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3 05:43:58台北光點
管理學之父 彼得杜拉克辭世 享年95歲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美聯社)說:「經理人是最有力量改變人類社會的一群。」〔編譯王錦時/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被全世界管理學界尊奉為「大師中的大師」的管理學巨擘彼得.杜拉克已經離開這個他熱愛的世界。杜拉克任教的克萊蒙特研究學院發言人表示,杜拉克於11月11日在洛杉磯以東的克萊蒙特家中安詳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前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奇說:「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管理學及公共政策的開創者,這三十多年來,我受教於他,跟他談話跟他學習,他是無價的,也是無可取代的。」哈佛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米爾斯說:「他是一個極有智慧的領導者。」
■ 8歲結識佛洛伊德 大學沒進過教室
杜拉克於1909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出生,父親是經濟學家也是律師,母親是奧地利第一位女性醫學專家。杜拉克在八歲時認識了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當時佛洛伊德就斷言:「杜拉克將來或許會成為歐洲最偉大的人。」
杜拉克生性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並且具有洞燭機先的智慧。他在漢堡大學法律系念書時,從來沒有進過教室上過一堂課,但是他每次考試仍然拿到高分,也順利取得學位。
當時他每天就跑到漢堡市立圖書館遍讀法文、德文、英文的書籍。
他在獲得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出版「經濟人的終結」及「工業人的未來」等書,在學術界打開知名度。不過接下來他並未走傳統的學術研究路線,而是接下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通用汽車的研究計畫,在一年半後完成「企業概念」這本書,奠定他在管理學界的地位,也自此開創了現代管理學。
■ 大師預言 中國勢將分裂(記者王孟倫/特稿)
被稱為「管理學之父」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即使到了晚年,仍每天看書進修、不斷提出新的著作、善於觀察未來趨勢,早在1950年代初期就預言電腦的重要性,1960年代也預見日本將崛起為經濟大國。1995年來台灣演講,並在《下一個社會》書中,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陷入危機,預言中國未來將分裂。1997年杜拉克率先看出,坐擁高薪的企業高層將引發非議。他說:「在下次經濟出現衰退時,為自己簽發百萬美元薪水支票的企業領導人,將引起大家的責難與輕蔑。」
杜拉克另一個為人稱道的是他精通多種學問。米可斯維特(John Micklethwait)與伍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 )在1996年討論管理大師的著作「企業巫醫」中曾寫道,杜拉克的好奇心、魅力、廣泛閱讀,以及從心理學、亞洲藝術、音樂學與英國小說等各自迴異的主題,都似乎能有效掌握,使他成為「最後一代的百科全書編纂人,讓極度專業化的現代學術界瞠乎其後。」
杜拉克在文風鼎盛的維也納出生。不過年方14歲就下定決心向外發展。1927年他在德國漢堡一家出口商做學徒,工作之餘窩在市立圖書館自我進修。他後來在法蘭克福紀事報(Frankfurter General-Anzeiger)找到記者工作,1931年擢升為負責國外與經濟新聞的資深編輯。同年他也從法蘭克福大學獲得國際公法博士學位。
隨著納粹勢力逐漸當道,杜拉克1933年離開德國,前往倫敦,在一家商人銀行擔任執行秘書與經濟學家。杜拉克在英國邂逅後來結褵70年的妻子桃樂絲(Doris)。兩人於1937年1月結婚,隨即共赴美國發展。
杜拉克移民美國初期埋首寫作,並分別在紐約州與佛蒙特州擔任教職。他到美國不過兩年就完成第一本書「經濟人的末日」。這本刺穿法西斯主義假象的著作,曾獲得當時力抗納粹德國侵略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大加讚譽。杜拉克的第二本著作「工業人的未來」,則是探討大企業將提供社會變革的架構。
1940年代初期,通用汽車邀請他研究該公司的內部作業情況。杜拉克在通用汽車18個月的研究經驗,促成他的經典之作「企業的概念」1946年誕生。這本書也指引他後來走上管理顧問與教師生涯的道路。
1949年杜拉克的學術生涯更上層樓,獲聘為紐約大學剛成立管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他在紐約大學任教了20多年,直到1972年移居加州為止。直到2003年之前,他都在加州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Grduate University)擔任講座教授。
只把自己當成作家與教師,而非管理大師的杜拉克,在眾多著作與文章中都大力強調創新、企業家精神與因應變動世界的策略。他因為在管理學界的卓越貢獻,在2002年獲得布希總統頒發總統自由獎章表揚。
曾在美國擔任過彼得.杜拉克研究助理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高仁山說,1971年開始,彼得.杜拉克在美國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MCKENNA)特別設置的「彼得.杜拉克管理學院」任教,而台北一○一董事長陳敏薰,正是該學院的企管碩士。
由於彼得.杜拉克年事已高,因此,台灣真正當過他的學生的非常少,不過,台灣管理學界的教授皆表示,如果手上沒有五、六本彼得.杜拉克的著作,根本就談不上是管理學界的人,可見他在台灣學界的影響力。高仁山說,他是個休閒生活很少、治學嚴謹,但個性相當隨和的一代宗師。近年來,有西方學者開始提出「中國即將崩潰論」的說法,但彼得.杜拉克早在七年前的著作「下一個社會」,就率先提出這樣的警告,他指出,中國將面對整頓國有企業,與嚴重的失業問題、貧富差距,將使得經濟問題急速惡化,他預言「中國將在十年內開始崩裂」。
■ 杜拉克著作等身 影響深遠〔編譯王錦時/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追求卓越」一書作者畢德士說:「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的管理學存在」,這十分貼切地點出,杜拉克的思想與學說定義並開創了現代管理學,他在管理、組織、策略、領導發展、激勵員工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創見,深遠地影響現代的企業管理。
杜拉克在18歲時,觀賞當時已80歲的音樂家韋瓦第創作的最後一齣歌劇「福斯塔夫」,韋瓦第說:「身為音樂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我一直無法逃避這個使命。」
對韋瓦第一生創作不輟、追求完美的精神,杜拉克既震懾又感佩,從此也將韋瓦第此一精神奉為人生的最高原則,而在管理學領域肩負起開創的重任,並且不斷創新,寫出一本又一本的管理學經典。
杜拉克在1946年推出「企業概念」一書,使他一腳跨進開創現代管理學之路,接下來他陸續寫了「管理的使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下一個社會」等三十餘部管理學經典之作,並且也在「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等專業報紙及期刊撰寫專欄,其著作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發行全球,普受企業界及學術界推崇並實踐。
杜拉克往往能以洞燭機先的智慧,預言全球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趨勢,進而提出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前瞻見解,包括「民營化」、「目標管理」、「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等都是他率先提出的創見,同時也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獲得印證。
他也對台灣企業的經理人及經營者指出,科技台灣確已有極致的發揮,但對已存在或潛在的競爭者而言,科技相當容易取得,就如全球流動的資金,唯一能夠形成差異的,就是管理及企業精神。
被全世界管理學界尊奉為「大師中的大師」的管理學巨擘彼得.杜拉克已經離開這個他熱愛的世界。杜拉克任教的克萊蒙特研究學院發言人表示,杜拉克於11月11日在洛杉磯以東的克萊蒙特家中安詳辭世,享年九十五歲。
前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奇說:「他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管理學及公共政策的開創者,這三十多年來,我受教於他,跟他談話跟他學習,他是無價的,也是無可取代的。」哈佛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米爾斯說:「他是一個極有智慧的領導者。」
■ 8歲結識佛洛伊德 大學沒進過教室
杜拉克於1909年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出生,父親是經濟學家也是律師,母親是奧地利第一位女性醫學專家。杜拉克在八歲時認識了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當時佛洛伊德就斷言:「杜拉克將來或許會成為歐洲最偉大的人。」
杜拉克生性特立獨行,不隨波逐流,並且具有洞燭機先的智慧。他在漢堡大學法律系念書時,從來沒有進過教室上過一堂課,但是他每次考試仍然拿到高分,也順利取得學位。
當時他每天就跑到漢堡市立圖書館遍讀法文、德文、英文的書籍。
他在獲得法蘭克福大學國際公法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出版「經濟人的終結」及「工業人的未來」等書,在學術界打開知名度。不過接下來他並未走傳統的學術研究路線,而是接下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通用汽車的研究計畫,在一年半後完成「企業概念」這本書,奠定他在管理學界的地位,也自此開創了現代管理學。
■ 大師預言 中國勢將分裂(記者王孟倫/特稿)
被稱為「管理學之父」的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即使到了晚年,仍每天看書進修、不斷提出新的著作、善於觀察未來趨勢,早在1950年代初期就預言電腦的重要性,1960年代也預見日本將崛起為經濟大國。1995年來台灣演講,並在《下一個社會》書中,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陷入危機,預言中國未來將分裂。1997年杜拉克率先看出,坐擁高薪的企業高層將引發非議。他說:「在下次經濟出現衰退時,為自己簽發百萬美元薪水支票的企業領導人,將引起大家的責難與輕蔑。」
杜拉克另一個為人稱道的是他精通多種學問。米可斯維特(John Micklethwait)與伍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 )在1996年討論管理大師的著作「企業巫醫」中曾寫道,杜拉克的好奇心、魅力、廣泛閱讀,以及從心理學、亞洲藝術、音樂學與英國小說等各自迴異的主題,都似乎能有效掌握,使他成為「最後一代的百科全書編纂人,讓極度專業化的現代學術界瞠乎其後。」
杜拉克在文風鼎盛的維也納出生。不過年方14歲就下定決心向外發展。1927年他在德國漢堡一家出口商做學徒,工作之餘窩在市立圖書館自我進修。他後來在法蘭克福紀事報(Frankfurter General-Anzeiger)找到記者工作,1931年擢升為負責國外與經濟新聞的資深編輯。同年他也從法蘭克福大學獲得國際公法博士學位。
隨著納粹勢力逐漸當道,杜拉克1933年離開德國,前往倫敦,在一家商人銀行擔任執行秘書與經濟學家。杜拉克在英國邂逅後來結褵70年的妻子桃樂絲(Doris)。兩人於1937年1月結婚,隨即共赴美國發展。
杜拉克移民美國初期埋首寫作,並分別在紐約州與佛蒙特州擔任教職。他到美國不過兩年就完成第一本書「經濟人的末日」。這本刺穿法西斯主義假象的著作,曾獲得當時力抗納粹德國侵略的英國首相邱吉爾大加讚譽。杜拉克的第二本著作「工業人的未來」,則是探討大企業將提供社會變革的架構。
1940年代初期,通用汽車邀請他研究該公司的內部作業情況。杜拉克在通用汽車18個月的研究經驗,促成他的經典之作「企業的概念」1946年誕生。這本書也指引他後來走上管理顧問與教師生涯的道路。
1949年杜拉克的學術生涯更上層樓,獲聘為紐約大學剛成立管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他在紐約大學任教了20多年,直到1972年移居加州為止。直到2003年之前,他都在加州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Grduate University)擔任講座教授。
只把自己當成作家與教師,而非管理大師的杜拉克,在眾多著作與文章中都大力強調創新、企業家精神與因應變動世界的策略。他因為在管理學界的卓越貢獻,在2002年獲得布希總統頒發總統自由獎章表揚。
曾在美國擔任過彼得.杜拉克研究助理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高仁山說,1971年開始,彼得.杜拉克在美國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MCKENNA)特別設置的「彼得.杜拉克管理學院」任教,而台北一○一董事長陳敏薰,正是該學院的企管碩士。
由於彼得.杜拉克年事已高,因此,台灣真正當過他的學生的非常少,不過,台灣管理學界的教授皆表示,如果手上沒有五、六本彼得.杜拉克的著作,根本就談不上是管理學界的人,可見他在台灣學界的影響力。高仁山說,他是個休閒生活很少、治學嚴謹,但個性相當隨和的一代宗師。近年來,有西方學者開始提出「中國即將崩潰論」的說法,但彼得.杜拉克早在七年前的著作「下一個社會」,就率先提出這樣的警告,他指出,中國將面對整頓國有企業,與嚴重的失業問題、貧富差距,將使得經濟問題急速惡化,他預言「中國將在十年內開始崩裂」。
■ 杜拉克著作等身 影響深遠〔編譯王錦時/綜合十二日外電報導〕
「追求卓越」一書作者畢德士說:「在杜拉克之前,並無真正的管理學存在」,這十分貼切地點出,杜拉克的思想與學說定義並開創了現代管理學,他在管理、組織、策略、領導發展、激勵員工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創見,深遠地影響現代的企業管理。
杜拉克在18歲時,觀賞當時已80歲的音樂家韋瓦第創作的最後一齣歌劇「福斯塔夫」,韋瓦第說:「身為音樂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我一直無法逃避這個使命。」
對韋瓦第一生創作不輟、追求完美的精神,杜拉克既震懾又感佩,從此也將韋瓦第此一精神奉為人生的最高原則,而在管理學領域肩負起開創的重任,並且不斷創新,寫出一本又一本的管理學經典。
杜拉克在1946年推出「企業概念」一書,使他一腳跨進開創現代管理學之路,接下來他陸續寫了「管理的使命」、「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下一個社會」等三十餘部管理學經典之作,並且也在「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等專業報紙及期刊撰寫專欄,其著作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發行全球,普受企業界及學術界推崇並實踐。
杜拉克往往能以洞燭機先的智慧,預言全球經濟及社會發展的趨勢,進而提出管理理論與實務的前瞻見解,包括「民營化」、「目標管理」、「知識工作者」、「後資本主義社會」等都是他率先提出的創見,同時也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獲得印證。
他也對台灣企業的經理人及經營者指出,科技台灣確已有極致的發揮,但對已存在或潛在的競爭者而言,科技相當容易取得,就如全球流動的資金,唯一能夠形成差異的,就是管理及企業精神。
下一篇:施振榮 不忘品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