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7 16:18:12台北光點
加州三傑》三代創業典範一:YouTube
* 遠見雜誌12月號/徐仁全、楊方儒
■ 加州三傑1/全球獨家專訪YouTube陳士駿 最簡單的動機吸引全世界
10月4日,深夜。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街上,只有零星人車,深秋,一陣寂寥。四個年輕人,年紀都在30上下。他們兩兩緩步,走進101高速公路旁、營業至夜半時分的Denny’s速食店,準備確認一樁震驚全球網路產業的交易。
對話結束後,這世界上,又誕生了一對上億美元身價的網路金童。四個人中,賴瑞‧佩吉(Larry Page)與賽吉‧布林(Sergey Brin)是Google創辦人,八年前就已一躍登天,打造出新經濟的奇蹟。
另外兩個正要成名的,一位是28歲的台灣小留學生陳士駿(Steve Chen),一位是他的創業伙伴、29歲的查德‧賀利(Chad Hurley)。他們經營的「YouTube」影音部落格網站,在短短不到一年之內,就成為世界上前五大流量網站:每天有6萬5000支影片上傳、目前總計有多達1150萬支影片,強占全球近五成網路影音市場。
Google開出的購併金額是16.5億美元,相當於550億新台幣。
這個沒有任何實體資產、僅有68名員工、甚至還沒實質獲利的網站,成交價正巧跟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的造價雷同。
這是網路產業史上的最大併購案。不久前,新聞集團(News Corp.)董事長梅鐸(Murdoch)才在華爾街驚呼中,以5.8億美元買下社群網站「MySpace」;現在,大手筆的Google,更願意以高出近三倍的價。
■ 衝勁好比8年前的Google
「我們真的很幸運!」從未接受過任何媒體面對面專訪,陳士駿婉拒美國《BusinessWeek》、《財星》,和《經濟學人》等國際媒體的邀約,在購併案宣布後的第八天,熱情與來自台灣的《遠見》矽谷採訪團隊見面,深談自己與YouTube的未來。
回想2005年5月時,YouTube網站草創上線,使用介面不成熟,整體流量並不高。六個月後,身兼YouTube技術長的陳士駿,終於推出正式版本,不需要另開視窗,就可以輕鬆觀看影片,頓時讓全世界的網友驚豔,每日平均瀏覽人次突破70萬人,停留時間更達半小時以上。
約半年前,在太平洋另一側的香港,一個年輕網友,用手機錄下一位大叔在巴士裡,大罵要他低聲使用手機的年輕人,「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壓力……,我有壓力,你也有壓力,為何要挑釁我!」
這段畫質不清晰、卻極具趣味效果的短片,放在YouTube上,短短一週就吸引了上百萬人次點閱。這名51歲、沒有工作、貌不驚人的「巴士阿叔」,如今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成為話題人物,連《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都競相採訪,證明YouTube的全球超人氣。
YouTube成功娛樂了全世界的網民,這成就,剛贏得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2006全球最佳發明。
Google裡頭扮演有如父親角色、頂上褐髮混著大把青絲的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評論YouTube的衝勁說,「陳士駿與查德,讓我想到當年的佩吉與布林!」
■ 台灣之光站上Web2.0浪頭
事實上,在Web2.0風潮下,YouTube挾流量,很早就吸引創投的目光。
史丹福大學旁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是矽谷著名的創投大本營。超級金主紅杉創投(Sequoia Capitol),在去年12月與今年4月,兩度增資You Tube,成為最大法人股東;巧合的是,紅杉也在八年前Google創立之初,同樣大手筆投資1250萬美元支持。
得到紅杉挹注的資源之後,YouTube順利以高姿態嫁給Google,未來仍將保留原有品牌與經營權。
《BusinessWeek》分析,YouTube的瀏覽人次是Google Video的四倍,影片存量則為九倍,但YouTube苦於頻寬費用龐大、硬體能力不足,這是合則兩利的決定。
經過鍥而不捨的聯繫,《遠見》終於在史丹佛大學街上的「University Cafe」咖啡館訪問到陳士駿。
這位剛滿28歲的億萬富翁其實非常平易近人,走在路上,看起來像個藝術家。簡單的西裝與牛仔褲的穿著搭配,帶著耳環,加上抹著髮膠的爆炸頭,陳士駿看起來,仍不脫學生氣。
他首度透露心裡的想法說,「這樁購併案,簡直是carzy(瘋狂),不可思議!」
父母在洛杉磯做中美貿易,陳士駿小學二年級即赴美當小留學生。
20年來,他只回台四次,但已是台灣之光,為台灣人在矽谷網路界掀起另一種「王建民風潮」。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年輕人?以下為訪談摘要: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大家都很好奇YouTube被Google併購的過程,你們花了多久時間敲定這筆全球震驚的交易?
》陳士駿答(以下簡稱答):大約兩週前雙方第一次接觸,接觸後的第五天我們就決定了。剛開始是Google來找我們,價格也很快就敲定,沒考慮太多,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deal(交易)。
首次見面我們約在Denny’s(美著名連鎖漢堡店),就靠近84號高速公路跟101高速公路的交叉口附近。
我跟Chad(查德)先見了Google的執行長施密特,以及首席律師兼企業發展部的副總裁卓蒙德(David C. Drummond),達成初步共識。隔了一、兩天後再跟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及Sergey Brin見面。
我們不想太張揚,也不想被員工知道,因此沒有選在Google或YouTube的辦公室內談此事。
我覺得很有趣,數十億美元身價的Google創辦人就坐在樸素簡單的Denny’’s連鎖店內,而我當時因為too scare to eat(緊張到吃不下東西),只點了一杯咖啡,其他腦筋一片空白,只記得最終是他們買的單。
■ 選Google,因為看重消費者
【問:】為何選擇Google?過去有其他的對象來提過親嗎?
》答:嚴格說起來沒有太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喜歡Google吧!我過去就很欣賞Google的經營哲學,它永遠把消費者放在第一(No.1 focus is users),這點跟我們成立YouTube時很像,就是讓消費者能使用最便利的影音分享功能。
其實在與Google接觸的前幾天,我們先見了雅虎的人。我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也很敬佩,他們也表達出有收購意願,但我們選擇了Google。
【問:】你在此交易中獲利多少?
》答:這不方便公布。其實,YouTube現在已沒有我的錢,都是紅杉創投的錢。因為紅杉創投在2005年12月投資350萬美元給YouTube,之後全都是紅杉的資金,沒有我個人的。
我只能說總共收購金額是16.5億美元,我拿到多少不能說。 不過,我要換輛車子是確定的,我希望現在開的Jeep能換成Honda。我不太在意開什麼車,但太高調的車不好,安全便利就可以了。
【問:】人家說你一夜成了億萬富翁,你在成交的當晚做了什麼?心情如何?
》答:當天凌晨1點半宣布,但在前一天晚上直到12點多我們都還在簽約,沒有太多自己時間。而且那天是YouTube剛搬到新辦公室的第一天,大家都忙到凌晨才回家睡覺,沒太多感覺。
【問:】如何看待外界有人批評「Google花了16.5億美元買YouTube是瘋了」的言論?
》答:那些批評者背後動機也不單純,他們發言可能有私人目的,我不便評論。
【問:】外界也認為Google併了YouTube後,將面臨龐大的侵權官司,你如何看待?
》答:我想我們是在DMCA(數位千禧著作權法)的保護規範之下,不會有侵權的問題。
■ 初創業,只敢押下5萬籌碼
【問:】談談成立YouTube的過程?
》答:去年5月開始架設YouTube時只是想建立一個與親友們分享video的平台,做一些管理圖檔的網頁。12月始正式對外發表,開始提供影片搜尋功能,接著紅杉創投也進來投資,這些現在想起來我仍覺得很carzy(瘋狂)。
你想想YouTube才成立沒多久,現在卻是每個人都知道的網站,也是成長最快速的網站,很瘋狂吧。
【問:】當時你拿出多少錢創業?有沒有艱辛的時候?
》答:當初YouTube草創時,我在5月到11月自己拿出5萬美元做周轉,想說如果這些錢燒完了我就回去工作。
記得到了10月時進入驚險時刻。當初我們都在家裡工作,自己也沒有領薪水,人事費用很少,但設備及網路頻寬租用費用很貴。那時我用信用卡付帳,本來信用卡額度只有1萬美元,後來頻寬費用激增,我的額度也被迫調高到1萬8000元,且要每兩週就付款一次。更恐怖的是,我當時買了一棟新房子,也要付貸款,錢真的很緊。
■ 找利基,人們想分享生活片段
【問:】YouTube為何成功、叫座?
》答:我想right time and right idea(對的時間加上對的點子)占了一半的成功因素。那時數位相機、應用軟體的使用已非常普及,促成YouTube如此風行。
時機很重要,也許還有一點運氣吧,我想。
但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像簡化使用介面,讓消費者不需下載任何播放軟體就能直接看影片,也把使用介面設計的非常人性化、簡單化,這是我覺得最大的利基。
【問:】你與另一位創辦人Chad如何分工?
》答:Chad是CEO(執行長),我是CTO(技術長)。我負責產品開發及研發部份,他管理法務、人事、財務、行銷等行政事務。
【問:】YouTube至今仍未獲利,你們有想過未來獲利模式嗎?
》答:我想仍以銷售廣告為主要的獲利來源,特別是在Google帶領下會有更好的獲利模式。因為Google在網路應用上已有兩大創新:一是最好的搜尋引擎,二是最佳廣告獲利模式。我們合併的下一步就是找出獲利模式及增加新應用。
目前我們也與華納、新力BMG等影音製作大廠合作,雙方會有業務往來,增加收入。
■ 經營法則,不浮誇粉飾門面
【問:】你覺得這一波網路應用公司興起,與2000年網路泡沫那時的公司有何不同?
》答:應該是現在網路公司學乖了。像我們,即使是流量前五大的網站,手上有著16億美元,但仍不亂花大錢買豪華的辦公設備及辦公室,68名員工還是擠在小小的空間裡。未來頂多買些電腦設備,不會亂花錢。
YouTube沒有雄偉的經營哲學,只想與人分享影片,就這麼簡單。 就像eBay是提供人們網路買與賣,Paypal就是pay for the people(提供付款機制),Google是search的功能,都是很明確簡單的。
【問:】談談你之前在Paypal的工作經驗?
》答:我1999年從伊利諾州過來舊金山,由於有些學長在Paypal裡面,就介紹我也來。
記得當初我到Paypal時還沒有網頁,而且我也不太懂網路,但覺得Paypal概念很新,工作也有挑戰,幾個年輕人也很有衝勁,就決定加入了。
【問:】為何在Paypal最成功之際選擇離開?
答:我離開時已是Paypal創辦五年後了,且已經IPO,倒沒有一定要離開的意思。我2005年5月離開,但其實2月就開始籌劃YouTube,本想可以同時進行,後來不行,才選擇離開。
我記得最後在Paypal的工作是處理中國上線的業務,當時與易趣網有合作,主要是解決中國人民幣兌換及信用卡不普及等金流問題,我負責完後才離開。
■ 年輕人,不冒險一定後悔
【問:】求學過程中,那些學科對你影響較深?
》答:數學是我較喜歡的,且對我日後幫助很大。其他電腦也喜歡一些,網路在當時1993、1994年時還不太普及,只認識一點點。除了電腦、數學外,我也很喜歡英文文學及歷史,很奇怪吧!我倒不太喜歡物理、生物。
【問:】台灣小留學生在美國發展有沒有任何有利或不利之處?
》答:如果我都能存活下來,也可以成功,我想其他人就更沒有太大的不利之處。 其實我很多的學習是來自課本外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同學間的人際互動,這對日後我在管理公司、帶領員工有很大幫助。
【問:】能否給台灣年輕人一些建言?
》答:要有勇氣去冒險挑戰。我自己拿出5萬美元來創業,且當時要付房貸,很辛苦。但我也很幸運,如果沒有冒這個風險,我會很後悔。年輕人要有勇氣,不要害怕失敗。
■ 加州三傑1/全球獨家專訪YouTube陳士駿 最簡單的動機吸引全世界
10月4日,深夜。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街上,只有零星人車,深秋,一陣寂寥。四個年輕人,年紀都在30上下。他們兩兩緩步,走進101高速公路旁、營業至夜半時分的Denny’s速食店,準備確認一樁震驚全球網路產業的交易。
對話結束後,這世界上,又誕生了一對上億美元身價的網路金童。四個人中,賴瑞‧佩吉(Larry Page)與賽吉‧布林(Sergey Brin)是Google創辦人,八年前就已一躍登天,打造出新經濟的奇蹟。
另外兩個正要成名的,一位是28歲的台灣小留學生陳士駿(Steve Chen),一位是他的創業伙伴、29歲的查德‧賀利(Chad Hurley)。他們經營的「YouTube」影音部落格網站,在短短不到一年之內,就成為世界上前五大流量網站:每天有6萬5000支影片上傳、目前總計有多達1150萬支影片,強占全球近五成網路影音市場。
Google開出的購併金額是16.5億美元,相當於550億新台幣。
這個沒有任何實體資產、僅有68名員工、甚至還沒實質獲利的網站,成交價正巧跟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的造價雷同。
這是網路產業史上的最大併購案。不久前,新聞集團(News Corp.)董事長梅鐸(Murdoch)才在華爾街驚呼中,以5.8億美元買下社群網站「MySpace」;現在,大手筆的Google,更願意以高出近三倍的價。
■ 衝勁好比8年前的Google
「我們真的很幸運!」從未接受過任何媒體面對面專訪,陳士駿婉拒美國《BusinessWeek》、《財星》,和《經濟學人》等國際媒體的邀約,在購併案宣布後的第八天,熱情與來自台灣的《遠見》矽谷採訪團隊見面,深談自己與YouTube的未來。
回想2005年5月時,YouTube網站草創上線,使用介面不成熟,整體流量並不高。六個月後,身兼YouTube技術長的陳士駿,終於推出正式版本,不需要另開視窗,就可以輕鬆觀看影片,頓時讓全世界的網友驚豔,每日平均瀏覽人次突破70萬人,停留時間更達半小時以上。
約半年前,在太平洋另一側的香港,一個年輕網友,用手機錄下一位大叔在巴士裡,大罵要他低聲使用手機的年輕人,「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壓力……,我有壓力,你也有壓力,為何要挑釁我!」
這段畫質不清晰、卻極具趣味效果的短片,放在YouTube上,短短一週就吸引了上百萬人次點閱。這名51歲、沒有工作、貌不驚人的「巴士阿叔」,如今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成為話題人物,連《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都競相採訪,證明YouTube的全球超人氣。
YouTube成功娛樂了全世界的網民,這成就,剛贏得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2006全球最佳發明。
Google裡頭扮演有如父親角色、頂上褐髮混著大把青絲的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評論YouTube的衝勁說,「陳士駿與查德,讓我想到當年的佩吉與布林!」
■ 台灣之光站上Web2.0浪頭
事實上,在Web2.0風潮下,YouTube挾流量,很早就吸引創投的目光。
史丹福大學旁的沙丘路(Sand Hill Road),是矽谷著名的創投大本營。超級金主紅杉創投(Sequoia Capitol),在去年12月與今年4月,兩度增資You Tube,成為最大法人股東;巧合的是,紅杉也在八年前Google創立之初,同樣大手筆投資1250萬美元支持。
得到紅杉挹注的資源之後,YouTube順利以高姿態嫁給Google,未來仍將保留原有品牌與經營權。
《BusinessWeek》分析,YouTube的瀏覽人次是Google Video的四倍,影片存量則為九倍,但YouTube苦於頻寬費用龐大、硬體能力不足,這是合則兩利的決定。
經過鍥而不捨的聯繫,《遠見》終於在史丹佛大學街上的「University Cafe」咖啡館訪問到陳士駿。
這位剛滿28歲的億萬富翁其實非常平易近人,走在路上,看起來像個藝術家。簡單的西裝與牛仔褲的穿著搭配,帶著耳環,加上抹著髮膠的爆炸頭,陳士駿看起來,仍不脫學生氣。
他首度透露心裡的想法說,「這樁購併案,簡直是carzy(瘋狂),不可思議!」
父母在洛杉磯做中美貿易,陳士駿小學二年級即赴美當小留學生。
20年來,他只回台四次,但已是台灣之光,為台灣人在矽谷網路界掀起另一種「王建民風潮」。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年輕人?以下為訪談摘要: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大家都很好奇YouTube被Google併購的過程,你們花了多久時間敲定這筆全球震驚的交易?
》陳士駿答(以下簡稱答):大約兩週前雙方第一次接觸,接觸後的第五天我們就決定了。剛開始是Google來找我們,價格也很快就敲定,沒考慮太多,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deal(交易)。
首次見面我們約在Denny’s(美著名連鎖漢堡店),就靠近84號高速公路跟101高速公路的交叉口附近。
我跟Chad(查德)先見了Google的執行長施密特,以及首席律師兼企業發展部的副總裁卓蒙德(David C. Drummond),達成初步共識。隔了一、兩天後再跟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及Sergey Brin見面。
我們不想太張揚,也不想被員工知道,因此沒有選在Google或YouTube的辦公室內談此事。
我覺得很有趣,數十億美元身價的Google創辦人就坐在樸素簡單的Denny’’s連鎖店內,而我當時因為too scare to eat(緊張到吃不下東西),只點了一杯咖啡,其他腦筋一片空白,只記得最終是他們買的單。
■ 選Google,因為看重消費者
【問:】為何選擇Google?過去有其他的對象來提過親嗎?
》答:嚴格說起來沒有太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喜歡Google吧!我過去就很欣賞Google的經營哲學,它永遠把消費者放在第一(No.1 focus is users),這點跟我們成立YouTube時很像,就是讓消費者能使用最便利的影音分享功能。
其實在與Google接觸的前幾天,我們先見了雅虎的人。我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也很敬佩,他們也表達出有收購意願,但我們選擇了Google。
【問:】你在此交易中獲利多少?
》答:這不方便公布。其實,YouTube現在已沒有我的錢,都是紅杉創投的錢。因為紅杉創投在2005年12月投資350萬美元給YouTube,之後全都是紅杉的資金,沒有我個人的。
我只能說總共收購金額是16.5億美元,我拿到多少不能說。 不過,我要換輛車子是確定的,我希望現在開的Jeep能換成Honda。我不太在意開什麼車,但太高調的車不好,安全便利就可以了。
【問:】人家說你一夜成了億萬富翁,你在成交的當晚做了什麼?心情如何?
》答:當天凌晨1點半宣布,但在前一天晚上直到12點多我們都還在簽約,沒有太多自己時間。而且那天是YouTube剛搬到新辦公室的第一天,大家都忙到凌晨才回家睡覺,沒太多感覺。
【問:】如何看待外界有人批評「Google花了16.5億美元買YouTube是瘋了」的言論?
》答:那些批評者背後動機也不單純,他們發言可能有私人目的,我不便評論。
【問:】外界也認為Google併了YouTube後,將面臨龐大的侵權官司,你如何看待?
》答:我想我們是在DMCA(數位千禧著作權法)的保護規範之下,不會有侵權的問題。
■ 初創業,只敢押下5萬籌碼
【問:】談談成立YouTube的過程?
》答:去年5月開始架設YouTube時只是想建立一個與親友們分享video的平台,做一些管理圖檔的網頁。12月始正式對外發表,開始提供影片搜尋功能,接著紅杉創投也進來投資,這些現在想起來我仍覺得很carzy(瘋狂)。
你想想YouTube才成立沒多久,現在卻是每個人都知道的網站,也是成長最快速的網站,很瘋狂吧。
【問:】當時你拿出多少錢創業?有沒有艱辛的時候?
》答:當初YouTube草創時,我在5月到11月自己拿出5萬美元做周轉,想說如果這些錢燒完了我就回去工作。
記得到了10月時進入驚險時刻。當初我們都在家裡工作,自己也沒有領薪水,人事費用很少,但設備及網路頻寬租用費用很貴。那時我用信用卡付帳,本來信用卡額度只有1萬美元,後來頻寬費用激增,我的額度也被迫調高到1萬8000元,且要每兩週就付款一次。更恐怖的是,我當時買了一棟新房子,也要付貸款,錢真的很緊。
■ 找利基,人們想分享生活片段
【問:】YouTube為何成功、叫座?
》答:我想right time and right idea(對的時間加上對的點子)占了一半的成功因素。那時數位相機、應用軟體的使用已非常普及,促成YouTube如此風行。
時機很重要,也許還有一點運氣吧,我想。
但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像簡化使用介面,讓消費者不需下載任何播放軟體就能直接看影片,也把使用介面設計的非常人性化、簡單化,這是我覺得最大的利基。
【問:】你與另一位創辦人Chad如何分工?
》答:Chad是CEO(執行長),我是CTO(技術長)。我負責產品開發及研發部份,他管理法務、人事、財務、行銷等行政事務。
【問:】YouTube至今仍未獲利,你們有想過未來獲利模式嗎?
》答:我想仍以銷售廣告為主要的獲利來源,特別是在Google帶領下會有更好的獲利模式。因為Google在網路應用上已有兩大創新:一是最好的搜尋引擎,二是最佳廣告獲利模式。我們合併的下一步就是找出獲利模式及增加新應用。
目前我們也與華納、新力BMG等影音製作大廠合作,雙方會有業務往來,增加收入。
■ 經營法則,不浮誇粉飾門面
【問:】你覺得這一波網路應用公司興起,與2000年網路泡沫那時的公司有何不同?
》答:應該是現在網路公司學乖了。像我們,即使是流量前五大的網站,手上有著16億美元,但仍不亂花大錢買豪華的辦公設備及辦公室,68名員工還是擠在小小的空間裡。未來頂多買些電腦設備,不會亂花錢。
YouTube沒有雄偉的經營哲學,只想與人分享影片,就這麼簡單。 就像eBay是提供人們網路買與賣,Paypal就是pay for the people(提供付款機制),Google是search的功能,都是很明確簡單的。
【問:】談談你之前在Paypal的工作經驗?
》答:我1999年從伊利諾州過來舊金山,由於有些學長在Paypal裡面,就介紹我也來。
記得當初我到Paypal時還沒有網頁,而且我也不太懂網路,但覺得Paypal概念很新,工作也有挑戰,幾個年輕人也很有衝勁,就決定加入了。
【問:】為何在Paypal最成功之際選擇離開?
答:我離開時已是Paypal創辦五年後了,且已經IPO,倒沒有一定要離開的意思。我2005年5月離開,但其實2月就開始籌劃YouTube,本想可以同時進行,後來不行,才選擇離開。
我記得最後在Paypal的工作是處理中國上線的業務,當時與易趣網有合作,主要是解決中國人民幣兌換及信用卡不普及等金流問題,我負責完後才離開。
■ 年輕人,不冒險一定後悔
【問:】求學過程中,那些學科對你影響較深?
》答:數學是我較喜歡的,且對我日後幫助很大。其他電腦也喜歡一些,網路在當時1993、1994年時還不太普及,只認識一點點。除了電腦、數學外,我也很喜歡英文文學及歷史,很奇怪吧!我倒不太喜歡物理、生物。
【問:】台灣小留學生在美國發展有沒有任何有利或不利之處?
》答:如果我都能存活下來,也可以成功,我想其他人就更沒有太大的不利之處。 其實我很多的學習是來自課本外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同學間的人際互動,這對日後我在管理公司、帶領員工有很大幫助。
【問:】能否給台灣年輕人一些建言?
》答:要有勇氣去冒險挑戰。我自己拿出5萬美元來創業,且當時要付房貸,很辛苦。但我也很幸運,如果沒有冒這個風險,我會很後悔。年輕人要有勇氣,不要害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