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23:10:36 柏維EDDIE

遠流出版《芬蘭的青年力──我想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學習不該只有一種樣子!體驗「芬蘭式思考」、「教育即生活」,給孩子一堂自我啟蒙課──
在台灣,升學掛帥,成績至上,讀書這件事仿如青春的緊箍咒;在芬蘭,沒有人用分數衡量孩子,一個優秀的人不在於成績多麼出色,而是這個人有沒有想法、能力與態度。
在台灣,孩子是被課表安排著長大的,一般高中生很難停下腳步去思考;在芬蘭,一天花在課業上的時間平均六小時,孩子擁有很多自我探索的時間。

在台灣,教育體制就像鐵軌,深植在一條升學的路面上;在芬蘭,青年人反而認為:繼續念書,是給那些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人做的事。

在台灣,教育體制不彈性也不支持年輕人走出去看世界;在芬蘭,一半以上的高中生都曾獨自出國當交換學生,藉由不同的文化衝擊來認識自己。

在台灣,當工藝課被犧牲掉的時候,芬蘭的中學生正在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桌椅;在台灣,當體育課只能在操場跑1600公尺時,芬蘭的中學生正在森林裡看著地圖,學習找路。

在台灣,盡是滿面愁容、為升學辛苦奮戰的高中生,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自己奮鬥的方向;在芬蘭,高中生畢業後,極少人直接上大學,而是藉由空檔年(Gap year),打工、進修、遊學、體驗生活,不急著定位自己,找尋真正的興趣與人生目標。

‧12篇故事,從芬蘭青年人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sisu精神──「sisu」是一個芬蘭字,代表著毅力、堅韌、頑強、膽識、意志、不屈不撓。「sisu」是芬蘭人的記憶與共同識別,他們試著追尋什麼,絕不輕言放棄。芬蘭有獨樹一格的教育方式,競爭,從來不是他們對於求學過程的重心,取而代之的則是啟發、引導和運用,並呼應在他們務本的生活態度當中。這樣的一種「態度」,正是此書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核心價值。唯有「態度改變」,更開放的教育環境才有可能成功。

‧另附芬蘭遊學的How To指南,以及在實務與心態上的各項準備工作。

作者簡介:
陳聖元
新竹縣橫山鄉人。橫山國小、大同國小、自強國中、新竹高中,現就讀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二年級。

從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運動、聽音樂、旅行和攝影。十六歲那年,經父親的安排,在芬蘭Mantsala城的Mantsalan lukio(曼查拉高中)當一年的交換學生,回國後寫下第一本書《GO!來去芬蘭上課》(雅書堂出版)。

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再度重返芬蘭,借宿在不同的青年朋友家,更真實貼近芬蘭年輕人的生活樣貌,觀察他們以怎樣的態度和價值觀來面對升學、面對未來、面對人生。

內容簡介:
有一種無限可能的資產,叫做視野!
「書本也許能帶你進入好的學校,卻不能引領你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人本、務實、活用、嘗試、視野、啟發,是芬蘭教育與精神最貼切的寫照。透過一個台灣年輕學子的眼睛,凝視同齡卻有著截然不同學習歷程的芬蘭青年,他們有些人等待機會,有些人選擇離開舒適圈,有些人勇敢嘗試和探索,有些人不斷訓練自己成為更好的球員,有些人則照著自己的興趣做出決定。他們的思考焦點在於要怎樣的未來、成為怎樣的人;他們充滿了行動力、想像力、實踐力和生活力。

一個月的重返芬蘭之旅,十二個親身接觸的朋友與故事,觀察並體會他們在人生最精華的階段──高中畢業後,所抱持的人生觀。芬蘭這片土地的白雪、碧湖與藍天,給予作者在苦悶求學道路上一次自由的深呼吸,看到比別人多一點這世界的樣貌,也翻轉了他內心的小地球,重新體認教育應該是什麼模樣,青春該擁有什麼樣的力量;也更加認真思考未來,即使前進的路與別人不同也不害怕。

延伸閱讀:《芬蘭驚艷》、《拒絕聯考的小子》(吳祥輝)、《我想遇見妳的人生》(楊照)

目標讀者群:國中、高中、大學等青年讀者,家長,老師,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