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2013那鴻書全書導讀
9/18/2013那鴻書全書導讀
一、內容要義
本書是係小先知書的第七卷(何,珥,摩,俄,拿,彌,鴻),書中論到神為公義,威嚴審判之王,對猶大人之勸慰與恩待,敘述尼尼微之罪狀,並預言將因其罪惡受到刑罰而傾亡之景象,至為深刻悲慘而淒涼。本書提及尼尼微有十次之多(一1,8,9,12,14;二1,6,8;三7,8),是以尼尼微的傾覆為主題,與約拿書所敘述尼尼微的悔改,成為一種強烈的對比,約拿所傳的信息,是出於神的恩典;那鴻所傳的信息,是出於神的刑罰。這二位先知所說的預言,前後相隔約一五○年(B.C.785~630),皆以尼尼微的事為主,那鴻所說的預言,在一百年後,(B.C.670年),全部的應驗了。那時巴比倫王把亞述消滅無存,由此可見本書所記之預言之準確性,在眾先知書中,為極有價值的一卷。
二、本書體裁
本書是用詩的體裁寫成,且是一首美麗的長詩,其中字句生動等齊,頗有規律,筆鋒犀利,含有極大的力量,充滿了愛國的熱情。在當時北國以色列已經亡於亞述(B. C. 721年,王下十七6),南國猶大亦正走向滅亡之路(B. C.713年,王下十八13),因此本書甚為兩國人民所重視,而相傳誦讀之。書中對於尼尼微的毀滅傾倒,其荒涼的景象,描寫最為莊嚴偉大,驚險詳盡而鮮明。
三、本書著者
本書係伊勒歌斯人那鴻(意安慰或憐憫)所寫(一1),時當猶大王希西家秉政的時期(王下十八9~13),他與猶大國以賽亞,彌迦,西番雅為同時代的先知,其身為北國人,卻在南國說預言。關於那鴻的故鄉伊勒歌斯,根據拉丁學者耶柔米Jerome和一些考古學家的證明,其地點是在加利利的一個小村,靠近迦百農,其意即「那鴻之村」或「安慰之鄉」(太十四13;路四31),那鴻可能住在迦百農,或是此城的創建人,因此而命名為那鴻之村。迦百農是耶穌時代傳道工作的中心,如果此處是那鴻的故居,則他與約拿和耶穌,同是屬於加利利省的。那鴻可能是因當時亞述的侵略和北國十個支派的放逐,而逃到南國猶大之地,住在耶路撒冷,於是乃為猶大國的先知。他與亞摩斯的父親拿鴻原文同名(路三25),從本書一切生動描寫尼尼微的熟識情形看來(一14;二3,6,8;三14~16),證明他在該城久居住過,可能就在那裏去世,因此傳說,有一那鴻之墓,是在尼尼微之城北廿餘哩地方,該處亦名為伊勒歌斯者。
四、時地對象
本書約自主前六六三至六○七年間,著於猶大國,其發言對象為尼尼微人,藉以警戒神的選民以色列人(一1,9,12,15)。
五、時代背景
那鴻在猶大王希西家年間作先知,那時亞述強盛,兇殘暴虐,北國以色列已遭擄掠,南國猶大復致孤立,加以政治失修,宗教冷落,社會國民道德日漸腐敗,同時強鄰逼近,國勢阽危,即連近東各民族,對之無不恐懼戰慄,眼見埃及又被亞述擊敗(B.C.714年,參賽廿章)。那鴻在此時期情況之下,起來身負先知之責,受神默示,安慰神的百姓,勿憂勿懼,振奮圖強,仰賴神恩,並且告訴他們,對於頑敵罪惡深重的亞述,審判即將臨到而滅亡(二~三章)。
六、主要信息
本書論到神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其主要信息,乃在預言尼尼微因罪惡受罰的結局,是傾覆而滅亡,以及投靠神者在患難中的保障(一2~7,12;二~三)。
七、分段綱要
本書共三章,依其內容要義,可分為三大段落如下:
(1)論神為審判之主(一章)
(2)論尼尼微之沒落(二章)
(3)論尼尼微之刑罰(三章)
八、重要預言
本書除預言尼尼微行將毀滅之外(一9;二6~7),並論及基督傳福音之預言(一15),和論基督二次降臨末世光景之預言(二4),讀者須留心思想之。
九、關係書卷
本書是一卷特論尼尼微因背叛神受罪的刑罰而遭毀滅,約拿書是先前特論尼尼微因悔改而得救,西番雅書論到亞述尼尼微的受罰(番二12~15),此三書為舊約聖經論尼尼微記之上中下三卷,其前因後果,關係密切,敘述透澈,將神對善惡的報應,神的慈愛,公義,完全顯明出來。
十、研讀提要
本書雖屬短篇記事預言,較易讀書,但在書中內容描寫史實,需要悉心研究,注意下列數點:
(1)在讀本書前,先將約拿書研讀一遍,再讀本書,同時參讀西番雅書,這樣可以融會貫通,瞭解史實大義。
(2)讀本書第一章時,應該同時參考列王紀下十八及十九兩章,因為第一章的預言,是指在希西家年間,亞述侵略猶大的過程。
(3)除了先知那鴻之外,還有其他大小先知們,先後論到亞述的審判和結局,例如在以賽亞書(七18~20;十17~19;十四25;卅31;卅一8),以西結書(卅二22~23),彌迦書(五6),西番雅書(二13~15),撒迦利亞書(十11)等各卷中,都曾特別提述,讀者需要查經參考。
(4)對於先知約拿,與那鴻時代背景(參五項),以及尼尼微之境況(參七項,及聖經地圖),需要有所認識和瞭解。
十一、注意要點
在本書中有幾件事,需要加以解釋和提說,使讀者可得一些教訓。
(1)先知那鴻的意思是「安慰」又作「報復」,可見在他所傳的預言信息中,就是充滿了這兩方面的內涵,譬如對於受壓迫困苦的百姓,神就藉這位先知給予他們安慰;對於兇殘暴虐的亞述,就要給予報復(一3,12,13,2,9)。
(2)尼尼微人的罪為其傾亡的主要原因,其罪對人方面,是邪惡,流血好戰,淫行(一1;三1;二3~4;三2~3;三4)。對神方面,是攻擊神,崇拜偶像(一9,11,14)。在神看來,無論是崇拜偶像和攻擊猶大人,就是等於攻擊神,因此神要審判刑罰他們,以致滅亡。
(3)耶和華神是一位公義的審判者,因祂是忌邪的神,施報的神,又是慈愛的神,是萬軍之神(一2,7;二13;三15)。在本書中將這位公義之神的屬性完全的顯示出來,使我們心存敬畏,不敢不正。
(4)挪亞捫是埃及堅固的京城(三8~9;參耶四六25;結卅14~16),是崇拜亞捫神的城,曾被亞述王亞述巴尼帕耳Assur-Banipal派遣大軍攻破,時在主前六六四年,因其罪惡滿盈,受到神的刑罰,先知那鴻在預言中,以此城作為例證,來警告尼尼微城,將有同樣的遭遇(三11~19)。在他出發預言以後約廿年,果然這座亞述帝國首都罪惡之城尼尼微,就被巴比倫軍隊入攻而毀滅了(B.
C. 607)。
(5)那鴻在本書所寫的信息中,曾有六次向尼尼微作悲慼的發問,表明先知心中因尼尼微的遭遇,而充滿了悲痛(二11;三7,8,19),尤以其中19節說到「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國家因罪刑罰如此,個人亦然,吾人引為深儆。
十二、史地簡介
尼尼微--意女神的居所,此城係亞述帝國的首都,建於希底結大河旁(創二14),四週盡是河流,在那鴻作先知的時代,它是世界的后城,兇殘強暴(鴻二11~13)。其外城長約三十哩,寬十哩,共五層城牆,牆高一○○呎,城樓高一、二○○呎,並有三層護城河,乃由外國擄來千萬奴隸所築成,其中有一道護城河,寬一四○呎,深六○呎,由一、二○○座城樓所監視,其內城長約三哩,寬一哩半,周圍長約八哩。此城在那鴻所發出預言後約廿年,被巴比倫軍隊所進攻,戰爭二年之久,最後因護城河水閘忽然陡漲,將城牆一部分沖毀(二6),以致敵軍直撲城中,大施毀滅,刀光劍影,殺氣騰騰,屍橫遍野,十分悽慘,此正應驗了先知的預言(二3~4;三1~7),其時間約在主前六○七年,這個惡貫滿盈好戰之城,從此永遠湮沒。在主後一八二○年,英國考古學家黎雅各James Rich,經迥四個月的時間觀察,發現此城的原址,掘出亞述王宮,及無數碑文與藏書樓等珍貴物件,足以證明聖經記載之真實無誤。