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08 07:17:27台北光點

改革開放貪腐 再文革…中國民間現呼聲

* 記者楊羽雯專題報導

鄧小平在七八年中共十一屆三中時曾說,大家一致同意實行改革開放,要歸「功」於十年文革,這個災難的教訓太深刻。不少中國學者也表示,改革開放到了「拐點」,民間也開始相關討論:中國接下來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要姓社,還是姓資呢?

今年的兩會中,分配不公造成的醫療、住房及教育問題深受關注,而早在春節前,社經學界就在質疑改革與爭論著改革的聲浪中交鋒,接著曾為鄧小平經改護駕的皇甫平再次出馬,與一批學者群起捍衛改革,左右兩派暫時在「理性反思改革」取得停火點。

中國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指出,有關廿多年來改革成果討論,已觸及更深層的問題,如是誰分享改革利益?「中國改革已到了十字路口」。

孫立平觀察到,當今中國社會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認為被「改革」掠奪了利益。特別是國企改制,讓既得利益團體藉改革將利益最大化,而社會愈漸激烈的貧富落差,因此形成。

許多老北京人在最近十年的房改政策中,從「皇城子民」變成城外百姓。「我每次要去親友家,得走高速公路,看著豷北京豶的路標,覺得自己是鄉下人進城,心裡很不是味兒」。劉寧的母親原本住在東三環中央經貿區裡,那塊地現在是中央電視台的新址,她領五千多元人民幣一平方公尺的拆遷費,但那新樓蓋起來,每平方公尺至少有三萬元行情,「都是國家的地,憑什麼要我們走讓他們賺大錢?」

這種爭議不只在樓市火熱的北京,中國各地都有體制改革後遺留的問題。很多人懷念起文革的均窮。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友漁指出,民眾普遍質疑政府反腐反貪的成效,有人主張乾脆再來一次文革,藉由毛主席的「大民主」,發動群眾打倒特權階級。

特權在當今中國,是一個嚴重的問題,經濟改革不過是讓原本朝政治傾斜的特權,改為朝政經結合、市場掠奪的特權。出租車司機老傅開了卅年車,他指著南池子大街開在四合院裡的仿古餐廳說,這條路上住的都是機關要員,能在這種地方開店,大家心裡都有數這是什麼來路的人,「如果沒有個好爸爸,能作這生意嗎?」

中國近代史學者章立凡指出,改革開放總工程師早在廿年前就斷言,「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鄧小平說的是政治體制改革,和去年第四代領導人提出「行政體制改革」不同。

章立凡認為,如果改革不足以保障中國社會分配的公正,腐敗現象無法被有效遏制,重演文革內亂並非全無可能。


【2006/05/08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