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周利妠十七歲的長子陳伯軒在斑馬線上被逆向公車撞死,周利妠化悲慟為守護交通安全的力量,經常像巡路員一般上街頭記錄、通報危險路況,人稱「伯軒媽媽」。
最近,她積極籌組「行人優先協會」,號召更多熱心的媽媽加入監督交通缺失行列,提倡「行人優先」觀念,希望每年的母親節多一些歡笑,少一點眼淚。
「如果當年我警覺性高一點,打電話請交通局處理一下,或許伯軒就不會慘死輪下。」事過境遷多年,周利妠仍難掩懊悔。因為當年左鄰右舍都知道,信義路三段四十三號前路口的紅綠燈,行人通行時間太短,「包括我在內的社區居民都缺乏警覺性地以為:走快一點就好了,有什麼關係!」沒人理會它,車禍悲劇卻無情地降臨。
夜闌人靜時,周利妠總為危機意識不足而輾轉難眠,之後,她收起悲慟,一邊打兒子車禍官司,也走上街頭仔細觀察、記錄威脅行人的路況,主動向主管機關反映,要求改善。
周利妠發現,許多交通事故是設施規劃設計不當造成的,像北市信義路的逆向公車道違反用路習慣,敦化南路兩側行人號誌相隔六、七十米,她懷疑:「難道在考驗行人的視力?」另外像行道樹遮住紅綠燈、行人穿越路口時間太短…等,都讓交通事故涉及國家賠償責任。
為此,周利妠到台大法律學分班進修,提升法律素養,也發現國內車禍鑑定制度未與交通安全連結的弊病。不過,前年兒子的車禍官司判決確定,涉嫌湮滅肇事證據的肇事司機被判刑十個月,又逢大赦減刑成五個月可易科罰金,完全不必坐牢,讓她沮喪到放棄先前的努力。
「曾經有兩年,我必須靠安眠藥才睡得著。」周利妠坦言曾對社會公平正義失去信心,再度閉鎖自己,直到去年底,仁愛國中學生范亭崴因為路樹遮住行人號誌燈,被一位急於送孩子上學的柯女士駕車撞死,「范媽媽的眼淚把我澆醒,不能再讓這悲劇一再發生。」周利妠主動協助范家蒐集證據、打國賠官司,她說,目的是為了讓開車的人了解交岔路口的道路設施缺失很多,希望駕駛行經行人穿越道謹記減速慢行,才能減少因交通事故破碎的家庭。
去年有在華視新聞看過此報導,相對的看了這位Target 的留言讓人不經意的懷疑(你、妳)應該是柯婦人的親人吧!不然怎知車上孩子的疑問?
經過學區都應減速慢行這是大人和小孩都知道的道理,而那條馬路的植樹擋住的應該只有紅路燈,並非是擋住駕駛人的視線才是,我常開車經過此路口,在遠處就可以看清楚整個路口,試問那麼大的一個孩子怎會視而不見?將所有的過錯推給孩子就是對的嗎?
我並無惡意,只是同是為人母親很難接受將所有過錯推給孩子說法,那孩子也不過才12歲!你我都不是當事者並不能去評斷誰是誰非,那對孩子的親人都是一種傷害也不公平不是嗎?
如果所有的駕駛人能在學區減速慢行就不會有那麼多在校區附近的意外車禍頻傳,也不會有那麼多孩子無故喪失性命了,更不會有那麼多的家庭因此而破碎,看新聞報導說那孩子是個很乖巧又懂事的孩子,同時也看到了伯軒那孩子的報導,真替伯軒媽媽和范媽媽覺得難過同時也惋惜倆位母親痛失愛子,很心疼那兩個孩子所發生的事,我想對於伯軒媽媽或是范媽媽來說這是多麼崎嶇難行、辛酸血淚\\\的路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很佩服伯軒媽媽積極的爭取行人優先權,也在這學到了很多之前所不知道的知識。
真心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的悲劇發生了!
祝福兩位母親早日走出傷痛
平安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