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1 22:01:32三光玻璃

不曉得做什麼千秋大夢!

不管你有多少財產,最後呢消散;爬的多高,墮落;大家親親愛愛,別離;有命咸歸死。你想到這裡,這些東西都沒有意思,忙它幹什麼?真正要忙的一件事情,趕快出離!所以火燒頭燃尚可暫止。我看現在人家要忙這個股票,存那個銀行,不曉得做些什麼?不曉得做什麼千秋大夢!

 

 

本來這個身體,我們整個的這個東西,就是眾苦的因緣,所以它這個,我們平常常常說五蘊熾盛,說了半天,道理說了半天,根本都沒有把握住。它這個五蘊熾盛的根本,就從這個地方你認得,你只要這個東西存在,只要那個心念存在,只要這個身體存在,對不起,永遠在生死當中,永遠在痛苦當中,所以你才會產生什麼?說火燒頭燃尚可遮止,無常盛火應速除滅。你一旦有了這個認識以後,什麼事情都可以放得下的,不去管它,你趕快這個要解決它

 

只要你沒有對治把它徹底的解決,那個時候就是執持。這個執持是心裡面無始以來的習氣,不知不覺當中一直在這上頭,所以叫我執、法執。平常我們都這麼說,可是我執是什麼?不知道。法執是什麼?不知道。那這種狀態當中你認得兩個名字,對於我們解決這個真實問題,眼前並沒有用場,而這個苦惱卻是眼前逼在這個地方,所以你必定要從這兩個名詞上面找到名詞所指的內涵何在,找到了這個內涵,那個時候你才可以把它拿掉。所以說這個執持,那就是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實際的意義,只要它還在執著著,那時候一定受苦。

我們世間最難以認識的而放不下的樂,原來這個不是真的,是苦。既然樂都是苦,還有什麼一切好貪的呢?行,連他樂都沒有,雖然眼前一下感受不到,可是行苦的自性不斷的推演,它結果又是苦,總結起來世間是沒有一點地方不是苦。而那個苦的根本因在哪裡呢?沒有別的,就是在我們五蘊身心上面,這才是真正我們應該認識的。所以這個取蘊的重擔只要一天在,一天沒有解決,問題一直在,我們真正應該厭離的就是厭離這個。現在我們處處地方忙這個,要修飾修飾它、要營養營養它、要保護保護它,完全錯誤之路,你這個概念就是邪知見,這個行為就是染污之業,然後造成功這個惡習,到那個時候你不知不覺當中,這個東西又來了,就把你綁得死死的,永遠在這個裡邊,你還覺得是找快樂,結果是越找越痛苦。把苦的特別的行相告訴我們,這個叫總苦

這個是我們人人都感受得到的,又飢渴又寒熱,又不可意觸。這個不可意觸通常是指外面,實際上心裡也是如此,我們一天到晚煩煩惱惱,一天到晚沒有一個例外的,都是為了這個問題、這個麻煩,被它牽著鼻子走,還有呢,為了要求這個妄樂去追求,得到了就怕失去,失去了又要拼命追求,人實在顛倒。

差的人呢身苦,是嘛窮人、好的人意苦,說到這意苦,我想起來一位已經死了的大公司的董事長,我忘記掉了,那個大公司。有一天,他嘆了個長氣,老朋友說像你這樣你還有什麼不如意?他就說不要去談了,我自己算算我還不如我的司機。世間人,同樣的兩個人,當然願意做大老板,大老板好舒服坐在那個地方,司機前面開車,大老板說向東他就向東,向西他就向西,好像是大老板那麼舒服。結果呢大老板怎麼說?他說那個司機,我只要告訴他你向東他就向東,要叫他向西他就向西,他心裡面真是心安理得;我在那裡又要想這個,又要想那個,這張支票什麼時候到期了,這個禮拜六還有一個什麼應酬,還要跟誰一個人打一個高爾夫球,還要請一個客,還要贈送某一個大官,還要這個應酬,這個應酬,晚上睡眠的時間都剝奪掉了。他的司機開到那個地方,車子一放回去呼呼睡大覺,千真萬確。你們想想看是不是?是顛倒!但是偏偏所有世間人,都一天到晚要忙什麼?忙追這個,所以這個叫顛倒、人痴,真正的顛倒,我們想想看對不對?我現在是越想越對   

wu0955 2013-10-14 08:16:06

假定你得到了以後,說就在定在這個地方,覺得很好的話,那你根本弄錯,你根本不曉得為什麼要修定!所以說定是增長那個廣大善行,最好的工具,結果你得到了這個東西就不去利用,不去利用這好可惜,
【如是若捨行品觀品妙觀察慧,唯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其利極小。】
所以呢就是這樣,那個利益實在太小,太小了,簡直沒有何況如果你平常,如果像我們世間來說,你真正得了定以後,對不起這個定,乃至於生死都沒跳出,這個是共外道的,乃至於得了這個非想非非想定八萬四千大劫過,仍舊在生死輪迴當中,以我們(p264)來看八萬四千大劫很長,整個的生死輪迴來說,那個八萬大劫,簡直只有一剎那,你花了這麼大的功夫,去得到了這樣的寶貝就不善巧利用,所以我們現在平常誤解,說要學學定,要學學定。
這也為什麼譬如《大寶積經》上面,它很重視戒慧,而尤其是這個印順老法師,印順導師他特別,這地方特別強調,當然要想得到真正的戒慧圓滿,非定不可,他這地方強調是有這個意思的,這是要了解定是世間共法,但是佛的不共法,還非定不可,沒有定戒不圓滿,定慧根本談不到,可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真正佛法不共的主因在哪裡?這是他真正強調的原因,如果我們不了解了說,既然在戒慧上,那定不要了,定不要了,對不起,你這個定,是我們稱它為乾慧,你那個慧是乾慧,戒也不得圓滿,這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這地方告訴我們,你單單得到了這個三摩地而不能善巧運用它的話,那個利益太小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