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5 07:57:10台北光點

柯承恩看服務業發展的挑戰

* 柯承恩(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專長公司治理制度、創業行為與管理、策略風險評估)


台灣經濟自1990年代中,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0%以後,一路上升。到了去(2005)年,更是高達73%,工業則是25%左右,約2%則為農業。這個趨勢反映了台灣產業轉型及製造業外移的結果。然而台灣一向是依賴工業產品的出超創造外匯,如果製造業比例再下降,服務業有可能彌補製造業降低,成為出口的產業嗎?台灣有可能以服務業為基礎來繼續帶動經濟的發展嗎?

金融競爭力 待提升

台灣企業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製造的能力,有人開玩笑說,只要給台灣工程師一塊地加上設備,他就可以為客戶製造出各種產品,因為台灣的工程能力製造確實有突出的地方。也因如此,製造業一直是台灣出口創匯最重要的來源。根據WTO資料,2004年台灣商品出口有1,824億美元,而服務業只有255億美元。而且我國服務業所創造的價值,還落後於OECD的許多小國,例如芬蘭、荷蘭等。所以如果未來服務業比重要再增加,服務業的競爭力就更加重要,我們可以從幾個服務業的領域來深思。

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定義中,服務業涵蓋的方面五花八門,包括商業服務、通訊、建築、流通、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環保、金融、觀光、文化休閒、運動、交通運輸等。我們以一般熟悉的金融業來說,許多人不免問台灣金融業的競爭力與出口的能力在哪裡?根據資料,台灣獲利最高的金融機構通常是落在外商機構,當然這跟我國金融機構的規模、管理、創新能力以及法規規範有關,也反映出本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還有待提升。

從觀光來說,國際人士來台觀光也是一種重要的服務輸出,因為外國遊客到台灣使用外匯消費,等於把台灣的產品與服務賣到國外。2005年,來台的觀光人數達138萬人,比2004年103萬人,有相當幅度的增加。但觀光休閒占我國GDP的比重不到3%,遠低於鄰近的泰國、新加坡、香港。因此,如何在觀光服務方面加強競爭力,吸引外國遊客,是服務產業的重要議題。

社福產業化 新趨勢

此外,一些通常在台灣當成社會福利的事業,事實上在WTO也認定為產業,例如教育與醫療服務。這些服務在台灣的社會觀念並不當成是產業,所以不知如何加以輸出。以美國麻薩諸塞州為例,教育就是該州最主要的產業之一。麻州除了州立大學體系之外,還有各種私立學校提供教育與知識傳播。我們耳熟能詳的國際一流研究大學哈佛、麻州理工學院(MIT)等自不待言。此外還有許多傑出的教學型私立學院(college),包括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安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衛斯理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等。這些學院規模不大,但是教學為重,名列美國教學機構前茅。大學、學院以外,還有很多優秀的私立高中,寄宿學校等培養青年學子。這些教育事業不只提供美國學生,還吸引各國學生就讀,形成重要的知識輸出產業。

服務業的發展受到法規的影響很大,如果法規不開放,服務業就無法完整發展,金融、教育與醫療等都是如此。這些服務業在許多國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管制,外國直接投資在服務業並不像投資在製造業一樣受到歡迎,台灣也不例外。也因為如此,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受限,使其平均的國際競爭力比不上科技製造業。

所以台灣走入服務業為主的社會,如果要以服務業帶動經濟成長,並作為創造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就需要從觀念、教育、法規、人才培養、語言能力等及早著手。利用開放的市場鼓勵創新的經營模式,才能夠促使服務業創造更高的價值。


【2006/04/0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