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起,國內有多項醫藥新制上路!首先為減輕民眾負擔,健保決定調降延遲繳納健保費的滯納金上限,由現行的15%降為5%,預估受惠人數約75萬人;另外,攸關國內110萬身心障礙者福利的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也有新變革,多一道需求評估新制,未來取得身心障礙證明須經過醫師和社工人員團體鑑定。
其他新制部分,還包括:衛生署將在近期內預告放寬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調劑的慢性病人,如預定出國、返迴離島地區,或為遠洋漁船、國際航線船舶員出海作業或罕見疾病病人,得一次領取全部用藥。
衛生署另將公告訂定「藥商於虛擬通路販賣醫療器材應登記事項」,放寬網路將可以販賣ok繃、不含藥紗布、不含藥敷料、機械輪椅、拐杖、助行器等第一等級的醫療器材;臍帶血保存定型化契約修正案也預期在近期公告。
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則將在7月11日施行鑑定新制,包括身心障礙類別由現行16類、改為8類,且一改舊制僅須由一位醫師鑑定即可取得身心障礙證明,未來必須經過團體鑑定才能取得。
衛生署護理及健康照護處處長鄧素文表示,鑑定新制最大變革在於,未來身障者除了必須先經由一位醫師、一位其他醫事人員鑑定生理結構上的障礙之外,還必須接受地方社會局的社工進行需求評估,才能取得身心障礙證明。
外界疑慮,新制重重關卡,鑑定流程增加、時間變長,可能影響既有身障者福利?但鄧素文強調,衛生署早在去年8月至今年5月期間,就讓8000名身障者同時接受舊制和新制的評估,結果發現,改用新制,由重度變輕度者比例不到1%,反倒是輕度變重度者有10%,可見新制並不會影響既有福利及補助。
鄧素文說,多了社工參與身心障礙者的需求評估,用意良善,是為了在生理障礙之外,了解身障者在社會參與上的真正需求,如輔具、交通運輸等,可以更適時、適切的提供各項幫助。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