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3 17:00:06李寧兒

【閱讀心得】


作家楊索在臉書裡提到,祖母生前最感痛心,是父親三兄弟不合,媳婦彼此怨妒。而她卻在面對家族為了祖母撿骨一事,相互冤讎時,反思自己能夠為這事做些什麼?

這讓我忍不住想起,父親生前不也是為了叔叔入贅,食言每年回饋五百斤稻米奉養阿公一事,至死都不肯原諒這個身上流有與他相同血液,有著至親血緣的親弟弟。

以前每到清明節前夕,家裡就開始瀰漫著一股山雨欲來的低氣壓,父親總是鐵青著一張臉,把母親忙裡忙外備妥的牲禮、祭品、香燭,一一擺入從舊街做餅大表哥那兒借來的方形盛箱,直到叔叔一家人掃完墓,吃完午餐離去。

我是一直到小學,才知道這世上竟然還有個長相酷似父親,在稱謂上我得稱之為叔叔的至親。

所幸在大弟和堂哥、堂嫂的睿智與牽引下,代父親化解他生前來不及與弟弟化解的恩怨,讓身為下一代的我們,不至於發生路頭路尾相遇不相識的憾事。

前年叔叔八十歲大壽,堂哥在苑裡住家附近的里民中心,席開好幾桌宴請親朋好友,我們家兄弟姊妹全出席,餐後回到叔叔住處切蛋糕敘舊,看得出來叔叔非常開心。

現在每年掃墓,我們都像在舉辦家族聚會,掃完墓順道前往餐廳宴請姑姑們回娘家。這是最圓滿的落幕,也是最美好的幕啟方式。我相信深愛我們的父親,在天之靈也會默許我們這麼做才是。

  

走過半個世紀,關於野台戲從興盛到式微的過程,一點都不陌生。從小我們家幾個孩子也曾隨母親在廟前廣場擺攤討生活,每當野台戲鑼鼓喧天時,總是好奇的帶著妹妹鑽進戲棚下,試圖窺探卸下一臉浮誇濃妝後的真實人生。

 

通霄從我小時候五萬多的人口數,到今天幾乎是攔腰折半,我曾深思過這個問題,會否與腹地狹小有關?起碼和隔壁鄰鎮──苑裡鎮比起來,可發展的空間,明顯少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