩周的期間,中國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並向台灣海峽發射了四枚導彈,日美兩國要求中國克制,美國還派遣航空母艦,然而中國以『內政問題』為藉口,繼續演習。選舉雖然如期舉行,但是台灣的氣氛不安,中、台的局勢萬分緊張。」安倍描述,當時日本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一位議員質詢,「日本向中國表示關切是好事」。但是卻一面批評美國派遣航空母艦「不是紓解緊張的最好辦法,日本應該嚴重關切美國派遣航空母艦到台灣及日本近海的行為」。安倍認為,「聽起來好像美國派遣航空母艦,比中國發射飛彈還嚴重,而且隻字不提是否要協防實行民主選舉的台灣。萬一日本向美國嚴重抗議,而美國因此不派航母,那麼中國妨害台灣的選舉也無所謂嗎?」黃文雄說,安倍晉三這段牽涉到台灣的重要篇章,代表他個人對台灣的關切,也必須被鄭重介紹給台灣讀者。
安倍晉三看似溫文儒雅、能夠「和解共生」,但是據伊藤哲夫與他相處二十年的經驗,「安倍私底下的言論相當有意思,也非常激烈,只是他懂得公開場合與私下的不同,當日本首相畢竟與當國會議員不同,必須謹守日本的國家政策,在遊戲規則內做改變」。雖然如此,安倍晉三推動日本下一代認識國家的意念,甚至比小泉純一郎的「浪漫派」有很大的差別。安倍的所有政治概念都有哲學觀,對於國家意識的養成有自己的一套,他認為「對於自己生長土地的疼惜之心從何而來呢?只要稍微想一想,便能明白是來自於對土地歷史、傳統、文化為榮的眷戀,以自我認同歸屬的國家歷史、傳統、文化為榮的自然之情,不容他人說三道四。這也說明了我們無法脫離國家成為無國籍,護照的存在不只是為了方便旅行而已,本質上就是要確認『我是誰』?」安倍說明國家與國籍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外國人是以我們乃歸屬於日本的日本人做為前提,來和我們交往的,如果被第一次見面的外國人問你從哪裡來,你卻回答『我是地球公民、我是自由之人』,對方一定滿頭霧水」。黃文雄認為,對照台灣目前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在說明國家存在重要性的邏輯時,還沒有人有像安倍晉三這麼清楚的概念。
■ 清晰瞄準未來 年輕族群支持
重視年輕下一代的想法,安倍晉三所選擇的,並不是跟年輕人飆舞、唱流行歌,扮醜裝帥討好年輕族群,而是以簡單清晰的邏輯,在相信年輕人的前提下,提出讓人欣慰的願景。安倍並不看輕年輕人「只懂得享樂逃避」。他說,「做為政治家,我常常有機會在全國各地演講,也和年輕人座談。的確,他們對政治採取冷漠而虛無的態度。不過,我想那是年輕人特有的表現方式,也是他們的特性。可是,如果和他們有較深入的溝通,就可以發現他們也希望幫助別人,希望成為有用之人,希望被需要,也希望發現、肯定自己。雖然他們的聲音不特別大,但是他們的確希望社會能更好,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政治的關心。給他們勇氣,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正視政治家的責任,我寫這本書,是希望年輕人讀,藉此告訴年輕一代,我多希望打造一個有自信、能夠引以為傲的國家,『政治是為了未來而存在』,是我做政治家的立足點」。清晰的瞄準未來,不對現狀唉聲歎氣,也難怪安倍晉三的朝氣與活力,在日本獲得年輕族群的高度支持。
下一篇:黃菊之死 敲開習近平升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