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5 14:10:50精靈國王
不讓孩子放棄自己
看見乘風少年的希望
進與退的拿捏,魔鬼與天使的拔河,日日在上演,對學生、家長、社工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中秋節前夕的颱風夜,電視那頭傳來一則比風雨更驚悚的新聞,一位15歲的女孩夥同中輟生男友砍殺媽媽30多刀。
「孽女」兩字烙在畫面上,我的腦海卻浮出紀錄片「飛行少年」的片段,遭判保護管束而被安置到花蓮信望愛學園
中的男孩控訴著:「什麼愛之深責之切,根本是屁話,他打我的時候還會笑耶,他是我爸爸嗎?」
不管是新聞或紀錄片,影像中的主角都承載著刻骨的痛,他們帶著憤怒逃離學校與家庭,一不小心就變身暴力及忤
逆的角色。根據教育部統計,96學年度全國中輟生人數為1498人,代表的可能就是數千個傷痕累累的故事。
「大人覺得他們難搞、不受教,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你說他們壞嗎?不都是這個社會教他們
的嗎?」乘風少年學園督導黃仕宏有感而發地說:「要先教,才能管啊!這群孩子不去學校,成天在外頭跟人打
架,學得就是這一套。」儘管鎮日與各校「英雄好漢」鬥智周旋,他依舊相信改變的力量。
走進他們的世界
B揍了學校警衛一拳,學校將他轉介到學園接受安置教育,兩周的試讀期間,不停叫嚷著「不想來」、「我要回學
校」……。有一天放學後,我叫住他:「載你回去。」
「我要去打撞球耶。」「跟你去啊。」卸下老師與督導的身分,跟著B走進撞球間的我,此刻是「朋友」,不多說什
麼,就待在他旁邊,看著年輕人們打球、抽菸、喝酒,那是他們的世界。
打完撞球,我提議一起吃飯,那小子一口答應,沒想到一到麵攤卻說不餓,於是他就坐在那裡,看我一口一口地把
麵吃完。
終於,載他回到位於山上的家,我說:「上去坐坐。」他不願意,拗了好久才讓我上去,其實也沒做什麼,只是看
一下他的生活。要說有什麼突破嗎?沒有,只是一個晚上陪著他而已。
隔天到學校,關係就不一樣了,他再也沒說過要回學校了。
轉介到學園的學生,一半以上受到保護管束,他們自覺不被主流教育體制接受,往往拒絕學習,社工就得多做一
點,留住他們。黃仕宏回想起每個學年初來乍到的年輕身影,笑著說:「試讀不只是他們要適應新環境,我們也要
適應他們。」
相較於學校,到中途班上課不用穿制服、背書包,氣氛輕鬆又不會整天被教官盯,為了能留在這裡,大部分的學生
在試讀期都表現得相當積極認真。「那種天真活潑的樣子,還真想不透他們為何會在這裡。」黃仕宏發現,這些看
似放棄自己的孩子,其實很努力地想獲得認同,可是「信任」並非一蹴可及,他們也想知道是否有人願意花時間在
他們身上。
「他們喜歡打撞球、泡網咖,還有呼朋引伴到公園玩『國王遊戲』,我去了也不用多說什麼,他們自然知道這份關
心在。」與孩子的關係愈深,管教的權力就愈大,真誠地在乎他們,是改變的第一步。
鬥智鬥力的拉鋸戰
W已經三天沒來上課了,手機沒人接,爸媽也叫不動,可是當天已經是 10月9日,如果再不出現,等到國慶日連著
周末假期一過之後,大概也不會回來了。
我撥了通電話確認他在家,便直接衝到他家去,房門一打開,看見他只穿著一條內褲倒在電腦前睡得正香,桌上還
擺著一碗吃剩的泡麵。
「好……好屌!」W眼睛一睜開,看到我站在門口,驚訝地叫了出來。
隨後我瞥見他桌上有一張觀護人的名片,便趁他換衣服的空檔,假裝拿起電話:XX觀護人嗎?我是乘風少年的老師
啦,最近他表現得不錯,我們會持續關心他的。」
聽到我這麼一說,他終究回到了學園。
每年10月是「乘風少年」們情緒最浮動,也最容易半途而廢的時候,新環境的新鮮感沒了,光輝10月的假期與校外
的世界又愉悅地向他們招手,怠惰與懶散的慣性浮現,稍不注意就跌進「退步期」。
「我們必須走在他們前面,不然會被他們牽著走。」在學園服務四年多,黃仕宏每天都與學員鬥智鬥力,畢竟各校
「菁英」齊聚一堂,他們同時也在試探權力的界線,愈早「出社會」的孩子,愈會察顏觀色,有些人在社工面前誠
懇地說「我覺得自己應該改變,我應該做點努力」;可是到了觀護人那邊就裝啞巴,一句話都不說;一回家又變回
對父母頤指氣使的山霸王。
「要讓他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小至遲到、打掃、請假,大到曠課、打架都有罰則,套一句電影臺詞就是「出來混的,總是要還。」遲到十分鐘,下課後就多留十分鐘;想裝病請假,老師就親自領著人上醫院問病
情。黃仕宏嚴肅地表示,最大的關鍵在家長,以前這些小孩在學校打架、勒索同學,家長知道了,多半抱持息事寧
人的態度,馬上跳出來和解賠罪,站在孩子面前擋掉一切紛爭,請求法官手下留情。
「值得思量的是,這到底是給他機會,還是告訴他,做錯事不用負責,反正父母會扛?」站在輔導的立場,他自然
不希望有學員被抓進觀護所,但他也很明白,愛心可以包容,不能包庇,有時眼睜睜地看著年輕的生命陷入混沌卻
無能為力,只能相信上帝。
「有個學生在試讀期就被外面的幫派拉走了,我試過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勸他回頭,只能看著他離開,正當我們婉
惜的時候,隔年他又自動回來了。」黃仕宏笑著說,這位學生後來不僅完成國中學業,也順利考上高中;然而,他
回來完成學業的理由卻令人傻眼:「出去公司(幫派)跟人家混,很多都是高中畢業的,我卻連國中都沒畢業哩!」
值得慶幸的是,在學園生活中他發掘出對烹飪的熱誠,打算日後從事餐飲業,不回「公司」混了。
進與退的拿捏,魔鬼與天使的拔河,日日在上演,對每一方都是挑戰。
家長與孩子也需要和解
在學園為家長舉辦的成長團體分享時間,有位爸爸哭了:「我覺得很丟臉,小孩念書念到被學校趕出來,家裡出了
這個孩子,唉!」
另一位媽媽接著說:「我們是個正常的家庭,沒去做奸犯科,為什麼小孩就是教不聽?」「我的孩子連颱風天都不
回家。」又一個聲音加入。才一說完,就有人接力回答:「我的小孩也是。」
在朋友、家族聚會時,難以啟齒的心頭話突然都蹦了出來……。
中輟生到學園來,社工頂多趁上課時間和他們相處,可是回家之後,如果家裡依舊責備、傷害他,到頭來,他們還
是會放棄改變。舉辦家長成長團體是營造和解的契機,一開始很多家長不能接受,憤恨地說:「那是小孩的錯,為
什麼要處罰我?」社工又得發揮死纏爛打的功夫,想盡辦法拖家長過來;但欣慰的是,大部分父母參加過第一次聚
會,之後就會主動報到。黃仕宏開玩笑地說:「他們有時會一起討論對付小孩的心得哩!」
除了家長自覺,乘風少年學園也總會做球給爸媽,例如學員在試讀期必須拿到八十分才算過關,評鑑的標準在於
「出席率」、「課堂參與」、「師生互動」及「家長配合度」,家長的態度占了正負五分。「如果學生拿到七十八
分,家長願意來幫孩子說話,分數就可以加上去。」
其實大人小孩都需要出口,也需要給彼次第二次機會。
「到底什麼是愛?也許我們想的和孩子認為的不一樣。」黃仕宏回憶,有次下課時間,一個小男生突然走進辦公
室,嚴肅地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他嚇了一跳!第一,他是男的;第二,助人工作不就是因為關心和愛才能成
就的嗎?「誰愛你呢?」「沒有人。」「你爸媽總愛你吧!」只見他酷酷地回答:「他們愛我是因為我變壞,換來的。」
原來使壞,是爭取愛的方式,如果早一點懂得,也許雙方都不用繞這段迂迴的路子。
進與退的拿捏,魔鬼與天使的拔河,日日在上演,對學生、家長、社工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中秋節前夕的颱風夜,電視那頭傳來一則比風雨更驚悚的新聞,一位15歲的女孩夥同中輟生男友砍殺媽媽30多刀。
「孽女」兩字烙在畫面上,我的腦海卻浮出紀錄片「飛行少年」的片段,遭判保護管束而被安置到花蓮信望愛學園
中的男孩控訴著:「什麼愛之深責之切,根本是屁話,他打我的時候還會笑耶,他是我爸爸嗎?」
不管是新聞或紀錄片,影像中的主角都承載著刻骨的痛,他們帶著憤怒逃離學校與家庭,一不小心就變身暴力及忤
逆的角色。根據教育部統計,96學年度全國中輟生人數為1498人,代表的可能就是數千個傷痕累累的故事。
「大人覺得他們難搞、不受教,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是他們的生存之道,你說他們壞嗎?不都是這個社會教他們
的嗎?」乘風少年學園督導黃仕宏有感而發地說:「要先教,才能管啊!這群孩子不去學校,成天在外頭跟人打
架,學得就是這一套。」儘管鎮日與各校「英雄好漢」鬥智周旋,他依舊相信改變的力量。
走進他們的世界
B揍了學校警衛一拳,學校將他轉介到學園接受安置教育,兩周的試讀期間,不停叫嚷著「不想來」、「我要回學
校」……。有一天放學後,我叫住他:「載你回去。」
「我要去打撞球耶。」「跟你去啊。」卸下老師與督導的身分,跟著B走進撞球間的我,此刻是「朋友」,不多說什
麼,就待在他旁邊,看著年輕人們打球、抽菸、喝酒,那是他們的世界。
打完撞球,我提議一起吃飯,那小子一口答應,沒想到一到麵攤卻說不餓,於是他就坐在那裡,看我一口一口地把
麵吃完。
終於,載他回到位於山上的家,我說:「上去坐坐。」他不願意,拗了好久才讓我上去,其實也沒做什麼,只是看
一下他的生活。要說有什麼突破嗎?沒有,只是一個晚上陪著他而已。
隔天到學校,關係就不一樣了,他再也沒說過要回學校了。
轉介到學園的學生,一半以上受到保護管束,他們自覺不被主流教育體制接受,往往拒絕學習,社工就得多做一
點,留住他們。黃仕宏回想起每個學年初來乍到的年輕身影,笑著說:「試讀不只是他們要適應新環境,我們也要
適應他們。」
相較於學校,到中途班上課不用穿制服、背書包,氣氛輕鬆又不會整天被教官盯,為了能留在這裡,大部分的學生
在試讀期都表現得相當積極認真。「那種天真活潑的樣子,還真想不透他們為何會在這裡。」黃仕宏發現,這些看
似放棄自己的孩子,其實很努力地想獲得認同,可是「信任」並非一蹴可及,他們也想知道是否有人願意花時間在
他們身上。
「他們喜歡打撞球、泡網咖,還有呼朋引伴到公園玩『國王遊戲』,我去了也不用多說什麼,他們自然知道這份關
心在。」與孩子的關係愈深,管教的權力就愈大,真誠地在乎他們,是改變的第一步。
鬥智鬥力的拉鋸戰
W已經三天沒來上課了,手機沒人接,爸媽也叫不動,可是當天已經是 10月9日,如果再不出現,等到國慶日連著
周末假期一過之後,大概也不會回來了。
我撥了通電話確認他在家,便直接衝到他家去,房門一打開,看見他只穿著一條內褲倒在電腦前睡得正香,桌上還
擺著一碗吃剩的泡麵。
「好……好屌!」W眼睛一睜開,看到我站在門口,驚訝地叫了出來。
隨後我瞥見他桌上有一張觀護人的名片,便趁他換衣服的空檔,假裝拿起電話:XX觀護人嗎?我是乘風少年的老師
啦,最近他表現得不錯,我們會持續關心他的。」
聽到我這麼一說,他終究回到了學園。
每年10月是「乘風少年」們情緒最浮動,也最容易半途而廢的時候,新環境的新鮮感沒了,光輝10月的假期與校外
的世界又愉悅地向他們招手,怠惰與懶散的慣性浮現,稍不注意就跌進「退步期」。
「我們必須走在他們前面,不然會被他們牽著走。」在學園服務四年多,黃仕宏每天都與學員鬥智鬥力,畢竟各校
「菁英」齊聚一堂,他們同時也在試探權力的界線,愈早「出社會」的孩子,愈會察顏觀色,有些人在社工面前誠
懇地說「我覺得自己應該改變,我應該做點努力」;可是到了觀護人那邊就裝啞巴,一句話都不說;一回家又變回
對父母頤指氣使的山霸王。
「要讓他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小至遲到、打掃、請假,大到曠課、打架都有罰則,套一句電影臺詞就是「出來混的,總是要還。」遲到十分鐘,下課後就多留十分鐘;想裝病請假,老師就親自領著人上醫院問病
情。黃仕宏嚴肅地表示,最大的關鍵在家長,以前這些小孩在學校打架、勒索同學,家長知道了,多半抱持息事寧
人的態度,馬上跳出來和解賠罪,站在孩子面前擋掉一切紛爭,請求法官手下留情。
「值得思量的是,這到底是給他機會,還是告訴他,做錯事不用負責,反正父母會扛?」站在輔導的立場,他自然
不希望有學員被抓進觀護所,但他也很明白,愛心可以包容,不能包庇,有時眼睜睜地看著年輕的生命陷入混沌卻
無能為力,只能相信上帝。
「有個學生在試讀期就被外面的幫派拉走了,我試過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勸他回頭,只能看著他離開,正當我們婉
惜的時候,隔年他又自動回來了。」黃仕宏笑著說,這位學生後來不僅完成國中學業,也順利考上高中;然而,他
回來完成學業的理由卻令人傻眼:「出去公司(幫派)跟人家混,很多都是高中畢業的,我卻連國中都沒畢業哩!」
值得慶幸的是,在學園生活中他發掘出對烹飪的熱誠,打算日後從事餐飲業,不回「公司」混了。
進與退的拿捏,魔鬼與天使的拔河,日日在上演,對每一方都是挑戰。
家長與孩子也需要和解
在學園為家長舉辦的成長團體分享時間,有位爸爸哭了:「我覺得很丟臉,小孩念書念到被學校趕出來,家裡出了
這個孩子,唉!」
另一位媽媽接著說:「我們是個正常的家庭,沒去做奸犯科,為什麼小孩就是教不聽?」「我的孩子連颱風天都不
回家。」又一個聲音加入。才一說完,就有人接力回答:「我的小孩也是。」
在朋友、家族聚會時,難以啟齒的心頭話突然都蹦了出來……。
中輟生到學園來,社工頂多趁上課時間和他們相處,可是回家之後,如果家裡依舊責備、傷害他,到頭來,他們還
是會放棄改變。舉辦家長成長團體是營造和解的契機,一開始很多家長不能接受,憤恨地說:「那是小孩的錯,為
什麼要處罰我?」社工又得發揮死纏爛打的功夫,想盡辦法拖家長過來;但欣慰的是,大部分父母參加過第一次聚
會,之後就會主動報到。黃仕宏開玩笑地說:「他們有時會一起討論對付小孩的心得哩!」
除了家長自覺,乘風少年學園也總會做球給爸媽,例如學員在試讀期必須拿到八十分才算過關,評鑑的標準在於
「出席率」、「課堂參與」、「師生互動」及「家長配合度」,家長的態度占了正負五分。「如果學生拿到七十八
分,家長願意來幫孩子說話,分數就可以加上去。」
其實大人小孩都需要出口,也需要給彼次第二次機會。
「到底什麼是愛?也許我們想的和孩子認為的不一樣。」黃仕宏回憶,有次下課時間,一個小男生突然走進辦公
室,嚴肅地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他嚇了一跳!第一,他是男的;第二,助人工作不就是因為關心和愛才能成
就的嗎?「誰愛你呢?」「沒有人。」「你爸媽總愛你吧!」只見他酷酷地回答:「他們愛我是因為我變壞,換來的。」
原來使壞,是爭取愛的方式,如果早一點懂得,也許雙方都不用繞這段迂迴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