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21:46:22陳婆娘

千两茶

千两茶,被广大消费者称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是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极其神奇神秘。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神奇神秘,首先体现在千两茶的制作工序全部采用人工操作,操作工艺之繁杂,劳动强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非一般人所能熟练掌握和胜任,多数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千两茶的生产,在原料上以选择高家溪、马家溪的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并对原料进行筛分、拣剔、整形、拼堆等处理;在工艺上需经七蒸、七灌、铺蓼叶、胎棕片、织篾片等绞、压、跺、滚、锤、箍等23道工艺处理才能完成。加工时,需8个青壮年男子同心协力,赤膊上阵;为求得行动一致,施压均匀,需由一人领喊指挥,其余七人附和,齐声呼喊应和“嗬嗨”、“嗬嗨”,同步齐心一气,施展绞、压、跺、滚、锤、箍等手法才能加工出一支形美质优的千两茶来。为活跃加工时的气氛,减轻舒缓压力,使每一程序步调一致,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编出了一种象民歌、象民谣的号子在加工场中吟唱:“压起来咧……把扛抬呀!重压些咧……慢些滚呀!大杠压得好呀,脚板稳住动呀!小杠绞得匀呀,香茶销西口呀!好茶治百病呀!黄脓包吃了能消肿呀!止住泻病喊得应呀,又止渴来又提神呀!无名肿毒吆得生,止咳化痰治痨病呀!噢嘿喂哎喂嘿伙呀!压了三轮又一轮呀!……”。由于工艺神秘精实,加工出的千两茶紧结密实,曾有茶商做过试验,将花卷茶用水浸泡七年,茶心仍不湿的传奇,在销区广为流传。千两茶经加工成型后,置于晾架之上,经夏秋季大自然的日晒、夜露、风吹,但不能雨淋,约经过30~50天的“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进入长期陈化期。长期陈化期是千两茶自行后发酵的过程,一方面茶内的胞外酶酶促进作用和湿热作用下以及微生物自身代谢的综合作用,使茶内内含物质朝着有利于人体健康作用的物质发展,并陈放时间越长,其茶质越陈越香。另一方面利用茶的吸收特性,将包裹于茶身的蓼叶、棕片、竹篾中的香气成分和天地雾露和阳光中之精气吸入茶之体内,从而使千两茶的色泽、香气、滋味等独具风味,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更具饮用价值与收藏价值。同时,千两茶的生产全年只有四五个月,产量很少,并且制后不能立即出售饮用,一般需经存放七八年才能进入市场销售。

二、千两茶——彰现的是历史足迹

千两茶系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

千两茶的创制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清道光初年,一张姓晋商与安化黄沙坪的制茶师傅经数年的反复研制而成;二说是安化资江边一刘姓人研制而成,成为家族秘艺,从不外传,只传嫡子,不传女。尽管说法不一,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千两茶的制作工艺技术只为刘姓家族嫡传。

据考证,我国边销茶在先,黑茶在后。边茶生产始于四川,继之湖南。湖南黑茶主产安化,安化黑茶生产起源于苞芷园,经营始于桥口,后来桥口成为安化江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安化黑茶创制于明代前期,系参照四川乌茶加工方法,加以改进而成。安化黑茶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被朝廷指定为官茶。由于安化黑茶制法与四川黑茶制法不同,工艺独特,制成的黑茶外形条索肥壮,色泽黑润,汤如琥珀,香味醇厚,质优价廉,西北茶商纷纷前往安化采办,而逐渐取代汉、川黑茶,成为主销西北的边销官茶。

千两茶,始创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清道光元年(1821年)之前,陕西商人到湖南安化采购黑茶,为骡马运输方便,减少茶包体积,节约运输费用,将采购的散装黑茶踩压成包运回陕西。当时,这种踩压成包的黑茶叫“澧河茶”。后来,陕西茶商又对茶包作了改进,将重量100两散黑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百两茶”。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晋商“三和公”茶号,又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将茶叶重量增加至1000两,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捆绑成圆柱形的“千两茶”。以后,在选料上更加严格,选用的是安化高家溪、马家溪的优质散黑茶为原料;在外观上,将散茶筑成圆柱形,柱长五尺(1.665米),柱围1.7尺(0.56米);在外包装上,采用三层包装之茶质更优又卫生,又使外观更美;在加工工艺上,更注重踩压技术与功夫,将茶踩压得更紧密。

千两茶,又分为“祁州卷”与“绛州卷”。祁州卷为山西祁县、榆次等地的茶商经营,每卷(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卷重1100两,产量较少。

千两茶,还分为本号和副号。本号茶卷以全白梗黑茶制成,每卷长五尺(1.665米),卷围1.7尺(0.56米);副号茶卷由茶白梗黑茶拼制,每卷长五尺,卷围长1.8尺(0.60米)。

千两茶的加工,技术性强,做工精良,工艺保密,一直由安化江南的刘姓家族掌握,传子不传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聘请刘家后人进厂带徒传艺,使少数工人掌握了千两茶的加工工艺技术,亦使白沙溪茶厂成为独家掌握千两茶加工工艺技术的厂家。据统计,白沙溪茶厂从1952年~1958年共生产千两茶48550卷(支)。由于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白沙溪茶厂始创了以机械生产花卷茶砖取代千两茶,停止了千两茶的生产。1983年,白沙溪茶厂惟恐千两茶加工技术失传,决定将当年在厂加工生产千两茶老技工聘请回厂传艺带徒,从初夏至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出千两茶300余支。这批千两茶后来以不同渠道和形式一部分流入各阶层百姓家庭中消费和收藏;一部分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而一部分却流至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根据市场的变化,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1997年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千两茶生产;2004年后,随着陈香型茶在茶叶市场上的风行,促进了千两茶生产的发展。随着保护知识产权思想认识的提高,为使千两茶这一民族品牌的持续发展,1998年白沙溪茶厂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国家专利申请,得到了批准,从而使白沙溪茶厂成为全国惟一合法生产千两茶的厂家。

目前,安化茶厂除生产千两茶外,还生产百两茶、三百两茶、花砖茶等品种。花砖茶,于1958年开始采用机械加工的产品,1962年正式定型生产,定型规格为长35cm,宽18cm,厚3.5cm,净重2公斤。为满足市场需求,后来又增加了0.5公斤、0.45公斤的品种。近年,老字号永泰福茶庄新出一种“千两王”的千两茶,原料选择和做工均极为考究,其销售价比白沙溪茶厂生产的千两茶高。

三、千两茶——茶之瑰宝

千两茶,千年积淀,文化凝重,神奇神秘,自然古朴,传统手工,日晒夜露,天人合一,茶道人道,天地精华,韵味十足,功效卓著,茶之瑰宝,因此被誉为“茶之侠者”、“茶中极品”、“世界茶王”、“茶文化化身”、“中华文化之瑰宝”、“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令人叹为观止。

千两面茶,花卷茶之王。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操作,富于科学性,成茶硕大,包装大气,外观古朴,茶心坚实,卷内金花(冠突散囊菌)茂密,风味独特,越久越陈,越陈越香,茶色黑褐润亮,汤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甘润,带有蓼叶、竹黄、糯米香气,热饮时略带红糖姜味,凉饮时有甜润之感,为善饮者所喜好。新鲜千两茶有一种“霸气”,涤烦闷,祛腥膻,非凡茶可比。陈年千两茶醇酽隽永,陈香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绵长甘润,如玉液琼浆。

千两茶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后发酵陈化”给千两茶造就的品质与功效。千两茶在后发酵茶陈化过程中,曲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生长的结果抑制了对人体有害细菌的生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多种胞外酶,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了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化产物和物质成份,产生了各类维生素、氨基酸等类物质,保留了众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黄烷醇类等类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从而使千两茶具有抑菌、消炎、解毒、和胃、通便、清热、利尿、消滞、解腻、减肥、健体、美容、止泻、助消化、生津止渴、逐痰下气、消乏解困、解酒醒脑、和顺正气、净化血液以及抗病毒、抗氧化、抗癌变、抗动脉硬化、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确保人体健康长寿有一定保健功效。

四、千两茶——最具文化韵味之茶

千两茶,中国茶叶之奇葩,中华茶文化的化身。

千两茶,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体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佳健康饮料。

千两茶,其功用独特,茶身硕大,形状古朴,香高艺雅,浓醇甘润,被人称之为“茶之侠者”。

千两茶,其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文化韵味之悠长,构成一幅“天人合一”、“茶道即人道”的壮美画卷。

千两茶,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使人追寻古代人运输途中的艰辛与欢乐。

千两茶,其制作之神奇神秘,唤起了人们思古之悠情和对我国五千年茶文化史的追寻。

千两茶,其收藏价值和饮用价值之高,是目前世界上所风行的茶类及其花色品种中,最具文化价值的珍品。

千两茶,世界茶叶家族中有了您,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为之自豪!愿这一“世界茶王”以其大家风范立于世界茶业之林。

五、千两茶——显现收藏者慧眼

由于千两茶一年只有三四个月的生产期,而且加工工艺技术保密,手工操作,产量低,因此历史上的存货至今存货稀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1952年至1958年,只有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独家加工,之后千两茶停止了生产,其存量亦十分稀少。据目前所能收集到的信息中,珍藏于全世界的陈年千两茶屈指可数,其中,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支清代安化老茶号“天一香茶行”生产的千两茶;湖南安化黄沙坪有一茶叶世家珍藏有一支1950年生产的千两茶;台湾省珍藏有两支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千两茶,一支收藏于坪林茶叶博物馆,一支由舞鹤茶农彭成国收藏;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日本茶叶研究所、台湾千茂茶业、北京张一元茶庄、安徽农业大学、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等单位、机构、企业各收藏有一支不同年代的陈年千两茶。安化县境内珍藏有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生产的黑茶原料新制的千两茶四支。可以预见,随着千两茶收藏热的兴起,亦可能会发现一些现仍珍藏于民间的陈年千两茶。

历史上,千两茶主要为边销,现在以销往国内的广东、北京、港澳台地区市场和国外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千两茶独特的成茶机理形成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以及其彰现的历史,很受茶道中人追捧。目前,一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千两茶售价以超过100万元人民币。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支千两茶,估价以超过250万元人民币。而用50~70年代原料生产的千两茶售价以超过10万元人民币。白沙溪茶厂1983年生产的千两茶售价亦超过8万元人民币。随着千两茶收藏热的到来,其售价会怎样变化,人们拭目以待。

千两茶属后发酵陈化茶,具有越放越陈,越陈越香,茶味越醇甘,治病效果越佳,其饮用价值越高。千两茶生产量少,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茶品,又是一种工艺欣赏价值与文化经典价值的珍稀茶品,其收藏价值比饮用价值更高。目前,经济发达的广州、珠三角、香港、台湾、北京、上海以及安化已有不少人收藏千两茶;茶叶营销单位收藏千两茶却作为“镇店之宝”,以体现茶店的茶文化气息浓厚,又体现出主人独具慧眼,永远站在时代潮头。家庭收藏,一支千两茶摆在客厅,除了彰现收藏者对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有极其深厚的感情外,哪支千两茶散发出的阵阵茶香又会使人陶醉其中。单位、部门、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博物馆收藏,是对大自然恩赐的眷恋,又是对五千年悠久茶文化的收藏。总之,收藏千两茶显现的是收藏者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