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中的書信運用—寫給孩子的信
提供諮商服務時,常會遇到父母希望孩子來接受諮商的情況。柔順的孩子可能沒說什麼就來看看狀況,只是真的進入諮商,卻不一定有話想說;這時候我常會扮演訪問記者的角色,談天說地希望搜集多元的線索,以瞭解眼前這個孩子。
然而有時也會遇到對諮商不感興趣的孩子,因為對他來說,心理諮商或是我這個人都是非常陌生的,他面對和生存於現有的困境已經很費力,便沒有心思去想要不要伸手去拉住這條繩索。萬一這條繩索不牢靠怎麼辦?萬一這只是父母派來的打手怎麼辦?因此消極拒絕成了最安全、省事的做法。
對我來說,試著去體會不肯來諮商的當事人,他心裡可能有哪些疑慮或考量,再用書信的方式表達我的理解並做出回應,就是主動在這個關係釋出善意的努力。這幾年我常有機會寫信給不願意來諮商的當事人,有時候是寫給孩子(父母願意來諮商但孩子不願意),有時候是寫給伴侶(丈夫或妻子一方尋求協助,主述跟婚姻有關,但另一半不願意來談)。
有些信件真的發揮作用,那個原本對接受諮商沒興趣的當事人,決定來瞧瞧這是一個怎樣的心理師;有些信件石沉大海、沒有回音,但對於我願意多做一些的心意,繼續留在諮商裡的當事人仍會深受感動。換句話說,不管是哪種結果,都是滿好的發展。以下是我最近寫給一個孩子的信:
¨¨你好
我是邱瓊慧,媽媽大概有跟你提過我,我猜想你對我、或對接受心理諮詢感到很陌生,所以我請媽媽轉交這封信給你,希望跟你有一個直接對話的機會,還請你不要見怪。
先說說我這個人吧!升大學的時候,我一心一意想念物理系,結果成績不夠只上了輔大生活應用科學系(現在已經改名為兒童與家庭學系),進去之後發現它的前身是家政系,而我對烹飪和幼兒教育完全沒有興趣,我都快要瘋了。好險上帝利用這樣的曲折做了美好的安排,祂讓我在大學接觸了心理學和輔導,我才發現自己對心理諮商有濃厚的興趣,也覺得有一個工作,居然就是要我說話給別人聽和聽別人說話,這真是太適合我了。
然而越接觸心理諮商,我越發現自己內心的傷,與其說是療癒別人,我更像是在面對自己,透過和一個又一個受苦但堅強的生命,讓我更相信人的韌性與生命的盼望。
我不是那麼清楚你心裡的煎熬和為難是什麼,但我真的很希望,你能給我一個可以傾聽和懂你的機會,見了面之後,談得來、談不來,都是我們的緣分。我從事心理諮商工作,已經邁入第13個年頭,每個談話的對象都帶給我很多的學習和感動,我不認為自己一定可以幫上忙,但我承諾和保證我一定會用心和努力。
我說完我的部分,決定權交到你手中,不論你的回應是什麼,我都深深祝福你。
瓊慧
下一篇:助人者的自我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