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6 00:30:28詩意的GM

斑馬學長給詩社的信


 
各位學弟妹大家好,不好意思沒辦法參加詩社的活動。我們也期待已久,不克參加,深感扼婉。

但心中有一些話想跟大家分享,希望才氣縱橫的各位不嫌棄,也歡迎批評指教。

我想跟大家談一下創社的精神以及我們這一個世代。

最近我對於世界上對我們這一個世代下的標籤感到憤怒。為什麼我們這個世代是「失落」的世代?

前一陣子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洪蘭對台大醫學院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打MSN、吃泡麵等現象感到震驚。探討背後的原因,是對未來的失落感。現在薪資水準倒退到十三年前的水準,長期失業率已經超過總失業的40%,大學生畢業後大部分都找不到工作,更要面對不符投資報酬率的起薪……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造成現在的失落感。

我對這樣子的定義感到憤怒。憤怒的原因是為什麼我們不反駁,為什麼我們不做一些行動?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八八水災過後,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多次主動透過網路召集志工,自費深入災區幫忙救災。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他很多原住民的朋友都住在茂林,以前受到他們很多的照顧。朋友有難,發自內心的幫忙是很正常的。其他的志工甚至連災民都不認識,就只是純粹的想幫忙而已。

我想,這就是一種回饋還有付出的精神。相較於我們父母輩的世代,他們是付出的世代。從小因為環境並沒有很好,所以得不斷的努力。很幸運的搭上台灣經濟成長的列車,更要繼續的打拼。成家立業之後,兒女長大之後,因為得照顧「失落」的一代,還是得不斷地付出。不斷地付出變成他們的慣性。

反觀我們這群「失落」的世代,失落的是未來,但是過去如何?現在如何?我們接受「付出」的世代對我們的關懷。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資源,但是卻有更大的失落。不可否認的,這是我們這一個世代必須要去面對的課題。

謝老師常跟我們說,唯有面對問題,才能超越問題。人家說我們這一個世代「失落」,我們自己可以不失落。從小到大,我們不斷的接受「付出」世代的關懷以及支持。我們可以回饋啊,物質的方面沒那麼完美,正是給我們在精神上面成長的空間。

詩社就是在這樣子想法下成立的。我很感激謝老師跟鍾老師在我「失落」的延畢歲月中,給我很多音樂、詩藝術還有人生方面的啟迪以及開導。畢業前老師提過中山大學沒有現代詩社,希望我們可以成立。當下也沒有想很多,老師希望我做,去做就對了。但是在成立的過程當中,我體驗到老師要教給我們的就是所謂的「利他精神」,也就是付出的精神。老師很忙,為什麼要花這些時間來成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社團?中山大學成立二十幾年都沒有正式的詩社,憑什麼我們這些半路出家的人可以成立起來?我沒有想很多,我只想「回饋」老師這麼用心地教我們。我猜,老師或許也只是想「回饋」這跟他們有深厚感情的中山吧!

就是這樣,讓我有膽量踏進圖書館談場地辦展覽,舉辦只有工作人員比觀眾還多的成果展(包括我爸媽)。現在想起來,我們還真有勇氣。

所以,在做幹部傳承的時候,我們在證書的後頭寫了「利他精神」四個字,希望能夠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不過這種事不是說說寫寫就算了,到底靠的還是實踐的功夫。這也就講到我今天的主題,面對對「失落」世代的批評以及標籤,我們應該要感到憤怒。憤怒的原因是其實我們可以做的更好,更主動的去「回饋」、去「利他」。

因此,我鼓勵大家,好好的把握在大學的時光,鍾老師跟謝老師可以教給你們的東西很多,要好好把握機會。文筆好的可以寫作,人際關係好的可以幫忙協調串聯。你們都有很好的文筆,絕對可以寫出很好的文章。除了可以自娛,更可以回饋、利他。我深信你們有很大的潛力可以越做越好,打破對「失落」世代的迷思,成為「回饋」的世代。


  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